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電影《狼圖騰》影評,對自然應該心存敬畏

2021-01-08 芳講健身

《狼圖騰》由馮紹峰、竇驍主演,大膽地使用了法國導演阿諾,歷時7年準備,可以說是法國自然主義和中國大草原的一次完美碰撞。導演對於這部電影的細節刻畫持中立的態度,對於人類不貶低也不讚揚,對於狼群,他也站在狼的立場上,讓觀眾敬畏狼群的尊嚴,讓這部電影非常客觀。

一、幕後製作

狼圖騰這部電影採用了3D實景拍攝,歷經7年時間,光養狼這一環節就用了3年,可以看出這部電影製作的精良,電影中百分之九十五的畫面全部採用實景拍攝,很多看似特效的鏡頭全部是實拍,也能看出劇組在拍攝上花費的心思。創作背景方面,《狼圖騰》這部電影改編自姜戎的同名小說,這部小說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在2015年之前就被譯作39種語言,發行在110個國家,中影公司很早就買下這部小說的改編版權,遇到這個劇本的導演所持的態度都是喜歡但不敢導。2008年,法文版《狼圖騰》出版,導演阿諾在小說還沒看完的前期下主動請纓,並推掉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指導邀約,轉去指導這樣一部傳奇巨製。

歷時7年籌備,打造真實「狼的世界」。這部電影的導演——被譽為最會拍攝動物題材的阿諾,在《狼圖騰》這部電影錦上添花,他的團隊光訓練狼就訓練了三代,小狼崽剛出生就讓狼適應攝像機和燈光器材,他的團隊做到了把錢都使在刀刃上。電影的音效設計方面也十分用心,一般電影將音效部分的預算都降到最低,但這部電影通過前期創作、後期ADR加全景聲的設計,為觀眾帶來了真實的草原景觀,也為電影增色不少。除此之外,為了使細節更逼真,電影的配樂方面,導演也是親自飛到倫敦監製。電影的每一步製作工序無不透漏出導演的匠心精神,這種對於電影的匠心精神使這部電影最終的呈現十分驚豔。

二、民族電影發展的障礙

商業片的迅猛發展,已經讓許多愛情片、動作片等商業片在還沒開始開拍就已經收回了成本。電影的藝術屬性越來越多地轉變成為了商業屬性,越來越多的企業願意為這些所謂的商業片投資,當然最終也賺得盆滿缽滿。電影公司為了讓「電影」這個「商品」越來越好看、越來越有賣點,自然會使用很多商業元素去推動電影的大賣。

在這樣的市場下,《狼圖騰》等一些列文藝片(包含民族電影),從開拍就歷經磨難,資金短缺、人員配備不足使文藝片的發展越來越緩慢。《狼圖騰》這部電影還一度因為資金不足而險些面臨停工。但這些電影承載著推動中國文化的重擔,理應受到更多的重視,很可能在幾百年後,現在大賣的商業電影不會留在觀眾的心中,留在藝術電影歷史上的可能只有這類文藝電影。只有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對於文化的堅持、還有中國電影人對於藝術的熱情,才能製作出一部一部優秀的民族電影。相信未來少數民族電影一定能突破重重障礙,適應於市場經濟的同時,也能贏得廣泛好評。

三、蒙古族的文化傳承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蒙古族代表著草原文化。提到蒙古族,一望無垠的大草原和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就映入了人們的眼帘。蒙古族從古至今得到文化的演變,源自它們心中的信仰、他們的圖騰,所以,研究蒙古族的文化傳承也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一個人不能沒有信仰。電影中,騰格里就是蒙古族人民的信仰,他們之所以能和自然和平共處,完全因為騰格里,所以,他們才有足夠的愛、足夠的行動去愛草原的一切,這就是騰格里給予他們的,他們應當去珍惜。圖騰,是記載神的靈魂的載體,通過圖騰標誌,得到圖騰的認同,受到圖騰的保護。熱情的蒙古族人民正是因為有了信仰、有了圖騰,才對大自然有了敬畏之心。而狼圖騰正是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於狼的敬畏和尊重,在騰格里的世界裡,狼可以永生,所以,蒙古族人民每殺死一隻狼崽,都要祈禱狼崽能在騰格里那兒好好生活。狼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是草原人永遠的精神信仰。

