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12月13日報導,由於解放軍連續數月在黃海、東海以及南海北部地區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臺「馬祖防衛指揮部北高守備大隊」在北竿塘歧村進行夜間裝甲車機動演訓,模擬在解放軍對馬祖展開登陸作戰的情況下,多輛CM21裝甲車搭載臺灣軍隊躲進坑道伺機對我軍展開反擊作戰。
在2020年的今天,馬祖守軍你們覺得有贏的一絲絲希望嗎?
坑道戰是一種古老的戰法,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攻城戰中,就有從城外挖坑道到城內,然後突然從內部殺出來,進而攻破城池的戰術。坑道戰在近現代戰爭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其中最經典的其實是中國軍隊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所創立並使用。朝鮮戰場上,最成功的坑道戰就是著名的上甘嶺戰役。
當時,由於美軍的遠程炮火和航空兵火力非常密集,志願軍幾乎無法堅守山頭表面陣地,但是志願軍在戰爭之前,就在五聖山主峰和周邊的高地上挖掘了大量的坑道工事。白天,當美軍進行炮火準備時,解放軍全部躲在坑道工事中,等到美軍炮火停歇後,再進入陣地和美軍步兵進行消耗戰。這樣即使美軍在白天控制了上甘嶺的表面陣地,但是由於無法有效對付坑道內的志願軍,所以一到夜間就被志願軍把陣地奪回。
臺灣的管轄區域,由本島、金門列島、馬祖列島、澎湖列島以及附近島嶼構成。其中金門和媽祖兩個列島緊靠大陸,鄭成功的艦隊正是從金門出發,先佔領澎湖,隨後一舉平臺。臺當局看重金馬在防禦體系中的地位,也算是「以史為鑑」。只不過通過坑道來躲避解放軍的空襲和炮擊,這一招未免太老套了。
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還記得,1958年,大陸出於對美國政治鬥爭的需要,決定炮擊金門。我軍450多門各型火炮,從數十個炮兵陣地同時開火,猛烈的炮火持續2個小時,整個金門列島都被炮火覆蓋。我軍炮彈越過了金門最高的北太武山,以近乎垂直的方式命中了山腳的翠谷水上餐廳,由於解放軍炮擊時正好是晚餐時間,因此第一輪炮擊就直接炸死了金門防衛司令趙家驤、副司令章傑,另一位副司令吉星文身負重傷,也於3天後死亡,而當時正在金門視察的臺「國防部長」俞大維也被炸成重傷。
如果大陸有心武統,臺CM11型裝甲車能夠躲過漫天的炮火,安全進入坑道的概率有多大,值得懷疑。這甚至還沒使用精確制導炮彈,僅僅是普通炮彈火力覆蓋,金門守軍都受不了,如果改為精確彈藥, 打擊效果還要再上一個臺階。
其實,如今海峽兩岸的軍事實力早已不是一個檔次,單純計算軍事力量的對比沒有任何意義。戰爭一旦發起,我軍將在第一時間掌握制海權和制空權,島內軍人的意志將在第一時間瓦解,哪還有心思進行反擊作戰。只要舉起白旗投降,連坑道都不用進,他不香嗎?
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當戰爭真正發起的時候,島內不可能見到有意義的軍事反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