這位帶出最多「學神」的杭州網紅校長,是如何真正做到「把學生當人...

2021-01-11 芥末堆

【薦文】 面對總是被吐槽的中西方教育差異,我們似乎總能從各大校長、名師的口中聽到「把學生當人」或是「讓孩子成為孩子」的辦學宣言。可我們也不禁要問,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做到這一點呢?近日杭二中校長葉翠微離任的消息刷爆朋友圈,而這位掌舵二中17年之久的「教育玩家」向外灘君透露了這所神校真正的辦學秘訣:讓學生像人,成為大寫的人!

2017年,杭州城出了這樣一所神一般的「牛校」:

有三名學生分別入選國際奧賽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的國家隊,人數為全國各高中最多,也創下國家隊選拔史上的一大「神跡」,而且就在不久前的7月他們還斬獲了三塊國際奧賽金牌;

去年10月,這所學校的畢業班還誕生了「哈佛第一人」,一位兼具美貌與才華的女神級學霸;除此之外,像麻省、斯坦福、牛津、劍橋這樣的世界名校也紛紛向這所學校的學子們拋來橄欖枝;

就在幾個月前一篇名為《書生》的高考「滿分作文」傳遍朋友圈,原來是這所學校提前錄取的一位高三學生,看到作文題一時技癢,有感而發寫下的全文言文大作。他只是想拿高考作文題練練筆,沒想到因為太出彩,被網友誤認為是高考滿分作文。

能夠培養出那麼多「學神」的學校,到底是哪一所?我原本並不了解,直到前不久一條刷爆教育圈的校長告別演講展露了這所牛校的廬山真面目:

她就是傳說中的杭州二中。而此刻坐在小編面前的這位極具聲望的「明星」校長,就是在杭二中做了17年校長,也可以說是杭城高中任職最長的校長——葉翠微。

外灘君拜訪葉翠微校長

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葉大」,葉翠微經常跟同學開玩笑說,你們叫我「葉大」可以,因為你們是人小鬼大,但我卻決不能「葉」郎自大。

每年高考送考,葉翠微都會穿著紅T恤,給學生加油。他希望讓孩子們看到,校長也有尋常人的一面,有心中似火的一面,也有和他們笑到一塊、玩到一塊、拼到一塊的一面。「對90後、00後的孩子來說,他們還是很期待這樣一種校園風採的。校園永遠都應該是青春的。」

葉翠微說,一個校長在校園裡可以扮演的角色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永遠是:校長的存在是要在緊緊拽住學生成長的GPS的同時,也能夠給學生帶來最大的身心和精神的安全感。「要讓孩子們知道,有校長在,天不會塌下來。有校長在,我可以隨時找他去討教,他會給我一個idea。」

葉翠微常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學習不是第一位的,身體好才是第一位。學知識不是第一位,學做人是第一位的。他的教育理念是,做教育不要太功利,把時間還給學生,儘量讓學生自主。所以學校的周末節假日不補課,不上課,讓孩子們自由支配,自主行走,自主思考。      

說起二中的氛圍,大家都說是寬鬆、自由的,在這樣的氛圍裡,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並投入精力,對於學生和老師都是如此。

一位在二中工作多年的老師如是說:葉校長是一位很有格局的校長,就像一個下圍棋的高手,對勢的把握,非常精準。換個說法,就是善於抓大放小,對於戰略問題,比戰術問題更重視。

於是在二中,有一個開宗明義的育人理念就是:把學生當人,讓學生成為大寫的人!基於此,儘量讓學有所長的孩子,能埋頭於自己的興趣中,並且發展到極致。而不是把所有孩子都塑造成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工藝品。

葉翠微給自己的定位是,一個教育的玩家。他自己喜歡玩,也期待帶領著一群孩子去玩,玩到哪兒去?玩到世界名校裡面去,由此將「優秀的世界人」的育人目標推向極致。

近日,葉翠微宣布離任的消息也傳遍了網際網路,談及離任原因,他表示「想休息調整一下,順乎自然規律。」當然他也會在適當的時間節點選擇「共創、共享、共贏」這一時代命題,作出實踐性的回答。

接下來,小編想帶著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位「教育玩家」給我們留下的那些膾炙人口的教育理念,以及他成就的杭二中在教育界的傳奇口碑。

寬鬆學習和好成績真的不可兼得嗎?

