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希望鑽石」的故事嗎?

2021-01-11 百家號

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史密森尼博物院的國立自然博物館中,陳列著一顆叫「希望鑽石」(Hope Diamond)的藍色鑽石。每年,有將近七百萬的人八方而來,慕名參觀這顆鑽石,讓其成為世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展品之一。這顆藍鑽之所以如此盛名,首先它是目前世界現存最大的深藍色鑽石,但是真正賦予這顆鑽石傳奇魅力的,還在於第二個原因,它有著非常神秘的身世。

早在1660年左右,法國旅行家、商人塔韋尼埃在印度著名的科魯爾礦山買到一顆重達115克拉的藍鑽石(23克,後稱「塔維尼埃之藍鑽」 Tavernier Blue)。回國後,塔韋尼埃把這顆藍鑽賣給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雖然這顆藍鑽以如此巨大而顯得罕有,但路易十四並不喜歡它的外形,就讓御用珠寶匠切割琢磨成67克拉的藍鑽,並稱之為「法蘭西之藍」(French Blue)。路易十四的曾孫路易十五又將「法蘭西之藍」鑲嵌在「金羊毛勳章」(Orden del Toisón de Oro)上作為飾物。

本來波旁王朝想著這顆以國家名命名的藍鑽會和王室一樣千秋萬代,沒想到傳到路易十六就遭遇了法國大革命,國王和王后匆忙逃離凡爾賽宮,幾乎所有的珍寶就變成革命政府的財產。因為疏於管理,6名竊賊在1792年9月11日趁著各種混亂闖入了王室寶庫,偷走了這顆國寶級鑽石。自此,「法蘭西之藍」被不見了天日,過了20年之後,就在這個盜竊案的追訴期過期兩天的時機,倫敦的珠寶市場出現了一單這樣的交易,一個叫做亨利.菲利普.霍普(Henry Philip Hope)的人,購買了一顆重達45克拉的藍鑽石,這顆鑽石就以霍普的名字命名。在英語中,「霍普」和「希望」都是Hope,這顆鑽石的名字就因一語雙關的美妙巧合被一直保留了下來。現在出現了一個疑問,這顆45克拉的「希望鑽石」是不是來自原67克拉的「法蘭西之藍」呢,因為一來即使一顆45克拉的藍鑽也是極其罕見,沒理由憑空掉下來,其次,很多竊賊為了銷贓鑽石,都是將大鑽石重新切割打磨,這樣可以徹底銷毀證據。有了這樣的重重謎團,這顆鑽石註定會引發人們的關注,甚至法國珠寶大王卡地亞都曾買下它,鑲嵌了一圈白色鑽石做成點綴(three-tiered circlet)後把它賣了出去。這顆鑽石歷經幾次轉手,於1949年被紐約著名珠寶商哈利.溫斯頓(Harry Winston)購得,此公最傳奇的故事莫過於12歲在其父親的珠寶店中,用25美分收購一個2克拉的祖母綠寶石,2天後以800元美金賣出。

哈利·溫斯頓深知「希望鑽石」的價值和其承載的歷史意義,於1958年把它捐獻給了史密森尼博物院(不過,後來哈利.溫斯頓又多次把「希望鑽石」從博物院借出,用在自己公司的展覽會上)。這顆鑽石就這樣成就了傳奇。很多人慕名參觀它,還有蹩腳的媒體編造傳說,說什麼鑽石被下了詛咒,擁有它的人都倒了黴,當然這些謠言很輕易被證實子虛烏有。不過由於「法蘭西之藍」和「希望鑽石」之間有著20年的真空時間,那麼二者究竟是不是同一顆鑽石呢?雖然維持一個歷史謎團可能會引發更多人對鑽石的好奇,但顯然史密森尼博物院卻更想把這個問題搞清楚,為此,2004年博物院聘請一個專業團隊來揭開這個迷局,結果如何請容我在最後揭曉。

我們知道,鑽石的成分就是碳元素。碳僅次於氧,是人體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佔據地球總質量的18%)。可是為啥沒有看到遍地的鑽石呢?原來鑽石的成分雖然是碳,但卻有著非常罕見的結構,這種結構的化學鍵非常穩定和堅固,形成的地點是在地表下面上百公裡的深處,那裡有著極高的壓力((45~60 × 10的8次方 Pa)和溫度(攝氏1000度以上),經過多年的沉積過程,就把普通形態的碳變成了鑽石。不過僅僅形成了鑽石還不是故事的全部,因為埋藏在這樣的深度的鑽石人類根本無法取得,還要等到火山爆發。當火山噴發時,熔巖裹挾著鑽石從地幔衝到地表,待冷卻後,就會在地表淺層形成漏鬥形的榴輝巖巖石管道(金伯利巖),人們只能在這樣的巖石管道中找到天然鑽石。純淨的鑽石是無色的,但若在形成的過程混入其他元素,就會讓鑽石帶上某種色澤,比如混入氮的鑽石呈黃色,而藍鑽石則是混入了硼。

