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高聖經-新舊約導論

2021-01-20 聖經語文

思高聖經學會網站主頁


新舊約全書總論


《新舊約全書》,是數十卷經書的總集。這些經書的特點,在於它們的寫成有超乎自然之處,因為這些經書都是在天主聖神默感下寫成,賜予天主的子民──教會──的禮品。

聖教會自古以來,一致主張這部總集包括《舊約》四十六卷,《新約》二十七卷,共計七十三卷。但大多數的基督教派,由於只相信以希伯來文寫成的書才為聖經,因此現今只有希臘原文的《多俾亞傳》、《友弟德傳》、《瑪加伯上》、《瑪加伯下》、《智慧篇》、《德訓篇》和《巴路克》七卷,未著錄在他們的聖經書目內。而天主教會自古即以希臘文的《七十賢士譯本》為聖經,因而對上述七卷也一律認為是聖經。

這些經書稱為「約」,因為其中心思想,是天主與人類所立的盟約。天主與以色列民族在西乃山上所立的盟約,稱為「舊約」;耶穌以自己的聖血和聖死為全人類所立的永遠盟約,稱為「新約」。這些經書又稱為「聖經」,是為表示這些書所具有的獨特地位和神聖權威。書中所記述的一切,是吾人信仰及道德的大經,又為吾人立身經世的大道。

舊約經書的原文,除幾卷和幾小段外,大都以希伯來文寫成。後來僑居北非受了希臘文化影響的猶太人,因多不諳希伯來文,猶太人遂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紀,將「舊約」各書譯為希臘文,即今所稱的《七十賢士譯本》。以後希臘語文也成了羅馬帝國的通用語言,宗徒們在各地宣講福音,為了方便起見,即時常利用這部希臘文聖經,為此這部希臘文聖經(包括 46卷)自初即為教會所尊重,並具有極大的權威。

新約各書,全部是以希臘文寫成,只有《瑪竇福音》,原文雖為阿剌美文,但很早即已失傳;今所留傳的,只有希臘文本。

《舊約全書》的寫成,凡經一千餘年(約由公元前1300-100年),而逐漸匯為一集。《新約全書》是公元初世紀宗徒時代的作品。

《新舊約全書》,通常分為三大類:即歷史書、先知書和智慧書(或訓誨書),這是很廣泛的分類。至於作者,《舊約》大多出於先知及其他賢哲的手筆,《新約》是宗徒和宗徒弟子的寫作。但因全部聖經都是「因天主的默感寫成的」(弟後3:16),經內的話是「由天主所派遣的聖人,在聖神推動之下說出來的」(伯後1:21),為此我們不得不承認聖經的首要作者是天主。所謂「默感」,即是說:聖經的作者與編者(人),在天主的靈性感動之下,寫下天主願向他的子民(舊約與新約的教會)所要說的話,記下天主要他們記述的史事。有時天主也曾向他們透露某些重要的事跡,或直接向他們說話;這樣,作者不僅獲得了「默感」,同時也獲得了「啟示」。既然天主是聖經的首要作者,那麼聖經上所記載的即是天主的話,即是天主的「聖言」。既然是天主的話,那麼聖經上所載的一切,句句都「真實無誤」。就是說:聖經作者在天主默感下所願表示出來的意義,是不會錯誤的。但為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本意,必須先注意經書中每部書的文體和體裁:是散文或是詩體?是歷史或是傳奇?是寓言或是訓誨?因為每種文體有其獨特的意義。同時還應注意作者或編者的時代背景,因為時代不同,論事的觀點也各有異。比如古代民族,尤其以色列人對歷史的觀點,和今日的史學家的觀點,有絕大的不同。尤其聖經的作者或編者,是本著宗教觀點來編述歷史的過程。他們看歷史時,常著眼於天主為歷史的推動者和支配者;人民的盛衰興亡,常系之於他們是否遵守天主的法律。

另一個極重要的問題,是聖經與科學。聖經的作者決無意以教授自然科學(如宇宙學、天文學、生物學、人類學等)為寫作的目的。聖經作者的目的,是在於啟迪人類「獲得拯救的智慧」(弟後3:15);為此他們無意研究自然界的進化和人體的構造,其用意只在說明自然界和人類與天主的關係,教導世人,天地萬物都來自天主,一切都因天主的照顧而生存,最後又歸於天主。

