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吃是永恆不變主題。中國的美食種類繁多,中國人好吃也會吃,所以中國的美食分為那麼多菜系、那麼多做法、那麼多種類,只是為了愛吃的胃。
瀟湘風味,以湖南菜為代表,簡稱「湘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以其油重色濃、主味突出,尤以酸、辣、香、鮮、臘見長。主要是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組成。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漁發達;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稱「魚米之鄉」。
剁椒的製作過程
剁椒是湖南人的鄉魂,也是湖南人的靈魂。
剁辣椒既能提香還可以增加食慾,也是每家湖南人的家庭必備,用肉紅辣椒和紅尖椒搭配著做出來的剁辣椒,顏色更鮮豔,辣味更濃。「辣、鮮、香」透純粹的鮮味兒,它是清甜透亮的辣。在眾多的風味和口感中,能讓你第一時間感受到的便是食物最純粹的味道,宛如初戀般的純粹。
剁椒入菜,又屬剁椒魚頭名氣最大,也廣受歡迎,是湘菜館裡翻牌率最高的明星菜。善吃的食客裡有句行話,叫水吃頭,山吃尾。水族在水裡遊動,頭部受到水流衝擊,故精華都在頭; 野獸在山中奔跑,營養跟不上速度,日積月累,尾部就成了富庶部位。
選魚頭
典故傳說
剁椒魚頭的出處,據說可以追溯到清代雍正年間,反清文人黃宗憲因文忌「文字獄」而出逃。路上途經湖南的一個小鄉村,借住在一個貧苦的農戶家。農夫從池塘中捕回一條胖頭魚,農婦便用做菜來款待黃宗憲。魚洗淨後,魚肉放鹽煮湯,再用自家產的辣椒剁碎後與魚頭同蒸,不想黃宗憲吃了覺得非常鮮美,無法忘懷。事平回家後,便讓家廚將這道菜加以改良,於是便有了今天的「剁椒魚頭」,並成為湘菜蒸菜的代表。
剁椒魚頭,以魚頭的「味鮮」和剁椒的「辣」為一體。火辣辣的紅剁椒,覆蓋著白嫩嫩的魚頭肉,冒著熱騰騰清香四溢的香氣。蒸製的方法,魚頭的鮮香被儘量保留在肉質之內,剁椒的味道又恰到好處地滲入到魚肉當中,入口細嫩晶瑩,帶著一股溫文爾雅的辣味。
出鍋後的剁椒魚頭,香噴噴小米椒的氣味環繞鼻尖,拿起筷子,夾了一口放入嘴中,燙到了舌頭,連忙哈氣,一下子,小米椒的辣味就從舌尖瀰漫開來,辣的想哭,辣的想叫,又辣的出奇,辣得驚人!魚頭個頭都很大,嫩肉多,魚頭每一塊滲透了剁椒和泡椒的味道,可以體驗到魚肉之新鮮,口感之絲滑。湖南人吃魚頭有個習慣吃完魚後剩餘的湯汁拿來泡麵或者泡米粉,味道簡直一絕。
壇宗剁椒魚頭
北京「『一帶一路』美食交流大會」上,來自「壇宗剁椒魚頭」的超大鮮嫩美味魚頭獲得國人及眾多國際友人的好評。
在「2017中國食品餐飲博覽會」上,「壇宗剁椒魚頭」因其魚頭菜品的視覺震撼大放異彩。
「壇宗剁椒魚頭製作技藝」也獲得了中華飲食文化綠色產業聯盟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技藝保護協會頒發的「中國飲食文化遺產」稱號。
(圖片來源於江西衛視)
責編: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