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奇特的火葬方式,將親人骨灰製作成珠子,擺在家中祭拜

2021-01-09 填鴨說史

葬禮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和新生兒出生一樣的大事,處於對逝者的尊重,我們會舉行隆重的禮節和流程。我國很長一段時間裡,實行的都是土葬,雖然到如今變成了火葬,但是依舊保持著土葬的流程。

在家人去世後,會對遺體進行清潔,並穿上壽衣,這稱作小殮。隨後報喪,將親人死亡的消息告訴親朋好友。隨後將遺體放於布置好的靈堂,等著親友們來到家中弔唁,參加葬禮。在停靈期間,晚輩們輪流為其守靈。守靈後將遺體送入殯儀館火化,並埋入墓地當中。沿途有親人拿著引魂幡,一路樂隊吹打,並發紙錢,一直到下葬。如今,大多數農村依舊持續著這套流程,但是城市中基本一切從簡。

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國對周邊的影響很大,所有周邊很多國家的葬禮其實和中國的非常相似。比如韓國,很多喪葬文化都來自中國。同樣包括我國的收屍、告喪、大小殮、置葬等環節。

原先,韓國同樣採用土葬的方式,但是我們知道土葬需要浪費大量的土地,而韓國的土地並不充足,所以在2000年左右,韓國出臺了一項法令,那就是在親人去世60年之後,就必須將親友的遺體從墓園中移出。這讓大多數韓國人無法接受,中國講究入土為安,韓國也同樣如此。因此,在此後的時間裡,土葬的人至少減少了一半,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火葬。

但是呢,和中國一樣,許多傳統的韓國人無法接受將自己的親人「挫骨揚灰」。於是,一種新型的火葬方式就誕生了。韓國唯一的殯葬服務公司,Bonhyang公司發明了一種技術,將親人的骨灰,用高溫加熱的方式,製作成像寶石一樣的珠子,有點類似於佛教高僧才能燒出來的「舍利子」。

神奇的是,這些珠子的顏色還都不一樣,而且每個人能夠做出的珠子的數量也不同。燒制這些珠子後,他們會將珠子帶回家中,擺在家中祭拜。

為什麼韓國人無法接受火化,卻又能接受將骨灰製作成珠子呢?其實也很簡單,即便是火化之後,將親人埋入墓地中60年,依舊要將骨灰取出。那這些取出的骨灰放到哪裡呢?只能將其撒了或者放在家中,但是如果直接製作成珠子,不用放入墓地,能省下一筆費用,還能對先人表示尊敬。

除此之外,在儒家進入韓國前,韓國的主要宗教就是佛教,那個時候其實韓國人也多數進行火葬。但是自從儒家文化進入韓國之後,他們開始流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套,葬禮方式發生了改變,但是直到今天,依舊保持著一些佛教的傳統。所以,對於將親人的骨灰變成珠子,很多韓國人並不排斥。

可以說,韓國人的火葬算得上是一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特火葬了。不過,這如果在中國或許還是行不通。因為現在的中國人的思想也有了很大改變,他們正在儘量簡化喪葬的流程,也有很多人不再在意自己的葬禮。未來的中國,喪葬方式或許會越來越簡單。