還應當注意的是:為適當地研究聖經和解釋經意,人人必須先有信仰,並甘心接受聖教會的指導,因為天主把聖經委託給教會保管,因此只有教會才有解釋聖經的特權。

聖經中所記載的都是些最重要的真理,教父多稱聖經為天主給流徙的世人寄來的家書或天書。在這部天書內,天主先將自己啟示給世人並告知世人,天地萬物的來歷和目的,告訴我們天主原先怎樣給人類備下了幸福,現今的痛苦、患難和死亡又怎樣來的;天主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怎樣逐步實現了他救贖人類的大計劃。《舊約》所載,即是天主為以色列民族所行的大事,所定的法律,所發的勸言和警告。這一切都是他為完成救贖人類工程的準備,甚至以民的被選,也是為準備萬民獲得救恩。《新約》則是全人類得救的大喜訊,記載人類唯一的救主耶穌基督救贖人類的大事;因為耶穌是天主第二位聖子,只有他才能把天主性體的真理啟示給人類。他降生成人,藉著自己的人性,完成了天主慈愛的計劃,使人與天主重歸於好,且提高了人類的地位,使人分享天主性的永福。

由此看來,耶穌基督實為舊新二約的中心,是「法律」(舊約)的終向(羅10:4),是「新約的中保」(希8:6)。舊新二約各經卷的最後目的,就是叫人準備期待「我們偉大的天主及救主耶穌基督的光榮顯現」(鐸2:13)。

聖經為人類得救既有如此重要的關係,因此聖經對聖教會,對於一切基督信徒,對全人類,的確是舉世無雙的無價寶書。聖保祿論《舊約》說:「凡所寫的,都是為教訓我們寫的」(羅15:4),「為教訓,為督責,為矯正,為教導人學正義,都是有益的」(弟後3:16)。這些話對《新約》來說,更為恰當;而且可說,如果沒有聖經,我們無論對天主,或是對人,不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為只憑理性的自然神學是不夠的,決不能打動人心,惟有研讀聖經才能觸及我們靈魂的深處,使我們聽得見「生活天主」的話,領略天主威愛兼有的聲音,洞見他全能的偉大化工,明白他怎樣生養保存萬物,怎樣以他至高無上的主權宰治一切,裁判一切;又怎樣以他慈父心腸,導引迷途的蕩子,回歸父家。無怪乎教宗良十三稱聖經為「神學的靈魂」。

誠然,一個懷有信德的教友,在恭讀默思聖經時,應覺得是與天主會晤,是在靜聽天主的勸導,是在聽他在天之父的慈音。當他心有所得,情有所動時,自然就向天主說話,這即是祈禱。無怪乎聖教會自古即以聖經為讚美、祈禱、默想最好的寶書。信友如能日日如此讀經,與天主互訴衷曲,在日常的生活上或工作上,必能時時對越天主,承行他的聖意,臻於聖化一切的至境。為此教會不斷勸勉信友多讀聖經,尤其這次大公會議,對聖經研究與聖經誦讀特予強調。願我信友善體慈母教會的勸告,勉力天天去閱讀這部天賜寶書。


舊約全書導論


「舊約全書」的寫成,凡經一千餘年(約由公元前1300-100年),而逐漸匯成一集。按聖教會古老的傳授,共計四十六卷;但希伯來聖經只有三十九卷,剔除了《多俾亞傳》、《友弟德傳》、《瑪加伯上》、《瑪加伯下》、《智慧篇》、《德訓篇》和《巴路克》等七卷。

書卷數量如此之多,自然需要分類,以方便研究。希伯來聖經把它分成三類,即:「法律」、「先知」及「雜集」。如此分類的方法,大概在《德訓篇》時期,即公元前130年左右,已經形成。瑪竇曾論及「法律和先知」(參閱瑪5:17; 7:12),顯然熟悉猶太人對聖經的分類法。但希伯來聖經把《若蘇厄書》、《民長紀》、《撒慕爾紀上》、《撒慕爾紀下》、《列王紀上》及《列王紀下》等記載以色列歷史的書卷,歸入了「先知」;而把《達尼爾》歸入了「雜集」。

