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驚喜的合拍片 傳遞對生命信仰的敬畏

2021-01-11 1905電影網
《狼圖騰》:驚喜的合拍片 傳遞對生命信仰的敬畏
時間:2015.02.2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oie 分享到:
共17張


    1905電影網專稿 電影《狼圖騰》開畫後,有觀點認為姜戎這個故事就是在挑撥蒙漢矛盾。以羊和狼隱喻漢族和蒙族的民族脾性,捧高遊牧文化貶低農耕文化。這種看法從何得來我們不得而知,但這一觀點本身實在太低估觀眾的辨識力。中國多民族文化共榮共存,早在清朝就「天下一統,華夷一家」,很難理解到如今快兩百年,居然還有人在揣度一部藝術作品是偏愛哪種文化並擴大到挑撥民族矛盾上。

 

    《狼圖騰》裡既傳達著蒙族人對自然的尊敬,例如畢力格老人對騰格里、對自然規律的尊崇;也有漢族人利用先進醫學技術救人,像陳陣千辛萬苦取回青黴素救回噶斯邁兒子,對蒙漢文化都有得當的體現。觀眾得以能從銀幕裡感受蒙族民俗風情,也能讓世界進一步看到中華文化的包容和多元,感受中國多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特色。 

 

    而且,這是一部合拍片。作為合拍片來說,《狼圖騰》是很驚喜的。這或許並不意外,畢竟讓-雅克·阿諾帶著團隊為此耗費了7年時間。作為合拍片老手,他太懂得,一部世界性的好電影,不僅要講好的故事,更應該是場美妙的視覺盛宴。於是看完《狼圖騰》,我們不自覺會對瑰麗空靈的草原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春夏秋冬變幻著不同的斑斕色彩,像法國繪畫大師莫奈筆下純粹的自然之美。


    無數大遠景將廣袤的烏拉蓋草原呈現得極為壯麗,四季更迭之間,不同色調轉變也冥冥推動著故事進展。比如冬季裡那場雪夜狼馬戰,狼群對軍馬的血腥捕殺在漫天暴風雪嘶吼下更添聲勢,銀裝素裹的草原上隨便一抹鮮紅都刺眼。比如畢利格老人和陳陣初探天鵝湖那一片生機勃勃的綠,鮮花和綠草,天鵝在空中飛翔,那是春季,純淨安詳的天鵝湖給了這些遊牧居民新的希望。

 

    但最難得的還是,作為法國人,導演阿諾能在《狼圖騰》裡毫不彆扭傳遞出原著裡蒙古族人對生命和信仰的敬畏。在蒙語裡,「騰格里」代表至高無上的天,又名長生天,具有賜予人類幸福和帶給人類災難的雙重職能。騰格里是《狼圖騰》故事的靈魂所在,它承載著草原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與自然相處的法則。拍信仰,特別是一個不熟悉的信仰,要能傳達智慧並激起觀者反思並不容易。曾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被奉為經典的例子,如今《狼圖騰》是第二例。但不同的是,當時李安是拷問人心人性,而《狼圖騰》則藉此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

 

    畢利格老人說:草原是大命,草原上的所有生物都是小命,小命是要依靠大命才能存活的。從霸佔狼群過冬食物到純淨天鵝湖畔被開發破壞,從掏殺狼崽到大範圍獵殺狼群。讓·雅克·阿諾鏡頭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僵持的。事實上,這種關注阿諾導演早在《子熊世界》和《虎兄虎弟》中就有所表達,只不過之前純粹的小熊成長坎坷和虎兄虎弟久別重逢的童話式情感線裡,矛盾沒辦法像《狼圖騰》爆發得這麼直接激烈。《狼圖騰》中甚至是分了好幾個不同層面來凸顯衝突,陳陣偷養小狼引發人與人的矛盾、狼群襲擊羊群馬群使得人狼關係劍拔弩張,小狼接受人類餵養後無法再被草原狼視為「自己人」,狼與狼也心生間隙,但所有的衝突都指向同個根源——自然平衡遭到破壞。

