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母親節,無論母親還是孩子,都應讀一讀這幾首詩

2020-12-03 小梅子的雜談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

初夏五月,鮮花芬芳,屬於媽媽們的節日——母親節,也到了。

比起發朋友圈、送禮物,母親節更多的,是給我們一個反思的機會,反思一下我們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媽媽,怎樣才能讓媽媽更開心。

前段時間的新聞令人觸目驚心:陝西一男子馬某,竟然將年近八十的老母活埋。《二十四孝圖》裡的「郭巨埋兒」已經非常惡劣了,而在當代社會,對生養自己的母親痛下毒手,更是殘忍至極。

這個母親節,母親和孩子都應該讀一讀這幾首古詩,在文字的浸潤中,思考兩代人之間如何相處。

01蔣士銓《歲暮到家》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這首詩對於在外的遊子,和遊子的母親,一定都有很共鳴。因為它把母親和兒子兩個視角結合起來,共同構成了過年回家的圖景。

無論離家多遠,過年,總是要回家的。歲暮的鄉愁就像一根風箏線,一頭繫著遊子的衣襟,而另一頭,就攥在母親的手中。母親的盼望,讓遊子更是「每逢佳節倍思親」。

於是詩人也遙想自己到家之前,母親是怎樣的狀態。年關將近,自己的老母一定已經在數著日子盼自己回來了吧。一次按時到達,就能讓她喜笑顏開。

她也早就為自己準備好了過冬的衣裳,那一針一線,把她的期盼,她的愛,都縫進了衣中。剛剛寄到的家書她看了嗎?信上的墨跡還尚未乾透呢。

和普天下所有母親一樣,她擔心著兒子在外的生活。「哎呀,又瘦啦……」詩人一到家,她便心疼起他來。做兒子的,又怎能忍心讓她擔憂呢?縱然在外有百般辛苦,此時也不敢告訴她了。

每一個在外的人,都撒過這個謊:「我很好。」

其實媽媽都是一樣,盼著你回家,在家呆久了便嫌棄你,可你走了以後又開始想念你。嘴上罵著你睡懶覺玩手機的媽媽,對你的愛還是一樣的。

02《詩經·邶風·凱風》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中國是個很重孝道的國家。在上古時代的《詩經》中,就已有了這首致敬母親的詩篇。

《毛詩序》說:「《凱風》,美孝子也。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爾。」因此,這首詩不僅僅是讚美母親,也是在寫孝子的心。他們看著母親為自己操勞,感到自責。這對後世子女來說,也是一種啟示。

凱風,就是溫暖的南風。母親就像暖風一樣,溫柔地吹拂著孩子們。有了她,孩子們才能像小樹一般,茁壯成長。

母親給了我們這麼多關心和愛護,我們也要體貼母親啊。我們要明白她的辛苦,替她分擔憂愁,給她一點寬慰。

03白居易《燕詩示劉叟》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裡,啁啾終夜悲。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正如題目所說,這首詩是送給一位姓劉的老人的。老人的子女自從長大後便遠走高飛,再也沒有回來看過他。可是他當年,也是如此。

該詩揭示了一代代人之間的現狀:人心都是朝下長的,孩子長大便忘記了家,自己有了子女便忘了父母。如此循環,形成了代際的悲劇。

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但是,千萬不要在自己的兒女「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的時候,才後悔當年對父母的舉動。

對於燕子等動物來說,成年後離開父母,是自然規律,這樣才能有利於物種的繁衍。然而,作為有情感有思想的人類,我們決不能如此冷漠地將父母拋下。有時間的,請「常回家看看」;沒時間的,也要用各種通訊工具送上問候……現代不比古代,聯繫聯繫父母,並非難事,唯需心意。

我們用耳熟能詳的《遊子吟》來結尾吧。這首無需多說,但其中深情,還需細細體會: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個母親節,把最真摯的情意獻給媽媽們

