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的鴨嘴獸:皮毛能發光

2021-01-08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鴨嘴獸具有生物螢光,這意味著它們的皮毛在紫外線的照射下,會發出藍綠色的光。這是研究中的部分合成圖像,科學家用黃色濾鏡顯示出皮毛更「真實的」螢光色。

供圖:JONATHAN MARTIN/NORTHLAND COLLEGE; FROM ANICH ET AL. 2020

撰文:DOUGLAS MAIN

從很多方面來說,鴨嘴獸是地球上最奇怪的生物之一。雖然是哺乳動物,但這些澳大利亞原住民卻會下蛋,而且後腿上長有毒刺。它們的尾巴像海狸,喙像鴨子;夜間捕獵時,鴨嘴獸閉著眼睛,靠喙感知獵物。

現在,科學家發現了鴨嘴獸一個新的奇怪特性:螢光皮毛。

在最近發表於《哺乳動物》雜誌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在紫外線(一種人眼看不到的光譜)照射下,鴨嘴獸的皮毛會發出藍綠色的光。

「(看到)鴨嘴獸具有生物螢光時,我有點驚訝,」研究的首席著者Paula Anich說,畢竟鴨嘴獸已經是「非常獨特的動物」了。

這一發現拓展了科學界對生物螢光的認知。研究人員發現,動物王國裡的生物螢光比之前以為的更普遍。

「很多動物都具有生物螢光,這次研究又帶來了新的觀察結果和新的問題,即對於物種而言,生物螢光有什麼作用,」國家地理探險家David Gruber說。Gruber負責研究海洋生物的生物螢光特性,沒有參與此次研究。

這是鴨嘴獸在紫外線照射下的情況。研究人員Jonathan Martin解釋說,紫外線「讓一切充滿了紫光,相機很難記錄下眼睛看到的東西,而黃色濾鏡可以減少紫光,讓圖像顯示出更『真實的』螢光色。」供圖:JONATHAN MARTIN/NORTHLAND COLLEGE; FROM ANICH ET AL. 2020

從鼯鼠到鴨嘴獸

生物螢光是一種現象,即一種物質,比如皮毛,吸收了一種波長的光後,發出另一種波長的光。常見的生物螢光色調包括綠色、紅色、橙色和藍色。

在過去幾年裡,科學家發現多種海龜殼、真菌和鼯鼠都有生物螢光。雖然原因未知,但科學家提出了不少假設,包括用於偽裝,或同一物種不同個體間交流。

2019年,位於威斯康星州阿什蘭的諾斯蘭學院的哺乳動物學家Anich和同事發現,鼯鼠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螢光,腹部的皮毛會發出粉色的光。

於是研究團隊來到了芝加哥的菲爾德博物館,在那裡用紫外線照射了保存完好的鼯鼠皮毛。出於好奇,他們對鴨嘴獸標本做了同樣的實驗,並看到了發光現象。

鴨嘴獸資料卡

學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

類型:哺乳動物

食性:食肉動物

體型:頭和身體:38釐米;尾:12.7釐米

體重:1.4公斤

種群趨勢:減少

IUCN紅色名錄狀態:近危物種

在Anich的研究論文發表前不久,另一篇論文報告稱,在澳大利亞的路上,一隻剛被殺死的鴨嘴獸在發出紫外線的燈下會發光。

這證實了Anich的發現,幾乎可以肯定,不僅僅是死去已久的鴨嘴獸,活的鴨嘴獸也有生物螢光,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鴨嘴獸專家Gilad Bino說。

「鴨嘴獸總是讓我感到驚奇,」Bino在提起新研究時說,他沒有參與此次研究。

目的為何?

目前我們還不清楚鴨嘴獸為什麼會發光。

Anich說,鴨嘴獸是夜行動物,而且會閉著眼睛遊泳,所以生物螢光可能沒有在彼此交流時發揮重要作用。

但可以幫助鴨嘴獸避開某些能看到紫外線的捕食者;Anich表示,吸收紫外線,發出藍綠光可能是某種偽裝。

Bino認為這種解釋是合理的。很多動物,包括大多數鳥類,都能在紫外線下看到東西。鴨嘴獸的天敵包括墨累河鱈魚等大型魚類、猛禽和澳洲野犬。

也有另一種可能:這個特性沒有實用功能,像卵生一樣,只是鴨嘴獸保留下來的一種原始特徵。

Anich和Bino都表示,希望研究活體,從而證實鴨嘴獸的生物螢光特性,並更好地了解其功能。

Bino說:「鑑於這些發現,下次野外調查時,我一定會有一盞紫外線聚光燈。」(譯者:Sky4)

