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探索多種利益聯結機制 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產業扶貧

2021-01-22 人民網

近年來,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將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擺在產業扶貧的突出位置,全面強化主體帶貧服務,積極探索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將小農戶融入現代產業發展鏈條。

培育主體強幫帶 政府搭臺闖市場

2018年8月,雲南省出臺《培育綠色食品產業龍頭企業鼓勵投資辦法》,對投資8大重點產業的企業投資額達10億元、5億元以上的,分別給予10%、5%的一次性獎勵。2020年6月,為確保綠色食品產業龍頭企業鼓勵投資辦法儘快落地,將獎補對象調整為投資茶葉、花卉、水果、蔬菜、堅果等重點產業的企業,並對企業新增種植、養殖、加工、冷鏈等資產性投資1億元以上的,按10%給予一次性獎勵。出臺《雲南省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政策措施》,採取先建後補的方式,對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實施的新建、改擴建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項目給予獎補。組織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以點帶面推動合作社規範財務管理,提高發展質量。

目前,全省培育各類帶貧新型經營主體2.85萬個,其中:帶貧企業4906個、帶貧合作社1.72萬個、帶貧家庭農場6431個,帶動貧困戶168.03萬戶,基本實現有產業發展條件和主體帶動意願的貧困戶都有1個以上新型經營主體帶動。

2015年以來,雲南省共組織參加30多場全國性產銷對接活動,現場籤約產銷訂單金額478.5億元,推動全省貧困地區與國內大型農產品營銷企業、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建立長期穩定供銷關係。藉助「一部手機雲品薈」、京東、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組織舉辦雲南「10大名茶」專場直播,開展「雲南春茶線上採」等電商促銷活動,多渠道拓寬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營銷渠道。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峻挑戰,全面加強農產品產銷信息監測,在雲南農業信息網開通「農產品產銷對接信息——雲南抗疫助農」公益平臺,促進產銷信息對接;在「上禾集」網上商城開設「雲南扶貧產品專區」,實行免費開店。組織貧困地區茶葉企業開展網上直播,積極參加「抗疫助農、助力扶貧」系列公益活動之第二屆春茶採購節(線上)大型推介對接等活動,共組織開展農產品直播帶貨100多場次,銷售農產品187.8億元,有效解決了部分貧困地區農產品滯銷問題。

「雙綁」模式促聯結 脫貧致富顯成效

針對雲南省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不緊密的問題,探索創新龍頭企業綁定合作社、合作社綁定貧困戶的「雙綁」模式。

2019年6月,省產業扶貧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產業扶貧工作規範「雙綁」機制的指導意見》,以訂單生產、生產託管、土地流轉、股份合作、資產租賃、就業務工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為紐帶,大力推廣「雙綁」模式。目前,全省有2800戶農業企業、851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01.09萬戶貧困戶建立起「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雙綁」模式,產業扶貧組織化水平正向龍頭企業連市場、合作社強組織、貧困戶抓生產的專業化、高質量方向加快發展。

雲南龍雲大有實業有限公司是集農產品種植、畜禽養殖、產品精深加工、銷售和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種植加工的高原特色蔬菜銷往17個國家和國內重點市場,年產值7.3億元,出口創匯2600萬美元。公司在發展的同時,主動融入脫貧攻堅工作。公司以土地流轉為突破口,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基地,流轉土地7000多畝,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000多戶,貧困戶不僅每年可獲得1300元的土地流轉金,還可以就近務工,每年戶均增收3萬多元。

迪慶州維西益參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位於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白濟汛鄉永安村,是一家以發展生態豬、黑烏雞、羊肚菌等特色產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017年以前,永安村給人的印象是「合作社不少,但能帶動群眾的少之又少,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針對這一現狀,永安村黨總支在多方調研基礎上,深度挖掘整合永安村閒置勞動力、閒置土地、特色農產品、扶貧政策等方面的資源要素,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打造特色精品」的發展思路,採用「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先後投入394萬元建成年出欄1000頭以上仔豬規範化繁育基地、年出欄800頭以上生態豬育肥基地、年出欄50000羽的竹斑雞苗孵化基地、年出欄規模10000羽的傈家黑烏雞養殖基地、72畝羊肚菌輪作基地、糯山藥示範種植基地和糯山藥「託底橫生」試驗基地,形成了以合作社為載體、7大產業為支柱的「1+7」產業布局。目前,合作社資產已從成立之初的30萬元增加到715萬元,累計幫助群眾銷售農產品500餘萬元,提供務工崗位12000餘個次,為村集體經濟創收12萬元。2019年永安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超過9000元,較2016年翻了一番,帶動144戶貧困戶503人貧困人口全面脫貧,成功走出一條黨建引領下村社共建的產業致富之路。(記者 王淑娟)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雲南省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緬甸輸入  人民網昆明12月18日電 (朱紅霞)12月17日0時至24時,雲南省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為中國籍,自緬甸輸入。 截至12月17日24時,雲南省現有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4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均在定點…【詳細】