相關焦點

  • 感恩母親節,教孩子這幾首詩歌
    感恩 母親節 Mother's Day 母親節(Mother's Day),是一個感謝母親的節日,這個節日最早出現在古希臘;而現代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是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
  • 3首歌頌母愛的古詩,感人至深,是送給媽媽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今天是母親節了,在這裡祝所有讀者朋友的母親節日快樂啊!我經常跟朋友開玩笑說,以後一定要生個女兒,因為小男孩太調皮了,雖然我沒有帶過孩子,但是我知道我小時候有多皮,真是難為我媽了,一把屎一把尿把我餵大(/斜眼),皮起來還捨不得猛揍,也不知道她老人家是怎麼熬過來的,不容易啊不容易。
  • 讀詩討巧法(全)
    這首詩格律很工整,但三個韻腳用現在的讀音毫不和諧。然而在《平水韻》的《支》韻裡能找到它們,這首詩押《支》韻。三個韻腳的音標分別是ŋı̆e、ɕı̆ə和kı̆e,這說明它們是合律的,只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已經不會念中古音了。 其中的「涯」分別在《支》、《佳》和《麻》三個韻部裡,都念平聲、意思相同,它是讀音比較複雜的一個字。
  • 如果你也深愛過,讀一讀這首情曲:初讀令人捧腹,再讀卻令人心疼
    相對於別的時代,元朝對於漢人可一點都不友好。很多文人都日夜買醉,過得渾渾噩噩。這也讓元曲這種雅俗共賞的諷刺文體得以發揚光大。用一句話來形容當時漢人的狀態,那就是「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有些話是敢怒不敢言的,所以元曲的諷刺意味是最強的。言歸正傳,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位元朝的文人,他覺得愛情就像欠債。
  • 迴文詩巔峰之作:841個字組成7958首詩,正反橫豎斜怎麼讀都成詩
    迴文詩,又稱迴環詩,顧名思義就是指能夠迴環往復一文多讀的詩。迴文詩分為多種形式,比如通體回文、就句回文、雙句回文、本篇回文、環復回文等,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可以正反兩讀的迴文詩,比如著名的《兩相思》,正著讀是《思妻詩》,反著讀就變成了《思夫詩》。
  • 有一種讀詩的方法,掌握以下五點,讓你的孩子從骨子裡發出詩歌美
    幾季過後,我們都對古詩詞的魅力深感驚訝,看著臺上孩子們自信而從容地讀著詩,我們不禁想到:詩歌不僅僅是簡單的讀幾句就能有詩,有美感,而是一個長期積累和不斷提高、加深理解的過程,很多孩子讀詩歌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只需要背誦。很多孩子只知道詩歌的本質,卻不知道為什麼。自然,孩子們很難掌握詩歌的美感,也很難理解詩歌的意境。所以問題是,孩子們怎樣才能有淡定冷靜的氣質,雄辯的才華?
  • 三首詩歌送給母親,是母親節最好的禮物,讀給母親聽
    《母親節搖曳著時光點點滴滴所有的農事所有的母子情深母親節我想起了母親在田裡收割油菜、麥子拔秧、種田在小山塢裡拔毛竹筍洗衣、做飯……我是長不大的孩子母親節想起母親更像迷路走失的孩子>記憶總拔弄著炊煙的火苗因為母親是鄉村最高的海拔也是我今生最難割捨的思念祝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曰快樂《江城子 母親節抒懷(蘇軾體)》文/白緒雷
  • 母親,您辛苦了,這是獻給您的詩
    不管您身處異鄉還是留在她身邊,母親節是一個歌頌母愛的日子,也是一個感恩的日子。很多時候,我們在忙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已經忽略了對母親表達我們的愛;或者我們在心裡感激,卻不願意說出口。獻上幾首獻給母親的詩,表達子女對母親的愛,讓母親能夠感知到兒女的掛念,就心安了。
  • 跟著詩詞去旅行|陪孩子讀萬卷「詩」,行萬裡路!
    讀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句詩詞後,西湖,就成了青旅妹兒心裡的夢。杭州有8000年的文明史、5000年的建城史,可謂歷史文化名城。而杭州的靈魂則全在西湖。一千年前蘇軾,曾在杭州擔任過地方官。
  • 這首詩寫於唐代,宋、元、明、清四代人都沒能讀到它
    許多詩人的詩都在流傳的過程中丟失了,而今天提到的晚唐詩人韋莊,不少讀者都知道他那首浪漫的《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但韋莊還有一首非常珍貴的長篇敘事詩,詳細描繪了唐末黃巢起義前後的歷史畫面,其中有一句,是寫農民軍進入長安後的景象的,尤其有名,叫「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這首詩就叫作《秦婦吟》。
  • 敕勒歌是詩嗎?如果是詩為什麼讀起來不押韻?