鑽石的尋找、開採、加工和交易是需要很大資金投入的,極高的資本投入門檻讓鑽石交易一度曾被戴比爾斯(De Beers)所壟斷,最鼎盛時期,戴比爾斯控制著全球90%以上的鑽石交易。藉助於勘測科學技術的採用,新的鑽石礦被越來越多的發現,人們還根據鑽石形成的原理人工製造出大量鑽石,即便如此,鑽石依舊顯得價高而稀缺。造成這樣的局面,就是因為有戴比爾斯這樣的巨頭操控著市場的份額,同時不惜製造各種噱頭來刺激人們消費鑽石的欲望。

二戰剛剛結束時,還是一片廢墟的歐洲各國百廢待興,作為傳統鑽石消費市場的歐洲人民顯然無心購買鑽石,戴比爾斯把目光瞄準了富裕的美國,利用鑽石堅硬耐久和光彩奪人的物理特性,打出了非常經典的一句廣告語「A Diamond is forever(中文翻譯成「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雖然只有4個單詞,但卻蘊含了無限聯想,人們購買鑽石的時候,會很自然將鑽石的久遠寓意寄托在期望愛情和婚姻的長久上,這種洗腦式的營銷方式極其奏效,使得二戰後,夫妻購買鑽戒結婚成為美國新的傳統,並讓美國成為世界上消費鑽石最多的國家,當然了,作為鑽石商家,是絕對不會拒絕鑽石戒指成為婚戀必需品變成全世界的傳統,並一定樂意努力促成為之的。

回到「希望鑽石」上來, 史密森尼博物院聘請的專業團隊用了一年時間,藉助文獻資料和計算機,精準的用3D數字成像技術搭建了「塔維尼埃之藍」、「法蘭西之藍」的仿真模型,再經過各種處理和運算,嚴密而準確的還原出這三顆鑽石切割的完整演變過程,無可辯駁的證明了「希望鑽石」的確來源於「法蘭西之藍」。2009年2月9日,史密森尼博物院正式公布了研究成果。雖然「希望鑽石」明確來源於失竊的「法蘭西之藍」,但是依照相關法律,史密森尼博物院能永久合法擁有這顆偉大的藍色鑽石,相信屬於博物館應該是「希望鑽石」最好的歸宿,任何一個喜愛鑽石的人都能前去觀看,這也是珠寶商哈利.溫斯頓樂意捐獻的初衷吧。

(作者:我愛雨果)

