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可能被淘汰?新方法已在武漢試用,多數人卻表示難以接受

2021-01-10 騰訊網

人生在世我們都講求一個端莊得體,在人生的最後一件事情落下帷幕的時候,也依舊和端莊得體密不可分。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落葉歸根。哪怕這一輩子混的多麼風生水起,混得多麼有頭有臉,在最後還是想回到自己出生的那個地方。

而中國人在處理身後事的最通用做法,那就是土葬,並且這種喪葬方式也是大家普遍認可和司空見慣的事情,稱得上是最為主流的喪葬方式。也正所謂萬事萬物都在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不斷的更新著。新事物的誕生就意味著舊事物的淘汰,現如今喪葬方式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火葬或將被淘汰?就在中國的武漢已經誕生了最新式的喪葬方式——冰葬。雖然這種喪葬方式讓很多人不能夠接受,也難以理解。但是在人口不斷增長,土地卻是固有的960多萬平方千米的基礎之上。越來越多的城市將會推行這種喪葬儀式,況且這種喪葬儀式也是節約和利用土地最為直接的表現。

一、固有的喪葬模式

當一個人的生命終結之後,也就成為了一具冰涼的屍體。家屬們在安葬清人的時候,普遍和共有的方式,那就是購買墓地,讓家屬能夠安眠於此。每年清明節或者是重陽節的時候會前去掃墓,這樣的方式已經流傳了千百年,被人們廣泛認可和接受。

但也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發生著,因為那些不可控的因素的發生也就有了火葬的這種喪葬方式。因為意外事故死亡的人又或者是背井離鄉的人,遇到不測丟失性命。因為路途的遙遠,很有可能在附近的火葬場就會被火化。而留給家屬的就是一個骨灰盒。這些家屬會帶著骨灰盒到已逝者的故鄉讓他落葉歸根。

似乎只有這種落葉歸根的方式,才能夠給人最後的一絲安慰,才能讓人有一個生命的歸屬感。這種埋葬骨灰盒的方式,在中國境內的很多地區都已經實行了,埋在棺材之中的並非是人冷冰冰的屍體,而是一個骨灰盒。這在一定程度上雖然節約了一些土地,但是從根本上還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同樣的用火葬的方式,對於環境的汙染還是特別的明顯。

雖然節約了一部分的土地資源,但是對於環境的汙染,卻又從哪個地方來彌補呢?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很多人便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新興的方式能夠把火葬的方式代替。雖然火葬的方式已經把埋葬屍體的方式替代了不少。但是這仍舊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仍舊會對資源造成浪費。

畢竟我們中國擁有這十幾億的人口,在這個人口基數之下,土地資源就顯得捉襟見肘。況且親人逝去,對於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件特別嚴肅的事情。在處理親人屍體的時候,也必須徵得家屬的同意才行,這完全不是兒戲,也完全不能夠拿來開玩笑。

在多樣化的喪葬方式中,要選擇家屬最能接受的一種。因為失去親人就已經讓家屬很痛苦了,如果在喪葬這一方面出現一些紕漏,那將讓人更加痛心。

二、武漢的新型喪葬模式

其實,武漢所推出的新型喪葬模式是冰葬。雖然這種殯葬模式在武漢是最先推行的,但是在2011年的時候,瑞典這個國家就曾經推出了這種殯葬模式。

發展至今應該是廣為流行,之所以瑞典的國民能夠接受這樣的方式,這是因為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和我們中國人所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似乎在他們的思想中,人在生命完結之後,似乎和落葉歸根這個詞語不會產生太大的聯繫。

「冰葬」的屍體處理方式單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把已經完結生命的人的屍體進行冰凍。讓整個屍體都凍得硬邦邦的,緊接著再採用一系列的物理技術,把整個屍體在高強高壓的冰凍之下瞬間化成粉末。這樣既不會產生像火葬那樣汙染環境的情況,也不會像圖上那樣產生土地資源浪費的情況。

