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接到市民反映,在自家小區快住不下去了,每天晚上不堪其擾,無法正常休息。而這棟樓曾經的鄰居也因為這件事先後多次溝通未果,一年多的時間搬走了近一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居民樓藏「養狗場」,眾狗不時「大合唱」
近日,市民反映,棗莊市市中區君府花園12號樓東單元一樓西戶,該住戶養了6條狗,因為不進行管理約束,不僅氣味難聞,而且經常不分白天黑夜地狂吠,尤其到晚上,擾得周圍居民無法正常休息,「這6條狗是這家夫婦兩人養在我們小區一樓房子院子裡的,經常在深夜大家入夢時候突然叫起來,嚇得人心裡一哆嗦。我們都神經衰弱了,崩潰!」壹粉說,「樓下養狗院子裡處處堆放著酒瓶和雜物。6條狗它們滿院子跑動撞擊酒瓶發出叮噹叮噹的聲音,早晨去上學的孩子經過一樓聽到狗大叫也嚇得要命。」
居民多處反映均未解決
壹粉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因為一樓的這6隻狗嚴重擾民,周圍鄰居曾多次找到這家住戶去協商溝通,沒想到的是,這家住戶不光拒絕溝通,還曾發生過衝突。「我們就多次跟居委會、街道辦事處投訴,報警不下20次,可這些部門和派出所來協調了多次都沒有真正得到解決。」壹粉說,「住在這兒每天被雙重折磨,我們實在受不了了,一年多的時間這棟樓12戶人家搬走了5戶。」壹粉表示,不知道該找誰能解決這個問題,很無助。
街道辦調解受阻,稱無能為力
隨後,記者聯繫到了龍山路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情況確實如此,一樓這戶居民態度惡劣,無法溝通。養狗的地方確實味道很大,在樓道裡都能聞見,擾民情況十分嚴重。我們去做工作,可是沒用,他們依舊我行我素,我們還去他們所在的單位反映問題,也沒什麼用。」
近年來,養狗人士越來越多,由於對寵物的管理約束缺失,矛盾日益增多,造成鄰裡關係緊張。許多市民表示,避免犬吠擾民的問題關鍵在人,建議養狗者要文明養狗,減少對他人的影響。犬只發聲是自然的,但是飼養人在飼養犬只的過程中要對其進行訓練、引導,儘可能不對周邊居民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還有市民認為,處罰力度偏小、可操作性不夠強,是養犬法律法規落實不到位的重要原因。「難道非得咬了人才能解決?是不是可以有一些強制措施?」市民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查閱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七十五條規定:「飼養動物,幹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後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動物恐嚇他人的,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2019年10月1日起,棗莊市實行《棗莊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規定飼養犬只不幹擾他人正常生活,不在禁止犬只進入的場所遛犬。
而對於壹粉反映的這一情況,小區所在的公安部門、街道及居委會是否該進一步採取措施來管理不文明養犬行為呢?
》》》延伸閱讀
山東省多個地市出臺了養犬管理辦法
2019年9月1日《濟寧市養犬管理條例》開始實施,濟寧市養犬管理信息系統正式上線, 市民可選擇一家領取犬牌和注射晶片的寵物醫院並提交申請,最後由公安機關審核審批。在重點管理區內養犬的,每戶限養一隻,禁止飼養大型犬只、烈性犬只等列入禁養名錄的犬只。養犬人應當自取得犬只狂犬病免疫接種證明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公安機關申請辦理養犬登記。對符合養犬條件的,公安機關予以核發養犬登記證、犬牌,如違反規定,由公安機關責令限期改正,並按每隻處1000元罰款;逾期未改正的沒收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