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過去了,這片地方有了南瓜地,建起了農家樂餐廳、還有牧場,薰衣草園,還有了多種遊樂項目和歐式觀景小木屋。 邱江波 攝
中新網沂源10月31日電 (沙見龍 邱江波)站在海拔600餘米的沂源雙馬山頂峰,遠眺四周,環繞在煙雨霧氣中的山巒層次分明、半山腰上山東海拔最高水庫波光粼粼的水面,遠處白牆紅瓦的村莊,像極了一幅畫。
這是農民出身的王永寶一鍬一鍬開墾出來的一片鄉村旅遊樂土,而僅僅在6年前,這裡,南北十公裡上萬畝地,卻只是一座荒山,而現在有了牧場,有了薰衣草園,有了瓜地,有了農家樂餐廳,還有了多種遊樂項目和歐式觀景小木屋。僅僅在昨天這個平常的周末,10多輛旅遊大巴,就給他送來了600多位鄉村遊客人。
6年過去了,這片地方有了南瓜地,建起了農家樂餐廳、還有牧場,薰衣草園,還有了多種遊樂項目和歐式觀景小木屋。 邱江波 攝
國家發展鄉村旅遊的好政策,激發了眾多山東人關於鄉村旅遊的創業夢想。一群眷戀鄉村生活的山東人,把第二次創業的希望寄予在鄉村旅遊所帶來的機遇。種植大櫻桃致富的山東沂源果農王永寶,也將自己二次創業的夢想,寄予沂源縣燕崖鎮雙馬山下這片荒地。
「其實,種櫻桃掙到的錢,完全可以在城裡買一套房子,從此變成城裡人,舒舒服服過自己的小日子。」王永寶說。「可是,那不是我的夢想。」
一般農民發展鄉村旅遊多是辦個農家樂,養一窩土雞,來一園蔬菜,最多就連吃飯帶住宿,可山東沂源農民王永寶覺得應該搞個牧場,因為這裡的高山和草地,好像就差一個牧場了。 邱江波 攝
這個沂蒙漢子,做出將全部積蓄押寶荒山開發決定的時候,都已42歲了。和6年前的他一同信誓旦旦在荒蕪的雙馬山搞出一點名堂的,還有其他9個人。
一個農民的夢想有多大,這個農民的力量就有多大。
山上的土地貧瘠,只能從山下一車車往山上運土,將荒山變成沃野,種上了果樹,時常半夜兩點起床,靠著手電微弱的光修剪果樹;有時半夜醒來,特別想盼著天亮,因為天亮了就可以痛快地幹活……他是實實在在的拓荒者,如同早些年開拓土地的勞動人民一樣,心裡想著未來的美景,自己使勁地幹。
可一年不到,這片荒山上,只剩下王永寶一個人影,一同上山的其他同伴,均已知難而退。最令王永寶傷心的是,原來堅定支持他的媳婦,也開始反對了。
一口氣建設了跑馬場、兒童駕校、射擊場、天馬牧場、花海、高爾夫練習場、水上樂園、滑草場、鄉村大舞臺、櫻桃蘋果桃子採摘園、特色養殖、沂蒙農莊、高山卡丁車等等旅遊體驗項目。整個山谷漸漸熱鬧起來。 邱江波 攝
勞累、艱苦、病痛、飢餓、寒冷……凡人們能夠想像到的考驗,王永寶都能一關一關熬過去,可是,孤獨,卻差點讓這個山東大漢低下頭。
「最難熬的是,山上就剩下自己,想要找個人說話都不成,只能對著山大聲呼喊。深秋天寒,忙碌了一天後的他,面對依然荒蕪的山谷淚流不止,安慰自己,一定要挺住!
「一般農民發展鄉村旅遊也就是辦個農家樂,養一窩土雞,來一園蔬菜,最多就連吃飯帶住宿,可你為什麼還要建一個牧場?」記者指著眼前佔地160畝的「天馬牧場」不解地問道。
立志於鄉村旅遊創業的山東沂源農民王永寶,指著一匹小馬說,遠處的雙馬山下,有這麼好的草地,應該弄一個牧場。 邱江波 攝
這個憨厚的沂源農民,扶著牧場外刻有「天馬牧場」字樣的石頭說:「在中國,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牧場。因為這裡有一座山,名叫雙馬山,山下有一片160多畝的坡地青草幽幽,地勢太高,不是很適合種樹種花,倒是很適合圈一個牧場,看到羊兒馬兒在這裡自由地吃草,還可以供遊人觀看和試騎,那該有多好!」
王永寶想把這片荒山打造成「國際村」。他邀請了北京、上海的專家來到雙馬山下,根據沂蒙山區的地理特點和農業景觀的文化內涵,定位開發模式規劃,他還與美國AQI投資人何傳利籤訂開發雙馬山鄉村旅遊合作協議,爭取6年內上市……
6年磨一劍,6年時間,王永寶這個「山大王」像著了魔似地,痴迷於他的荒山。一口氣建設了跑馬場、兒童駕校、射擊場、天馬牧場、花海、高爾夫練習場、水上樂園、滑草場、鄉村大舞臺、櫻桃蘋果桃子採摘園、特色養殖、沂蒙農莊、高山卡丁車等等旅遊體驗項目。
關於明年,他的想法更多。他還想在雙馬山下建造一座農耕文明博物館、建天上泳池、馬頭崮滑翔飛機基地、水上飛機、影視拍攝基地、畫家村、作家村、編劇村、空中棧道、北國茶園、汽車營地……這都是王永寶夢想中鄉村旅遊的必備項目。
如今雙馬山建設小有成就,幾個季節來來往往的遊客讓王永寶欣喜。「搞農業和旅遊,投資周期太長、見效太慢,必須得耐得住寂寞,就像當初自己耐得住寂寞拓荒一樣。」王永寶望著上山的蜿蜒公路,揚起了嘴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