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理解能力差,主要原因是這3點,父母明白越早孩子走彎路越少

2021-01-10 錦鯉媽咪

前幾天有朋友跟我聊天,正好聊到了孩子的學習問題,結果這個寶媽頓時找到了發洩口,開始和我吐槽她家大寶做作業的問題。

「你是不知道,我兒子寫作業實在是太慢了,他剛三年級,可每天晚上作業都要搞到九十點鐘,數學還好,最愁的就是語文,尤其是寫作文,字寫得醜不說,寫得根本就是流水帳!」「不僅如此,還一大堆錯別字,語文課文老師講的他也不怎麼理解,自己完全沒有主動學習的想法,我就實在想不通我和他爸怎麼就能生下他這麼笨的孩子呢?真想一巴掌呼蒙他。」

朋友大我六七歲,妥妥的985高校研究生畢業,她丈夫和他是同學,兩人都是高學歷,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孩子剛剛上3年級,在學習上就已經讓他們壓力如此之大了。

事後我仔細考慮過朋友吐槽的問題,結合身邊的例子,我發現其實不少家庭都存在這種情況,這和父母學歷高低不掛鈎,也和孩子聰明與否沒多大關係。

主要是孩子的理解能力出了問題,做數學題他們反應可能很快,對數字也比較敏感,這說明孩子的智商沒問題,但在語文上就不是這麼回事了,理解能力不取決於智商。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的理解能力比別的孩子差呢?

想要解決問題,首先要找到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找到了孩子理解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我們才算找到了問題的根源,進而才能有的放矢解決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總結分析之後,我通過對身邊朋友、同事、親戚等人群的分析調查,大約總結出三點孩子理解力不好的主要原因。

1)低年級時沒打好基礎

很多孩子都是三四年級才逐漸凸顯出理解能力差、寫作文寫不出來的情況,究其根本,其實是低年級底子沒打好。

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很多知識點都非常基礎、拼音什麼的也比較簡單,似乎每個孩子學學就能會,根本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但也正因如此,很多知識都被孩子們忽略了。

這是個很危險的現象,一不小心很多孩子和家長就都著了道了。

剛上小學的時候,家長覺得孩子需要適應,因此這時候成績好壞都不會太在意,即便孩子成績時好時壞家長也不當回事,很多家長覺得低年級的東西都簡單,孩子大了自然也就會了。

殊不知,有些時候正是低年級的字詞、拼音等孩子沒學好,家長也沒在意,累積起來到了高年級問題就爆發了。

相比別的孩子,這些孩子在基礎的認字、閱讀理解方面有了不小的差距,整體下來自然成績會很差。

低年級正是打基礎的關鍵時刻,這時候如果基礎打不好,後面隨著年級升高,各種添磚加瓦就會壓垮基礎,導致孩子成績差。

尤其是語文這個最容易被忽略科目,其實是很多科目的基礎,語文的理解能力差,很多科目都會受影響。

2)低年級沒養成好的學習以及生活習慣

陶行知曾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

一個良好的習慣足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在孩子剛剛步入小學的時候,會對一切知識都充滿好奇,求知慾也是最旺盛的時候。這也正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父母除了幫孩子把知識學會之外,還要培養他們好的日常習慣。

家長如果能抓住時機培養孩子好的生活以及學習習慣,那麼孩子的未來學習生涯會越過越輕鬆,到了中高年級,家長也能越來越省心。

3)「減負」讓很多家長大意了

我小時候就有「減負」的口號了,時至今日,小學「減負」的情況確實「肉眼可見」,小學不留太多家庭作業,不讓買練習冊,假期就讓孩子好好玩耍等等。

結果不少家長都誤解了「減負」,對孩子開始非常「放縱」,甚至很多時候都不聞不問,認為孩子到了高年級自然就能好好學習了,殊不知正是這個階段讓孩子丟失了大量的學習機會。