相關焦點

  • 不可思議的鴨嘴獸:皮毛能發光
    它們的尾巴像海狸,喙像鴨子;夜間捕獵時,鴨嘴獸閉著眼睛,靠喙感知獵物。  現在,科學家發現了鴨嘴獸一個新的奇怪特性:螢光皮毛。  在最近發表於《哺乳動物》雜誌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在紫外線(一種人眼看不到的光譜)照射下,鴨嘴獸的皮毛會發出藍綠色的光。
  • 鴨嘴獸皮毛能發光
    現在,研究人員發現,這一「怪物」還有另外一個出人意料的特徵:其皮毛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螢光。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11月7日報導,鴨嘴獸濃密、防水的皮毛吸收紫外光後發出藍綠的螢光,哺乳動物學家保拉·斯佩思·阿尼什及其同事在偶然情況下發現了這一現象。報導稱,在野外看到一隻帶有螢光的飛鼠後,研究人員決定對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哺乳動物進行研究。
  • 鴨嘴獸皮毛能發光
    鴨嘴獸皮毛能發光參考消息網11月9日報導美媒稱,可感應電流的喙、有毒的跟骨骨刺以及通過生蛋繁衍後代,鴨嘴獸可謂世界上最奇怪的哺乳動物之一。現在,研究人員發現,這一澳大利亞「怪物」還有另外一個出人意料的特徵:其皮毛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螢光。
  • 鴨嘴獸皮毛能發光
    現在,研究人員發現,這一澳大利亞「怪物」還有另外一個出人意料的特徵:其皮毛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螢光。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11月7日報導,鴨嘴獸濃密、防水的皮毛吸收紫外光後發出藍綠的螢光,哺乳動物學家保拉·斯佩思·阿尼什及其同事在偶然情況下發現了這一現象。報導稱,在野外看到一隻帶有螢光的飛鼠後,研究人員決定對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哺乳動物進行研究。
  • 鴨嘴獸竟然會「發光」!皮毛髮出藍綠色的螢光,實在是太漂亮了
    ,無意中發現鴨嘴獸的皮毛竟然會發出藍綠色的螢光,在感到不可思議的同時,鴨嘴獸皮毛髮光的秘密也是一個未解之謎。鴨嘴獸的毒液藏在那裡?研究者在鴨嘴獸的身上,一共找到了3種毒素,在這些毒素存在於鴨嘴獸的膝蓋背面、腳掌下面,當它們遇到危險的時候,就會用這些部位攻擊敵人,然後快速釋放毒液。此外,鴨嘴獸最不可思議的一點是:它們竟然是多性別的動物。
  • 在紫外線照射下,鴨嘴獸的皮毛髮出藍綠色的螢光,漂亮極了
    鴨嘴獸的卵,甚至比麻雀蛋還要小,當鴨嘴獸產卵後,大約需要2周左右的時間,鴨嘴獸幼仔才會被孵化出來。可以說,從鴨嘴獸繁育後代的方式來看,它產卵本身就違背了哺乳動物的特徵,這讓科學家們一開始研究鴨嘴獸的時候,對於它們究竟是屬於爬行動物還是哺乳動物,感到非常頭痛,最終,由於鴨嘴獸會像哺乳動物一般給鴨嘴獸幼仔餵食奶水,讓科學家們確認鴨嘴獸屬於哺乳動物,只不過並沒有進化完整。
  • 外觀奇特的鴨嘴獸,體內共有83種毒素,能輕易殺死小型動物
    這也正是鴨嘴獸的奇特之處,但凡是見過鴨嘴獸的人都說它長得很奇怪,嘴巴就像後裝上去的。當初在澳大利亞發現鴨嘴獸的時候,都驚呼:「不可思議的動物」。,但卻不是胎生而是卵生的,既能下蛋,又會哺乳,鴨嘴獸是地球上為數不多的卵生哺乳動物之一。
  • 外觀奇特的鴨嘴獸,體內共有83種毒素,能輕易殺死小型動物
    鴨嘴獸是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一種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哺乳動物幾乎都是胎生的,但鴨嘴獸卻是一個例外,它不是胎生而是卵生的,鴨嘴獸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卵生哺乳動物之一,既能下蛋,又會哺乳。鴨嘴獸的奇特之處,是見過它的人都說它長得很奇怪,嘴巴就像後裝上去的。當初在澳大利亞發現鴨嘴獸的時候,很多人都驚嘆為:「不可思議的動物」。它的外觀有種不同動物的身體部分被拼湊起來的感覺,全身裹著深褐色短毛,尾巴也是扁平的,像河狸一樣,而扁平的嘴巴和小扇子一樣的腳蹼就像鴨子。
  • 神奇的鴨嘴獸在哪裡?看那黑暗中的螢光
    10月份的一項研究就又解鎖了一個新奇怪:鴨嘴獸還能發出螢光。鴨嘴獸樣本「FMNH 16612」經過可見光、紫外線照射後的照片;上排照片為鴨嘴獸的背部,下排為腹部。| 參考資料[1]鴨嘴獸的皮毛非常濃密,在冷水中起到隔絕、保護的作用。
  • 還會下蛋——這些對鴨嘴獸來說,仍不算奇怪
    作為哺乳動物,這些還不夠奇怪——科學家發現,鴨嘴獸的的皮毛,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詭異的藍綠色螢光。在可見光下,鴨嘴獸極其濃密的皮毛(在冷水中起到隔離和保護作用)呈淡褐色;因此,在紫外光照射下,博物館標本上所呈現出的詭異螢光,讓科學家們大吃一驚。生物螢光——吸收和再發射不同顏色的光——廣泛存在於魚類、兩棲動物、鳥類和爬行動物身上。