相關焦點

  • 韓國推出將骨灰做成珠子祭奠新服務(圖)
    殯葬公司的工作人員展示骨灰珠。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為讓逝去的親人常伴身邊,韓國企業Bonhyang推出新服務項目,把逝者骨灰做成形同寶石的珠子,既方便人們隨時祭奠逝者,又節省了墓地空間。美聯社援引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裴宰烈(音譯)的話報導:「儲存在骨灰安置所的骨灰可能腐爛,而製作成珠子後會更乾淨,不會發黴變質,聞起來也沒有異味。」  除了美觀、便於存放等優點,製作骨灰珠還衍生出增值業務,比如用於存放珠子的各式瓶瓶罐罐。  金日南(音譯)現年69歲,是退休中學校長,父親27年前去世。
  • 祭奠新方式 骨灰變珠子
    ■ 金日南展示用父親骨灰製成的珠子 圖 GJ  新華社今晨電 為讓逝去的親人常伴身邊,韓國一家公司推出新服務項目,把逝者骨灰做成形同寶石的珠子,既方便人們隨時祭奠逝者,又節省了墓地空間  該公司的珠化技術是利用超高溫將骨灰融化直至結晶,骨灰變珠子的整個過程大約90分鐘。珠子多為藍綠色,有時也呈粉色、紫色或黑色。  通常一名死者的骨灰大約產生4至5小罐珠子,年輕人因為骨密度高,最多可產生8罐珠子。  69歲的金日南是退休中學校長,父親27年前去世。
  • 韓國一企業超高溫製作骨灰珠祭奠逝者(圖)
    花費870美元 利用超高溫將骨灰融化直至結晶據新華社電 為讓逝去的親人常伴身邊,韓國企業Bonhyang推出新服務項目,把逝者骨灰做成形同寶石的珠子,既方便人們隨時祭奠逝者,又節省了墓地空間。美聯社援引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裴宰烈(音譯)的話報導:「儲存在骨灰安置所的骨灰可能腐爛,而製作成珠子後會更乾淨,不會發黴變質,聞起來也沒有異味。」除了美觀、便於存放等優點,製作骨灰珠還衍生出增值業務,比如用於存放珠子的各式瓶瓶罐罐。金日南(音譯)現年69歲,是退休中學校長,父親27年前去世。
  • 韓國一企業製作乾淨不發黴骨灰珠 遭爭議
    殯葬公司的工作人員展示骨灰珠。  據新華社電 為讓逝去的親人常伴身邊,韓國企業Bonhyang推出新服務項目,把逝者骨灰做成形同寶石的珠子,既方便人們隨時祭奠逝者,又節省了墓地空間。美聯社援引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裴宰烈(音譯)的話報導:「儲存在骨灰安置所的骨灰可能腐爛,而製作成珠子後會更乾淨,不會發黴變質,聞起來也沒有異味。」  除了美觀、便於存放等優點,製作骨灰珠還衍生出增值業務,比如用於存放珠子的各式瓶瓶罐罐。  金日南(音譯)現年69歲,是退休中學校長,父親27年前去世。
  • 紀念故去親人有了新方式:上海引進技術可將骨灰製成晶石
    紀念故去親人有了新方式:上海引進技術可將骨灰製成晶石 澎湃新聞記者 姜麗鈞 實習生 吳櫻蕾 2016-03-23 12:18
  • 合肥一陵園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作留念,代替土葬,網友吵翻了
    #安徽一陵園將骨灰做項鍊# 如果把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成項鍊等飾品,隨身佩戴,你願意嗎?近日,安徽合肥一家陵園推出了"生命晶石"服務,陵園工作人員介紹,生命晶石是使用部分骨灰進行高溫負壓的技術處理後,冷卻之後自然凝結成晶體。
  • 小區草坪埋親人骨灰 這樣的祭拜方式令居民們煩惱
    浙江在線04月07日訊有人居然在小區的草坪裡安葬親人骨灰,前幾天還進行了祭奠儀式,對此周圍居民感到不爽,也不能接受。家住金華金飛小區的何有芳老人,就被鄰居的出格做法給氣壞了,「我希望他能換種方法或者換個地點,不然大家都難過的!」
  • 將骨灰變成鑽石,讓我們的親人永遠陪在身邊!
    鑽石作為一種名貴的珠寶自誕生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而國外的公司竟然想到了用人體火化的骨灰製作鑽石,而且這種方式還受人們的歡迎,這究竟是怎麼做得到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看看吧這家公司的理念就是讓我們的親人即便在死後也可以一直陪著我們。讓我們除了普通的火葬外還可以有一個新的方式紀念親人。
  • 親人骨灰可做成鑽石佩戴?竟然還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殯葬方式
    當時後臺不少粉絲留言說死後想把自己的骨灰撒到大海或者山上去。天眼妹乍一看還真是覺得挺浪漫的,至少比起傳統的土葬,這種方式還能節約土地資源。不過最近,天眼妹又發現了另外一種打著環保理念的「節地生態葬」,看過之後差點驚出了雙下巴,那就是將親人的骨灰通過特殊方式變成「寶石」,再做成飾品,之後就可以隨身攜帶了...
  • 火葬將被淘汰?新型殯葬方式在武漢試行,150斤重的人有20斤骨灰