很多孩子沒有培養出良好的理解能力,也正是在這個階段被拉下的。

想要提高孩子的語文理解能力,還要從最基礎的知識點抓起,同時也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孩子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比如給孩子選擇一些有趣課外讀物、教輔書籍等。

下面這套《好玩的語文》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書中使用生動的語言以及精美的插圖向孩子們淺顯易懂的介紹了各種語文知識,以及文人雅士的趣聞逸事。

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識記漢字、了解文化同時也能學習簡單使用的寫作技巧,更主要的是這套叢書的內容編輯對標孩子的語文課本,可以相互參閱,讀到語文書上學不到的語文故事。

另外,除了讓孩子通過閱讀鍛鍊閱讀理解能力、逐漸對語文產生興趣外,教孩子動筆寫作文也是一種提升孩子語文成績的好方法。

當然,對於很多家長來說,孩子不會寫作文也正是他們最頭疼的地方。

家長可以通過教孩子寫日記的方式來訓練孩子,要求也不用太高,最初每天讓孩子寫一兩句話記錄生活即可,同時家長可以有意識幫助孩子提升寫作能力。

這裡給大家推薦這套《小學好詞好句好段》,這套叢書全套7冊,主打小學生一段話作文,日記起步、200字作文起步等等,非常適合低年級的孩子作為寫作打基礎的輔助圖書來使用。

該套叢書由多位一線名師主編,內容通俗易懂、簡潔明快,通過簡單卻精準的寫作指導意見讓學生一眼看懂問題關鍵,通過舉一反三的方式教孩子寫作起步,是一套非常實用寫作叢書。

這是一套「讓孩子一讀就會寫的作文書」,有針對性的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寫作「言之無物」、「語言空洞」、「作文流水帳」等問題。

除了使用教輔書籍幫助之外,打好孩子的基礎也是重中之重,這裡有個最笨卻也效果最佳的辦法,讓孩子抄書,抄生字。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就是這個道理

我侄女就是這麼過來的,前年剛上一年級的時候,學習拼音記不住,認字更成了問題,於是她媽媽就讓她每天在完成作業之餘再抄兩頁的拼音。一段時間後,拼音自然都記住了。

之後在他媽媽的安排下,周末和假期的時候每天也都多抄一幾頁的生字和拼音,去年上二年級之後,她的識字量明顯高出其他孩子一大截,不光成績追上來了,還一下反超了很多同學。

後來她媽媽也給她選擇了一些寫作的輔導書,由於識字多,加上刻意訓練,孩子的作文能力也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認字多了,會寫作文了,閱讀理解能力自然也有了大幅的提升。

得益於此,侄女現在在各科學習上都如魚得水,比以前輕鬆多了,孩子整個人也開朗多了。

錦鯉媽咪寄語

實踐證明,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增強對語文的理解能力,同時學會或用各種教輔書籍、工具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提升學習能力而不落於人後。