但是這對於家屬來說是極其殘忍的。因為自己的親人失去之後連個屍體都沒有,最後只能夠留取一小部分粉末,而這些墳墓會根據家屬的要求在一個位置安放下來。

但是,這樣的喪葬方式讓很多人表示完全沒有辦法接受。也正所謂睹物思人,如果在親人逝去之後,連最後的一刨土地都不能夠為自己的親人置辦,這讓很多的國人是難以接受的。

雖然這種冰葬的方式不被很多人認可,但是在時間的推移之下,大家的思想觀念也會隨之發生一系列的變化。毋庸置疑,冰葬的方式確實對環境沒有什麼太大的汙染和影響,也不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

因為在整個冰葬的過程之中,所使用的手段就是液氮。把液氮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在液氮的刺激之下,所有冰凍的物體都能夠瞬間化為粉末。

直白的說來,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就像是在做化學實驗一樣。但是使用的卻是物理方面的力學知識。使用這種方式來安葬屍體就不會產生任何的汙染。

就在大家了解了這樣的喪葬模式之後,無數的人紛紛表示太過殘忍,完全沒有辦法去接受。因為至親摯愛的人已經離自己遠去,這對於自己所造成的傷害是無可彌補的,況且還要眼睜睜著看著自己的親人被凍成冰塊兒,然後在一瞬間變成粉末。

這一樁樁一幕幕想像一下,都覺得內心在打戰,更何況是親眼目睹這樣的現狀之後會多麼的殘忍呢。正是在這一系列的想像之中,沒有幾個人持支持的意見,大多數都是持有反對的態度。

總結

中國是一個人性化的國家,是一個人道主義國家,我們炎黃子孫骨子裡的感情也是不可磨滅的。雖然自己的親人失去之後已經在無生命力可言了,這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但是親情這種紐帶,一時半會兒是難以割捨和難以放下的。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冰葬這種喪葬模式,在短時間內,是完全不可能在全國範圍內如火如荼的開展和實行。因為安葬已故家屬的選擇權在這些家屬的手上所把握著,況且安葬親人,這也是作為晚輩應該做的事情。選擇什麼樣的模式,這都是每一個家屬自身的選擇。任何一個旁觀者都沒有權利去指手畫腳,也沒有權利去硬性要求。

但是在時間的推移之下,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就像幾十年前的人們,做夢也沒有想到,如今的人們通訊以及交通會如此的便利,哪怕跨越幾個省份,也只需要短短的幾個小時,像這些飛速的變化,都是在無形之中產生的。

而這新型的喪葬模式,在時間的推移之下,人們的思想也會得到極大的改觀。就像可持續發展那樣,為了子孫後代都能夠世代繁衍生息在地球村。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保護好環境。在這些思想的指導之下,很有可能冰葬模式在日後會被大力的推行。