之前總聽人說,杭二中學習氛圍寬鬆,小編多少抱著一些懷疑的態度,畢竟如此傲人的升學成績擺在面前,很難讓我相信這不是重壓下的結果。但偏偏葉校長的一番話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

自從葉校長上任以後,就在學校提出了三寬(寬鬆、寬容、寬厚)、三性(人性、理性、靈性)、三開(開明、開放、開化)的原則。

所謂「三寬」,在葉翠微看來,指的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他們一個適度的自主空間和環境,讓他們能夠自由行走。

而「三開」則特別強調,90後作為人類後工業文明時代的生命產物,無時不在面對未來世界的召喚,而這又必須要基於這個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開放世界。「如果他沒有這幅學習的圖景,表面上他在學知識,但實際上僅僅只是在重複昨天的知識,他只是一個傳統學習的再現者」,而當面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時候,他們顯然是會錯位的,甚至被淘汰。

葉翠微校長在杭二中演講

 基於這樣的前提,葉校長又提出了人之為人的本質,那就是:要講善良,要有悲憫之心;要講邏輯,有科學精神;要講靈性,追求美好的創造。講到這裡,葉校長向我驕傲地介紹了一條「二中法則」:A≥B≥C,A是健康,B是德行,C是成績。

「二中的一切教育活動,首先要保證的,是怎樣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當這個問題解決以後,緊接著在乎的是孩子的德行,而只有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以後,我們再看成績。」只有A和B的存在,C才有意義。如果沒有A和B的共同存在,C越大,實際上學生反而越危險。

那麼怎樣在寬鬆和成績之間取得平衡呢?葉校長的回答也只有短短的幾個字:從人出發,把人當人。不管是孩子還是老師,都要調動他們的內驅力。

之所以二中不搞補課,就是為了給學生創造自由、自主的學習環境,進而調動孩子自己面對自我發展的內驅力。學生從原本模糊的、不確定的布朗運動,慢慢走向一種有序、定向的學習活動中。在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孩子們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學習的樂趣,能量定向釋放,最終不斷地證明自己的成長。

因此,二中成長的秘密說到底就三點:

第一是邏輯,人是目的,因此要以人為本。

第二是規律,尊重和敬畏育人的規律,哪怕慢一點也沒關係。

第三是價值意義,教育中成長比成績重要。

「我不主張始終拿著一個鞭子在後面抽著孩子,你要去讀書了,要去做作業了,要去考試了。我覺得要讓孩子自己知道,我應該去做作業了,我能夠自主地去面對考試了,我不是機械地刷題,而是在知識內化中把自我認知有效地顯示出來。」

我們的教育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把學生當人了?

談及二中的寬鬆,小編不禁想到了曾多次引起舉國上下關注的衡水中學之例。誠然,每年從這所學校及其所代表的此類學校中走出了數量眾多的高考狀元,可是這種準軍事化管理模式還是難免令人唏噓。就於此,雖然有很多客觀因素,但它畢竟不是現代教育的時代方向。

在葉校長看來,這可能與我們的高考方式及水平還沒有順應孩子高水平學習和發展的要求有關。目前的高考,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還是知識的簡單再現和邏輯思維水平的線性表達。很多高考試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往往表現的是一種經驗型的、技能型的東西,而真正開放型的、挑戰性的,特別是考驗學生靈動的思維品質的活的題目、活的測試方式並沒有大規模地出現。

現在高考的測試基本面,依然是考察學生的記憶水平、錯誤率、答題速度和面對試題的基本思維品質,而真正高水平的選拔,其實更應該看重學生的創新思維品質、卓越的學習能力和共享性的學習態度。

根據萬小時理論,既然知識要講究再現、重複、零失誤,那麼不斷地訓練顯然是行之有效的,而不斷地重複得分率也肯定會提高,「這就造成了一批漠視育人規律的人鑽了空子,他們對教育缺乏虔誠感,對學生的生命缺乏敬畏感。甚至把學生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視為自己的名利場,把一個活生生的生命用這樣一種最簡單粗暴的方法來進行揉捏,最終把不同的學生都捏成一個模樣。」

我們不禁要反思,我們的教育,到底從什麼時候開始,不把學生當人了?而這也正是葉校長帶給二中的一個重要的理念:讓學生像人。這裡面還包含了三層意義:

 1、「把學生當人」

尊重學生的天性,讓他們享受童趣,享受好奇,享受遊戲。席勒有言:「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遊戲;只有當人遊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鼓勵特立獨行,讓他們敢想,敢闖,敢試,保持一股「牛犢勁」;允許學生犯錯誤,學生往往因錯誤而可愛,讓「錯誤」化作師生共同成長的資源。此舉之要義是讓學生有尊嚴。

