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華英
老吳退休了。他沒有繼續住在城裡,而是回到老家的小鎮上,開了一家茶館。
老吳開茶館,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在老家有一大片宅子,十幾間房,寬敞的四合院,門前還有一塊空地,能擺幾十張桌子,坐好幾百人。老吳在城裡工作,見慣了大場面,喜歡熱鬧。
在小鎮泡茶館,喝茶只是個由頭,誰家也不缺茶喝,誰家的茶也不比茶館的差。茶館的主要功能,是給茶客們提供一個娛樂社交的場所:打麻將,下棋,打牌,聊天。
別人開的茶館,三塊錢喝一天,第一次帶茶葉,以後就只加白開水。老吳的茶館不一樣,可以加兩次茶葉。更不一樣的是,老吳的茶館不收錢,因為老吳有錢,退休金很豐厚。老兩口樸素慣了,平日粗茶淡飯布衣,身體又好,沒什麼花錢的地方。孩子們都有工作,也不用老人支援。老吳退休後葉落歸根,想用這種最簡單的方式報答鄉親。
老吳茶館的生意很好。這是當然的,不要錢的茶水,誰不願意來呢。而老吳眼裡的生意,不是賺錢,是賺人頭,只要有人捧場,他就高興。老吳不會打麻將,也不會打牌,他忙了大半輩子,沒空學這些玩意。但他喜歡幹活,一個大茶爐子,從早到晚咕嘟嘟地燒著,老兩口子往來穿梭給大家添水。有空的時候,老吳也願意跟大家聊天,誰有什麼解不開的心結,老吳幫著開解;誰家發生矛盾糾紛,老吳來調解;群眾對政府有什麼訴求,老吳出面找人溝通。
退休後的生活,老吳過得很充實。
忽然有一天,貴客臨門。老吳的老領導來了,老吳特別高興,讓老伴準備了幾個菜,要陪老領導好好喝幾杯。酒過三巡,老吳話多起來,向老領導炫耀自己的退休生活:充實自己,方便群眾,很幸福也很滿足。
老領導笑道:「我勸你把茶館關了。」老吳很詫異:「怎麼,我這麼做不對嗎?」
「站在你的立場上,是對的,但站在別家茶館的立場上,你就不對了。你開茶館不要錢,是因為你有錢,人家那些開了一輩子茶館的,沒有其他收入,就靠一個茶館養家餬口,你這免費茶館一開,他們就沒了生意,沒飯吃了,你說這樣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老領導一席話把老吳說糊塗了,他怔了半天沒想明白,後來用涼水洗了把臉,這才明白了。第二天,老吳宣布茶館關張。
關閉茶館,沒有了事業,老吳在老家還有什麼意義?他決定換個方式為社會服務。
沒幾天,老吳就和老伴以嶄新的行頭出現在小鎮上。老吳挑兩個籮筐,老伴拿一個夾子,一起拾垃圾。能回收再利用的,放進一個籮筐,沒用的,放進另一個籮筐。然後,把有用的送給收廢品的人拿去賣錢,沒用的送到垃圾站。
每天巡行在大街小巷的老吳夫妻,儼然成了小鎮一道亮麗的風景,好多外地遊客來此,就是衝著他們來的。
【來源:株洲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