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飛機一定行!」|70年,我的家與國

2021-01-08 中國婦女報

他說

「『運-10』下馬、麥道合資後限量又減產,由於缺乏項目支撐,廠裡甚至一度連工資也發不出,我們車間從最初的400多人到最後只剩下60餘人。當時,我哥哥在寶鋼集團工作,他幾次勸我換份工作或者去他廠裡,但我就是『一根筋』,覺得中國的大飛機,一定行!」

與孟見新見面是在上海市第十六屆家庭文化節主題活動上。他激動地說:

「我剛從俄羅斯航展出差回來,這次帶去參展的樣機是CR929遠程寬體客機,是中國與俄羅斯聯合研製的大型客機,可搭載280人,長途飛行12000公裡,屬於比C919更大、航程更遠的寬體客機。從項目啟動到實現首飛,預計需要7年左右時間,到實現產品交付預計需要10年左右時間。」

孟見新家庭被譽為「航空之家」,他是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飛」)C919事業部副主任兼總裝車間副主任、高級技師。1980年進入「上飛」前身——上海飛機製造廠,39年間,他把成千上萬的零件組裝成一架架飛機,見證了我國4次國產飛機的首飛。

孟見新在「上飛」總裝車間

孟見新的女兒、女婿也是「大飛機」人,一家人秉持著航空報國的情懷,為祖國的「大飛機」事業揮灑青春、貢獻力量。這個特別的家庭,入選2019年度全國「最美家庭」。

中國的「大飛機」一定行

民用航空製造業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也是推動經濟與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回顧歷史,中國的大飛機研製之路走過了一段艱難、坎坷的歷程。

1970年8月,國家向「上飛」下達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架民用客機「運-10」的研製任務,1972年審查通過飛機總體設計方案,1975年6月完成全部設計圖紙,這是中國首次自行研製、自行製造的大型噴氣式客機。

「我1978年進入『上飛』,有幸參與了『運-10』的製造。」孟見新對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說,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自己積累了豐富的飛機製造經驗。

1980年9月,「運-10」在上海大場機場成功首飛,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之後「運-10」在中國多地轉場試飛,且7次飛抵拉薩,是中國第一架飛越世界屋脊的自行研製的飛機。

「運-10」飛機(資料圖片)

如今,這架曾經飛躍祖國千山萬水的「運-10」飛機,停放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總裝製造中心浦東基地,它是一個標誌,人們每每看到它,就會想起那段中國國產大飛機艱難、曲折的探索歲月。

1992年6月22日,中國上海航空工業公司與美國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聯合探索過「MD90-30」商用飛機的研製。從原定生產40架,到向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買20架,在上海製造總裝20架。

MD90-30飛機採用合作生產的方式,由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提供圖紙和原材料,中國方面出設備和人工,其70%的零部件是由中方製造。由西安、瀋陽、成都的飛機製造廠分頭生產飛機的機身、機翼、機頭、機尾各部分,上海航空工業公司承擔總裝任務。最後,由於虧損嚴重、銷路以及麥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併等多方面原因,僅製造2架後即中止該計劃。

孟見新說:

「『運-10』下馬、麥道合資後限量又減產,由於缺乏項目支撐,廠裡甚至一度連工資也發不出,我們車間從最初的400多人到最後只剩下60餘人。當時,我哥哥在寶鋼集團工作,他幾次勸我換份工作或者去他廠裡,但我就是『一根筋』,覺得中國的大飛機,一定行!」

國產「大飛機」的崛起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民航業的不斷發展,航空運輸產業展現出巨大的市場需求。研製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商用飛機被再次提上日程。

2001年8月20日,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向國防科工委上報了《關於新型渦扇支線飛機項目立項的請示》;2002年6月14日,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正式批准項目立項,ARJ21項目正式誕生。

ARJ21,英文全稱是「Advanced Regional Jet for 21st Century」,意思是「21世紀新一代支線噴氣式客機」。

ARJ21飛機(資料圖片)

同以往的商用飛機項目相比,ARJ21有三個鮮明變化:

發展思路堅持「以我為主」,按照「主製造商、供應商」模式研製生產,總裝、交付、客戶培訓和服務基地設在上海;

運作機制和管理模式市場化,由國家、地方和企事業單位「共同投資、共擔風險」;

堅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為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充分利用航空工業的優勢,開展全國大協作。

孟見新說,隨著ARJ21項目正式誕生,中國民機事業再次起航。

「我1994年被公派到了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國際飛機機身維修企業,一個月工資可以拿到一萬多。」孟見新表示,由於當時國內的民機製造人才無用武之地,很多技師流向國外。雖然國外的待遇、環境更好,甚至可以拿到綠卡,但當聽到祖國的召喚時,孟見新毅然回到祖國,投身「大飛機」事業。