    我們中國人大多從小學習過詩詞,有這樣一首詩和《靜夜思》、《詠鵝》一樣家喻戶曉,但是這首詩為什麼讀起來好像有點彆扭呢?仔細分析,原來是因為前幾句讀起來不押韻,那麼這首詩為什麼前面讀起來不押韻呢?不押韻的還叫作詩嗎?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 十點讀詩丨念給你 只因我還是很喜歡你
    十點讀詩和一切美好不期而遇我還是很喜歡你茅 瑩在一個倒春寒的早晨,我的一個閨蜜,毫無徵兆地將它推給我。她說:在春天這麼惆悵多情的季節,情緒翻湧……可以的話,讀給我。好難好難念的,一首詩,那麼多「我還是很喜歡你」,每一句的情緒都不同甚至,每一個「喜歡」的觸碰都有著感覺不到卻又明顯張揚的差別。她說:只有你,只有你才能讀得出來。我默默地看著這首詩,很久……然後,抓起外套,毫無遲疑地直奔配音間,直奔那個小小的,詩的天堂。這首詩,是她在最近剛讀的一本小說上看到的,而其實不過也只是引用了它的第一句而已,卻讓她莫名有了一種心絞痛的感覺,想哭。
  • 蘇軾極富哲理的3句詩,說透了人生的意義,讀完整個人都通透了
    宋人以理入詩,叫理趣,若要從宋人詩中找出有哲理,那是一抓一大把,許多人認為宋詩不如唐詩,原因也在這裡,因為你讀宋詩,總覺得好像有個老師在教你人生道理,而讀唐詩,則像一個知心朋友,在對你吐露心聲。但「唐主情,宋主理」的風格,也僅僅是風格不同罷了,各有所長,談不上誰不如誰,而且許多宋朝的哲理詩,讀來真有一種瞬間人生都通透了的感覺,比如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託中小學課本的福,蘇軾最著名的哲理詩,非這首《題西林壁》莫屬了。
  • 讀詩|辛棄疾的這首詞可太可愛了!
    要是每首都觸動人的話,那讀詩的人還不得累死。個人偏好的話,喜歡詩經樸拙,先民們的日常都很有趣。魏晉風流,總覺得那些人有趣,他們最先發現了山水的美,很多方面都是後來人的典範。再後來,後主赤誠,才情也沒得說,王國維說他有「赤子之心」,我是認同的。再到唐宋,感覺杜甫比李白要浪漫,心懷家國的浪漫又何嘗不是浪漫呢?尤其喜歡他的秋興八首。至於蘇東坡誰能說不愛他「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瀟灑呢?
  • 你來人間一趟,你要看看太陽,海子這首詩沒有想像力的根本讀不懂
    讀著他的詩歌,仿佛就像是在眺望著遠方,他的天空和大海在我們的身邊徐徐展開,但海子自己又說道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呈現紅色,都是用血浸泡過的。這種「血腥」與「溫暖」的的矛盾就是海子的魅力所在,他的代表作有著我們熟知的《以夢為馬》、《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等。而今天就給大家說一首海子極為浪漫的詩歌,不發揮想像力,還真的讀不懂,來看下吧。
  • 史上最好的一首女兒詩,寫盡女兒可愛情態,有女兒的一定要讀一讀
    左思才華出眾,他有一首寫女兒的長詩,將女兒嬌憨可愛的情態寫得生動逼真,讀完這首詩,你會大聲驚呼:這不就我家的女兒嗎?這首詩就是晉代詩人左思的《嬌女詩》。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這首《嬌女詩》就是寫他的兩個女兒的,詩中多用白話來寫女兒的嬌憨之態,不用多作解釋,相信你也能讀懂。整首詩,都是寫女兒的樣貌、情態、吃東西的樣子、挨打的樣子、生氣的樣子,因為篇幅過長,隱娘擇取其中的幾段,我們一起來看看左思的女兒有多可愛吧!
  • 原來這些歌曲都是寫給母親的,你聽過幾首?
    5月10日是母親節,這個時候會讓很多人想起那些獻給母親的歌曲。在華語流行樂壇,也有不少寫給母親的經典作品,它們一般在歌名裡都會有「媽媽」或者「母親」,例如《世上只有媽媽好》、《聽媽媽的話》、《燭光裡的媽媽》等等。
  • 這首詩傳到皇宮,皇帝讀了立馬下旨,白居易卻像吃了蒼蠅一樣噁心
    當白居易報上姓名拜訪時,顧況這老頭調侃道:「年輕人,長安米貴,居住不易啊。」但是,這老頭一邊說一邊翻看白居易的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讀著讀著,這老頭笑著又開口了:「能寫出這樣的詩,在長安居住應該不難,還是比較容易的。」於是,第二年,白居易高中進士得了個第二名,第一名是元稹,後來這二人齊名,被稱之為元白。二人交情過密,深厚友誼持續了一生。
  • 雨水時節,讀幾首與春雨有關的詩吧
    這首詩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而且,去年雨水時,我也解讀過,但今年再次解讀,心中卻感慨萬千。因為去年人日,我專門到了杜甫草堂,而且還找到喜雨亭和喜雨碑,原本打算今年人日早點和女兒再次去杜甫草堂瞻仰這位偉大的詩聖。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卻阻擋我們的腳步。
  • 燕子與烏鴉你到底喜歡哪個,讀了白居易的詩會顛覆你的認知!
    白居易也是唐代詩人中最喜歡禽鳥的詩人之一,他是有唐一代以禽鳥入詩最多的詩人。他或借禽鳥寄情,或借禽鳥寓理,或以禽鳥自況。總之,他的禽鳥詩中體現了樸素的環保思想,呼喚人們要愛惜鳥類,保護生態環境。他還善於提取禽鳥的品質,以此來教化人心。今天我們讀的兩首詩,是白居易借詠禽鳥來呼喚孝道的。兩首對照來讀,尤其能夠振聾發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