2、「使學生做人」

杜威說過,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為學生創造豐富的學習場,讓學生的身體與心志、學習與進步、行為與習慣渾然一體。從學生的自然習得中,夯實人的自然成長。

3、「讓學生成人」 

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教育的現代追求應該是「完整的人」和「人的完整」。由此,教育下的「人」應該是完整的、獨具丰采的、志在遠方的人。

「把學生當人,讓學生成為大寫的人!」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葉校長給我舉了一個十多年前的學生案例。

2002年,葉翠微剛到二中任職校長不到2年,外界都瞪著眼看,他能不能像老校長一樣,玩出幾塊奧賽金牌來。一個叫章斐然的生物好苗子,在高二參加高三學生的全國生物奧林匹克競賽時,就拿到了全國一等獎。

不久,幾所名校紛紛向他拋出橄欖枝,清華大學希望他高二提前保送,而北大則承諾他進入國際集訓隊。當時的主教練表示,這樣的孩子若順其自然讀完高三,極有可能為二中再贏得一塊金牌。而葉校長考慮再三,認為章斐然前程遠大,建議他提前保送,放棄進國家隊。

可以說,葉翠微是讓煮熟的鴨子從自己的手上飛了。但對於一所學校而言,辦學的意義究竟是,用學生取得的金牌證明辦學業績的優秀,還是幫助孩子尋找他的成長之路,並以孩子認同的路逕往前走?顯然,葉翠微選擇了後者。「我想,學校要永遠站在學生的角度,儘量為他們尋找最好的發展。」

為什麼說好學生都是「玩」出來的?

在前不久的一次《造就》的演講中,葉翠微又一次提到了自己的終極教育理念:教育就是應該讓孩子「玩」起來,只有「玩」起來的教育,孩子才能飛起來。

為什麼?因為「玩」是孩子的天性。

葉校長說,我們現在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強制性的東西太多,重複的、機械的、低水平的學習活動也太多,學生太苦,學得太無趣、太死板,因此他主張學校要圍繞孩子自然成長的特質,該玩的時候讓他玩,這是規律,也是一所學校的天德。

葉翠微校長參加《造就》演講

 「我們有很多學校,用了準軍事化的方式來管理學生,學生考試成績是還不錯,但是到了大學以後,可能晚上就是泡網吧,或者整天在電腦前面,無視自己的正常學習,這很令人痛心。他們為什麼會這樣?究其原因,必然會有N種歸因和解釋,但可以肯定的是與他們中學時代沒有接受到「好玩」的教育有關。」

葉校長口中的這個「玩」,不是要學生不計成本地、不講前提地、不計後果地去玩,而是要玩得能體現自身正常的身心狀態,同時又能很好地定位於自身的身心發展和學業發展。

葉翠微曾經反覆提及二中幾位典型會「玩」的學生案例:

張維加,2007年從杭州二中保送到北大,現在在英國牛津大學。他已經在《Science》雜誌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近20篇高質量論文,並且在2012年成為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最年輕的會士。當年在二中學習的時候,他就是個學霸,也很有特質——他很會選玩伴。他選擇的條件是:跟自己同寢室朝夕相處的話,你要每年至少讀30本以上的經典書目,並且互相進行分享。你看,這是一種「玩」法。

第二個例子,劉雨中,2016年《Science》雜誌新年首刊封面文章的第一作者, 2009年杭州二中畢業。當年,她在二中只是普通班裡的一個普通的孩子。但她喜歡跳健美操,更喜歡玩中長跑,經常能跑5千米以上。在玩的過程當中她找到怎樣去認知自己的生理極限,從而又轉化到自己的智力活動和學習過程當中,能夠堅持堅持再堅持,不斷取得自己學業的新成就。你看,這又是一種「玩」法。

第三個例子,可能大家更熟悉,就是前文中提到過的郭文景,她不僅顏值高,她還是哈佛大學2016年面向中國區招收的第一個本科生。這個女孩靠什麼打動了哈佛大學?當然她的託福考得不錯,SAT也考得不錯,但更重要的是,她的計算機可以玩到極致。郭文景在小的時候,就有一種定力——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半天不動。後來,郭文景就真的鑽進去了,作為中國信息學比賽的女生第一名進入到國家集訓隊。你看,這也是一種「玩」法。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剛剛講到的所有這些「學神」的案例,他們的「玩」都是打引號的,因為這個「玩」指的是,孩子都有各自的興趣領域,並且真的鑽研進去。「我特別在乎,要尋找學習本身的樂趣。一個思維的高階訓練、提升、成長,恰恰是一個非常酣暢淋漓的過程,一種高品質的思維給人帶來的愉悅感,這是無以言表的東西。」