「我選擇回國,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她知道『上飛』更需要我。」

回到「上飛」,孟見新白天在一線組織工人進行大部段裝配,晚上聯手製造工程部同事編寫工藝文件。

依靠對麥道項目工藝規範和管理體系的了解,孟見新作為高級技師代表,參與制定了中國飛機製造業的第一本民用類飛機裝配大綱,這本大綱後來直接應用於ARJ21新支線客機和C919大型客機項目。

C919大型客機(COMAC C919),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與美、法等國企業合作研製組裝的幹線民用飛機,於2008年開始研製。

C919大型客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工程,機體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

ARJ21新支線飛機和C919大型客機項目,幾乎是從一無所有開始,製造標準、工藝等很多內容需要重新摸索。孟見新帶領工人吃住在現場,累了回宿舍眯一會,醒了繼續幹,工程緊的時候幾天幾夜不睡覺是常事,一家人有時只能「宿舍見」。

「那時候忙得沒時間回家,她沒有一句怨言。」孟見新很感激妻子尤秋琴的理解與支持。

而在尤秋琴眼中,孟見新是個「好好先生」,雖然平時經常加班到深夜,但遇上節日,會買一束花,製造一段小浪漫。

無論多晚,只要回家他都去母親那裡看一看,看到她一切安好,才放心去休息。只要有空,他就給嶽母打電話,噓寒問暖,關懷備至。

有時候忙起來,一連幾天加班,但一有空,他就帶外孫出去玩。不僅對工作認真,也盡最大努力對家庭負責。

2017年5月5日14時許,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世界的目光聚焦在一架白色大型飛機上。啟動、滑行,機頭昂起,直插雲霄……我國首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具備國際主流水準的幹線飛機——C919成功首飛。從此,開啟了中國民航新時代。

C919飛機

2017年5月22日,中國商飛公司與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公司的合資企業——中俄國際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RAIC)在上海成立。

2017年9月29日,中俄遠程寬體客機命名CR929 合資公司LOGO發布,標誌著航程更遠、起飛重量更大、載客量也更多的CR929遠程寬體客機項目研製進入實質階段。中國的大飛機之路正在加速迎接未來。

一個家庭的航空事業

從「運-10」到CR929,從青春到白髮,59歲的孟見新見證了中國大飛機的崢嶸歲月。讓他欣慰的是,自己的航空夢還在下一代身上得到延續。

孟見新全家福

1991年,孟見新第一次帶5歲多的女兒到上海飛機製造廠看大飛機。他帶著女兒在大場基地總裝車間前留影,女兒興奮地念叨好多天。或許那時,女兒就在小小的心靈裡播下了「大飛機」的種子。

2008年,孟見新的女兒孟文豔也進入「上飛」,開始為中國的大飛機事業忙碌著。

「小時候總覺得爸爸要加班,不能陪我,回到家經常能聽到他聊一些關於飛機的事,算是耳濡目染吧。進入『上飛』時,正是中國大飛機開始崛起的好時候。」

孟文豔和同事們一起努力,當「大飛機」首飛衝上雲霄的那一刻,她激動不已,也終於體會到父親的心情。

除了事業,孟文豔還收穫了愛情,她的丈夫李博敏是「上飛」的一名設計師。

「我們這裡『內部解決』的很多,一來是沒有時間接觸外面的世界,二來工作忙碌,同行能互相理解。平時我們分別在A、B、C區不同的部門工作,在公司裡也很難見上一面。」

女兒和女婿這兩位「同事」能深深體會父親的忙碌,在工作、生活中更以父親為榜樣。

現在,他們5歲的兒子也成了「飛機控」,飛機各個位置的功能、作用他都知道,家裡有許多玩具,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跟飛機有關的玩具。他也總是驕傲地告訴小夥伴:

「我爸爸媽媽、外公都在飛機廠工作!ARJ21和C919飛機是我外公造的!」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飛三代」也將在這個家庭中誕生。

記者手記

「幹飛機,幹不夠」

和孟見新聯繫了很久,才約定採訪時間,加班、開會、出差,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儘管已年近60,但他依然精神抖擻,尤其是向記者描述往事時,激動地仿佛一切就在昨天。

「幹飛機,幹不夠」,這是讓記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當聊到即將退休,今後有何打算時,孟見新的眼神裡充滿了不舍。

