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鴞雛鳥驚人「慷慨」

2021-01-09 人民網

圖片來源:Ahnode/Wikimedia Commons

研究發現,有時雛鳥會將它們的「兄弟姐妹」趕出巢穴,以獲得父母專一的照顧。不過,倉鴞的雛鳥似乎要無私一些。

科學家記錄了飢餓和吃飽的倉鴞雛鳥嘶嘶的叫聲,然後把這些聲音重新放給棲息在巢穴中的單只雛鳥聽。巢穴中則備有老鼠。聽到飢餓的「同族」所發出尖叫聲的年幼貓頭鷹,吃掉每隻嚙齒類動物的時間平均會往後推半個小時。當聽到表明其「隱形」巢穴同伴已經吃飽的叫聲時,它們會更加迅速地吃掉老鼠。

此項發現表明,倉鴞雛鳥會給更加飢餓的「兄弟姐妹」一個先吃的機會,即便是在巢穴中布滿食物時。研究人員將在最新一期的《行為生態學和生物社會學》雜誌上報告這一發現。所以,這是真正的利他主義嗎?或許並不是。該團隊表示,雛鳥們分享食物可能是為了換取梳理羽毛方面的幫助,或者為了在稍後的進餐中能第一個吃到。這揭示了一種可能的居心叵測的動機。(徐徐)

來源:中國科學報

(責編:趙竹青、馬麗)

推薦閱讀

白春禮:把黨治國理政成功經驗作為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2016年6月30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在京舉行紀念建黨九十五周年表彰大會。中科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出席並發表講話。白春禮要求中科院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把黨治國理政的成功經驗作為推動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在推進「四個率先」目標的創新實踐中勇於擔當歷史使命,做出應有貢獻。【詳細】

6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列榜首六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位列榜首。「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詳細】