相關焦點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學會這4招,提高表達能力,讓孩子愛上說話
    孩子會說話的是成長的裡程碑,從孩子的說出第一聲「爸爸」或者「媽媽」,就說明這孩子已經可以學會說話,學習語言表達的能力。因為工作原因,我閨蜜家孩子最開始是家裡的老人帶的,直到閨蜜周圍同事家的孩子都可以很好的表達出來玩自己的意識時,這才發現孩子落後了。說出來的話依舊是咿咿呀呀的含糊不清。
  • 孩子九歲之前,父母不要逼孩子做三件事,毀壞心理健康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事情,否則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害怕父母,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產生膽怯心理而偏偏不照做。孩子成長有兩個個關鍵期,3歲前後和9歲前後,特別是在9歲後,孩子的性格基本成型,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有了初步模型,再想改變困難很大。在孩子9歲之前,有些事情家長不要太強迫孩子去做,無疑是在破壞孩子自己成長的機會。
  • 孩子說話支支吾吾,是邏輯能力差的表現,三步鍛鍊孩子大腦發育
    因為高級的學習方式是不需要機械記憶和重複練習的,而邏輯能力可以幫助孩子轉向更為高級的學習方式。對於邏輯能力強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會更強一些。 孩子邏輯能力差,連話都說不清楚。
  • 孩子過陽曆生日還是陰曆生日?主要取決於這3點,父母需斟酌
    對於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的年輕人來說,現在過陽曆生日遵循的是世界曆法,如果非要過陰曆生日必須得換算日子,才能知道具體的時間,這樣一來過個生日太麻煩了,也不好記。那麼給孩子過生日,到底是過哪個呢?因為給孩子過生日,導致家裡產生分歧辣媽甜甜前年剛誕下了一對雙胞胎,是兩個可愛的兒子,讓全家人都非常開心。現在兩個孩子馬上就要過兩周歲生日了。
  • 為何美國人不領養本國孩子,卻鍾愛中國孩子呢?3點原因值得理解
    美國人的這點真的值得我們佩服,也讓我們更加唾棄那些因為孩子有缺陷就拋棄的親生父母們 其實答案很簡單,3點原因很現實,值得理解
  • 孩子的智商,主要由父母「年齡差」決定?你和另一半差幾歲?
    這兩個人的結合以後,對於生活和養育孩子的一些想法非常成熟,就連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夫妻倆的立場也十分統一。不得不說,洋洋在父母的精心培養下,在幼兒園的表現就已經非常突出,不僅能跟小朋友玩的好,就連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也比一般的孩子強,學習能力也比較強,對此學校的老師是讚不絕口。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弱?與「思維能力」有關,做到這3點能改善
    師弟聽了恍然大悟,也漸漸明白了在之後自己能選上部長的原因,就是在沒選上班長後,上了一門演講的技巧這門課,學習了很多,也多了很多的實踐,漸漸的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逐步提升了。從這個師弟的親身經歷不難看出,在對你陌生的人的眼中,最影響他的判斷的就是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公司企業中,在面試的過程中,最看重的也是你的語言表達能力。
  • 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哪些?父母引導孩子多說話,有這3種方法!
    鄰居家孩子很聰明,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自坐那裡玩東西,而且可以玩很久,相比而言,我兒子就不太坐得住,而且一會兒過來和我說這,一會兒過來和我說那,總是叨叨個不停。鄰居家媽媽說,她希望他家孩子也可以多說話,但孩子總這麼安靜,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導致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孩子閱讀理解能力差怎麼辦?幾個方法拯救孩子閱讀能力!
    語文考試中,很多家長說孩子的試卷光閱讀理解就扣掉了很多分,歸其原因為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不好。 可是作為家長,如何在平時的學習中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呢?
  • 孩子打針鬼哭狼嚎,也許父母的方法有問題,試試這3招吧!
    但從圓圓的經歷中我們可以得出,父母的做法直接決定了孩子對事情的接受能力和處理能力。我是一個很害怕打針的人,所以我明白心理恐懼比真實痛感更可怕。《兒童情緒管理全書》中指出,孩子之所以害怕某種東西,是因為沒有嘗試過,經歷過,所以沒有自信,沒有經驗。