聖教會把聖經分成四類,即「法律書」、「歷史書」、「先知書」和「智慧書」。這種分類方式,是根據希臘文《七十賢士譯本》的傳統。原來《舊約全書》經書的原文,除幾卷和幾小段外,大都以希伯來文寫成。後來僑居北非受了希臘文化影響的猶太人,因多不諳希伯來文,遂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紀,將「舊約」各書譯為希臘文,即今所稱的《七十賢士譯本》。

《舊約全書》的四十六卷,分類如下:

《法律書》共五卷,即通稱的《梅瑟五書》:《創世紀》、《出谷紀》、《肋未紀》、《戶籍紀》和《申命紀》。
《歷史書》共十六卷:《若蘇厄書》、《民長紀》、《盧德傳》、《撒慕爾紀上》、《撒慕爾紀下》、《列王紀上》、《列王紀下》、《編年紀上》、《編年紀下》、《厄斯德拉上》、《厄斯德拉下》、《多俾亞傳》、《友弟德傳》、《艾斯德爾傳》、《瑪加伯上》和《瑪加伯下》。
《智慧書》共七卷:《約伯傳》、《聖詠集》、《箴言》、《訓道篇》、《雅歌》、《智慧篇》和《德訓篇》。
《先知書》共十八卷:《依撒依亞》、《耶肋米亞》、《耶肋米亞哀歌》、《巴路克》、《厄則克耳》、《達尼爾》、《歐瑟亞》、《嶽厄爾》、《亞毛斯》、《亞北底亞》、《約納》、《米該亞》、《納鴻》、《哈巴谷》、《索福尼亞》、《哈蓋》、《匝加利亞》和《瑪拉基亞》。

《啟示》憲章第16節,引用了聖奧思定的名言:「新約隱藏於舊約,舊約顯露於新約。」從而肯定沒有舊約的新約並不完整,因為舊約光照並解釋新約。


新約全書導論


《新約全書》是耶穌死後,由其宗徒弟子,在天主聖神的默感與引導之下,所寫成的經典匯集。此匯集由第二世紀起即稱為《新約書》,或簡稱《新約》。稱之為「約」,因為其中所講論的,是天主與人類所立的盟約;稱之為「新」,以別於「舊約」。「舊約」是天主與以民在西乃山上所立的聖約,而「新約」是基督以自己的聖血與聖死,在天主與人間,所建立的救恩聖約(參閱瑪26:28;谷14:24等處)。

《新約全書》,按聖教會古老的傳授,共計二十七卷:

《歷史書》五卷:


《訓誨書》二十一卷:

《先知書》一卷:《若望默示錄》。

《新約全書》,除《瑪竇福音》的原文為阿剌美文外,都是用希臘文寫成的。這似乎有些奇怪,因為按當時耶穌在世時,和宗徒最初講道時所用的語言,本來都是阿剌美語,並且全部《新約》作者,除聖路加外,又都是猶太人;那麼為甚麼不用本國文字編寫呢?其理由是因為祇有《瑪竇福音》是寫給巴力斯坦的猶太人,而其餘的書都是寫給說希臘話的基督徒,其中很少有通曉阿剌美語的;更何況《新約》又是向天下萬民所公布的;因此以當時羅馬帝國內所通行的希臘語編寫,是很自然的事。

《新約全書》(或《新經》),就宗教方面來說,遠遠超過《舊約全書》(或《古經》),因為天主在舊約時代祇是「多次並以多種方式,藉著先知對祖先說過話」;然而在新約時代卻是「藉著子對我們說了話」(希1:1)。如此,舊約的啟示在新約內才得以圓滿;舊約的預許在新約內才得以實現。所以吾人除非認識《新約》,決不能完全明了《舊約》;為此,可說《新約全書》實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寶貴的作品。


