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婦聯決定,授予朱婷等10人(組)優秀女性2019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榮譽稱號。
她們是:傳承和發揚中國女排精神,被譽為「世界第一主攻」的中國女子排球隊運動員、隊長朱婷;潛心鑽研、勇於創新,填補多項國防通信領域空白的首席專家軍事科學院某研究所研究員何元智;矢志不渝、以滿腔赤子情忠誠守護國土的雪域「姐妹花」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玉麥村農民卓嘎和央宗;克服重重困難、30餘年無怨無悔與丈夫共同守護孤島的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開山島民兵哨所名譽所長王仕花;帶領國家級貧困村拔掉窮根,把好風景做成大產業的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民政局副局長,駐饒河縣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冷菊貞;堅守海事危防監管一線18年,被譽為海事領域「女福爾摩斯」的水上安全守護者浦東海事局危防中心主任陳維;40多年始終與群眾心貼心,為民服務一肩挑起五副擔子的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峪口鄉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劉桂珍;40年光陰心甘情願堅守深山裡的三尺講臺,被孩子們從「支姐姐」叫到「支奶奶」的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支月英;高鐵裝備行業技術領軍人,助力我國高鐵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梁建英;首創石質文物病害診斷「望聞問切」四診法,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作出重大貢獻的重慶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護工程中心主任陳卉麗。
同日,全國婦聯授予孫志梅等300人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授予北京地壇醫院重症醫學科等200個單位全國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
全國婦聯希望受到表彰的先進個人和集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珍惜榮譽、再接再厲,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開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國婦聯號召廣大婦女以受到表彰的先進個人和集體為榜樣,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勇於擔當作為、崗位奮鬥建功、踐行文明新風,學習先進,爭當先進,奮力走在時代前列,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附詳細名單
1、中央和國家機關 朱婷,1994年11月生,漢族,本科,共青團員,中國女子排球隊運動員、隊長。
朱婷於2010年進入國家少年女排隊,2011年8月獲世界少年女排錦標賽亞軍。2012年獲亞洲青年女排錦標賽冠軍並榮膺MVP(最有價值球員)。2013年隨中國隊以創紀錄的不失一局戰績獲得世界青年女排錦標賽冠軍,並榮膺MVP。2014年10月13日在隊助中國女排獲得女排世錦賽亞軍,本人獲最佳主攻單項獎。2015年在隊助中國隊獲得女排世界盃冠軍,並首次獲得三大賽MVP稱號。2016年8月21日在隊助中國女排獲得奧運冠軍,朱婷加冕裡約奧運會女排MVP與最佳主攻稱號。2019年中國女排更是以十一連勝的驕人戰績獲得世界盃冠軍,隊長朱婷蟬聯世界盃MVP和最佳主攻。作為一名從國家青少年隊伍成長起來的主攻,被國家女排主教練郎平精心培養打磨,逐漸成長為媒體稱道的「世界第一主攻」,幫助中國隊一次又一次登上最高領獎臺。擔當中國女排隊長後,她還承擔了鼓舞士氣、調動隊伍積極性多個角色。朱婷身上展現的是中國運動員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不屈不撓的意志品質,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傳承和發揚了中國女排「艱苦奮鬥、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為國爭光」,是中國女性運動員的傑出代表。
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2、解放軍 何元智,1974年8月生,漢族,博士,中共黨員,軍事科學院某研究所研究員。
何元智長期從事通信領域科研工作,是國防工程某型號總師、軍事科學院首席專家。入伍29年,她始終緊盯科技發展前沿潛心鑽研,勇於創新。牽頭攻關突破數十項技術難題,填補多項通信領域空白。主持研製建成我國某新一代國防通信系統,在全國範圍廣泛應用。研究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6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3項,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
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全軍巾幗建功先進個人,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3、西藏 卓嘎、央宗