談及這個問題,葉校長也想對那些所謂的「虎媽狼爸」們說兩句:如果孩子對某一個學習領域有興趣,或者說對某一個新的學習工具有感覺的時候,父母要理解,要支持,並且在支持的過程中慢慢提升其興趣的層次,從愛好走向專注。在專注的過程當中,邁入更高層次的學習,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只要我們的孩子有興趣,我們的父母給他一個良好的支點,那麼這個孩子就會有很大作為。」

結 語

教育是屬於未來的,而未來是屬於孩子的。在面對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尤其是人工智慧話題不斷被炒熱的當下,我們的教育該何去何從呢?對此,葉校長的態度相當淡然。在他看來,人工智慧的出現,這恰恰是聰明的人類的創造結果。既然我們能夠創造AI,我們也一定能夠比較好地駕馭它。

「我相信人還是體現了更高的智慧,因為到目前為止AI體現的依然是「智能」,而不是「人類智慧」。人類智慧包含著情感態度和價值意義的選擇,他會有敏銳、豐富而又深邃的情感判斷和情感對話。」

葉校長說,在面對未來世界時,我們要有一份從容,但也要有一份警覺,加快自己成長的步伐,讓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有專項,且更會學習。「因為未來你究竟是什麼樣的專業,取決於你的學習能力。誰的學習能力強,就能夠更好地面對這個變化的世界,這恰恰是自己事業的樂趣所在。」

見到葉翠微之前,外灘君好奇一點,明明教育應該是一件項令人敬畏的事業,為何葉校長還要自稱「教育玩家」呢?不過我現在懂了。

當一個校長拿捏住了教育的規律以後,他會用自己的行動來帶動老師,因為只有會玩的校長才有會玩的老師,只有會玩的老師,才有會玩的學生;另外一方面,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對學生的教導,這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一個境界就是要玩得轉。

「當你對教育拿捏有度的時候,那就是你覺得最好玩的時候。從去年開始到現在,二中總是捷報頻傳,喜事連連,因為我們玩轉了,水到渠成,所以學生隨時隨地都會給你意外驚喜,這對我來說似乎這不是刻意的,但也許是刻意的,長此以往怎麼辦?『玩』唄。」