思高聖經網絡版 http://www.sbofmhk.org/menu2.php


~~~~~~~~~~~~~~~~~~~~~~~~~~

關注聖經語文 微讀聖教文化

微信公號ID:bible-philia

(長按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思高聖經譯本:天主教唯一中譯聖經全書
    思高聖經學會遷至香港後,最初坐落在九龍窩打老道的方濟各會院裡。這時不斷有天主教修士從內地南遷香港,窩打老道的空間面積日益擠迫,思高學會只能另尋新址。1949年底雷神父返回義大利,努力獲得方濟各會的批准,尋找到重要的經濟支援,為購置新會所而辛苦奔波。1950年5月20日,在港島的堅尼地道新會址舉行了落成祝聖禮,思高聖經學會終於擁有了自己的會所、小聖堂、圖書館和工作室。
  • 趙曉陽 / 思高聖經譯本:天主教唯一中譯聖經全書
    思高聖經學會遷至香港後,最初坐落在九龍窩打老道的方濟各會院裡。這時不斷有天主教修士從內地南遷香港,窩打老道的空間面積日益擠迫,思高學會只能另尋新址。1949年底雷神父返回義大利,努力獲得方濟各會的批准,尋找到重要的經濟支援,為購置新會所而辛苦奔波。1950年5月20日,在港島的堅尼地道新會址舉行了落成祝聖禮,思高聖經學會終於擁有了自己的會所、小聖堂、圖書館和工作室。
  • 中文思高聖經
    ,希臘語:Ββλο, 天主教版本46卷, 天主教(思高聖經)《聖經》採用拉丁文音譯的做法,比如英文音譯「彼得」,按拉丁文音譯為「聖伯多祿」。(現通稱「思高聖經」,下稱「思高本」),是今日華語天主教會最普遍使用的《聖經》中文譯本。
  • 【個人隨筆】思高聖經與和合本聖經的區別
    天主教的思高聖經目錄有,舊約46卷,新約27卷。二、神學立場所造成的翻譯與句讀問題(以下文章摘抄於我尊敬的傳道先生的文章,原文連結已放)以聖馬爾谷(馬可)福音6:3節為例思高本聖經:這人不就是那個木匠嗎?他不是瑪利亞的兒子,雅各伯、若瑟、猶達、西滿的兄弟嗎?
  • 中國天主教紀念思高《聖經》發行50周年
    10月18日,由中國天主教「一會一團」主辦的紀念思高《聖經》發行5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思高《聖經》在天主教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義。《思高聖經》是今日華語天主教人士最普遍使用的聖經譯本。此譯本的出版起源自1924年在上海舉行的天主教會議決定翻譯《聖經》。
  • 思高聖經學會創始人——真福雷永明神父
    全球華人天主教會得以輕鬆地和普世教會的這項重大決議無縫接軌,主要得力於方濟會士雷永明神父以及他所創立的「思高聖經學會」成員,在此次大公會議開議前一年(1961)已經將全本聖經從希伯來與希臘原文翻譯成中文。對華人教會而言,這個貢獻實在可比擬為我們所呼吸的空氣,既是自然到讓人幾近忽略它的存在,卻又重要到沒有它將無法發展信仰生命。
  • 思高聖經朗讀(含注釋):四部福音(全)
    Weixin ID gh_fc02ac4b151c About Feature 思高本聖經瑪竇福音
  • 思高版聖經問題百問百答
    ……黃金、乳香、沒藥3,洗者若翰的父親叫什麼名字?……匝加利亞4,耶穌最先召的四個門徒叫什麼?……伯多祿、安德肋、雅各伯、若望5,今天的人類是誰的後裔?……亞當6,聖經最長是哪章?……聖詠119篇7,聖經最短是哪章?……聖詠117篇8,聖經一共有多少章?……11899,聖經最長是哪卷?
  • 天主教思高版聖經--語音版
    舊   約
  • 聖經揭秘 列王紀下 約西亞(下)發現律法書 約西亞的改革
    聖經說,約西亞十八年的時候,王想翻修耶和華殿,就叫書記沙番去大祭司希勒家,對他說,你把這些年豐姓奉到耶和華殿的銀子數點一下,交給包工頭,讓他們招募工人並買材料來修理殿的破壞之處,銀子給他們不用算帳,我們相信他們會誠實使用、不會貪汙。大祭司希勒家和沙番一起數點好銀子,數完後希勒家突然想起一件事,就對沙番說,我在耶和華殿裡找到了一卷古時候傳下來的律法書,我拿給你看看。
  • 和合本聖經100年|不能不知的中文聖經歷史源流
