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張西玲,今天給大家說說希望鑽石
最理想的燃料
汽車、飛機等現代交通工具都用汽油作動力嫩料,可是汽油在內嫩機裡並不能完全燃燒,而且燃燒之後產生的有害廢氣又嚴重地汙染大氣。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認為氫才是一種最理想的燃料。水是氫的「倉庫」,用電解的方法,可以把水中的氫和氧分離出來。如果把氫和氧重新混合嫌燒,就會產生3000℃的高溫。燃燒後生成的水對人類也不會產生汙染,所以氫是最清潔的燃料。氫又是熱效率最高的燃料。同汽油相比,重量相等的氫在燃燒後產生的能最多,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速度比汽油要快十倍以上。
以氫氣為燃料的最大困難是它不易貯存。氫在零下259℃以下才能變成固體。液態氫必須保存在零下253℃低溫中,稍微提高一點溫度,就會沸騰,到零下239.9`C,液態氫極易揮發和汽化。目前,科學家已經想出了不少貯存的辦法,但要把它變成汽車和飛機的燃料,仍有不少困難。
科學家還在考慮另一種比普通氫更好的燃料,它是氫的孿生兄弟—重氫,學名叫氛,水中電解出來的氫裡有萬分之二是氛。每50噸水可電解產生5噸氫,其中有1公斤是氛,它在發生核反應時,能產生1.8億千瓦的能量,相當於10公斤鈾或2萬噸煤所產生的能量。假如人工能夠控制氛的核反應,那麼氛便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永久能源。
最著名的鑽石
在世界眾多的名鑽石中,最著名的要算是那顆「希望鑽石」了。幾個世紀來,它不斷地被偷盜、轉賣。演出過一幕幕血跡斑斑的人間悲劇。
『希望鑽石」產於印度,14世紀末被人發現。它重量為122.5克拉,閃翅著迷人的藍光。起初,它被供奉在一座印度教神廟的神像額上,後來一個法國傳教士把它盜回法國。但這顆鑽石並沒有給傳教士帶來幸福,他在一天深夜被人割斷喉管,鑽石也不知去向。後來,法王路易14從一個珠寶商手中買下這顆稀世之寶,『並請首飾匠把它加工琢磨成67.5克拉,取名「王冠上的藍寶」。傳到路易16時,法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路易16也在1793年初上了斷頭臺。王室珍寶都被封存,一個名叫凱洛蒂的宮廷侍衛趁亂偷走了「王冠上的藍寶」。他終日惶恐不安,最後神經錯亂而自殺。
此後,這顆名鑽一度銷聲匿跡,直到1830年才在英國倫敦重新出現。在一次拍賣中,銀行家霍伯以9萬英鎊的高價買下了它。城伯在英語中意為「希望」,從此這顆藍鑽石便以「希望鑽石」之名流傳於世。霍伯把「希望鑽石」作為傳家寶,臨終時立下遺言,任何時候都不能賣掉。不料傳到他孫子時,銀行倒閉,鑽石又一次被拍賣。經過一番輾轉易主,「希望鑽石」落到了土耳其蘇丹哈米德二世手中。但他只保存了9個月,便在1909年的軍事政變中被趕下了臺。
後來,「希望鑽石」漂洋過海到了美國。百萬富翁麥克利買下了這顆鑽石,以此炫耀豪富,不想麥克利連遭不幸,兒子被汽車撞死,企業破產,自己也得了精神病。最後死在瘋人院。1947年麥克利太太去世後,珠寶商溫斯頓買下她的所有珠寶,其中包括「希望鑽石」。溫斯頓了解這顆名鑽的全部歷史,也許是他對前人所遭遇到的種種厄運不無忌憚,因此他考慮再三後,決定把「希望鑽石」捐贈給位於首都華盛頓市中心的史密斯索尼博物館。在移交儀式上,溫斯頓說道:「『希望鑽石』給人類帶來的並不是希望,而是無窮無盡的罪惡。我今天把它贈給博物館.更希望由此而把人類的罪惡也都在博物館陳列起來,成為歷史。」
如今,這顆鑽石陳列在史密斯索尼博物館的展覽大廳裡。每年都有二、三百萬人前來觀賞「希望鑽石」,留下幾條讚美和慨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