(本文轉自外灘教育,作者吳妍嬌)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外灘教育;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外灘教育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鼓勵學生帶玩具到學校 杭州這位班主任膽子有點大!
    就在這個學期,杭州一位小學老師,做了個大膽的決定:讓孩子帶著玩具來上學!聽到這個消息,很多人大跌眼鏡,竟然還有這種操作?幾個家長群更是炸了鍋,那樣做班級裡不會亂掉嗎?快報記者跟杭州三位小學校長聊起這個事情,校長們也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這位老師,就是安吉路實驗學校四(3)班的劉發建。
  • 教小學生跳鬼步舞,跳上央視躥紅國外,網紅校長張鵬飛做對了什麼
    2019年,山西臨猗縣臨晉鎮西關小學校長張鵬飛突然火了。原因是他利用大課間的時間,帶著全校學生跳魔性十足的鬼步舞!只見視頻裡,學生們統一穿校服,步伐整齊,而站在C位帶頭跳得最嗨的,就是該校校長張鵬飛!因為個性十足的鬼步舞,張鵬飛成為網紅校長後,帶著學生去北京,到天安門廣場跳,參加央視綜藝節目,更是把鬼步舞帶到全國觀眾面前。
  • 清華大學擬出新規:會遊泳才能畢業有著「包遊」傳統的杭州學生笑了
    在杭州,類似中小學生學習遊泳的場景比比皆是。 本報記者 董旭明 攝 不過這個看似有點難度的事情,對於培養出孫楊、葉詩文、傅園慧、羅雪娟和吳鵬等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的杭州人來說,可能就不叫什麼事了。 中國遊泳看浙江,浙江遊泳看杭州。杭州遊泳之所以人才輩出,是和雄厚的業餘遊泳基礎分不開的。大多數杭州人學遊泳的經歷,可能從幼兒園就開始了,杭州早就把遊泳列入了杭州市中考體育項目,有些有遊泳館的高中,甚至把人人會遊泳作為學生畢業的前提。 就在前些天,杭州市今年的體育中考剛剛舉行。耐力類考試項目中,杭州市學生可以選擇長跑或者100米遊泳。
  • 杭州「網紅體育課」走進江山!棒球、橄欖球、擊劍……打包六大項目
    在杭州已經成為「網紅」的黃龍體育課第一次走出杭州,走進江山,為當地孩子們帶去最熱門的棒球、網球、足球、橄欖球、擊劍、桌球六項課程,給孩子們送去特別的新年運動禮!據了解,黃龍體育課將在2020年走進全省11個地市的學校、社區,讓更多的青少年學生受益,培養孩子們的運動習慣,教會孩子們運動技能。
  • 「另類」,中學老師帶學生看工地師傅工作,網友:值得點讚
    江蘇連雲港,一中學老師晚自習時帶全班學生到教室走廊上,看對面工地師傅們加班加點辛苦工作。據老師介紹,當時室外大概零下3度,帶學生看工人們勞作是想讓學生們體會父母掙錢的不易,引導他們體諒父母、好好學習。這位中學老師別出心裁的教育方式值得點讚!教育先教做人,學習不僅僅只是學習書本上的「死知識」,懂得如何做人才是教育的關鍵。也許有人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們是不會理解的,反倒給孩子增添心理負擔,不到年紀不到閱歷,理解的也只是理論入不了心,更不用提力不從心,倒不如在教學日常上增加孩子們的成就感。
  • 《帶你去旅行》校長張馳與網紅溫婉戀愛!521官宣網友表示恭喜!
    而一些網友發現網紅溫婉和校長張馳在一起了,眾多網友紛紛吃瓜。張馳唱過《帶你去旅行》,「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朗朗上口曾經一度風靡網絡,而車庫搖頭也很魔性,兩個人冷不丁地在一起戀愛,這確實令人想不到。但是很多網紅在一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大家只是感到挺突然的。
  • 「鬼才」校長設計防早戀校服,學生們苦不堪言,網友:創意滿分!
    此前一位堪稱"鬼才"的校長為了預防學生們早戀,特意設計出防早戀校服,儘管這些校服讓學生們苦不堪言,但這衣服在防早戀這一方面確實起到了奇效。一般來說,幾乎每個學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校服,但這位校長的設計不同,因為採用了特殊布料,這些校服在白天來看沒什麼特殊的地方,可到了晚上就不一樣了,特殊布料會閃閃發光,就像形成了反光一樣,遠遠就可以看得到。
  • ...貓,杭州小學生向學校提交特殊申請書,校長的回覆成最暖心六一禮物
    他告訴鹿姐姐,自己之所以會寫這封申請書,是因為朱校長的一個提議。   自建校起,杭州維翰學校每年兒童節前後都會舉辦一次「獅玩節」,聯合師生及家長們,一起將教室布置成世界上各個國家的主題館,意在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本周一,小丁的班級探究的是「埃及」主題。
  • 遲到20分鐘考清華,娛樂圈真正的學神,究竟是誰
    小編之前發過一篇關於學霸的文章,那是說剛剛訂婚的志玲姐姐,如果說真正的學神,還真的是大有人在,尤其是最後一位!關曉彤首先要說的第一位是,關曉彤,最近這幾年不能再火的女星了,而且她還是圈裡出了名的學霸,當年可是以552的高分考進北京電影學院呢。