蒙古族屬於遊牧民族,這麼多年來他們一直維持著生態平衡,殺狼崽是為了平衡狼群的數量,捕食黃羊也只是在適當的範圍裡,並沒有破壞整體的平衡。電影年代設置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正好下放農村去插隊的一行人與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對立,農耕文明以生存為重、開發自然天鵝湖、濫打濫殺狼族,所有一切的行為非常功利,與遊牧民族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裡,影片也歌頌了遊牧文明,他們對於自然的態度是可取的,也適度地告訴人們,不管什麼樣的文明,都要以自然發展為第一守則,這樣人與自然才能共生。片尾,陳陣養的小狼被放生,它將迎來又一次重生,至此,人與生態又趨於穩定,導演在這裡也表達了自己對於這種與自然和平共處態度的讚揚和肯定。

四、影片整體表達

影片整體風格磅礴、壯美、大氣,同時也很悲情,男主角陳陣對於小狼的放手、畢利格阿爸的無奈和最後對狼群的大屠殺,共譜了整部電影悲壯哀樂的氛圍。人與自然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影片後段老包默許讓陳陣留下狼王的屍體,他雖然沒有放棄徵服大自然,但也對狼誓死不屈的尊嚴選擇了尊重。所以,人與自然的關係更多的應該是人要學會敬畏自然,而不是妄想著要徵服它,我們應該明白,人類都只是自然生態的過客,人類永遠不可能徵服大自然。

全片中將狼的尊嚴刻畫得十分生動,印象最深刻的一隻狼在面對跳崖和被射殺之間選擇了跳下懸崖,這種誓死不屈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也正是當代年輕人對於國家、對於社會應有的精神態度。蒙古族人們對於狼的敬畏和狼的圖騰,正是因為狼族的尊嚴和精神值得學習。一個人需要信仰,一個民族需要圖騰,狼的血性尊嚴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不能夠活在非常短小的目光裡,也要活得很有尊嚴。

小編觀點

對於人與自然的關係,自古以來都有很多人想要去探索發現,就像影片中所說的,草原也有生命,是大命,所有其它的都是靠大命才生存的小命。在面對狼捕食的黃羊,蒙古族人的做法是,保留一部分羊群給狼明年開春吃,自己帶走所需的黃羊,這樣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但一些外來戶就非常明顯地利益優先,通過收音機買通了羊倌,把剩餘的黃羊全都捕獲,根本上導致了狼群攻擊綿羊的事件。整部電影最動人之處就在於陳陣和小狼崽的交流,陳陣一下又一下地與可愛的小狼崽對吻,讓我們都深深地感到,原來人和動物的和諧相處可以這樣的安靜和美好,人與自然的交融之美在於彼此放手。最後,陳陣看著自己的小狼得到了自由,留下了兩行熱淚。人們一直想徵服大自然,這並沒有錯,但必須要自食環境掠奪的惡果。