 

    關於自然平衡的倡導,過往電影裡討論得並不少,《阿凡達》以富饒潘多拉星球被摧毀的危機,喚醒人類對自然的尊重;宮崎駿的《幽靈公主》直指人類飲鴆止渴傷害麒麟神破壞森林;《猩球黎明》裡人猿兩族為爭奪能源展開廝殺。《狼圖騰》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真,不具有科幻元素,樸素真摯但力度不減,還原人類和狼群最真實的面貌同時能兼顧劇情。它甚至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亦真亦幻的「傳說式」故事更接地氣。

 

    自古以來,人對狼的意像解讀總是隨著時代渴求的變化不斷重新演繹的。小時候我們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放羊的孩子撒謊騙人結果羊都被狼吃光了——狼在在隋唐宋元時期是嗜血殘暴的恐怖存在。《述懷》有講:「豺狼滿道無行路」,《悍吏》更有「豺狼到處無虛過,不斷人喉抉人目」。


    但到近代鴉片戰爭之後,狼性突然成了「稀缺品」,魯迅先生在《略論中國人的臉》中寫道:「狼成為狗,野性是消失了,但只足使牧人喜歡,與本身並無好處」。到如今,狼已經不再單純地承載好壞,「狼圖騰」既是寧死不屈、智慧團結的狼性,也是蒙族文化不容忽視的閃光點,是對生態壞境生態平衡的敬畏之心。如何始終保持對「大命」的敬畏,維持自然的平衡持續發展,或許才是《狼圖騰》最實際的現實意義所在。        