    火葬已悄然替代土葬,在注重環保持續發展的時下局面,火葬所產生的的空氣汙染已引發社會關注,為使遺者乾淨離開,一種即將取代火葬的殯葬方式正悄然試行,這種驚為天人的殯葬方式從何而來?「冰葬」並非大眾想像的「沒有骨灰、只有冰渣」,它的殉葬過程相對於土葬、火葬增加些許程序:遺體放入低溫下急凍脫水後;再將其放入零下196℃的液體氮中浸泡;接著利用超聲波震蕩,遺體就會震碎為粉末狀;最後通過金屬過濾器,將冷凍後留下的金屬和其他雜質濾走,剩下的便是去世之人的骨灰。
  • 把骨灰製作成鑽戒,你知道有什麼寓意嗎?
    對那些從至暗之地回來的人們,這是件光明美好、積極向上的事,在國外就有位珠寶家通過把骨灰製作成鑽石的方式來紀念逝去人。骨灰鑽石,指的是將被火化的人骨灰轉變成「晶瑩的鑽石」,從而實現了讓最親愛的人「真正永垂不朽」之目的。
  • 火葬後,人骨會被完全燒成灰嗎,骨灰中有什麼?葬文化解密
    一般情況下,人們能想到的火葬就是簡單在火葬場火化,然後抱著親人的骨灰就回家了。其實,人死後即便在火葬場火化也是有講究的。大多數火葬場一般下午都不火葬,因為中國人的心裡自古以來都是敬畏鬼神的,對生死大事比較看重,尤其是人死後靈魂會進入另外一個世界。
  • 將顧客親人骨灰製作鑽石:3年不開張 開張吃3年
    每逢清明,大家都習慣前往各大陵園,緬懷逝去的親人。但今年清明,家住江北富力海洋廣場的李藝恬,把逝去的母親帶回了家—她用母親的骨灰,製作了0.27克拉的「鑽石」。她說,會把這顆「鑽石」加工成一枚戒指,讓天堂的母親一直陪伴著她。
  • 合肥一陵園將逝者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一成年人骨灰可做成三四百顆
    近日,合肥一陵園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合肥市民可以將離世親人的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隨後引發網友關注。9月22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該陵園獲悉,除了將部分骨灰製作成項鍊、戒指以外,也可將全部骨灰製作成一個工藝品,擺放在家中;一個成年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大概有三四百粒。
  • 「骨灰鑽石」恆久遠 紀念方式很恐怖
    可是,如果這顆鑽石是由自己逝去親人的骨灰煉製而成,將會是一種怎樣感受?7月6日,在武漢舉行的中國殯葬工作會議上,每名與會人員都收到這樣一份宣傳單頁:以高科技手段就可將逝去親人的骨灰提煉成璀璨的鑽石,化作永恆的紀念。這是正在國外推廣的先進環保型祭奠方式,也可在國內嘗試。
  • 將先人骨灰打造成吊墜項鍊,你會選擇這項服務嗎?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廖培金)親人去世後,骨灰可以打造成晶石,製作成小巧的吊墜,也可以置於家中的擺臺等,這種服務接受嗎?4月2日,記者從廣州市民政局獲悉,早在2019年8月,廣州市骨灰撒海活動辦公室就開始推出骨灰晶石定製服務,目前全市已有42戶選擇骨灰晶石定製服務。
  • 骨灰變鑽石!!!
    ,下面帶大家認識一下骨灰鑽石的知識,並且帶大家認識一下地球上的那些奇特葬制。骨灰鑽石,指的是將被火化的人骨灰轉變成「晶瑩的鑽石」,最早由俄羅斯和美國發明,從而實現了讓最親愛的人「真正永垂不朽」之目的,骨灰鑽石是一種高科技人工鑽石,它是用逝者身體中的碳所培養的實驗室鑽石。而將過世的人化成鑽石則被稱為「鑽石葬」。
  • 古老的喪葬方式有哪些?為何只有火葬和土葬成為了主流?
    土葬是最為古老的喪葬方式之一,但是土葬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壓力,所以這種方式如今已經在被漸漸取代了。圖片:把棺材緩緩放入坑裡劇照隨著土葬的被取代,火葬開始火熱起來。所謂的火葬,也就是將死者的屍體用火燒成灰,然後用木盒裝起來。
  • 重孝順輕喪葬更值得推廣,將骨灰做成首飾您能接受嗎?
    日前有新聞報導,八寶山殯儀館推出將親人骨灰壓製成首飾的服務,這一服務將在不久後正式啟用。記者從八寶山殯儀館了解到,這一服務的價格將是「數千元起」。清明節前夕,記者也在北京幾家殯儀館走了一番,發現儘管各個殯儀館裡都有低價骨灰盒,但問津者寥寥。甚至有工作人員表示,「幾乎沒見過兒女給父母買最便宜骨灰盒的。」在傳統觀念裡,死生都是「大事」。
  • 合肥:將親人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你願意帶在身上嗎?
    據《安徽商報》9月18日報導 將親人骨灰通過特殊方式變成「寶石」,裝飾成飾品,可以戴在身上,人們能接受嗎?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7日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該陵園在合肥市首次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什麼是生命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