卓嘎,1961年9月生,藏族,小學,中共黨員,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玉麥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
央宗,1963年5月生,藏族,小學,中共黨員,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玉麥村村委委員,婦女主任。
卓嘎和央宗的家鄉玉麥鄉地處中國西南邊陲,1964年至1996年的33年間,桑傑曲巴家是這片土地上僅有的一戶人家。一個爸爸,兩個女兒,一棟房子,既是鄉政府,也是他們的家。卓嘎和央宗的父親桑傑曲巴是個老民兵,放牧守邊34年,從未離開過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倆在父親的帶領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來,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守護著祖國數千平方公裡的國土。父親常對她們說:「如果我們走了,這塊國土上就沒有人了!」這句話,兩個女兒記了一輩子。她們知道,守護土地,就是守護國家。已故的桑傑曲巴老人和卓嘎、央宗兩姐妹用對黨和國家的赤子之心守護著這片土地和家園。
卓嘎、央宗曾獲得時代楷模、最美奮鬥者、全國道德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卓嘎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4、江蘇 王仕花,1961年11月生,漢族,高中,中共黨員,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開山島哨所榮譽所長。
1986年9月王仕花辭去小學教師工作,與丈夫王繼才一起在黃海開山島民兵哨所值守,至2018年7月守島32年,夫妻倆克服無水、無電的困難,先後發現舉報並破獲走私偷渡案件十餘起,為國家挽回了巨額經濟損失。環境的惡劣、生活的艱苦從沒磨滅過他們堅守孤島的決心。升旗、巡島、觀天象、護航標、寫日誌……每天早晨升旗後,丈夫便帶著她開始了一天中的第一次巡島,在哨所觀察室用高倍望遠鏡掃視海面,觀察島上自動測風儀、測量儀是否正常。晚上7時,再巡島一遍。32年,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重複著。王繼才去世後,在子女的陪伴下,王仕花再一次向組織鄭重遞交申請,要繼續守島。她說:「我也是黨員,老王的諾言就是我的諾言,我也要守到守不動的那一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襲,王仕花專程前往灌雲縣人武部,為抗擊疫情捐款3000元,並與縣援鄂醫護人員進行視頻連線,為她們鼓勁,為武漢加油。
王仕花曾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王繼才、王仕花夫婦獲時代楷模、最美奮鬥者等榮譽。
5、黑龍江 冷菊貞,1973年2月生,漢族,本科,中共黨員,黑龍江省雙鴨山市民政局副局長, 駐饒河縣小南河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
2015年,冷菊貞主動請纓回到家鄉饒河縣小南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她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民俗資源保留完好的優勢,帶領大家發展鄉村旅遊,走產業脫貧致富的道路。她先後開發了「二月二開耕節」等系列民俗文化、民俗表演以及旅遊項目。在她影響帶動下,這個昔日國家級貧困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被列入全國首批鄉村旅遊重點村、國家規劃設計示範村、全省鄉村民俗旅遊示範點、全省文明村。她帶動村民創辦了以生產辣椒醬、白酒為主的鄉村產業,入股建成了小南河標準化廠房和生產線,旅遊及農產品銷售收入達400餘萬元。小南河村黨支部成為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她帶領的班子成員成了新的致富帶頭人,擔起了小南河發展的重任。四年任期將滿之時,她選擇留在村裡,盡心竭力為早日實現鄉村振興目標而繼續奮鬥。疫情中,她帶領村民開展志願服務,保障全村正常生產生活。組織編排《防疫歌》等四個地方特色小品被各在媒體播發傳唱,小南河卡點值守照片入選央視元宵晚會。
曾獲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全國人民滿意公務員、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6、上海 陳維,1980年3月生,漢族,本科,中共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浦東海事局危防中心主任。
陳維被譽為海事領域的「女福爾摩斯」和「共和國水上安全的守護者」。她是外貿危險品開箱查驗第一人,在海事危防領域首創的「三步開箱查驗法」在全國推廣。她研發「船載外貿貨櫃危險貨物AI預檢系統」精準鎖定目標箱,讓謊報瞞報違法行為立現原形,有效促進行業誠信規範。她率先實施船舶大氣排放控制區監管,為全國開展船舶排放控制區管理奠定基礎。她首創無人機攜帶和巡邏艇裝載嗅探設備的雙重篩查手段和機制,查處全國首例在航船舶使用燃油超標案例,突破排放監測難題,打贏藍天保衛戰。疫情防控期間,積極落實「網際網路+海事監管」,確保防控監管「兩不誤」。帶領團隊發布業內首份《疫情防控物資海運運輸指南》,指導防疫物資安全運輸。她守衛人民安全,服務國家戰略,立足海事危防監管一線工作18年,為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保護水域環境清潔、自貿區建設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曾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並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7、山西 劉桂珍,1963年1月生,漢族,高中,中共黨員,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峪口鄉段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鄉村醫生、王家會村婦聯副主席。