相關焦點

  • 《狼圖騰》:驚喜的合拍片 傳遞對生命信仰的敬畏
    《狼圖騰》:驚喜的合拍片 傳遞對生命信仰的敬畏 時間:2015.02.2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oie 分享到:
  • 小說《狼圖騰》引爭議 敬畏是不是等同於崇拜?
    原標題:小說《狼圖騰》遭爭議 被指虛構蒙古族信仰崇拜   電影導演阿諾說,「小說是原著作者姜戎的,電影是我的。」 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狼圖騰》既不是歷史,也不是紀錄片,可以允許虛構存在,包括蒙古民族精神與狼性。   羊年春節伊始,大熒幕上就闖進了一匹狼——《狼圖騰》票房近日突破6億。
  • 關於狼圖騰,不看也罷?
    文/郭平   春節期間,看了狼圖騰。   小說看過,去看電影更多是受了出品方宣傳的誘惑:看看讓·雅克·阿諾演繹的故事怎樣波瀾起伏,看看安德魯·辛普森養的狼怎樣如臂使指?   一場3D看下來,心中毫無波瀾。不僅故事結構得蒼白,就連被反覆曝光的所謂純種草原狼也運用一般,動作強,關係弱,遠遠達不到前期宣傳的那種驚奇和意外。   狼圖騰,關鍵要展示後面兩個字。
  • 電影《狼圖騰》引眾說紛紜
    蒙古族有沒有「狼圖騰」、《狼圖騰》電影是否違背草原生活原理……姜戎的《狼圖騰》小說已經出版暢銷了11年,讓·雅克·阿諾的《狼圖騰》電影已經上映了近1個月,獲得6.7億元的票房,但關於《狼圖騰》的爭議卻未曾間斷。
  • 電影《狼圖騰》再引爭論:蒙古族是否以狼為圖騰?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電(記者 高凱)羊年春節檔電影《狼圖騰》收穫了口碑與票房。然而,隨著電影的熱映,當年原著小說的一些爭議內容也再度被提及。  這個春節假期,在電影院線上演的一片「混戰」之中,並不「應景」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狼圖騰》取得了票房第三的佳績。  而電影之外,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一則聲明也令這部中法合拍片引發了諸多爭論。
  • 電影"狼圖騰"熱映引小說大賣 "平凡的世界"賣斷貨
    而這部《狼圖騰》也遭受了這樣的質疑:原作者姜戎是只在草原待過三年的知青,怎能了解蒙古族歷史文化。  北京作協作家郭雪波是蒙古人,他近日發表微博稱,「狼從來不是蒙古人的圖騰,蒙古所有文史中從未記載過狼為圖騰。」中國社科院民族文化研究室主任色音也是蒙古族人,一直從事蒙古歷史文化研究,他也表示,把狼當作蒙古人的圖騰,缺少歷史依據。
  • 我看電影《狼圖騰》
    2015年1月13日,阿諾隔海履約,請中影集團邀我們三人到中影懷柔影視基地欣賞《狼圖騰》電影樣片。1月17日,中影集團又邀請我們以及三十多位知名影評人士和影迷觀看此片。當電影結束時,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許多人淚光閃閃,我更是情感衝動,淚水難抑。十年的苦盼,終於等來超出我預期的結果,阿諾前言不虛,他確實完成了一部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作品。
  • 好書分享——《狼圖騰》
    今天我分享一本好書,名叫《狼圖騰》。這是姜戎創作的長篇小說,主要講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遊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知青陳陣,楊克,張繼原等人在內蒙古插隊時,與草原兒狼,遊牧民族之間的關係。
  • 《狼圖騰》樸實無華的人狼傳奇!
    作為素有最難改編小說之稱的《狼圖騰》,電影交出了一份能去其糟粕且對仗工整的答卷,人類對自然的敬畏與破壞環境守恆法則的反思是那樸實無華的旋律,在有以驚豔絕美的廣袤草原,狼的渲染極富魅力,但另一面電影之失在於劇情架構的庸散,人物情感在狼的反襯下倍覺蒼白。
  • 電影《狼圖騰》引爭議:偽文化還是環保電影?
    從狼性到人與自然  《狼圖騰》原著小說是過去十年中國最為暢銷的小說之一,但看過電影《狼圖騰》的原著粉絲發現,影片與原著小說在內容上的差別是根本性的。原著小說每一章都是狼故事打頭,主人公就此開始思考和討論:人和自然的關係,漢族和遊牧民族生產方式的不同,探討狼性和遊牧民族的民族性。
  • 生命與抗爭的禮讚——評析電影《狼圖騰》
