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和新生兒出生一樣的大事,處於對逝者的尊重,我們會舉行隆重的禮節和流程。我國很長一段時間裡,實行的都是土葬,雖然到如今變成了火葬,但是依舊保持著土葬的流程。
在家人去世後,會對遺體進行清潔,並穿上壽衣,這稱作小殮。隨後報喪,將親人死亡的消息告訴親朋好友。隨後將遺體放於布置好的靈堂,等著親友們來到家中弔唁,參加葬禮。在停靈期間,晚輩們輪流為其守靈。守靈後將遺體送入殯儀館火化,並埋入墓地當中。沿途有親人拿著引魂幡,一路樂隊吹打,並發紙錢,一直到下葬。如今,大多數農村依舊持續著這套流程,但是城市中基本一切從簡。
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國對周邊的影響很大,所有周邊很多國家的葬禮其實和中國的非常相似。比如韓國,很多喪葬文化都來自中國。同樣包括我國的收屍、告喪、大小殮、置葬等環節。
原先,韓國同樣採用土葬的方式,但是我們知道土葬需要浪費大量的土地,而韓國的土地並不充足,所以在2000年左右,韓國出臺了一項法令,那就是在親人去世60年之後,就必須將親友的遺體從墓園中移出。這讓大多數韓國人無法接受,中國講究入土為安,韓國也同樣如此。因此,在此後的時間裡,土葬的人至少減少了一半,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火葬。
但是呢,和中國一樣,許多傳統的韓國人無法接受將自己的親人「挫骨揚灰」。於是,一種新型的火葬方式就誕生了。韓國唯一的殯葬服務公司,Bonhyang公司發明了一種技術,將親人的骨灰,用高溫加熱的方式,製作成像寶石一樣的珠子,有點類似於佛教高僧才能燒出來的「舍利子」。
神奇的是,這些珠子的顏色還都不一樣,而且每個人能夠做出的珠子的數量也不同。燒制這些珠子後,他們會將珠子帶回家中,擺在家中祭拜。
為什麼韓國人無法接受火化,卻又能接受將骨灰製作成珠子呢?其實也很簡單,即便是火化之後,將親人埋入墓地中60年,依舊要將骨灰取出。那這些取出的骨灰放到哪裡呢?只能將其撒了或者放在家中,但是如果直接製作成珠子,不用放入墓地,能省下一筆費用,還能對先人表示尊敬。
除此之外,在儒家進入韓國前,韓國的主要宗教就是佛教,那個時候其實韓國人也多數進行火葬。但是自從儒家文化進入韓國之後,他們開始流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這套,葬禮方式發生了改變,但是直到今天,依舊保持著一些佛教的傳統。所以,對於將親人的骨灰變成珠子,很多韓國人並不排斥。
可以說,韓國人的火葬算得上是一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特火葬了。不過,這如果在中國或許還是行不通。因為現在的中國人的思想也有了很大改變,他們正在儘量簡化喪葬的流程,也有很多人不再在意自己的葬禮。未來的中國,喪葬方式或許會越來越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