「如果可以,我想退而不休,繼續盡我所能,支持中國航空事業,為國家帶出更多的民用類飛機後備人才。我想親眼見證CR929的首飛!」

孟見新在「上飛」已經工作了39年,在和他的對話中,我感受到的是深厚、真摯的感情。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孟見新和他的「航空之家」,折射出了祖國70年來航空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本文原題為《39年「大飛機」情懷凝聚「航空之家」》,來自《中國婦女報》2019年11月23日1版)

來源/中國婦女報(ID:fnb198410)

文字/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丁秀偉/朱麗葉

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受訪者

編輯/侯曉然

相關焦點

  • 王曉棠:親歷抗戰的家與國
    」的抗戰特別節目,在抗戰中度過一生難忘童年的中國著名表演藝術家王曉棠做客節目,講述了她的家國情懷。圖為王曉棠做客央視《開講啦》抗戰特別節目  親愛的朋友們,今天我很高興。因為今天是一個好日子,是咱們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這個月份。
  • 北京天空被飛機「刷屏」!排列成「70」字樣一幕太激動人心
    昨天的北京天空被飛機「刷屏」,相信不少人的朋友圈裡都在轉發那一架架噴射「彩虹」的大飛機!
  • 中國的6大廉價航空公司,我只聽過春秋航空,你有過哪幾家體驗?
    中國的6大廉價航空公司,我只聽過春秋航空,你有過哪幾家體驗?不知道現在大家在出遠門的時候都會選擇哪一種類型的交通工具呢?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還是會選擇性價比最高的那種。如果是商務出差,跨度局限於省內的話有很多會選擇最為常見的高鐵,如果是省外的,那就要看目的地城市有沒有機場了。
  • 人類工程的奇蹟第四期:全球最快的10架飛機,對不起中國沒上榜
    《人類工程的奇蹟》前三期獲得了許多讀者朋友的厚愛,在此感謝大家,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點關注! 有讀者說《人類工程的奇蹟》榜單中總有中國、強行讓中國上榜、國吹,等等。這次第四期的榜單,中國確實上不了榜了。不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相信中國也會在航空領域奮起直追!
  • 我讀︱以70天寫70年:從「小瞬間」看以色列的「大歷史」
    ;大人物的小瞬間;小人物的大場景。1952年11月9日,魏慈曼總統去世第二天,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阿巴·埃班正式邀請愛因斯坦擔任以色列總統。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充滿人性關懷的人文主義者在感動之餘選擇了婉拒:「我為我們的國家以色列的提議所深深感動。當然,我在為此感動的同時又羞愧難當,因為我不可能接受這個職位。我一輩子都在跟客觀事物打交道,我生性缺乏恰當地與人打交道和行政管理的經驗與能力。因此,僅此一點我就不是擔當如此重任的恰當人選。」
  • 【校報特稿】 「人才培養目標」篇——「家國情懷」「家國情懷...
    馮先生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我招的學生一定要有社會責任感。2014年他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2個關鍵詞「文化理想」和「家國情懷」。從社會責任感到「家國情懷」,馮先生的語言轉換,進一步堅定了學校確立「家國情懷」的信心。
  • 家國70年·金句中的河北印記|「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
    ◎編者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實踐中說的這些「金句」你一定耳熟能詳,這是在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和中國共產黨近百年歷史取得的成就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
  • 歲月留鏡-民航攝影師眼中的民航70年
    開欄的話 2019年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也是新中國民航成立70周年。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70年滄海桑田,從弱小走向強大的中國民航有過太多難忘的故事和精彩瞬間。
  • 人間正道是滄桑——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70周年華誕
    70年風雨兼程,今日之中國從開天闢地到改天換地,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歷史在叩問: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  70年披荊斬棘,今日之中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了令世界驚嘆的「中國奇蹟」。世界在探問: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  70年砥礪奮進,今日之中國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走出了一條民族復興的人間正道。