文/Coie

相關焦點

  • 小說《狼圖騰》引爭議 敬畏是不是等同於崇拜?
    原標題:小說《狼圖騰》遭爭議 被指虛構蒙古族信仰崇拜   電影導演阿諾說,「小說是原著作者姜戎的,電影是我的。」 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狼圖騰》既不是歷史,也不是紀錄片,可以允許虛構存在,包括蒙古民族精神與狼性。   羊年春節伊始,大熒幕上就闖進了一匹狼——《狼圖騰》票房近日突破6億。
  • 民族電影《狼圖騰》影評,對自然應該心存敬畏
    《狼圖騰》由馮紹峰、竇驍主演,大膽地使用了法國導演阿諾,歷時7年準備,可以說是法國自然主義和中國大草原的一次完美碰撞。導演對於這部電影的細節刻畫持中立的態度,對於人類不貶低也不讚揚,對於狼群,他也站在狼的立場上,讓觀眾敬畏狼群的尊嚴,讓這部電影非常客觀。
  • 生命與抗爭的禮讚——評析電影《狼圖騰》
    主題:影片中,自從陳陣與楊克來到烏拉蓋大草原伊始就鮮明的凸顯了人對狼的恐懼與敬畏,從高高掛起飄揚的狼皮圖騰到年復一年的大雪湖拉羊,掏狼崽的種種行為透露著人與自然,自然與人的糾纏隱現著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天規。一.
  • 電影《狼圖騰》再引爭論:蒙古族是否以狼為圖騰?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電(記者 高凱)羊年春節檔電影《狼圖騰》收穫了口碑與票房。然而,隨著電影的熱映,當年原著小說的一些爭議內容也再度被提及。  這個春節假期,在電影院線上演的一片「混戰」之中,並不「應景」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狼圖騰》取得了票房第三的佳績。  而電影之外,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一則聲明也令這部中法合拍片引發了諸多爭論。
  • 法國導演談電影《狼圖騰》:這是一部拍給全世界的電影
    在2月13日、14日的「千家萬場」點映活動中,電影《狼圖騰》收穫4000餘萬元票房。   一位法國導演為何對遙遠的草原狼與遊牧文明懷有興趣?他如何用電影語言再現草原的壯麗、狼的孤傲?讓·雅克·阿諾近日在北京接受了記者專訪,他自信地說:「《狼圖騰》是一部讓我驕傲的作品。」
  • 毀經典系列之改編很失敗的電影《狼圖騰》
    小說改編電視劇電影改編的好就是三生三世系列,改編的不好就是今天小編要說的這部電影《狼圖騰》。小編可以說從小就看《狼圖騰》看到大,這本書就是小編最喜歡的書沒有之一。聽說這部小說要反派電影,小編真的是雀躍了好久,片子一上映第一時間就衝進電影院看了,然後看了沒一半就跑了。怎麼說呢這部電影的特效做的十分的不好,狼群圍獵殺掉了要供給軍區的馬群,這裡凍著的馬真的太假了!
  • 外媒爆《狼圖騰》將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雅克·阿諾執導的中法合拍電影《狼圖騰》將代表中國報名衝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阿諾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中國內地計劃將以《狼圖騰》報名「申奧」:「我為我的團隊和演員而感到高興,他們為此付出了一切,我覺得能『申奧』對於他們每個人來講都十分重要。我在中國受到了非常熱情的歡迎,我也很感激參與到這個項目的每一位工作者。」
  • 經典電影《狼圖騰》
    2015年,中法合拍的3D劇情電影《狼圖騰》問世,它不僅在賀歲檔的眾多商業大片中脫穎而出,還取得了7億票房,收穫了國內外眾多獎項,可謂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佳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原著紮實。這部電影改編自姜戎同名長篇小說《狼圖騰》。
  • 專訪《狼圖騰》導演:我最感興趣的動物其實是人
    阿諾導演(哈麥/文 李楠/視頻)過去幾年,熱度不減的「合拍片」幾乎變成了「坑爹」的代名詞,因為從《人魚帝國》到《太極俠》到《絕命逃亡》,幾乎沒有一部製作和品質同時靠譜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刷新了合拍片的新高度。
  • 電影"狼圖騰"熱映引小說大賣 "平凡的世界"賣斷貨
    《狼圖騰》大熱背後引爭議  其實狼並不是蒙古人的圖騰  目前,一匹狼正以大熱姿態橫行———《狼圖騰》票房已經突破6.4億,暢銷多年的同名原著小說又掀起銷售高峰,影片的取景地點烏拉蓋成為旅遊熱點。但與此同時,這部影片、這本書所表達的狼性哲學不斷掀起爭議。  狼,是不是蒙古人的圖騰?
  • 狼圖騰,陳陣看到的天葬,原來是這樣
    ▲《狼圖騰》攝影圖片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天葬」?都說西藏有這樣的儀式,沒想到原來蒙古族也有這樣的儀式。▲影片《狼圖騰》狼的劇照一般情況下,三天後,逝者的軀殼不見,只剩下殘骨。這就表明逝者回歸騰格里了。由於蒙古草原狼多,幾乎沒有逝者的靈魂不能升上騰格里的。