要聞

因疫情滯留阿根廷兩個月 昆明遊客:中國護照帶我們回家  近日,張渝清和友人將一份凝聚著感激之情的萬字記錄及感謝信送到昆明市外辦,將一直放在心裡的「謝謝」當面傳達給外事工作人員,並講述了漫漫回國路背後的暖心故事。 2019年底,昆明人張渝清和5位朋友結伴而行,開啟了原計劃半年的南美之旅…【詳細】

要聞

相關焦點

  • 雲南省探索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將小農戶融入現代產業發展鏈條:新型...
    近年來,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將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擺在產業扶貧的突出位置,全面強化主體帶貧服務,積極探索多種利益聯結機制,將小農戶融入現代產業發展鏈條。2020年6月,為確保綠色食品產業龍頭企業鼓勵投資辦法儘快落地,將獎補對象調整為投資茶葉、花卉、水果、蔬菜、堅果等重點產業的企業,並對企業新增種植、養殖、加工、冷鏈等資產性投資1億元以上的,按10%給予一次性獎勵。出臺《雲南省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政策措施》,採取先建後補的方式,對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實施的新建、改擴建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項目給予獎補。
  • 決戰脫貧攻堅 | 浠水依託產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決戰脫貧攻堅 | 浠水依託產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2020-11-30 20: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孟村四種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助貧困戶增收
    精準扶貧項目之肉雞屠宰車間。董傳輝 攝  長城網滄州訊 (記者 董傳輝 徐亮)   8月30日上午,在孟村大成養殖場屠宰車間,工人們正在認真地進行肉雞分割。今年,受益於大成食品公司5個標準化養殖示範場的建設,包括李金德在內的2494個貧困戶實現扶貧資金入股,每年租金收益總計近800萬元,每個貧困戶每年可獲得不低於10%比例的保底分紅。
  • 智庫論壇 | 建立和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
    組建專門的督導小組,對產業聯盟進行動態跟進。同時,要對監查結果及時公示,加大第三方監管和監管部門自查力度,防止尋租現象出現。2.培育利益聯結主體一是發展壯大龍頭企業,拓展聯結空間。立足優勢產業,支持一批管理規範、帶動明顯、主業突出、創新性強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 我市建立多種形式農企利益聯結機制
    記者從市農牧局了解到,近年來,我市通過採取試點先行的辦法,建立了多種形式農企利益聯結機制,促進農牧民增收致富。通過實踐和探索,我市農企利益聯結更加緊密,在實踐中形成了合同制、合作服務型、股份合作型、股份制4種主要農企利益聯結方式,並從加強財力支撐、整合項目資金、優化金融服務、配套優惠政策、健全獎懲機制、精準扶貧等多方面進行了改革創新,推動龍頭企業與農牧民的聯結關係由鬆散的買賣型向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轉變。
  • 智庫論壇|建立和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
    2.要素聯結不完善。一是資金要素聯結仍不到位。以資金或資產入股,獲得增值收益,是推動農民與企業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關係的重要手段。2018年中央1號文件中專門提到要「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但是就目前來看,農企利益聯結中建立股份制的比例並不高。
  •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於支持做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明確,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培育從事農業生產和服務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關係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戰略;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於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增收、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貴港市港北區:利益聯結模式 「結」出脫貧致富「果」
    近年來,港北區在產業扶貧中,引導和支持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村、貧困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關係,積極探索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模式,通過崗位「技能」化、分配「動態」化、評議「民主」化的方式,推行利益分配「進退」制,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帶動貧困人口持續增收,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全力防範返貧風險。
  •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力安定區脫貧攻堅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作、大戶帶動、千家萬戶聯動的思路,安定區琢磨出一些做法,難題正在被解決。這些從黃土地裡生長出來的實踐,也許不盡完美,但接地氣合實際,並且與國家倡導的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等做法完全吻合。