    主題:影片中,自從陳陣與楊克來到烏拉蓋大草原伊始就鮮明的凸顯了人對狼的恐懼與敬畏,從高高掛起飄揚的狼皮圖騰到年復一年的大雪湖拉羊,掏狼崽的種種行為透露著人與自然,自然與人的糾纏隱現著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天規。一.
  • 毀經典系列之改編很失敗的電影《狼圖騰》
    小說改編電視劇電影改編的好就是三生三世系列,改編的不好就是今天小編要說的這部電影《狼圖騰》。小編可以說從小就看《狼圖騰》看到大,這本書就是小編最喜歡的書沒有之一。聽說這部小說要反派電影,小編真的是雀躍了好久,片子一上映第一時間就衝進電影院看了,然後看了沒一半就跑了。怎麼說呢這部電影的特效做的十分的不好,狼群圍獵殺掉了要供給軍區的馬群,這裡凍著的馬真的太假了!
  • 《狼圖騰》編劇蘆葦談中國導演、市場變化、電影制度
    觀察者網曾報導,2015年春節電影檔,《狼圖騰》以「對人與自然終極關懷」的姿態,在有些喧鬧的電影市場中獨樹一幟。在觀察者網作者根號三看來,《狼圖騰》原著是「一個異鄉人替一群異邦人想像了蒙古草原的風土人情」。做過知青的作者「北京青年」姜戎,以審美的方式,讚頌了遊牧文明的「自然天性」。而這引起了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反駁:「狼貪婪自私、冷酷殘忍,宣揚狼性是反人類的法西斯思想。
  • 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在於彼此放過——重溫經典電影《狼圖騰》
    《狼圖騰》(Wolf Totem)是中法合拍的一部冒險劇情片,改編自姜戎同名小說,採用3D實景拍攝。本片請來了法國名導讓·雅克·阿諾,這位被譽為最會拍攝動物題材的導演,歷經7年籌備,光養狼一個環節就耗時3年。
  • 《狼圖騰》 75 ▏演播:徐濤
    這裡的蒙古牧民還保留著遊牧民族的生態特點,他們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養著牛、羊,與成群的強悍的草原狼共同維護著草原的生態平衡。他們憎恨著狼――狼是侵犯他們家園的敵人;他們同時也敬畏著狼――草原狼幫助蒙古牧民獵殺著草原上不能夠過多承載的食草動物:黃羊、兔子和大大小小的草原鼠。他們同時也深深地崇敬著狼――草原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圖騰。
  • 《狼圖騰》 72 ▏演播:徐濤
    這裡的蒙古牧民還保留著遊牧民族的生態特點,他們自由而浪漫地在草原上放養著牛、羊,與成群的強悍的草原狼共同維護著草原的生態平衡。他們憎恨著狼――狼是侵犯他們家園的敵人;他們同時也敬畏著狼――草原狼幫助蒙古牧民獵殺著草原上不能夠過多承載的食草動物:黃羊、兔子和大大小小的草原鼠。他們同時也深深地崇敬著狼――草原狼是蒙古民族的原始圖騰。
  • 美媒:法國人執導電影《狼圖騰》出乎意料
    參考消息網2月25日報導 美媒稱,10年前,當北京紫禁城影業公司開始為改編自姜戎小說《狼圖騰》的同名電影尋找導演時,他們並沒有打算找一個外國人。畢竟這是個中國作家寫的中國故事。但製片人接觸的幾乎每一位中國大牌導演都表示拒絕。一些人說他們不願意與狼一起工作。
  • 經典電影《狼圖騰》
    2015年,中法合拍的3D劇情電影《狼圖騰》問世,它不僅在賀歲檔的眾多商業大片中脫穎而出,還取得了7億票房,收穫了國內外眾多獎項,可謂是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佳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原著紮實。這部電影改編自姜戎同名長篇小說《狼圖騰》。
  • 經典推薦之《狼圖騰》: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沒有野心
    合作方:公眾號吉師閱讀(關注公眾號可獲取圖書資料)《狼圖騰》作者簡介呂嘉民(筆名姜戎),漢族,1946年4月生於北京,籍貫上海。曾任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教師。1967年自願赴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
  • 論《狼圖騰》電影產業研究
    任何電影,只有擁有好的質量才是其成功的第一步。《狼圖騰》的劇本改編工作是導演讓?雅克?阿諾以及他的製作團隊同中方製作團隊一起完成的,西方理念同中方文化的碰撞和交匯,使改編後的劇本在不失中國傳統文化意蘊和民族特色的同時,也增加了前衛意識和世界格局,使之更適合於國際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