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臥起坐這種大家熟知的、用來鍛鍊腹肌的健身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質疑會導致損傷脊柱,那麼仰臥起坐真的會傷害脊柱嗎?怎樣才是正確的鍛鍊方式呢。
仰臥起坐的正確做法如下:身體仰臥於地墊上,屈膝成90度左右,腳部平放在地上。平地上切勿把腳部固定(例如由同伴用手按著腳踝),否則大腿和髖部的屈肌便會加入工作,從而降低了腹部肌肉的工作量。
最後,亦可以嘗試把手交叉放於頭後面,但雙手應放在身體另一側的肩膀上。注意:千萬不要把雙手的手指交叉放於頭後面,以免用力時拉傷頸部的肌肉,而且這亦會降低了腹部肌肉的工作量。
進行時宜採用較緩慢的速度,就如慢動作回放一般。 當腹肌把身體向上拉起時,應該呼氣,這樣可確保處於腹部較深層的肌肉都同時參與工作。
初學者要避免一次過做得過多次數的仰臥起坐,最初進行時可以嘗試先做5次,然後每次練習加多一次,直至達到15次左右,這時便可嘗試多做一組,直至到達3組為止。
我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所規定的「雙手交叉貼於腦後」的標準姿勢與歐洲青少年體能測試、加拿大健康、體育教育和休閒協會體適能測試方法一致;新加坡則使用雙手罩耳形式,香港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和美國運動醫學會健康體適能檢測則使用雙臂胸前交叉形式。
那麼仰臥起坐損傷脊椎的說法是從哪裡來的呢?其實這一說法的始作俑者事件是中國臺灣TVBS新聞臺2014年8月22日的一則報導。報導說,一名25歲的臺灣男子在做了幾個仰臥起坐後,覺得頸部以下全身無力,當地醫生檢查後解釋稱,男子以手抱頭的方式仰臥起坐,導致頸椎內血管受不了連續施力而爆裂,血塊壓迫神經,進而導致頸部以下全身癱瘓。「仰臥起坐致癱」的消息,雖是個案,但的確發生在我們身邊。那麼仰臥起坐「致癱」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抱頭仰臥起坐才是「致癱」的罪魁禍首。2014及2018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對仰臥起坐動作的要求均是「受試者仰臥於軟墊上,兩腿稍分開,屈膝呈90度,兩手手指交叉貼於腦後。同伴按壓其踝關節,以固定下肢」。
在我們實際鍛鍊過程中「兩手手指交叉貼於腦後」被理解為「雙手抱頭」是錯誤的。正確動作中,雙手僅僅是起到託住頸椎,防止頸部後伸(仰頭),造成背部肌肉緊張影響動作質量的作用。而在實際鍛鍊甚至是部分測試過程中,你會看到很多人會靠雙手抱頭來發力,將頭猛地向體前一拉,殊不知,雙手強力向前拉動頭部的動作會對頸椎造成巨大壓力,加上頭頸部關節、肌肉力量相對較弱,這一拉可能引發運動損傷甚至會導致頸椎脫位、危及生命。由此可見,仰臥起坐動作是否正確的一個關鍵要領是看雙手是否「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