  • 《狼圖騰》劇組來蓉宣傳 導演稱環保是影片核心
    《狼圖騰》劇組主創接受媒體採訪  四川新聞網成都2月7日訊(蔣娜)中法合拍片《狼圖騰》將於2月19日全國上映,今日,影片導演讓·雅克·阿諾、主演馮紹峰、竇驍現身蓉城,為影片的上映宣傳造勢。  《狼圖騰》是中國作家姜戎根據自己在草原11年的知青生活,傾其半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有關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環保主題長篇小說,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一部以狼為敘述主體的小說。據導演阿諾介紹,在看過小說《狼圖騰》後就想過要拍成電影,「這部戲裡面關於人和自然關係的探討很觸動我。這部戲其實也是通過狼了解人,因為狼是非常講究團隊合作的。」
  • 《狼圖騰》:從一匹狼中,看懂人性的複雜和多變
    一、《狼圖騰》的故事姜戎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這本書,我相信凡識字的中國人都會願意看的。我打開了一扇窗戶,讓你看到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東西,那麼生機勃勃的草原,那麼一種強悍的精神,我想任何人都不會無動於衷。」的確,一直到現在,《狼圖騰》仍然像一條獨一無二的小狼,向我們昭示著關於自由和生命的真理。
  • 《狼圖騰》:野性與文明的雜糅
    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產生交集,或許就是從圖騰開始的——人類賦予自然使者自己眼中的意義,並將自己的信仰與敬畏都交給它。可以說,圖騰代表著一種被社會化的自然現象。任何被賦予了圖騰意義的自然事物,似乎都在人類文明中曾佔有一席之地——無論他們是真的被膜拜還是成為某些人號令大多數的藉口。總之,圖騰,連接了社會性和自然性。在本片中,狼圖騰僅僅是一個代表,其展現的恰好是進入現代社會後,人類在社會性和自然性之間的選擇,或者說,圖騰已然成為這兩者分裂的見證。
  • 《狼圖騰》樸實無華的人狼傳奇!
    作為素有最難改編小說之稱的《狼圖騰》,電影交出了一份能去其糟粕且對仗工整的答卷,人類對自然的敬畏與破壞環境守恆法則的反思是那樸實無華的旋律,在有以驚豔絕美的廣袤草原,狼的渲染極富魅力,但另一面電影之失在於劇情架構的庸散,人物情感在狼的反襯下倍覺蒼白。
  • 《狼圖騰》中法同獲佳績 成功原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故事新穎
    《狼圖騰》中法同獲佳績 成功原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故事新穎2015-03-29 17:21:58 來源:  新華網    中法合拍片《狼圖騰》在中法兩國都取得了票房佳績。來自出品方中影集團的消息,影片投資2.52億元,在中國票房約7億元,在法國上映首周觀影人次約39萬,位列全法亞軍。
  • 電影《狼圖騰》引眾說紛紜
    蒙古族有沒有「狼圖騰」、《狼圖騰》電影是否違背草原生活原理……姜戎的《狼圖騰》小說已經出版暢銷了11年,讓·雅克·阿諾的《狼圖騰》電影已經上映了近1個月,獲得6.7億元的票房,但關於《狼圖騰》的爭議卻未曾間斷。
  • 關於狼圖騰,不看也罷?
    文/郭平   春節期間,看了狼圖騰。   小說看過,去看電影更多是受了出品方宣傳的誘惑:看看讓·雅克·阿諾演繹的故事怎樣波瀾起伏,看看安德魯·辛普森養的狼怎樣如臂使指?   一場3D看下來,心中毫無波瀾。不僅故事結構得蒼白,就連被反覆曝光的所謂純種草原狼也運用一般,動作強,關係弱,遠遠達不到前期宣傳的那種驚奇和意外。   狼圖騰,關鍵要展示後面兩個字。
  • 中國傳統文化——圖騰之美
    龍是黃帝部落發展起來的,原先是蛇,後來不停地徵戰,吞併周圍部落,把他們的圖騰紋樣中美的元素與特徵融入到自己的圖騰中,慢慢地就演化成龍的形象。可見在這個過程中先人們對美學的不斷升華,由最初的蛇,演變成後來由蛇身,鹿角,鷹爪,魚鱗,馬臉組合而成的龍,傳承至今。傳統圖騰的美還反映了古人心態,濃縮了古人強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希望。
  • 《狼圖騰》作者姜戎:天鵝是比狼更早走入我內心的圖騰
    姜戎全新長篇小說《天鵝圖騰》以此開篇。從52歲正式動筆寫作《狼圖騰》,到今天的《天鵝圖騰》,「表明我完成了再現草原遊牧文化中最有代表性、最有精神價值的兩個圖騰的重任,讓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了蒙古大草原、蒙古族人民、蒙古狼、蒙古天鵝的自由剛勇和愛與美的風貌與性格。我相信更多的人會愛上他(它)們的,並從中吸取和補充精神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