相關焦點

  • 你所不知道的倉鴞與雪鴞
    你所不知道的倉鴞與雪鴞這是倉鴞。這是雪鴞。大家有沒有覺得倉鴞比較眼熟呢?其實,它就是我們常說的貓頭鷹。倉鴞(xiao)頭大而圓,面盤顯著,呈心臟形,白色,周圍有一個棕色環;兩眼位於正前方,不像其他鳥那樣生在頭部兩側;上體是灰色及橙黃色,並雜有精細的黑白色斑點;下體白色,散布著暗褐色斑點。
  • 博林派出所:救起「落難」倉鴞放歸大自然
    經初步鑑定,該「貓頭鷹」學名叫倉鴞(別稱:猴面鷹、猴頭鷹),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民警經過仔細檢查,未發現倉鴞有受傷痕跡。次日,民警買來瘦肉切成小塊對倉鴞進行餵食,倉鴞經過進食後身體逐漸恢復,民警隨即將其帶至林區深處,放歸大自然。
  • 十八種最萌貓頭鷹:長著心形面孔的倉鴞等
    圖中是倉鴞,它們長著心形面孔,是世界上最普遍的貓頭鷹種類。
  • 海南添兩新鳥種紀錄 灰燕鴴和倉鴞是海南首次紀錄_旅遊_中國西藏網
    據了解,日前海南增添了兩種新鳥種紀錄——灰燕鴴和倉鴞。  3月22日和23日,海南觀鳥會一成員在海口西海岸先後兩次拍攝到一種美麗的小鳥。經過辨認是灰燕鴴。據海南觀鳥會專家介紹,這次發現的灰燕鴴是海南首次紀錄。此外,另一種名為「倉鴞」的海南島鳥類新紀錄近期被確認。據介紹,從2016年至2018年,三亞、樂東有關倉鴞的救助紀錄超過10次。
  • 和平之鴞:跨越中東邊境的自然保護—新聞—科學網
    自然控制   倉鴞項目的啟動並非一帆風順。第一批倉鴞是從歐洲進口的,它們不適應以色列的炎熱氣候,結果導致一些雛鳥被悶死。但在約15個月後,該項目卻擴展到整個貝特謝安山谷,覆蓋了1.6萬公頃的農田,Sde Eliyahu集體農場與Leshem一同啟動該項目的的農民Shaul Aviel說。
  • 江西都昌縣村民撿五隻猴面鷹 這五隻可愛的草鴞雛鳥到底有何來頭...
    江西都昌縣村民撿五隻猴面鷹 這五隻可愛的草鴞雛鳥到底有何來頭?字號:T|T【摘要】【村民撿五隻猴面鷹】日前,九江市都昌縣蔡嶺鎮的曹女士上山採茶籽時,撿到5隻可愛的雛鳥經野保工作人員鑑定,這5隻雛鳥為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猴面鷹,目前已被送往鳥類保護組織進行救護。
  • 頤和園鷹鴞一家離奇失蹤(組圖)
    康佳/攝  疑被人掏鳥窩 警方表示排除掏鳥粘鳥可能  6月16日,本報《頤和園一對鷹鴞育雛遭圍觀》曾報導頤和園西門附近,一對鷹鴞育雛產子的消息,後小鷹鴞破殼而出。前幾日小鷹鴞還把毛茸茸的腦袋探出窩。然而就在前日,有人發現小鷹鴞一家突然失蹤,懷疑被掏鳥窩。昨日,海澱區森林公安到現場勘察後表示,可排除人為掏鳥、粘鳥的可能。
  • 臺灣最大貓頭鷹:黃魚鴞巢曝光
    臺灣最大貓頭鷹:黃魚鴞巢曝光2010-05-26 10:0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張蕾  屏科大野生動物研究所在雪霸公園發現黃魚鴞的巢,在兩隻幼鳥身上裝了追蹤器,未來可長期觀察它們的神秘生活史。
  • 臺小學老師在校園撿到貓頭鷹雛鳥 師生直呼超可愛
    原標題:臺小學老師在校園撿到貓頭鷹雛鳥 師生直呼超可愛   基隆市月眉小學一名老師在學校地上發現一隻俗稱貓頭鷹的保育類動物領角鴞雛鳥,領角鴞睜大雙眼的萌樣,讓師生不禁直呼「好可愛喔」。來源: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5月14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基隆市月眉小學一名老師12日在學校地上發現一隻俗稱貓頭鷹的保育類動物領角鴞雛鳥,領角鴞睜大雙眼的萌樣,讓師生不禁直呼「好可愛喔」。
  • 頤和園鷹鴞一家離奇失蹤 眾攝影愛好者大失所望
    康佳/攝  疑被人掏鳥窩 警方表示排除掏鳥粘鳥可能  6月16日,本報《頤和園一對鷹鴞育雛遭圍觀》曾報導頤和園西門附近,一對鷹鴞育雛產子的消息,後小鷹鴞破殼而出。前幾日小鷹鴞還把毛茸茸的腦袋探出窩。然而就在前日,有人發現小鷹鴞一家突然失蹤,懷疑被掏鳥窩。昨日,海澱區森林公安到現場勘察後表示,可排除人為掏鳥、粘鳥的可能。
  • 鳥類辨識 | 縱紋角鴞&西紅角鴞
    縱紋角鴞Otus brucei和西紅角鴞O. scops均為鴞形目鴟鴞科角鴞屬的小型貓頭鷹
  • 頤和園一窩鷹鴞失蹤 森林公安已介入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鷹鴞安家繁殖的樹洞,鳥類愛好者曾拍到過雛鳥。如今該洞已變空。新京報記者 曾金秋 攝  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5月底來此繁殖,7月3日被發現鳥窩變空;法律規定獵捕野生動物可判刑十年  新京報訊 (記者曾金秋 信娜)最近,頤和園西門附近的一棵大樹上迎來了一對鳥兒棲息,並孵化出三隻模樣可愛的雛鳥,受到大家關注。但沒過多久,大家卻發現三隻雛鳥不見了。記者了解到,這種鳥兒學名叫鷹鴞,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 普通穴鴞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普通穴鴞
    普通穴鴞,拉丁文學名是Athene cunicularia cunicularia (Molina,1782),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今鳥亞綱、鴞形目、鴟鴞科的一種動物,英文名稱是Southern Burrowing Owl。
  • 長尾鴞(學名:Surnia ulula)
    長尾鴞(學名:Surnia ulula)體長35-40釐米,體重247-375克,是一種中等大小及夜間活動的貓頭鷹,是猛鴞屬下的唯一物種。喙堅強而鉤曲。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級飛羽缺。尾短圓,尾羽12枚,有時僅10枚。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後反轉,以利攀緣。
  • 東陽村民及時救助貓頭鷹雛鳥 專家:建議放回原地
    不久後,東陽市野保站工作人員趕到,通過辨認發現,這是領角鴞,貓頭鷹的一種。這兩隻是領角鴞雛鳥,還不能正常飛行,因此工作人員將其送至東陽市野生動物救助點救助。東陽市野保站站長包水平說,4至6月份是貓頭鷹的繁殖期,貓頭鷹雛鳥落單的情況比較常見。
  • 密林深處有「鴞」家
    這家有「六口人」:鴞爸爸、鴞媽媽,老大、老二、老三和小四。        第一天,陽光和煦。早上六點,我來到樹林深處烏林鴞的家。首先見到的是鴞媽媽,她安靜而警覺地站在距離鳥巢十幾米遠的一棵落葉松上。鴞媽媽主要負責孵化和守護孩子,所以總是落在距離鳥巢不遠的樹上,對孩子們寸步不離。鴞爸爸(圖①)解決一家子的吃飯問題,非常辛苦。
  • 受傷領角鴞幼鳥獲西雙版納森警救助 放歸時不舍離去
    雲南省景洪市森林公安局民警發現該線索後開展調查,聯繫到拍攝者並將視頻中的受傷的領角鴞幼鳥帶回救助。經過2天的餵養,5月31日,景洪森警將這隻領角鴞帶到西雙版納勐養保護區放歸大自然。放歸時,領角鴞幼鳥遲遲不舍離去,被放飛五六次,它都繞回飛到森警手上。「折騰」近3小時,小傢伙才飛進密林深處。
  • 雲南景谷熱心群眾撿到貓頭鷹雛鳥 主動上交森林公安
    民警打開箱子一看,發現裡面裝的竟是一對貓頭鷹雛鳥。經詢問得知,這對貓頭鷹雛鳥系村民張明頭天晚上在離其家不遠的路邊發現的,張明見這一對小鳥還不會飛翔,查找周圍也未發現巢穴,恐其被過往車輛碾壓或淋雨病餓死在路邊,想要起駐村民警常向老百姓們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法律,就把這對雛鳥裝在紙盒裡帶來上交了。
  • 郵票上的穴鴞——加勒比海阿魯巴島神奇的貓頭鷹
    阿魯巴國第一套普通郵票中的穴鴞1986年之前,阿魯巴一直使用荷屬安地列斯郵票,拿回郵票發行權後發行的第一套普通郵票就有阿魯巴穴鴞(35分),可見,阿魯巴穴鴞在當地是認知度比較高的一種動物。我收集到的第一種阿魯巴穴鴞郵票,是1994年發行的「世界自然基金會」系列郵票(全套四枚),分別表現了警覺的站立的、捕捉昆蟲、夫妻以及洞穴哺育等阿魯巴穴鴞的生活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