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我們都講求一個端莊得體,在人生的最後一件事情落下帷幕的時候,也依舊和端莊得體密不可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落葉歸根。哪怕這一輩子混的多麼風生水起,混得多麼有頭有臉,在最後還是想回到自己出生的那個地方。
而中國人在處理身後事的最通用做法,那就是土葬,並且這種喪葬方式也是大家普遍認可和司空見慣的事情,稱得上是最為主流的喪葬方式。也正所謂萬事萬物都在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不斷的更新著。新事物的誕生就意味著舊事物的淘汰,現如今喪葬方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火葬或將被淘汰?就在中國的武漢已經誕生了最新式的喪葬方式——冰葬。雖然這種喪葬方式讓很多人不能夠接受,也難以理解。但是在人口不斷增長,土地卻是固有的960多萬平方千米的基礎之上。越來越多的城市將會推行這種喪葬儀式,況且這種喪葬儀式也是節約和利用土地最為直接的表現。
一、固有的喪葬模式
當一個人的生命終結之後,也就成為了一具冰涼的屍體。家屬們在安葬清人的時候,普遍和共有的方式,那就是購買墓地,讓家屬能夠安眠於此。每年清明節或者是重陽節的時候會前去掃墓,這樣的方式已經流傳了千百年,被人們廣泛認可和接受。
但也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發生著,因為那些不可控的因素的發生也就有了火葬的這種喪葬方式。因為意外事故死亡的人又或者是背井離鄉的人,遇到不測丟失性命。因為路途的遙遠,很有可能在附近的火葬場就會被火化。而留給家屬的就是一個骨灰盒。這些家屬會帶著骨灰盒到已逝者的故鄉讓他落葉歸根。
似乎只有這種落葉歸根的方式,才能夠給人最後的一絲安慰,才能讓人有一個生命的歸屬感。這種埋葬骨灰盒的方式,在中國境內的很多地區都已經實行了,埋在棺材之中的並非是人冷冰冰的屍體,而是一個骨灰盒。這在一定程度上雖然節約了一些土地,但是從根本上還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同樣的用火葬的方式,對於環境的汙染還是特別的明顯。
雖然節約了一部分的土地資源,但是對於環境的汙染,卻又從哪個地方來彌補呢?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很多人便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新興的方式能夠把火葬的方式代替。雖然火葬的方式已經把埋葬屍體的方式替代了不少。但是這仍舊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仍舊會對資源造成浪費。
畢竟我們中國擁有這十幾億的人口,在這個人口基數之下,土地資源就顯得捉襟見肘。況且親人逝去,對於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特別嚴肅的事情。在處理親人屍體的時候,也必須徵得家屬的同意才行,這完全不是兒戲,也完全不能夠拿來開玩笑。
在多樣化的喪葬方式中,要選擇家屬最能接受的一種。因為失去親人就已經讓家屬很痛苦了,如果在喪葬這一方面出現一些紕漏,那將讓人更加痛心。
二、武漢的新型喪葬模式
其實,武漢所推出的新型喪葬模式是冰葬。雖然這種殯葬模式在武漢是最先推行的,但是在2011年的時候,瑞典這個國家就曾經推出了這種殯葬模式。
發展至今應該是廣為流行,之所以瑞典的國民能夠接受這樣的方式,這是因為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和我們中國人所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似乎在他們的思想中,人在生命完結之後,似乎和落葉歸根這個詞語不會產生太大的聯繫。
「冰葬」的屍體處理方式單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把已經完結生命的人的屍體進行冰凍。讓整個屍體都凍得硬邦邦的,緊接著再採用一系列的物理技術,把整個屍體在高強高壓的冰凍之下瞬間化成粉末。這樣既不會產生像火葬那樣汙染環境的情況,也不會像圖上那樣產生土地資源浪費的情況。
但是這對於家屬來說是極其殘忍的。因為自己的親人失去之後連個屍體都沒有,最後只能夠留取一小部分粉末,而這些墳墓會根據家屬的要求在一個位置安放下來。
但是,這樣的喪葬方式讓很多人表示完全沒有辦法接受。也正所謂睹物思人,如果在親人逝去之後,連最後的一刨土地都不能夠為自己的親人置辦,這讓很多的國人是難以接受的。
雖然這種冰葬的方式不被很多人認可,但是在時間的推移之下,大家的思想觀念也會隨之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毋庸置疑,冰葬的方式確實對環境沒有什麼太大的汙染和影響,也不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
因為在整個冰葬的過程之中,所使用的手段就是液氮。把液氮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在液氮的刺激之下,所有冰凍的物體都能夠瞬間化為粉末。
直白的說來,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像是在做化學實驗一樣。但是使用的卻是物理方面的力學知識。使用這種方式來安葬屍體就不會產生任何的汙染。
就在大家了解了這樣的喪葬模式之後,無數的人紛紛表示太過殘忍,完全沒有辦法去接受。因為至親摯愛的人已經離自己遠去,這對於自己所造成的傷害是無可彌補的,況且還要眼睜睜著看著自己的親人被凍成冰塊兒,然後在一瞬間變成粉末。
這一樁樁一幕幕想像一下,都覺得內心在打戰,更何況是親眼目睹這樣的現狀之後會多麼的殘忍呢。正是在這一系列的想像之中,沒有幾個人持支持的意見,大多數都是持有反對的態度。
總結
中國是一個人性化的國家,是一個人道主義國家,我們炎黃子孫骨子裡的感情也是不可磨滅的。雖然自己的親人失去之後已經在無生命力可言了,這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但是親情這種紐帶,一時半會兒是難以割捨和難以放下的。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冰葬這種喪葬模式,在短時間內,是完全不可能在全國範圍內如火如荼的開展和實行。因為安葬已故家屬的選擇權在這些家屬的手上所把握著,況且安葬親人,這也是作為晚輩應該做的事情。選擇什麼樣的模式,這都是每一個家屬自身的選擇。任何一個旁觀者都沒有權利去指手畫腳,也沒有權利去硬性要求。
但是在時間的推移之下,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就像幾十年前的人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如今的人們通訊以及交通會如此的便利,哪怕跨越幾個省份,也只需要短短的幾個小時,像這些飛速的變化,都是在無形之中產生的。
而這新型的喪葬模式,在時間的推移之下,人們的思想也會得到極大的改觀。就像可持續發展那樣,為了子孫後代都能夠世代繁衍生息在地球村。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保護好環境。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之下,很有可能冰葬模式在日後會被大力的推行。
況且也有人表示所謂的體面和端莊,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是最為重要的,等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刻,做再多的付出,做再多的努力,也都是無用功。因為這個時候的屍體只是一副皮囊罷了。只要我們時刻把親人和親情放在心間,接受這種冰葬的方式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