  • 新研究顯示,鴨嘴獸居然會發光「奇怪動物圖鑑」
    希望此類資訊的話,敬請關注哦~ 鴨嘴獸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離奇動物之一。 但是本期不是要介紹鴨嘴獸,而是分享一則神奇的資訊。咱不做標題黨也不多囉嗦,直接進正題。
  • 既下蛋又哺乳、且有毒,顛覆哺乳類印象的鴨嘴獸
    它身上一些相當古老的原始特徵,在現代鴨嘴獸解剖和化石上都能發現,幾乎沒有變化。之所以這樣,科學家認為和它身處環境有關。每個物種的演化都是為了生存,而在澳洲沒有太多哺乳動物演化成水生動物,所以鴨嘴獸一直以來的生存環境很穩定,以及沒有遭受什麼太大的競爭。第一次進入科學家視野,被認為是有人粗心設計、拼湊而成的物種!
  • 新研究指出鴨嘴獸的生物螢光特性 澳大利亞有袋動物也可在黑暗中發光
    新研究指出鴨嘴獸的生物螢光特性澳大利亞有袋動物也可在黑暗中發光(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被海洋包圍的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物種資源最奇特的地方之一。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有袋動物可在黑暗中發光這件事。十月份的時候,一支美國科學家團隊在《哺乳動物》(Mammalia)期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指出了鴨嘴獸(Ornithorhynchus anatinus)的生物螢光特性。
  • 神秘的原始"怪物"鴨嘴獸,卵生與哺乳共存,科學家曾為歸類頭疼
    ,如今鴨嘴獸仍舊存活於世但數量稀少,幾乎很少有人能一睹它的真容。鴨嘴獸嘴巴和腳蹼像鴨子一樣然而它的身體和尾部卻像海狸。鴨嘴獸體型不大,全身上下覆蓋著柔軟褐色的濃密短毛,該層皮毛有極強的防水性,在冬天還有抵禦嚴寒的功效。
  • 《自然》:鴨嘴獸為什麼如此奇特?
    最近,由哥本哈根大學、華大基因等機構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鴨嘴獸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並對鴨嘴獸一些奇怪特徵的起源作出了解答。會產卵但也會分泌乳汁哺育幼崽,沒有牙齒,有毒刺,有蹼足,皮毛光亮,有10條性染色體。自從18世紀末歐洲人在澳大利亞發現鴨嘴獸以來,這種奇特的半水生生物一直困擾著研究人員。
  • 鴨嘴獸,居然是有毒的動物?
    除了哺乳期外,鴨嘴獸一生都過著獨居的生活,大多數時間都在水裡,是遊泳能手。它的皮毛有油脂,使它在較冷的水中仍能保持溫暖。遊泳時,用前肢蹼足划水,靠後肢掌握方向,捕食一些生活在河中的小的水生動物,靠電信號及其觸覺敏感的鴨嘴尋找在河床底的食物。鴨嘴獸是夜行性生物,它們慣於白天睡覺,夜晚活動,冬季不活動或冬眠。
  • 毛茸茸的鴨嘴獸會變成瀕危物種嗎?
    鴨嘴獸研究員、生態學家Josh Griffiths抱著一隻剛抓獲的雌性鴨嘴獸。研究人員正在遊說澳大利亞國家和州政府為這種獨特的物種提供更多保護。攝影:DOUG GIMESY撰文:HALEY COHEN GILLILAND19世紀初,大英博物館的自然歷史藏品管理員George Shaw看到一份從澳大利亞運到英格蘭的動物皮毛,那一刻他驚呆了。
  • 萌萌噠鴨嘴獸
    還有一種單孔類的動物針鼴,它們都是哺乳動物,也都是卵生。單孔類動物的直腸、泌尿器官和生殖器官都連在同一個出口(總排洩孔)上。這是爬行動物和鳥類所具備的特徵性構造,而鴨嘴獸卻不可思議地將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特徵集於一身。卵巢 卵巢有兩個,其中右側的卵巢沒有發育,不具備卵巢的功能。為何會進化成這樣?
  • 動物世界-鴨嘴獸
    鴨嘴獸是單孔目物種,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2500萬年前就已出現,至今仍生活在澳大利亞。由於鴨嘴獸數量較少且分布較小,故暫未發現亞種。鴨嘴獸的獨特性使它成為演化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對象。它通身長滿柔軟的皮毛,像一層上好的防水衣,尾大而扁平,在水裡遊泳時起著舵的作用。
  • 多少人搜過「鴨嘴獸滅絕了嗎」
    攝影:DOUGLAS GIMESYHawke和同事梳理了258年來的歷史文獻,共超過1.1萬份記錄,拼湊出鴨嘴獸曾經的數量和分布情況,然後與能找到的現代數據進行對比,其中也包括「發現鴨嘴獸」程序裡的報告。 雖然無法從中計算出確切數字,但鴨嘴獸的數量明顯比過去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