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隻白鷺雛鳥,被王錦蛇吃掉一半

2021-01-07 瀟湘晨報數字報

    省植物園將原來的百鳥園擴建為野生動物歡樂谷,計劃在今年國慶黃金周前推出「一行白鷺上青天」精彩節目,然而上兩個月,100隻白鷺竟被王錦蛇吃掉了50隻。

    昨日,野生動物歡樂谷再買回50隻白鷺,讓馴鳥師將它們重新組合訓練。歡樂谷相關負責人透露,「一行白鷺上青天」9月25日照常推出。

    本報記者斯茅庚 長沙報導

    50隻白鷺不翼而飛

    怎麼白鷺越來越少了?難道有人偷白鷺?上月中旬,省植物園野生動物歡樂谷發現引進的白鷺少了40餘只,便增派力量通宵值夜班。一周下來,偷白鷺的賊沒抓住,可白鷺數量仍在一天天減少。於是他們懷疑,可能是植物園裡的動物將白鷺吃掉了。

    「嘎——」上月19日晚上執勤人員聽到了白鷺慘叫的聲音。他們順著白鷺的叫聲趕過去,發現吃白鷺的原來是植物園裡的王錦蛇(無毒蛇)。執勤人員將蛇逮住,一稱這條王錦蛇重達5斤多。執勤人員先後抓到了兩條吃白鷺的王錦蛇。

    野生動物歡樂谷相關負責人說,首批買回來的白鷺是雛鳥,不會飛,大多在地上或樹兜上過夜。

    再添50隻訓練表演

    相關負責人說,他們將通過食物誘導等方式訓練白鷺,遊客可從不同的角度觀看一行行白鷺並排飛上天,然後又並排飛回到地面覓食的場面。

    「一行白鷺上青天」是國內白鷺表演中獨一無二的高難度節目。白鷺馴養師說,剛買回的50隻白鷺跟首批剩下的50隻大小差不多,訓練起來比較容易。先用食物讓它們聚集在一起,彼此熟悉熟悉,然後用口哨訓練直飛上天和直飛下來,「關鍵在於如何避免白鷺蜂擁而上,否則就難以擺出『一行白鷺上青天』的陣勢」。

    計劃引進小熊貓

    省植物園野生動物歡樂谷相關負責人說,儘管白鷺訓練碰上了釘子,但今年9月25日照常推出「一行白鷺上青天」表演。屆時,長沙市民和外地遊客可在省植物園看到「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場景。

    「目前已加強夜間巡邏等安保措施,確保100隻白鷺不再被王錦蛇吃掉。」相關負責人透露,野生動物歡樂谷在原有的百鳥園基礎上擴建,新增20-30種獸類動物,40-50種禽類動物。計劃引進的獸類動物包括東北虎、非洲獅、金錢豹、黑熊、狼、袋鼠、小熊貓等。計劃引進的禽類動物包括白天鵝、黑天鵝、灰鶴、鴛鴦、海鷗等。

