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由馮紹峰、竇驍主演,大膽地使用了法國導演阿諾,歷時7年準備,可以說是法國自然主義和中國大草原的一次完美碰撞。導演對於這部電影的細節刻畫持中立的態度,對於人類不貶低也不讚揚,對於狼群,他也站在狼的立場上,讓觀眾敬畏狼群的尊嚴,讓這部電影非常客觀。
一、幕後製作
狼圖騰這部電影採用了3D實景拍攝,歷經7年時間,光養狼這一環節就用了3年,可以看出這部電影製作的精良,電影中百分之九十五的畫面全部採用實景拍攝,很多看似特效的鏡頭全部是實拍,也能看出劇組在拍攝上花費的心思。創作背景方面,《狼圖騰》這部電影改編自姜戎的同名小說,這部小說本身就是一個傳奇,在2015年之前就被譯作39種語言,發行在110個國家,中影公司很早就買下這部小說的改編版權,遇到這個劇本的導演所持的態度都是喜歡但不敢導。2008年,法文版《狼圖騰》出版,導演阿諾在小說還沒看完的前期下主動請纓,並推掉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指導邀約,轉去指導這樣一部傳奇巨製。
歷時7年籌備,打造真實「狼的世界」。這部電影的導演——被譽為最會拍攝動物題材的阿諾,在《狼圖騰》這部電影錦上添花,他的團隊光訓練狼就訓練了三代,小狼崽剛出生就讓狼適應攝像機和燈光器材,他的團隊做到了把錢都使在刀刃上。電影的音效設計方面也十分用心,一般電影將音效部分的預算都降到最低,但這部電影通過前期創作、後期ADR加全景聲的設計,為觀眾帶來了真實的草原景觀,也為電影增色不少。除此之外,為了使細節更逼真,電影的配樂方面,導演也是親自飛到倫敦監製。電影的每一步製作工序無不透漏出導演的匠心精神,這種對於電影的匠心精神使這部電影最終的呈現十分驚豔。
二、民族電影發展的障礙
商業片的迅猛發展,已經讓許多愛情片、動作片等商業片在還沒開始開拍就已經收回了成本。電影的藝術屬性越來越多地轉變成為了商業屬性,越來越多的企業願意為這些所謂的商業片投資,當然最終也賺得盆滿缽滿。電影公司為了讓「電影」這個「商品」越來越好看、越來越有賣點,自然會使用很多商業元素去推動電影的大賣。
在這樣的市場下,《狼圖騰》等一些列文藝片(包含民族電影),從開拍就歷經磨難,資金短缺、人員配備不足使文藝片的發展越來越緩慢。《狼圖騰》這部電影還一度因為資金不足而險些面臨停工。但這些電影承載著推動中國文化的重擔,理應受到更多的重視,很可能在幾百年後,現在大賣的商業電影不會留在觀眾的心中,留在藝術電影歷史上的可能只有這類文藝電影。只有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對於文化的堅持、還有中國電影人對於藝術的熱情,才能製作出一部一部優秀的民族電影。相信未來少數民族電影一定能突破重重障礙,適應於市場經濟的同時,也能贏得廣泛好評。
三、蒙古族的文化傳承
相信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蒙古族代表著草原文化。提到蒙古族,一望無垠的大草原和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就映入了人們的眼帘。蒙古族從古至今得到文化的演變,源自它們心中的信仰、他們的圖騰,所以,研究蒙古族的文化傳承也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
一個人不能沒有信仰。電影中,騰格里就是蒙古族人民的信仰,他們之所以能和自然和平共處,完全因為騰格里,所以,他們才有足夠的愛、足夠的行動去愛草原的一切,這就是騰格里給予他們的,他們應當去珍惜。圖騰,是記載神的靈魂的載體,通過圖騰標誌,得到圖騰的認同,受到圖騰的保護。熱情的蒙古族人民正是因為有了信仰、有了圖騰,才對大自然有了敬畏之心。而狼圖騰正是表達了蒙古族人民對於狼的敬畏和尊重,在騰格里的世界裡,狼可以永生,所以,蒙古族人民每殺死一隻狼崽,都要祈禱狼崽能在騰格里那兒好好生活。狼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是草原人永遠的精神信仰。
蒙古族屬於遊牧民族,這麼多年來他們一直維持著生態平衡,殺狼崽是為了平衡狼群的數量,捕食黃羊也只是在適當的範圍裡,並沒有破壞整體的平衡。電影年代設置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正好下放農村去插隊的一行人與遊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對立,農耕文明以生存為重、開發自然天鵝湖、濫打濫殺狼族,所有一切的行為非常功利,與遊牧民族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這裡,影片也歌頌了遊牧文明,他們對於自然的態度是可取的,也適度地告訴人們,不管什麼樣的文明,都要以自然發展為第一守則,這樣人與自然才能共生。片尾,陳陣養的小狼被放生,它將迎來又一次重生,至此,人與生態又趨於穩定,導演在這裡也表達了自己對於這種與自然和平共處態度的讚揚和肯定。
四、影片整體表達
影片整體風格磅礴、壯美、大氣,同時也很悲情,男主角陳陣對於小狼的放手、畢利格阿爸的無奈和最後對狼群的大屠殺,共譜了整部電影悲壯哀樂的氛圍。人與自然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影片後段老包默許讓陳陣留下狼王的屍體,他雖然沒有放棄徵服大自然,但也對狼誓死不屈的尊嚴選擇了尊重。所以,人與自然的關係更多的應該是人要學會敬畏自然,而不是妄想著要徵服它,我們應該明白,人類都只是自然生態的過客,人類永遠不可能徵服大自然。
全片中將狼的尊嚴刻畫得十分生動,印象最深刻的一隻狼在面對跳崖和被射殺之間選擇了跳下懸崖,這種誓死不屈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這也正是當代年輕人對於國家、對於社會應有的精神態度。蒙古族人們對於狼的敬畏和狼的圖騰,正是因為狼族的尊嚴和精神值得學習。一個人需要信仰,一個民族需要圖騰,狼的血性尊嚴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不能夠活在非常短小的目光裡,也要活得很有尊嚴。
小編觀點
對於人與自然的關係,自古以來都有很多人想要去探索發現,就像影片中所說的,草原也有生命,是大命,所有其它的都是靠大命才生存的小命。在面對狼捕食的黃羊,蒙古族人的做法是,保留一部分羊群給狼明年開春吃,自己帶走所需的黃羊,這樣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但一些外來戶就非常明顯地利益優先,通過收音機買通了羊倌,把剩餘的黃羊全都捕獲,根本上導致了狼群攻擊綿羊的事件。整部電影最動人之處就在於陳陣和小狼崽的交流,陳陣一下又一下地與可愛的小狼崽對吻,讓我們都深深地感到,原來人和動物的和諧相處可以這樣的安靜和美好,人與自然的交融之美在於彼此放手。最後,陳陣看著自己的小狼得到了自由,留下了兩行熱淚。人們一直想徵服大自然,這並沒有錯,但必須要自食環境掠奪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