    (照片/記者 陳新城攝於基督教文化展覽館)  2019年,是聖經《和合本》翻譯出版100周年。適逢此時,特別推出深入一窺中文聖經的過往史跡與現況。過去100年來在全球華人教會中,使用和合本聖經做為神話語最權威的表達。實際上這本最受華人基督徒或慕道友愛戴的聖經譯本背後,還有許多各種譯本的源流。
  • 基督教刊|聖經中舊約與新約的關係?
    本文把新舊兩約的關係進行了總結。 1.在舊約關係下,人藉著遵守律法和獻祭制度中表現出來的信心得到救恩,並與神建立正確的關係(參基督教刊|聖經中神與以色列人之約「神與以色列人之約」一文)。舊約聖經中獻祭有三個主要目的: (1)使神子民知道罪的嚴重性。
  • 《打開的聖經》翻江蜃-協助拍攝
    聖經(天主教思高版)是南京愛德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天主,由天主教香港思高聖經學會編譯。本書主要介紹了新約、舊約等內容。打開的聖經【第1幅圖】此作品由棗莊攝影愛好者步先生在著名的大連地區拍攝打開的聖經【第2幅圖】此作品由安陽攝影愛好者席先生在著名的長春地區拍攝
  • 聖經中最令人遺憾的一位王,他的死是一個謎
    《列王紀下》23:29,和合本翻譯說法老「攻擊」亞述王,約西亞王抵擋他,因而被殺;新譯本卻翻譯為法老「幫助」亞述王。到底哪一個是聖經作者的本意?歷史研究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聖經呢?約西亞王可能是最讓人唏噓和遺憾的猶大王。他八歲登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行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不偏左右」(王下22:2)。
  • 從思高聖經摘錄的聖經名言
  • 請不要挑戰「國語和合譯本」的聖經權威
    有某些部分人認為和合本聖經版本有錯誤和不足之處,於是藉機就想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教派的特點再出版另一種聖經譯本。這樣做並沒有什麼不好,錯就錯在他否認了和合譯本,而只毛遂自薦他自己的版本。
  • 現存最早白話漢譯《聖經》發現和出版始末
    賀清泰與《古新聖經》的翻譯    1583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羅明堅及利瑪竇抵達肇慶,為近代天主教入華揭開序幕。天主教自來十分重視《聖經》的訓導權,很早就確立了武加大本《聖經》(亦稱「拉丁文通俗本《聖經》」)在教內的權威地位,這是公元4世紀時,哲羅姆參照此前譯本,編譯而成的經典版本。武加大本《聖經》長期是天主教內譯經的藍本。
  • 馮象:把《聖經》當作文學文本來翻譯
    當然,如同其他古典文獻,《聖經》有不少深奧難懂的地方。如果覺得律法、神諭艱深,族譜或布道文枯燥,跳過去就是了。我們大人小時候讀《三國演義》《紅樓夢》《聊齋》,不也是這樣?  彭倫:在我有限的閱讀視野中,國內專門研究《聖經》的學者似乎並不多。您了解國內《聖經》研究的現狀嗎?
  • 《聖經》新舊約合訂本 中文版的由來與翻譯
    我們明知如果沒有他們精神方面的支持與物質方面的援助,這部中譯【聖經】合訂本,很難於今日完成。我們更懇求天父,以聖神的恩澤,充溢每位讀者的心靈,為光榮他和他的聖子,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最後,我們以至誠的心,深望每位讀者,效法天主之母,童貞聖母瑪利亞,常將天主子耶穌基督的奧跡默存於心,反覆思念。
  • 丹尼·博伊爾新片合作老搭檔 將拍攝《聖經》人物
    瑪土撒拉是《聖經》中的一個人物,天主教《聖經思高本》譯為默突舍拉,在《希伯來聖經》的記載中,亞當第7代的子孫,是最長壽的人,據說他在世上活了969年。瑪土撒拉是以諾(哈諾客)的兒子,在187歲時誕下拉麥(拉默客),而拉麥是挪亞(諾厄)的父親。瑪土撒拉在希伯萊語中是「帶著鏢矛的男人」,另一個意思是「他死後將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