相關焦點

  • 廣西查獲百隻跨國野生活體八哥雛鳥
    廣西查獲百隻跨國野生活體八哥雛鳥 (1/3) "← →"翻頁
  • 白鷺和灰鷺集合起來,商量如何吃掉這條大魚
    白鷺和灰鷺集合起來,商量如何吃掉這條大魚白鷺和灰鷺集合起來,商量如何吃掉這條大魚白鷺和灰鷺集合起來,商量如何吃掉這條大魚白鷺和灰鷺集合起來,商量如何吃掉這條大魚白鷺和灰鷺集合起來,商量如何吃掉這條大魚白鷺和灰鷺集合起來,商量如何吃掉這條大魚白鷺和灰鷺集合起來,商量如何吃掉這條大魚
  • 成功出殼19隻!韭山列島上 中華鳳頭燕鷗雛鳥學飛了
    今年第19隻中華鳳頭燕鷗雛鳥出殼成功,這,也是在繁殖區中最後出殼的中華鳳頭燕鷗雛鳥。而今年最早一批破殼而出的中華鳳頭燕鷗雛鳥集中在6月7日至13日,共有13隻,目前這些雛鳥已經全部開始學飛。據了解,自4月26日至今的85天監測期間內,監測員最高峰時記錄到76隻中華鳳頭燕鷗成鳥在島嶼周邊活動,混群在5000多隻大鳳頭燕鷗群裡進行繁殖。中華鳳頭燕鷗在繁殖期間一共產下58個蛋,僅有19個蛋孵化成功,其他39個蛋因惡劣天氣、天敵幹擾、未能形成胚胎(受精失敗)等原因導致孵化失敗。
  • 成功出殼19隻!韭山列島上 中華鳳頭燕鷗雛鳥學飛了
    今年第19隻中華鳳頭燕鷗雛鳥出殼成功,這,也是在繁殖區中最後出殼的中華鳳頭燕鷗雛鳥。而今年最早一批破殼而出的中華鳳頭燕鷗雛鳥集中在6月7日至13日,共有13隻,目前這些雛鳥已經全部開始學飛。據了解,自4月26日至今的85天監測期間內,監測員最高峰時記錄到76隻中華鳳頭燕鷗成鳥在島嶼周邊活動,混群在5000多隻大鳳頭燕鷗群裡進行繁殖。
  • 全球僅剩下百隻黃嘴白鷺 半數棲息福鼎日嶼列島
    作為福建省唯一以保護鳥類資源及其棲息地為主的自然保護區,日嶼列島現已吸引60多種共5000餘只鳥兒。生態專家認為,近年來不斷發現的瀕危鳥類,已成為福建生態環境良好、生物多樣性豐富的重要標誌。茫茫東海中,有幾個「花有清香鳥有聲」的小島,這樣的地方,你嚮往嗎?這個時節,正是雛鳥長大自由飛翔之時。
  • 遭遇王錦蛇
    撥開枯葉仔細觀察,大蛇身體柔軟毫無生氣,直到看見了它那標誌性的「logo」才確定,原來是它——王錦蛇。幾番折騰,確認遭遇的這條王錦蛇已無生機。經過測量,蛇體長1.8米,體重接近2公斤,估計有2-3年的蛇齡,不知何故枉送了性命!
  • 白鷺有約
    客人遠道而來,老胡不忍拒絕,但又擔心打擾了心愛的白鷺,於是在離林子二十米的一棵大樹上,搭了一個「觀鳥臺」供攝影者拍照和錄像,再立下「鐵規」:請到此止步。為了這群鳥,老胡也有揪心的時候,颳大風下大雨總有不少鳥窩被吹壞,一些雛鳥就會掉到地面或傷或死,特別是四年前的一次大風,吹折了林中的兩株梨樹,死了五十多隻雛鳥,老胡傷心了好幾天,今天說起,依舊傷戚難掩。為了護鳥,老胡也幹過不少「牛事」。
  • 王錦蛇偷吃鴿子 現已被林業人員抓捕後放生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彭怡郡)在文屏開汽修店的黃先生近來有些鬱悶:他養的鴿子頻頻被蛇吃掉。昨天,這條王錦蛇又來了,連吞三四隻鴿子後肚子撐了,就懶洋洋地躺在鴿籠裡。總算找到「罪魁禍首」,黃先生立刻通知林業人員來抓蛇。
  • 滿山白鷺吃掉魚塘大半魚兒
    面對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侵害」,餘杭養殖戶無奈求良方  通訊員 劉煥根/攝  實習生 俞琪 本報記者 吳樂樂/文  這幾天,餘杭徑山鎮西山村的村民張剛法,為了自家15畝魚塘不再受白鷺的侵害四處求討良方。整整5年,因為養魚環境優美,結果引來成群白鷺,它們把老張的魚塘當作了食堂。
  • 廣東湛江首次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
    中新網廣州5月13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13日消息,廣東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近日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據介紹,這是湛江首次記錄到該種珍稀水鳥。黃嘴白鷺亮相廣東湛江海島。
  • 王錦蛇
    王錦蛇:蛇體粗大,最大長度可達2米以上。頭部背面的鱗片中央黃色而鑲有黑色邊緣,並形成類似「王」字字樣的黑紋,故外王錦蛇。背鱗表面的強稜明顯。背部黑色,前段具有黃色斜紋,後段斜紋消失而被黃色斑點所替代,賽似油菜花瓣。
  • 江蘇大白鷺輪流覓食哺育雛鳥,場面溫馨有愛