  • 3歲是孩子的第一個「逆反期」,父母做好這3點,寶寶才會聽話哦
    三歲前的寶寶,自身運(破)動(壞)能力往往還沒多強,家長們不需要太多擔心,反正孩子也鬧不出太大麻煩。然而,孩子三歲後,這個情況就完全改變了,旺盛的精力,抑制不住的好奇心,尚未成熟的頭腦……種種這些,組合成了一個令家長頭皮發麻的「麻煩製造機」。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怎麼辦?父母學會這3招,改善孩子拖延症
    總是在找藉口父母給孩子布置任務後,孩子總是不能及時地完成。父母詢問原因時,孩子的嘴裡總是在推脫找理由,什麼都可以埋怨,但就是不追究自己拖延。2. 沒有自信每次做事情都沒有自信,總覺得自己很難完美地完成老師或者家長布置的任務。
  • 孩子成長時,父母要培養孩子言語理解能力,調動孩子吃東西的興趣
    半歲的孩子一般都會用匙子吃東西,但在吃東西時,成人必須把他抱在手中。到8個月,如果孩子已很會坐和用匙子吃東西的話,就應讓他坐在凳子上吃東西。到這個時候,應使孩子養成用杯子喝水的習慣。母親應幫孩子拿住杯子。整個餵養過程應保持安靜,建議邊做吃東西的動作,邊告訴孩子動作的名稱。
  • 古人講「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古人的勸誡,越早明白早享福
    老人說:「父母是條龍,向誰誰家窮」,古人的勸誡,越早明白早享福。父母是條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哪怕是一句俗語,也寓意頗豐,只說這一句「父母是條龍」,將父母比作龍,在普遍認知中是不多見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龍、鳳、麒麟、龜,被稱為祥瑞四靈擁有大運道,都被用來比喻後代子孫,放在父母身上有點不合時宜。事實上,「父母是條龍」與龍生九子有關。
  • 奶奶教孩子說話識字,孩子滿口方言,會影響孩子語言能力嗎?
    當孩子學會兩種語言後,會對什麼人說什麼話,自如切換。我上大學的時候才開始學普通話,有兩周時間忽然不會說方言,適應了就能自如切換了。 多語言家庭中,會對孩子語言能力造成影響的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頻繁更換照看人,孩子還沒等熟悉一種語言,又換人了,孩子適應困難。
  • 三歲孩子怎麼教才優秀?別著急背古詩學英語,這2點讓娃一直受益
    難點主要體現在下面這幾個方面:1、語言交流問題儘管現在的孩子都早熟,但這僅限於「事物認知」方面,而不是知識積攢。比方說最基本的「語言交流問題」,3-5歲大的孩子,與成人正常溝通是沒啥問題,可要是涉及到授課,情況就不一樣了。試想一下,孩子連聽都不太聽得懂,又怎麼可能理解得了呢?
  • 《與內心的父母和解》:學習療愈自己,也學習做理解孩子的父母
    《與內心的父母和解》:學習療愈自己,也學習做理解孩子的父母《誰不是帶著傷長大:與內心的父母和解》的作者王雪巖老師是一名知名的心理諮詢師,也是一位專欄作家,她從事心理學研究十幾年,她的文筆優美流暢,解秘日常瑣事中隱藏的心理學,讓讀者很有親切感,她也成為了知乎的心理學大V,擁有了幾十
  • 孩子經常跟父母「抬槓」,歸根結底是孩子沒有對父母產生感恩的心
    此時,女生淚如雨下,母女相處的一幕幕都出現在眼前:每天早晨五點,媽媽會起床做早晨,從不重樣;考試前,媽媽出現在菜市場,給孩子挑選最有營養的蔬菜;吃飯時,媽媽把蝦仁放到女生碗中;中午,媽媽不厭其煩一次次叫醒正在懶床的女生;生病時,媽媽把做好的飯端到床邊,一口一口餵給孩子吃……可是女生不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嫌媽媽太吵、太嘮叨,經常對媽媽大喊大叫,母女之間衝突不斷,這碗意義非凡的蛋炒飯
  • 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成長,打破「刻板效應」,父母別給孩子貼標籤
    其實家長可以說出這樣的話,代表他們對孩子的印象還停留在以前,這是一種「刻板效應」。父母用「刻板」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1.你肯定有做過,其他人才會這樣說你有些家長會擁有事出必有因的邏輯思維,認為孩子肯定是做過,其他人才會這樣指責孩子。
  • 想讓孩子走出自卑變自信,抓住自信力關鍵期,父母越早開始越好
    本文從自信力的產生時間,和孩子身心發展的關聯,以及學齡前,幼兒園培養方法四方面來展開,告訴父母怎樣培養出一個積極自信的孩子。孩子的自信力是從什麼時候成長出來的?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1歲半到3歲的這段時間成為兒童期,他認為兒童期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走路、說話、訓練吃飯、大小便建立自主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避免因為父母的過分控制或懲罰產生害羞或自我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