況且也有人表示所謂的體面和端莊,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是最為重要的,等到生命終結的那一刻,做再多的付出,做再多的努力,也都是無用功。因為這個時候的屍體只是一副皮囊罷了。只要我們時刻把親人和親情放在心間,接受這種冰葬的方式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火葬」將被淘汰?新殯葬方式在武漢試行,很多人卻表示難以接受
    但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人們思想素質的提升,火葬逐漸的被人們接受了,但日新月日的發展又出現了新情況。「火葬」將被淘汰?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用,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為了防止被政府強行火化,現在人幾乎都是在人去世以後的當天夜裡就偷偷的下葬,墳也不像以前建那麼大。  本著死者為大的思想,政府人員便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前的停靈三天,大操大辦,十分的講究排場,而今只是是至親好友到家弔唁,再也沒有了鋪張浪費了現象。火葬才剛剛被人們所接受,又遭淘汰,而新方法已經在武漢試用,很多人卻表示無法接受。
  • 「火葬」或將遭遇淘汰?新方法更加環保,已在武漢試行
    《墨子·節葬篇》中記載:「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古代最為殘忍的地方就是殉葬制度了,認為死後也會享受生前待遇的貴族們,於是就在自己陵墓中讓大批的人給自己殉葬,這些大多數都是侍妾或者僕人。
  • 屍體火葬或將被淘汰,新型的屍體處理方式,你能接受嗎?
    二十世紀開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節約土地資源。 目前,出現了一種新型的屍體處理方式,免去了火葬對環境的汙染,可以說是非常環保,已經在武漢進行試點了。在不久的將來,火葬或將被淘汰。
  • 火葬將被淘汰?「新殯葬技術」已在武漢試行,150斤人有骨灰20斤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土葬制度逐漸的被淘汰,在城市裡面開始大規模的流行火葬制度。不過,在科學家看來,火葬制度也未必健康,因此我們應該推出一種更加健康的葬禮。於是在武漢地區就推出了一種全新的殯葬方式,據說是目前最科學的方式,甚至引起了整個社會的反響,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 火葬將被淘汰?新型殯葬方式在武漢試行,150斤重的人有20斤骨灰
    火葬已悄然替代土葬,在注重環保持續發展的時下局面,火葬所產生的的空氣汙染已引發社會關注,為使遺者乾淨離開,一種即將取代火葬的殯葬方式正悄然試行,這種驚為天人的殯葬方式從何而來?一、沿用冰葬、武漢試行2020年初,冰葬作為新型殉葬方式一經發布就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很多人對已在武漢設置試點的冰葬方式萬分質疑:「實行冰葬,人豈不是只剩冰渣?冰葬又是何時悄然入住中國的?冰葬為何會在武漢設點?」這一切都與一個韓國人有關。
  • 火葬即將淘汰,新型方式既環保又高效,你能接受嗎?
    我們在遠古時候,最開始的時候,處理了後事就是採取直接把人扔到一個地方,然後後面開始文明了一些,就是有人用死者的被子把人圍一圈,埋入土中,有錢人家就用棺材,這就是傳說中的土葬,因為這種方式非常汙染環境,而且隨著人口增多,沒有那麼多的地方來進行土葬,所以近代新中國成立以後就開始火葬。
  • 冰葬——淘汰火葬的新型方式,網友大呼無法接受
    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也講究入土為安,早些年的中國很多人都接受不了火葬,認為這樣先人會得不到安息,那終究是封建之言,現如今,火葬早已成為最主要的殯葬方式。時代終究是在進步的,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未來可能會出現一種新型的殯葬方式用來取代火葬,那就是「冰葬」,一種更加高效和環保的方式。冰葬是指在零下196℃的低溫下利用液態氮氣儲存死者遺體。
  • 武漢多數老人不接受養老院 萬餘床位被空置(圖)
    這個數據無疑折射出一個矛盾:一方面,由於武漢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公辦養老機構供不應求,政府不得不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養老機構建設;而另一方面,在現有的經濟水平與風俗習慣下,機構養老尤其是收費較高的私立養老院,尚不被大多數老人接受。  武漢未來的養老模式究竟該如何發展?昨日,與會專家達成「共識」——居家社會化養老服務將是武漢養老發展的趨勢。
  • 耿直新玩法,網友表示難以接受
    還有的表示一般人不會把自己撕腳皮的照片放上社交網站上的,除非這人腦子有問題或者想讓別人注意到她。也有的說賣什麼耿直人設,只覺得噁心。另外還有的評論到最基本的素質吧,真的有傷風化。不過也有網友評論到因為她推薦了一個腳膜的產品 所以才會有這個後續,可能是想讓人們看到效果然後會去買,但是這些營銷號就在這黑人家。還有的表示但是誰會把蛻下來的腳皮拍照發到網上?