相關焦點

  • 被下了詛咒的希望鑽石,法國「藍色」鑽石
    希望鑽石的故事在這裡廣為人知,我們或許把它稱為「厄運鑽石」會更加貼切,因為任何擁有它的人都會有厄運相伴,是對任何敢於擁有這種美麗的人的詛咒。這件珠寶始於偉大的法國冒險家讓·巴蒂斯特·塔弗尼爾(Jean Baptiste Tavernier),他從印度帶回了許多的、非同一般的寶石,其中包括一顆相當大的鋼藍色鑽石,它於1668年出售給國王路易十五,並給它起了「王冠藍色鑽石」和「法國藍」,後來它被傳給了路易十六和瑪麗·安託瓦內特。
  • 異形鑽石代表的含義你知道多少?
    目前市場上3ct以下的鑽石90%都是圓形鑽石,但對於在典當行工作,常年和珠寶玉石打交道的小編來說,異形鑽石不僅在外觀和切工上更勝一籌,而且每顆異型鑽都暗藏不隨波逐流的態度與自我主張的性格。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說一下常見的幾種異形鑽石及其代表的含義吧。
  • 我的世界:狐狸可以用鑽石劍?小熊貓獨一無二的特性你知道嗎?
    在我的世界中有一些生物會擁有著特殊的特性,那你知道狐狸有什麼特性嗎?你不會只知道捕獵時把頭插入方塊中這一個關於狐狸的特性吧,其實狐狸在我的世界中還有另一個特性那就是它會叼東西。在狐狸在生成的時候會有一定機率嘴裡叼著一些物品的。那你知道嗎?
  • 希望鑽石曾經是太陽王路易十四的象徵
    每天,數千名參觀史密森尼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遊客聚集在二樓的一個玻璃盒子周圍,凝視著世界上最著名的珠寶之一希望鑽石。它已經成為幾十本書、遊戲、紀錄片和科學調查的主題,部分原因是它被詛咒的持續傳說。儘管受到如此多的關注,但這顆45.52克拉的英寸寬鑽石似乎仍隱藏著等待被揭開的秘密。
  • 「魔鬼的珍寶」:血債纍纍的「希望之星」鑽石
    路易十四死後,這塊寶石傳給了路易十六,而他後來的命運就廣為人知了:他的政權被推翻,她和王后被送上了斷頭臺,王冠藍鑽石也在革命浪潮裡消失了。幾十年後,鑽石出現在了鑽石切割匠福爾斯的手裡,他把寶石切割成了今天的樣子。而後他的兒子把寶石帶到了倫敦,在那裡他自殺身亡,然而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選擇自殺。
  • 如果……收到人造鑽石求婚戒指,你會介意嗎?
    記得那句女人看了心動,男人看了流淚的廣告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吧。這種連滅霸都要可著全宇宙搜集的寶石(誤)被奉為「愛情的代名詞」,不僅比大金鍊子小金表更「低調奢華有內涵」,還能幫你分分鐘追到心上人。但都是鑽石,人造跟天然的好像還是不在一個檔位,雖然人造鑽石更具有性價比,但想想你的男朋友拿著人造鑽石跟你求婚,你大概也不會那麼欣然接受吧......
  • 全球5大最著名的詛咒寶石,希望藍鑽石上榜,你知道幾個?
    1、希望藍鑽石:希望藍鑽石是歷史上有名的「厄運之鑽」,每一個擁有它的人都會力離奇死亡,屬於沾滿鮮血的不祥寶物。直至1958年,這枚鑽石被捐給了史密森尼博物院,這種接連不斷的厄運才被終止了下來。2、創世者之眼:創世者之眼又稱為「黑色奧洛夫」,是一顆舉世罕見且深具份量的黑鑽石,重67.5克拉,這枚鑽石最早重195克拉,並且形狀神似「Brahma」的眼睛。據傳凡是持有過這顆黑鑽石的人都遭到不測,包括兩名俄國公主和一名紐約交易商,因此這顆鑽石也被稱為「受詛咒的鑽石」。
  • 希望鑽石:世界上最大的藍鑽,身負詛咒,時局王炸
    鑽石是「寶石之皇」,而藍鑽是彩色鑽石中最矝貴的品類,「希望鑽石」則是世上最大的藍鑽,如同鴿子蛋大小,重達 45.52 克拉。希望鑽石,45.52 克拉,25.60x21.78x12 毫米, 美國首都華盛頓國家自然博物館收藏藍色鑽石十分稀少,只偶爾在高端拍賣會上出現,多數重量僅為幾克拉,上十克拉已是十分罕見。
  • 鑽石的6種切割形狀,你知道幾種?
    鑽石的礦石形態是金剛石,金剛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無色正八面體晶體,其成分為純碳,由碳原子以四價鍵連接,為已知自然存在最硬物質。一直以來鑽石都被稱為永恆之石,那你知道鑽石都有哪幾種表現形式嗎?
  • 鑽石4C標準很重要,你知道嗎?
    那麼男士們知道,鑽戒價格受什麼因素影響嗎?鑽石4C標準、鑽戒款式以及戒託的影響很大,一起來看一看。鑽石的4C標準 鑽戒的價格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其中的一個因素是鑽石的4C標準。什麼是鑽石的4C標註呢?所謂鑽石的4C標準就是鑽石的重量、色澤、明澄度、切工標準,這四個因素被用來形容鑽石品質的優劣。在鑽石的色澤、明澄度、切工標準方面都優良的情況下,鑽石的重量越大,鑽戒的價格越高。
  • 鑽石除了圓形的,還有其他形狀嗎?