  • 這位來自杭州的男生為何能佔領各大媒體封面
    今年勝出的10位學神中,有一位來自杭州——杭州第二中學畢業生陳逸賢。有意思的是,不少媒體報導清華特等獎學金新聞時,不約而同選了他做封面。你猜,這是什麼原因?一起來看——1989年起設立的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是學校授予在校學生的最高榮譽。在全國頂尖高校裡遴選出的優秀學生,自然可以稱得上「top中的top」。
  • 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
    原標題: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 一般來說,不建議小學生帶手機上學,必要時的家長聯繫、緊急情況下的報警功能,一般的電話手錶就可以實現。初中、高中可以允許學生帶手機上學,但不提倡帶功能過多、昂貴的手機,只要能滿足一般學習需求的智慧型手機即可。
  • 在這個網紅盛行的年代,讀書,還有用嗎?
    前段時間讀到一篇新聞,講的是現在很多學生都不安心於學習。爭著做網紅。甚至有的網紅直接在網上說出「讀書有什麼用?還不如網紅賺錢快。」這不禁讓我想到現在這個網紅經濟浮躁當下,讀書還有用嗎?從中誕生出很多網紅。隨之而來的是他們收入的豐厚讓人趨之若鶩。於是湧入了更多希望成為網紅而大發特發的人。一味地蹭流量,無下限。
  • 歌紅人不紅的4大網紅:大壯上榜,《帶你去旅行》原唱高居第二!
    今天為大家盤點一下網際網路上歌紅人不紅的4大網紅,其中大壯上榜,而《帶你去旅行》原唱高居第二。4、大壯大壯是陌陌最火的主播,但是因為一首《我們不一樣》火遍了大江南北,大壯一下子成為了整個網際網路上最火的網紅之一。但是大壯也只是在網紅圈子裡,在娛樂圈甚至在整個社會的輿論都不大,也算不上是真正的大紅大紫。
  • 十一學校「學神養成記」獨家揭秘
    每逢高考結束,大家都非常關注各類學神在中學階段是如何成長的。其實,學神並不是一戰成名的,也不僅僅靠天資天賦,在北京市十一學校的每位教師眼裡,只有讓教育立足於面向個體,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成長的育人模式,那麼,學神就會在發現自己、喚醒自己並成為自己中誕生。
  • 63歲網紅宿管大叔「任性」告別,學生淚目:山水迢迢,先生珍重
    兒子認為他是中國鄉村版的阿甘,一個在人群中沒有任何違和感和存在感的人,旁人看來有點憨有點傻,價值觀簡單純粹得似一股清流,做事很執著,對人很真誠,偏執起來像個三歲小孩。兒子贊他:沒有在窘迫、孤寂和勞累的生活中丟掉對生命的熱愛。他就是劉詩暉。4 年前,從江西吉安一所鄉鎮中學退休之後,他來到杭州,成了浙江工業大學屏峰校區男生宿舍樓的宿管員。
  • 學術為王,運動為傲,杭州威雅如何帶給長三角家庭新的驚喜?
    曾探訪過許多家國際化學校,但給我們最多驚豔的,常州威雅,絕對位列其中。  無論是佔地龐大的運動中心、藝術劇場,還是琳琅滿目的選課表... 都讓我們感嘆,好想回到學生時代,再體驗一遍!在今年剛剛公布的大學預錄取名單上,常州威雅學生不僅憑藉出色的學術成績與全面發展的表現囊獲了5枚劍橋和牛津的面試,更有多位學生以非專業音樂學生的身份取得英國與歐洲著名專業音樂學院的錄取和面試機會。  在常州沉澱了8年,威雅真實做到了「孩子身心健康+升學成績亮眼」,吸引了大批上海、南京、杭州等國際化教育一線城市的家庭加入。
  • 給學生排座位導致家長不滿,杭州這位老師研究多年手繪一張座位調整...
    前天,杭州文海實驗學校初三(6)班的班主任李小軍老師在他的公眾號「炳翰軒」裡發了一篇文章,說他經過多年摸索,找到了自認為最科學合理的給學生排座位的方法。 為排座位,畫了不少圖李老師是語文老師,可是,為了學生的座位問題,這些年來,他畫了不少圖紙。
  • 89歲「網紅奶奶」視頻播放量累計破千萬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400多萬網友認真傾聽了奶奶的問題,無數條「奶奶好」從江敏慈的「面前」飛過,還有人在評論區這樣回覆:「害,都是90後,不分你我的。」網友們接納了江奶奶這位「精神90後」,並稱她為真·阿婆主。
  • 杭州這所大學的食堂防疫隔板成「帶貨網紅」看看帶火了啥
    從5月13日開始,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下沙校區第五餐廳的餐桌上,豎起了一樣新裝備——「食堂就餐隔板融媒體」。這些隔板,把餐桌分成了四個區域,學生只能在桌面上貼有二維碼的對角座位就餐。而讓前來用餐的同學們眼前一亮的是,這些隔板竟然還自帶「乾貨」。
  • 雲南校長怒斥學生:我貼錢供你讀書,是讓你靠男人吃飯?
    1600多名學生: 這位女校長不是別人,在今年,她屢次登上熱搜,在抖音上爆紅! 她的枕邊總是放著手電筒,止疼藥和小喇叭,每天清晨,她就拿著小喇叭開始在女寢室喊:同學們該起床早讀了,並且服用大量的止痛藥,她本人被查出身患絕症,每天都熬著巨大的痛苦,忍受病痛折磨帶領這群學生上課,她是所有人的希望,有意思的是,她定下了一條鐵規:所有從這座學校畢業的人,不允許你再回來看望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