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老胡說財經,ID:xiaohutakeyoufly】
先說觀點,一句話,5G目前對老百姓來說真的沒用,未來即便是有用了,也是為工業服務,民用的意義不大。
我的建議是,自己先別急著換5G,4G先用著,性價比高。
文章內容:
5G現階段用處不大
5G性價比極差
5G會帶來新的一輪貧富加劇
5G現階段用處不大
現在對於5G的宣傳言過其實,吹捧的確嚴重過頭。雖然通信技術總要革新,不可能用一百年4G,但現階段和未來幾年,5G真的雞肋。
4G時代沒人吹主要是因為那時候自媒體不發達,5G時代大家亂吹,說實話,很多自媒體為了流量都放棄了腦子。
有的人會槓我:
「2g剛出的時候你想過簡訊和qq支付寶嗎!」
「3g剛出的時候你想過只能手機和微信嗎!」
「4G剛出的時候你想過行動支付,共享經濟和抖音嗎!」
「所以你憑什麼說5g沒用?多點對未知的敬畏,去了解了解5G的來龍去脈再來發表高見。這不是一個可以直接肯定或者否定的問題!」
下面這張ppt我看過,我當時還在哈爾濱出差,手機看著現場直播,聽大佬們鼓吹5G吸納融資。
很多人選擇性忽視了一個事實,4G和智能機革命,不是兩個獨立事件,而是融合在一起的,簡單地說就是,如果有智能機革命而沒有4G,那麼網絡大發展最多只能說遲幾年,畢竟通訊技術的提升是必然的。
是人們用智能機引出的需求,推動了4G的發展,而4G技術的發展,又反推了智能機硬體的提升。
然而很多媒體,將這兩個原因糅合在了一起,歸結為4G的強大。
而這個問題的關鍵點是,沒智能機出現,3g 4g有什麼用?當年我一臺n95一臺n85,摔不壞的手機除了拍照打電話,再聊聊QQ,4G真的沒用。
智能機出現了,app出現了,因為有需求了,4G的跟進才是眾望所歸。
5G最大的問題在於,所有他所構建的產業配套,沒一個是在這幾年能落地的。或許以後會出現殺手級應用,體現出5G不可或缺的優勢,但不是現在。
現在5G相對於4G並未表現出絕對優勢,絕大多數事情甚至3G都能做。只不過坑比移動限速了,4G以前20兆/秒左右,現在1兆左右。
而5G的作用主要是移動端網絡,優勢在於移動場景。比如車聯網,再比如野外作業。
像一些媒體鼓吹的雲遊戲,遠程醫療,VR/AR,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等。
都可以直接用WIFI和光纖解決,而且光纖絕對是最好的選擇:更穩定,更快速,更大容量,關鍵是還更便宜。
你也不能指望家裡冰箱馬桶還可以自己出門,電器本質上還是要人為去控制。
至於鼓吹的5G通話,我自己用5G打電話,我真沒感覺音質和2g,3g,4g,wifi有什麼區別。
還有一點就是,5G本質上把流量這個大水管擴大了,但5g基站末端還是用的光纖,因為現在都是以流量結算費用,所以都是限速的。
我們大部分的應用app,也都是被限流的,前端是很快,但是在中途被限制了流量。
很多人以為的5G傳輸方式是:
手機->5G基站->5G基站->5G基站……->抖音伺服器
實際的5G方式是:
手機->5G基站->佔據傳輸路徑長度99+%的光纖介質->抖音伺服器
很多人以為的5G超低延遲是:
手機->5G低延遲->抖音伺服器
實際的5G是:
手機->5G低延遲->5G基站
打個比方,我小區物業在小區裡修了一條高速不限速,我還為此配了一輛法拉利,我出小區確實是快了。
可是特麼的上班的路上還是堵啊,作為10年車齡的老司機,就算開著法拉利,也改變不了我此刻居然能在廈門大橋上堵車,堵到把這篇文章從開頭寫到這裡的事實,除非能讓我飛起來,不然怎麼快?還不是一路堵堵堵。
所以,5G說的好聽,終端那根水管,中途限流這些問題不解決,對實際的體驗還是大打折扣,根本問題沒解決。
5G性價比不高
首先是5G成本巨高,這是降不下來的。
回憶一下初中物理c=λf波長公式
c為光速和英文字母發音一樣
λ為波長讀為"拉母打"
f為頻率和英文字母發音一樣 或者一般都直接讀作頻率就是
5G的頻率更高了,波長就越短,所以覆蓋範圍更小了,穿牆能力更差。
無線通訊的基本原理決定了,功耗、距離、傳輸的數據量是個永恆的矛盾。
很好理解,就像更高頻率的可見光,波長短的連窗簾都穿不過,理解不了就跳過吧,你就記住以後的6G 7G 8G 9G估計幾十米幾米就要建設一個基站,數字越大,基站越多越燒錢,而且是指數級別上漲。
5G是以範圍換速度,同樣基站數的覆蓋率5G比4G還低,而且比4G更難繞過遮擋。
2g 基站是2500米一個,3G是1000米一個,4G是 500米一個,5G每200多米就得建一個,才能達到全覆蓋。打開地圖看了看全國大部分一二線城市的面積,這得花多少錢呢?