  • 張天佐: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組織體系的思考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多脫胎於小農戶,小農戶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擴大經營規模的源泉。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小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共生共存,要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發展。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小農戶的扶持帶動作用,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服務小農戶、提高小農戶、富裕小農戶,引領更多小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 貴州這個利益聯結機制將打造兵支書發展2.0版
    「我認為這是鄉村振興的一次有效探索和嘗試。」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任金政讚嘆。在中國農業銀行貴州省分行副行長楊春雷看來,這是他目前看到的最全最優的發展模式。「一定能夠在鄉村振興發展中起到一個示範帶頭作用。」  為何大家紛紛對此種模式表示肯定和讚賞?它到底有何「厲害之處」?能解決什麼問題?一次深度剖析,解開「五方」利益聯結機制的發展「秘鑰」。
  • 產業扶貧的邵陽模式:不讓貧困再回頭
    隆回中藥材、新寧臍橙、武岡銅鵝、城步奶業、綏寧楠竹……而今,在邵陽市的扶貧產業地圖上,每個縣都有根植於自己獨特土壤的特色產業。該市著力打造的22個重點扶貧產業項目,油茶、奶業、藥材等1190萬畝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共帶動超過57萬貧困人口增收。創新模式 讓貧困一去不復返產業扶貧中,常遇缺資金、缺技術、缺產業鏈等難題。
  • 建立利益聯結機制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生態山陽的脫貧致富經
    項目引領全覆蓋脫貧致富有底氣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是根本。山陽縣2016年籤訂的金雞扶貧產業園佔地1007畝,總投資5.13億元,由山陽縣扶貧搬遷投資公司投資建設,引入上市公司北京德青源公司租賃經營。依託金雞和光伏兩大產業,山陽縣建立起廣泛的利益聯結機制,向全縣所有村和弱勞動能力戶配置資金參與項目收益,239個村集體經濟每年分紅7萬元以上,形成「2+X」村集體經濟模式,徹底解決了集體經濟空殼村問題。除此之外,縣上還為每個貧困村安排8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扶持資金,各村結合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產業。
  • 北京建工集團利益聯結精準帶貧
    北京建工集團結合自身建安主業勞動密集型的行業特點,優先選用扶貧協作地區勞務企業參與勞務投標,出臺優惠與鼓勵政策,與勞務企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扶貧協作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脫貧,實行「精準施策、精準引導、精準統計、精準擴大」。
  • 察右前旗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提高農牧業質量效益
    察右前旗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農牧業質量效益。一是家庭農牧場持續健康發展。積極引導和鼓勵有穩定務農意願和經營能力的農牧戶創辦家庭農牧場 ,十三五以來全旗在農牧部門認定的家庭農牧場120個,其中示範家庭農牧場 自治區級1個、市級3個。 二是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質效持續提升。
  • 安康:念好消費扶貧「三字訣」
    穩紮穩打做好產業,這是天瑞塬的發展思路,也是消費扶貧必須解答的問題。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夯實產業根基,運用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撬動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能更有效地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目前,安康累計發展現代農業園區1107個,培育專業合作社6000餘個,家庭農場2292家,帶動20.03萬戶68.77萬群眾增收。
  • 村有當家產業 戶有致富門路 人有一技之長——鄉村產業如何落地生根?
    針對有產業項目的貧困勞動者開展「菜單式」培訓,著力解決貧困戶缺少技術、發展後勁不足問題,確保對有勞動能力和發展意願的貧困戶全部輪訓一遍,力求讓每個貧困戶都能掌握1至2項技能。截至目前,靈璧縣共有208個經營主體帶動困難群眾2.2萬多戶,帶動比例達80%。
  • 南鄭縣探索資源變股權,讓沉睡的資源煥發活力
    他將金融扶貧貸款5萬元入股漢中雲山茶葉公司,與企業籤訂扶貧投資分紅、精準扶貧安置勞務用工等協議,企業每年為他分紅3000元。像劉萬光這樣成為「新股民」的農民在南鄭縣越來越多。如何讓貧困群眾儘快脫貧,南鄭縣探索農村「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脫貧模式,讓沉睡的資源煥發新活力,把分散的資金集聚起來,促進投資、創業、就業、收益多元化,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走出了脫貧攻堅新路子。
  • 農民日報報導:湖北羅田縣依託當地特色品種優勢發展黑山羊產業蹚出...
    在大別山區的43個縣中,湖北羅田是典型的扶貧開發重點縣,地處大別山腹地,貧困程度深,又是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產業發展受限。在當地,特色品種「大別山黑山羊」久負盛名。因為具有繁殖力高、抗病能力強、肉質鮮美的特點,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目錄》,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