1977年,高中畢業的劉桂珍放棄高考機會,選擇留在位於大山深處的段家灣村做了一名赤腳醫生,1988年因村裡貧窮沒有老師,又當起了代課老師,1992年入黨,1996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2001年擔任村委會主任。43年村醫、32年鄉村教師、24年村黨支部書記、19年村委會主任,同時擔任村婦聯副主席,她瘦弱的身板一肩挑起五副擔子。40餘年間,她始終站在百姓最需要的位置,換來了患病村民的痊癒和健康,換來了孩子們的朗朗書聲,換來了段家灣村的脫貧致富,模範地發揮了一名農村基層女幹部的帶頭作用,在平凡的崗位上體現著新時代女性的使命擔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她每天用村裡的大喇叭播放疫情防控知識,在村口對外來返鄉人員蹲守檢查,並對段家灣村和所轄的6個自然村的82戶142人進行摸排,成為了疫情阻擊戰中的村「最美守護者」。
曾獲全國脫貧攻堅模範、全國衛生系統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山西省特級勞動模範等榮譽。
8、江西 支月英,1961年5月生,漢族,大專,中共黨員,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學校白洋教學點教師。
1980年支月英主動申請到離家兩百多公裡、海拔近千米、交通閉塞的泥洋小學擔任教師,一幹就是40年,從孩子們口中的「支姐姐」到「支媽媽」再到「支奶奶」,她把一輩子獻給了大山裡的孩子。為了讓山區的每個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她拿出微薄的工資為貧困學生墊付學費;她翻山越嶺,走門串戶,耐心做輟學女童家長工作,只為每一個女童都能上學;她帶領年輕教師肩挑手提,跨越重重山路,只為在開學時把課本送到每一個孩子手中;她在51歲那年申請到更加偏遠的澡下學校白洋教學點任教,至今仍堅守在深山裡的三尺講臺。2019年,以她為原型的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在全國上映,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教育部推薦作為一部慶祝「新中國第35個教師節」的獻禮影片。
曾獲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最美奮鬥者、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並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9、山東 梁建英,1972年4月生,漢族,博士,中共黨員,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梁建英是我國高鐵裝備行業唯一的女總工程師,從事軌道交通裝備研發二十餘年,主持研製的CRp80A動車組創造了時速486.1公裡的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主持研製的「復興號」動車組實現時速350公裡商業運營,使我國成為世界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作為技術領軍人,帶領一支上千人的高鐵研發團隊憑藉頑強拼搏的精神,攻堅克難,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成功研製了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從運營時速200到350公裡各個速度等級的高速動車組,助力我國高鐵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精彩蝶變,成為一張亮麗的「國家名片」。她勇於探索創新,主持完成了十餘項國家重大項目的研製,取得了一系列國家級創新成果,為我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的創新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10、重慶 陳卉麗,1965年2月生,漢族,本科,中共黨員,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護工程中心主任。
陳卉麗長期堅守在文物保護修復一線,在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中,擔任石質修復組組長,帶領團隊歷時8年完成大足石刻5萬餘尊造像的保護修復工作,更是讓千手觀音「金光再現」,為保護世界文化遺產作出了重大貢獻。千手觀音保護工程開創了全國大型不可移動文物修復的先河,被評為第三屆全國優秀文物維修工程。她總結出石質文物病害診斷「望聞問切」的四診法,準確率達95%;積極援助、指導廣東丹霞山摩崖石刻保護、河北蔚縣博物館彩繪貼金石質文物、甘肅敦煌榆林窟壁畫等多項保護修復工程;參與《陶質彩繪文物保護修複方案編寫規範》《古代壁畫地仗可溶鹽分析取樣與測定》等國家文物局行業標準專家評審工作;在《華夏考古》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45萬字專著《大足石刻保護探索與實踐》;受邀到義大利佛羅倫斯國家科學院介紹所帶領團隊開展的大足石刻千手觀音科技保護工作,獲得了國際同行的尊重認可。
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