  • 石正麗等人新研究:武漢的貓群感染了新冠病毒,可能由人傳播
    他們通過貓血清調查發現:武漢地區新冠疫情暴發後採集的102隻貓的血清ELISA檢測顯示,來自15隻貓(14.7%)的血清對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域(RBD)呈陽性。在陽性樣品中,有11份具有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其中主人為新冠患者的3隻貓的中和滴度最高,這表明高中和滴度可能是由於貓與新冠患者之間的緊密接觸所致。
  • 韓國奇特的火葬方式,將親人骨灰製作成珠子,擺在家中祭拜
    我國很長一段時間裡,實行的都是土葬,雖然到如今變成了火葬,但是依舊保持著土葬的流程。在家人去世後,會對遺體進行清潔,並穿上壽衣,這稱作小殮。隨後報喪,將親人死亡的消息告訴親朋好友。隨後將遺體放於布置好的靈堂,等著親友們來到家中弔唁,參加葬禮。在停靈期間,晚輩們輪流為其守靈。守靈後將遺體送入殯儀館火化,並埋入墓地當中。沿途有親人拿著引魂幡,一路樂隊吹打,並發紙錢,一直到下葬。
  • 三大原因揭秘武大郎去世後,潘金蓮為什麼要將其火葬
    再次、天熱不便於屍體儲存,相信大家都知道,按照傳統習俗,古時家中有人去世,多數要停屍七天,加之武大郎死的不明不白(對武松來說),這對有仇必報的武松來說,恰是尋找證據的最好時機,然而迫於天熱,提前下葬武大郎的行為,在武松面前也算說得過去。
  • 火葬後,人骨會被完全燒成灰嗎,骨灰中有什麼?葬文化解密
    和土葬相比, 許多人認為火葬太過殘忍,雖然國家大力倡導火葬,但是刻在中國人心裡的「入土為安」思想太深。即便到現在,特別是在農村,仍然以土葬為主。火葬這件事,其實在古代就已經有了。不過,那時主要是少數民族採取火化,例如羌族、回鶻,這其中離不開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
  • 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此前均已表示...
    美新冠病例激增、經濟痛苦迫在眉睫,刺激措施仍遙遙無期;① 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此前均已表示希望在今年內通過立法,但雙方都沒有表現出屈服的意願;② 周一,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表示,他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已有兩周未收到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的消息。
  • 武漢巖土所開發二氧化碳地下封存灌注壓力設計新方法
    武漢巖土所開發二氧化碳地下封存灌注壓力設計新方法 2017-06-16 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針對CO2大規模地下封存對灌注安全設計的新需求,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白冰、研究員李小春和伍海清同學等經過多年研究攻關,成功開發了一套系統、嚴格的井口安全灌注壓力高效設計新方法。
  • 為何只有火葬和土葬成為了主流?
    圖片:禿鷹將肉類吃掉劇照懸棺辦法倒是比較容易讓人接受,就是直接將屍體裝到棺材裡,掛在懸崖上。讓人納悶的是,古人到底是如何將這些屍體放到那麼高的懸崖上呢?古代可沒有現代的起重機之類啊,那他們是用纜繩吊上去的?
  • 通州寵物火葬
    通州寵物火葬,寵物已成為家庭中的成員,與我們朝夕相伴。 如果你的寵物在家裡死了怎麼辦?如果您的寵物在他或她經過時由獸醫照顧,他或她可以指導您完成下一步。但是,如果您的寵物在家中死亡,可以考慮選擇。無論您是想將身體從家中移除,還是希望以某種特殊的方式***國家在每個城市也安排了一兩個焚燒點,但知道的人不多。
  • 北大教授吳飛義:火葬把人就像垃圾一樣燒掉,只是處理屍體!
    出生與去世對於每個人來講無疑都是最大的兩件事。殯,葬,二字具有不同含義,"殯"是亡者入斂等待安葬;"葬"是埋葬屍體,自周朝起就是一種安慰死者的祭祀儀式。我國土葬持續了有幾千年之久,經過殯葬制度改革,如今倡導火葬。
  • 想知道「獵豹品牌」究竟為什麼被淘汰出局?原來是這樣!
    在經歷車市寒冬之後,國內車企也進行了重新洗牌,不少車企因為經營不善,慘遭淘汰出局,而獵豹汽車也是其中知名的一家,必然也是其中一家,如今獵豹汽車的多數工廠已經停產, 而當前更讓車主難以接受的是,當前消費者去4s店進行維修時,經銷商卻因沒有充足的配件無法幫消費者修理,導致車主投訴不斷。
  • 英國新冠疫苗將進行人體試用;藥明生物完成對德國生物製劑工廠的收購
    英國新冠疫苗將於23日進行人體試用。英國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Matt Hancock)於當地時間21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英國政府將向牛津團隊提供2000萬英鎊,以資助他們的新冠疫苗能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他表示將從23日開始在人體試用疫苗。 疫情之中見真情,新國都助力全球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