  • 家國同慶 壯美河山
    家與國節日的微妙重疊,自然而然地揉和成家國情懷的深情大愛。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我的祖國 我的母親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到2020年,71年的時間,我們走過貧瘠,經歷風雨…… 如今,中國掀開新的篇章,處處彰顯著中國力量。
  • 誰是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家?(僑史珍藏)(組圖)
    1909年9月22日,在美國舊金山奧克蘭機場上空,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家、飛行家馮如駕駛著自製的飛機(從機翼、方向舵、螺旋槳到內燃機等大小部件全部自製)飛上了藍天。這是繼1903年美國人威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兄弟成功地進行了人類首次機械飛行後的又一次創舉。它向世人宣告:中國人的智慧和才能絕不在其他民族之下,西方人能夠辦到的,中國人也能辦到。
  • 開學第一課 做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
    從各種形式演繹《我和我的祖國》,以相片為媒回顧國家發展,到了解《祭侄文稿》的故事,成都孩子們2019年的第一課要學習:做一個有家國情懷的人。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如何提高「身」的修為,就談到了教育。作為教育者,立德樹人是天職,家國情懷是責任,要盡全力讓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這需要正其根、立其魂、長其志,要把家國情懷種在孩子心裡。  這課怎麼上?
  • 空降兵主題晚會再現70年經典瞬間
    這臺絕大多數由戰士自己完成的群眾性演出,發掘歷史天空的真實故事,淋漓演繹經典瞬間,用舞臺語言成功地演繹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空降兵70年雲海築夢的情與景;在新時代胸懷壯志凌雲,搏擊萬裡長空的情與景;向著「建設世界一流空降兵的目標」奮飛的情與景。
  • 飛機墜毀,中國痛失巨星!他的離世驚撼世人……
    郭永懷回答:「到美國來,是為了有一天能回去報效祖國。」另一項問:「如果發生戰爭,你是否願為美國服兵役?」郭永懷堅定地寫了:「否。」這樣的回答,讓他不僅失去了涉密資格,也上了美國政府的黑名單。這令郭永懷激動不已,他心想著終於可以回到心心念念的祖國了。可是,雖然解除了禁令,美國卻以「維護國家安全」為由,設置了種種障礙,阻止學者們回國。
  • 兩名中國遊客為了看「飛機殘骸」,在冰島意外身亡
    據冰島警方披露,1月16日,在冰島南部旅遊景點「飛機殘骸」附近發現一男一女兩具中國公民遺體,死因尚待查明。許多人對冰島「飛機殘骸」這個景點很陌生。一是這裡太遠,冰島位於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匯處;從中國到冰島沒有直飛的航班,需要從英國、挪威、瑞典等國中轉。二是「飛機殘骸」景點並不是什麼很特別的景點,只是一架被遺棄的飛機殘骸而已。「飛機殘骸」位於冰島一個由火山石形成的沙灘上。沙灘上的沙是黑色的。這是因為火山噴發後,高溫巖漿遇海水迅速冷卻,形成顆粒細小的黑色顆粒。
  • 涵養家國情懷 做好結合文章
    主題教育啟動以來,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聚焦主題主線,突出學校特色,以高站位謀劃、高標準組織、高要求實施,堅持學習引領和滋養初心相結合、家國情懷與文化傳承相結合、著力重點與改革發展相結合,紮實推進主題教育,在推動學校「雙一流」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 中國空軍運-9飛機唯一女機長:飛行不分男女
    陳金蘭:我作為機長接受檢查的時候,那天也是非常顛,也是領導對我們的一種考驗,既然要放你機長,看你有沒有這個能力,把這架飛機操縱下來,特別在這種比較複雜的氣象下,領導說他說我來飛吧,我說好那你來飛吧,我休息休息,因為三邊也比較顛,我休息休息,突然在距咱們跑道一公裡,高度70米的時候,交給你吧飛機。  記者:基本上接近著陸。
  • 揭秘中國空軍大飛機:戰略空軍的重要標誌
    揭秘中國空軍大飛機:戰略空軍的重要標誌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軍用大飛機是戰略空軍的重要標誌。那麼什麼是戰略空軍呢?  按照此標準衡量,目前,中國空軍的大飛機已歷史性地接近於戰略空軍。  遠海實戰訓練:空中戰鬥群遠海突擊
  • 揭秘中國為什麼沒有國鳥?
    國鳥也像國花一樣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象徵。世界上擁有國鳥的國家和地區已經有118個,而中國依然沒有確定國鳥,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美麗的紅腹錦雞國鳥最早是由美國在1782年開始,確定由白頭海雕作為國鳥,後來許多國家紛紛效仿,多數國家用鷹、雕、隼、鷲等猛禽作為國鳥。而中國由於是文明古國,喜歡和平相處,不喜歡以弱肉強食的猛禽為精神象徵而作為國鳥。
  • 中國戰艦東海遇外國飛機接近 官兵用流利英語警告
    (我是中國海軍153艦,你正在靠近我們的專屬經濟區,我奉命警告你。)對方飛機進入通信距離後,值班信號兵吳舉河拿起話筒,用流利的英語呼叫。「立刻啟動預案,偵察取證部署!」年輕的航行值更官王超下達命令。數年前,與外軍通話曾是艦長或者專職翻譯的事,如今,一名航行值更官和一名信號兵就能獨立完成與外軍交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