為什麼要提及這點,因為這些投資未來都是要從我等平民身上再賺回去,不然不又是一個財政大赤字嗎?
所以這裡要提到一個成本的概念,拋開成本談技術就是耍流氓。
4G只需19元就能40G,而5G起步就是129元,就5G那個速度,129不好說夠不夠用,超出了5元1G,老胡我經常去下4K電影,一部就80多 G,我覺得寧可接寬帶或者WiFi,我也不會去用5G。
所以又回到了那個老話題:
老百姓不想頓頓鮑魚嗎?他沒有這個欲望嗎?
老百姓不想天天開法拉利嗎?他沒有這個需求嗎?
老百姓不想買大房子嗎?他沒有這個需求嗎?
為啥沒有人人吃鮑魚?
為啥沒有人人開法拉利?
為啥沒有人人買大房子?
為啥飛機不用軍機的技術和速度飛?
因為特麼成本高啊!
5g現在普及的最大難題就是基點成本高,套餐價格高!
所以,未來某一天5G技術進一步成熟,成本降低費率降低,覆蓋面積增大,到那個時候5G技術對於普通民眾而言才有更大的意義,我才會建議你換5G手機。
5G加劇貧富差距
聽起來好像很不可思議,推行5G跟貧富差距有什麼關係?
很簡單,5G的本質作用對其他產業並不是推動,而是給其他產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但全面建設成本巨大,國家新基建放在5G上,錢只會讓少數大公司賺了,人民大眾反而得不到實惠。
而目前5G的應用場景有限,這就意味著大規模基建可能存在資源浪費。
有人可能會拿乙太網反駁我,但這和乙太網基建造就網際網路有本質區別。
因為乙太網基建基本上是光纖為主,容量大速度快,目前利用率只佔極小一部分,猶如一滴水之於海洋。後續一直升級就行,未來有無限可能。
但移動通信一直需要新的基站,需要新的終端設備,完全覆蓋需要數以萬億級起步的資金支持。而且等6G出現又要重新來搞一遍,同時基站之間還是用的光纖連接,又繞不開光纖伺服器的限流問題。
如果建設基站花了100萬億,賺到錢的是設備供應商和技術服務商,通信產業確確實實發展了,但我們其他行業的工資收入肯定也不會漲,房價物價還是繼續走高,平民百姓還是隨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跟不上時代而被資本無情的蹂躪。
像我這些學歷不算低的人士,大都對高新技術產業都有著敬畏,因為畢業3年一代差,基本上就再也追不上這個時代的科技了,每年很多事聽都沒聽過,下班累了回去就睡覺,哪有時間了解新的風口。
作為一個00後,我知道90後那幫叔叔阿姨的非主流文化歷史,但我卻學不會03後的「黑話」,更別說那些06後的動漫,興趣部落,我根本壓根就沒聽過,想賺這個錢根本無從下手。
因為時代變化太快了,3年過去,新的世界就難以理解。所以5G帶給我們的的賺錢機會太少太少了。
高科技行業不同於房地產那種輕重工業服務業都能分一杯羹,這中產業只有少數大企業賺取了絕大多數錢,而從業者數量放到14億人裡也只是極其少數。
另一個方面,三大運營商弄了5G這東西,產業又跟不上不配套,如果用戶不買單不辦5G,那就只能當冤大頭了。
很多城市移動商打電話加20元換5G套餐相信各位都有遇到,首先手機都沒換5G,而且性價比又低。
除非5G能夠帶動產業升級,對標我們國家的工業4.0,可是正如前言,應用場景有限,不太現實。
那麼這筆投資可以說是很難收回成本,而錢又難以流到普通老百姓手裡。
結果就是,國家發債,財政赤字,納稅人的錢被花了,少數電信行業巨頭瘋狂斂財,從業者錢少活多,普通百姓,在傳統實業掙扎,艱難度日。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國家把錢投5g還不如投到岌岌可危的房地產呢,至少還能帶動周邊上下遊行業發展,投5g說白了就直接進了華為的boss腰包了,最多能給華為的員工漲漲工資吧,反正對我們老百姓真沒啥可見或者可預見的好處。
最後,我們當然不能說5g就沒用,畢竟網速這玩意肯定是越快越爽,這是沒話說的。
但是,我反對的是盲目的鼓吹,把一些和5g沒關係的應用場景和技術強加到5g身上。
有人會說,我們可以看不清未來的發展方向,但需要對未來保持應有的謙卑。
歸根到底,那些話都是拿來騙資本的,我們用戶看個笑話就完事了,回憶當年3G剛出的宣傳,信了你就輸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老胡說財經,ID:xiaohutakeyou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