    江蘇省泗洪縣洪澤湖溼地城頭觀鳥園數萬隻白鷺聚集於此,有的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在枝頭打鬧嬉戲。更引人注目的是,一窩窩雛鳥活潑靈動,一對對大白鷺輪流著四處覓食,哺育小白鷺。(張連華/攝)  4月初以來,城頭觀鳥園大批白鷺在此棲息、做窩、孵化。從5月底開始,小白鷺相繼出殼,目前整個觀鳥園的白鷺進入育雛期。
  • 湛江首次影像記錄到黃嘴白鷺
    近日,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是湛江首次錄得其確切影像資料,實錘證明了湛江有黃嘴白鷺的分布。通過照片可以看到,和其他種類「白色鷺鳥」相比,黃嘴白鷺主要的辨識特徵是:繁殖期嘴橘黃,眼先藍色,腳黑趾黃,而非繁殖期嘴黑褐,下嘴基黃褐,腳脛黃綠帶黑色。「此前已發現帶衛星跟蹤器的黃嘴白鷺反饋的路徑經過湛江,但湛江本地一直沒有確切的目擊記錄,這次目擊和影像資料的收集對於湛江鳥類保護工作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記錄。」
  • 雛鳥出巢戲海 秦皇島海邊現新景觀(組圖)
    原標題:雛鳥出巢戲海    8月15日,一群白鷺雛鳥在秦皇島市海邊溼地覓食嬉戲。    近日,成群的白鷺雛鳥開始離開巢穴飛到秦皇島海邊溼地覓食,場面壯觀。據了解,該市近年來不斷加大沿海溼地保護力度,每年約有400多種、上千萬隻候鳥南北遷徙經過這裡,還有種類數量可觀的夏候鳥和留鳥在本地繁衍生息,鳥類資源豐富。
  • 倉鴞雛鳥驚人「慷慨」
    圖片來源:Ahnode/Wikimedia Commons 研究發現,有時雛鳥會將它們的「兄弟姐妹」趕出巢穴,以獲得父母專一的照顧。不過,倉鴞的雛鳥似乎要無私一些。 科學家記錄了飢餓和吃飽的倉鴞雛鳥嘶嘶的叫聲,然後把這些聲音重新放給棲息在巢穴中的單只雛鳥聽。巢穴中則備有老鼠。聽到飢餓的「同族」所發出尖叫聲的年幼貓頭鷹,吃掉每隻嚙齒類動物的時間平均會往後推半個小時。當聽到表明其「隱形」巢穴同伴已經吃飽的叫聲時,它們會更加迅速地吃掉老鼠。 此項發現表明,倉鴞雛鳥會給更加飢餓的「兄弟姐妹」一個先吃的機會,即便是在巢穴中布滿食物時。
  • 湛江首次影像記錄到黃嘴白鷺 是保護級別最高的白色鷺鳥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受訪者供圖南都訊 記者陳燕 通訊員林蔭 近日,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是湛江首次錄得其確切影像資料,證明了湛江有黃嘴白鷺的分布。
  • 中白鷺「情侶」光臨樂山 市民拍下萬餘張甜蜜照
    如今,樂山市愛鳥攝鳥協會會員丁華也被一對中白鷺的愛情故事感動了,他不顧烈日或大雨,隱蔽蹲守,給中白鷺拍了一萬多張甜密照,從戀愛、交配到孵卵、育雛,照片畫面唯美、生動感人。與《摸魚兒·雁丘詞》裡的大雁不同,這對中白鷺的愛情是甜蜜的。
  • 自製捕獸夾非法捕獵40多隻白鷺
    非法捕獵40餘只白鷺,稱其影響養殖生產「我們找到姚某後,在他家的冰箱裡查獲了34隻已經宰殺褪毛的白鷺,場面觸目驚心。隨後,在姚某承包的蝦塘周圍,我們又發現了21個用來捕獵白鷺的捕獸夾。」丁橋派出所執法辦案隊隊長詹海鋒講述了當時的情景。「這些野鳥壞得很,我不抓它們,它們就要來禍害我,我也是沒有辦法。」落網後,63歲的姚某為自己非法捕獵白鷺的犯罪事實辯解道。根據姚某供述,他一直從事蝦塘養殖,而蝦塘是露天開放式的。
  • 一隻夜鷺雛鳥賣一兩百元? 郴州夫婦來攸縣捕獵百餘只
    ▲譚康捕的100多隻夜鷺雛鳥 通訊員 劉曉波供圖但就在愛鳥日的前一天,一對從郴州來的夫婦走進攸縣桃子山,捕獲了百餘只夜鷺雛鳥。  民警介紹,這對夫婦是郴州市安仁縣排山鄉人,丈夫名叫譚康(化名),今年45歲,做動物養殖生意,主要飼養雞、鴨、蛇。最近他聽說廣東有老闆在黑市上收購夜鷺雛鳥,價格在100元至200元一隻,便想到了攸縣的桃子山。他聽說那裡生態環境好,有很多夜鷺。
  • 發現野生受傷白鷺 警民攜手及時救助
    市民發現的野生白鷺羊城晚報訊 記者周哲、通訊員李健斌攝影報導:近日,佛山禪城公安民警接力熱心市民,救助了一隻受傷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鷺,並將它移送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救治。當前,白鷺正接受相應的治療,痊癒後將被放歸大自然。「是小區的一位業主拿回來的,我們都拿不準到底是不是受保護動物,為了安全起見所以報警求助。」10月9日22時45分許,禪城公安接到佛山110警情通報,稱市民黃先生在禪城區奇槎水閘附近發現了一隻疑似是白鷺的國家鳥類保護動物,需要交給民警處置。禪城公安瀾石派出所民警和輔警迅速趕到黃先生提供的地址,在附近的小區物業管理處找到了這隻白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