    相信不少小夥伴都會有這樣的疑惑,鑽石除了圓形的,還有其他形狀嗎?接下來就讓小編給大家講解下關於鑽石形狀的問題。鑽石除了圓形的,還有其他形狀嗎?答:當然有其他形狀啦,除了圓形鑽以外的鑽石,我們統稱為「異形鑽」異形鑽有:水滴形、馬眼形、祖母綠形、公主方形、心形、橄欖形、墊形、蕾蒂恩、三角形等。
  • 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多少人會戴父母傳下來的鑽戒?你會嗎?
    鑽石進入中國的市場時間短鑽石真正意義上在中國市場上流行,僅僅只有三十年左右的時間,但是影響卻是十分深遠的,改變了中國人的消費習慣。戴比爾斯公司作為西方的鑽石巨頭,進入中國市場時正好趕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黃金階段,新興富裕的中國人也有經濟能力消費鑽石,所以鑽石在中國的市場崛起很快,目前,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鑽石消費國,每年鑽石的消費都在呈現上升的趨勢。
  • 骨灰鑽石級傳家寶,你有嗎?
    導讀:念世情,一家專門從事製作骨灰鑽石的公司,將逝去親友的骨灰製作成一顆耀眼的鑽石,陪你一輩子!骨灰鑽石又被稱為「鑽石葬」,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俄羅斯就培養出實驗室鑽石,而骨灰鑽石是提取骨灰裡面的碳元素採用HPHT改良技術合成的寶石級金剛石(鑽石),HPHT技術用模擬地底超高溫高壓環境的壓機將石墨的碳原子結構結晶並重組成鑽石
  • 人的屍骨能合成鑽石,但你能接受「骨灰鑽石」嗎?
    文/星茜亞珠寶鑽石象徵永恆的愛情,可你想過用親人去世後的屍骨合成一顆鑽石作紀念嗎?瑞典的一家公司Algordanza便是做這項業務的,該公司稱在全球33個國家都有此項服務,2016年已成功將1000具遺體製作成了鑽石。為什麼骨灰能合成鑽石?
  • 骨灰變鑽石!把摯愛帶在身邊!龍巖人你接受嗎?
    火化過的骨灰含有2%的碳當骨灰變成了鑽石你願意把它戴在身上做紀念嗎?骨灰鑽石 (資料圖)把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通過高壓緻密縮減三分之二的體積,自然凝結為直徑一角硬幣大小的球體,形成了生命晶石。用骨灰做的鑽石根據骨灰所含的元素也呈現不同的顏色最常見的就是橙黃色還有黃綠色、深紅色、藍色骨、白色
  • 好奇害死貓,你不想寫出「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這樣的文案嗎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1篇新媒體運營文章,助你玩轉新媒體!正如我們會用食物引誘寵物一樣,網絡也一直在用人性來引誘大眾。權利、金錢、美色這類引誘,我們早已習以為常。可為什麼我們對有些並非低俗引誘的內容仍然難以抗拒?今天我們結合"超智能體"——YJango的文章,聊一些較為黑暗的傳播學知識,希望大家將其用於正道。
  • 最理想的燃料,世界著名名鑽,希望鑽石
    大家好,我是張西玲,今天給大家說說希望鑽石最理想的燃料汽車、飛機等現代交通工具都用汽油作動力嫩料,可是汽油在內嫩機裡並不能完全燃燒,而且燃燒之後產生的有害廢氣又嚴重地汙染大氣。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認為氫才是一種最理想的燃料。
  • 骨灰做鑽石,你能接受嗎?
    最近李小姐發現,骨灰可以做成一顆鑽石,這讓她有些欣喜。如果是你,願意在親人百年後將其骨灰製成鑽石嗎?骨灰變鑽石 深閨人未識「骨灰還能做成鑽石?這可沒聽說過。」接連走訪了幾家花圈店,記者發現,人們大多沒有聽過骨灰鑽石一說。對此,昆明市殯儀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早在幾年前,他們就聽過骨灰可製成鑽石,但國內目前貌似沒有這項技術,只能到國外才能做,比如英國。
  • 鑽石家族中最獨具特色的變色龍鑽石你認識嗎?
    變色龍鑽石具有變色的特性,是整個鑽石家族中唯一一種顏色會根據外界環境而變化的天然鑽石,非常稀有。Kaplan 公司的 Peter Kaplan 先生表示,自己發現一顆鑽石在過熱的拋光機上,顏色發生了變化。這顆鑽石本來是一顆黃綠色彩鑽,但是在被售給買家,被買家放置在珠寶盒中冷卻一段時間後,鑽石卻變成了深綠色。買家覺得這顆鑽石很奇怪,於是想退貨,她並不知道自己發現了世界上第一顆能夠變色的鑽石,價值要比她當初支付的價格高出很多。
  • 《血鑽》:帶血的鑽石,殘忍的戰爭,流離失所的非洲難民
    高貴而精美的鑽石,哪個女孩不喜歡?可是,如果你知道你買的鑽石沾滿了無數人的鮮血,你還會買嗎? 美國電影《血鑽》就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上個世紀90年代,非洲獅子山陷入內戰,反叛軍佔領了鑽石礦區,奴役了很多人去挖鑽石。黑人所羅門的村子被叛軍搶劫,他也被抓到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