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時「豬堅強」被埋36天後獲救。
「豬堅強」今年已經10歲了。
正在酣睡的「豬堅強」。
「豬堅強」在接受治療。(圖據建川博物館)
堅強,起來咯。」龔國成一聲吆喝,蜷在草堆裡酣睡的大傢伙嗷嗷幾聲悶叫,晃了晃一身厚厚的膘。「看嘛,沒有到吃飯時間,喊它不得起來,還不高興」。龔國成寵溺著撫了幾把大傢伙的腦袋,「好,不惹你,不惹你,你睡嘛」。它立刻安靜下來,繼續美夢。
這裡是成都建川博物館,「豬堅強」依舊是備受矚目的「大明星」,遊客舉起相機圍著它的圈舍不停拍照。
1月5日,來看望「豬堅強」的人突然猛增,原來是主人樊建川發的兩條微博,引發大眾再次關心和關注「豬堅強」。
現狀/
取消早晚散步的習慣
因為汶川大地震中被壓在廢墟下堅強挺過了36天,「豬堅強」成為全民網紅,到2018年它已經10歲了。「對於一頭豬來說,這應該是非常高齡了。」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朱礪說,哪怕用於科研的家畜豬,飼養一般也在8年內,「超過8年便被屠宰了,所以豬的壽命能有多長,暫時沒有權威數據。」
10歲「高齡」的豬堅強身體狀況如何?1月5日,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在圈舍看到,它幾乎整日蜷睡在草堆裡,必須靠人攙扶一把,才能借力起身。
撩開覆在身上的穀草,建川博物館員工龔國成小心翼翼摸到「豬堅強」的四腳,告訴來看望的人,「最嚴重的是左前蹄,腫的,其他三隻腳蹄的角質層也都有裂紋,站起來惱火,它就前腳跪著走,看著造孽。」
說起來,「豬堅強」的腿疾起於2008年汶川地震。「被埋在廢墟下36天,雖然沒死,但嚴重的飢餓導致營養不良,尤其是發病的左前腿。」建川博物館相關工作人員說,「後來它身體養好了,體重飆升,又加劇了四肢負擔,左前腿的蹄掌還曾裂開過。」
舒筋活骨的處方藥、礦泉水瓶裡的自製配方藥,龔國成依次噴灑到豬堅強的蹄尖上,「獸醫開的藥方,我照著買的。」從2015年2月1日接任照顧「豬堅強」起,龔國成深知它的身體狀況,「每年冬天腿上的病情都會發作,都是扛過來的,今年可能年紀大了,它扛不起了。」
1月4日,龔國成把「豬堅強」的情況告訴了收養人樊建川,樊建川接著發出一條「是以為記」的微博,「豬堅強」堅持了快10年的習慣被打破,「取消早晚散步」。
這是龔國成想要的,「這個冬天就等它專專心心把腿腳養好。」對自己口中的「寵物」,龔國成有很多美好的記憶,也是美好的期待,「開春暖和了,就又能到處走了。」
故事/
會開門鎖「摘」果子
「到下個月1號,就剛好3年了。」龔國成清楚記得他照顧「豬堅強」的日子。本職工作是建川博物館鍋爐工的他,兼職照顧「豬堅強」有很多趣事,「它聽得懂我說話,也曉得好久該吃東西,不是吃東西的時候你叫它哇,不得理你。」
「豬堅強」的喜怒哀樂,都在龔國成的眼裡。以前高興的時候,它和其他寵物一樣,在草地裡跑跳,也會站在圈舍裡,衝遠遠走來的龔國成張大嘴「打招呼」,歡迎他。「不高興它就嗷嗷,聽得出來。」
為了這個「寵物」,龔國成自己花錢把普通洗液換成各種名牌洗髮液給「豬堅強」洗澡,「洗髮水不傷皮膚。」龔國成時不時還給「豬堅強」熬製草藥水洗澡,「預防皮膚病。除了腿腳上的問題,它只得過皮膚病。」
當然,最讓龔國成念叨的,是「豬堅強」的聰明。「它曉得用鼻子把門栓頂起來,自己開鐵門。」按照過去的生活習慣,「豬堅強」每天上午9點和下午3點吃完飯後,都要出院子溜達一個多小時,進出它都會自己開門,「它曉得好久該出去,其他時間不得亂動」。
說起出門散步,龔國成記憶裡的片段更多了,比如「豬堅強」尤其愛吃水果,「博物館的果樹比較多,它想吃,就用身體去撞樹幹,把果兒搖下來,聰明得很,它最愛吃橘子了。」
懂事/
動手術時乖乖一動不動
「聰明,也通人性,」不僅每天都會見面的龔國成,只要接觸過「豬堅強」的人,大抵都有這樣的認識。博物館工作人員黃毅說,幾年前「豬堅強」的左前腿出現過一次較為嚴重的病情,「有個膿包必須手術切除。」
除了獸醫,博物館還特意叫了四個保安,「想著動手術時它要是亂動,可以幫忙按住。」然而出人意料,手術過程中「豬堅強」不僅沒亂動,平時躺著必會蜷縮彎曲的腿,動手術全程它竟然乖乖伸直一動不動,「整場手術,只需要兩個醫生。」
讓「豬堅強」減肥的計劃,也沒有遭到它的反抗。龔國成說,在獸醫的建議下,大約兩年前開始,博物館便有意識控制「豬堅強」的體重,「以前每頓要吃二三十斤,現在每頓只吃十多斤,還以青菜為主,只加少量米糠和苞谷等。」天生好吃的大肥豬,卻沒有因為突如其來的飲食調整嚎叫過一次,「好像跟它說了,就懂得起」。
未來/
圈舍保留 遺體做標本
用藥、補鈣、戒散步,10歲的「豬堅強」終歸是老了。但龔國成不太願意談起「豬堅強」離去的那一天,他避諱談它的身後事,認為這是不好的「詛咒」,「它現在還好好的呢。」
建川博物館已經規劃好,「如果有一天『豬堅強』不在了,它的圈舍也會永遠保留,並會在這裡播放它的影像資料,供參觀的人了解它的故事。」
至於被公眾關注最多的「豬堅強」未來的遺體會怎麼處理?建川博物館回應稱,製作成動物標本是目前已有的考慮之一,「我們也歡迎大家提出好的建議。」
1月5日,已經有生物科技公司與建川博物館取得聯繫,表示願意提供技術,以後把「豬堅強」的遺體製作成標本,永遠留下。(記者李媛莉 羅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