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小知識:貓咪不只顏色有說法,條紋竟然也有這麼多的說法
文/溫暖小寵物
據說首隻斑點斑貓誕生在古埃及,這種花紋在野貓中也並不罕見。帶斑點的家貓很多都是純種的,這樣的斑點在非純種的貓當中並不多見。斑點斑貓的斑點據信是受到鯖魚斑貓基因的影響,把有特色的條紋打碎成一系列斑點,特別是在身體上。這些斑點的大小會有變化,沒有嚴格的規律性,外形上略微有點拉長。身體其他部位的斑紋,譬如在頭部、腿和尾巴的斑紋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大的變化,還是條紋和圈紋,尾尖是深色的。就像別的斑貓品種那樣,這種貓的斑紋在短毛品種中更加明顯,特別是像東方貓那樣沒有濃密絨毛的短毛品種。
這裡展示的銀色斑點斑貓,因為在銀色的底色上有著黑色的斑點而特別醒目,因此深受歡迎。但也有很多別的品種,在很多情況下,貓的斑紋僅僅是在底色上有著更深暗一些的反映而已,微妙的斑點圖案在貓換毛的時候會變得更加不明顯,但是終其一生,斑點的實際樣式是穩定不變的。
麻紋斑是目前能見到的三種貓斑形式之一,這種斑紋並不為某種貓所特有,而是能在各個品種見到的一種特別花紋。麻紋斑貓的變異效果很有特色,不容易被混淆。沒有了斑塊和條紋,從身體到四肢只留下些微痕跡,取而代之的是毛髮上被稱為「麻紋」的深淺交替的紋理,在貓活動的時候很明顯。具有麻紋的貓也見於非純種的貓,尤其是在東南亞,那裡是新加坡貓的誕生地。
卡利科貓的斑紋形式也被稱為5代瑁色加白色(Calico—詞,原意是幾種顏色的混合色,按照國內貓粉的習慣叫法,直接音譯成"卡利科」。),完全是隨機形成的。就像下面圖片中的那隻貓,白色的斑塊從兩眼之間一直延伸到鼻子周圍。非純種的和純種的卡利科貓最明顯區別是後者的顏色更加明晰,體毛的黑色區域不摻雜白毛。卡利科色的顏色是帶有紅色和奶油色調,反襯著同樣多變的黑白色。就像其他的玳瑁色品種那樣,還不知道這種色型有沒有公貓,並且當偶然出現繁育的情況時,是不是存在不育現象。
這樣的個體還是很健康和正常的,能成為很好的寵物。卡利科貓據說很長壽。卡利科貓有一系列品種,都是從不同形式的玳瑁紋貓當中變化而來,其中包括淡印花布色,其特點是藍色和奶油色摻雜再加上白色。這些貓的外觀具有高度的個性化特徵,便於在一個區域中分辨不同的貓,你可以在老遠就認出你的貓,而這在常規的斑紋貓當中就不易做到。跟短毛的品種比起來,長毛的卡利科貓斑紋就不太顯著,這是毛髮的性質決定的,長毛不夠緊密,不同顏色的毛顯得鬆散,這就導致色塊界線看起來不夠醒目。
玳瑁色和白色貓並不是特指某一種貓,而是一種斑紋形式,可以從美國短毛貓(見104頁)到波斯長毛貓(見144頁)等一系列貓的身上見到。玳瑁紋加白色的斑紋分布是隨機的,這樣的花紋也會在有虎斑紋的貓身上見到,虎斑花紋在這類貓生有白毛的區域看上去不明顯,但是反映在虎斑貓具有其他顏色的部位上就能見到,經常能在前額、腿和尾巴上見到虎斑紋。玳瑁色和白色貓的相貌都是唯一和無法預測的,斑紋和毛色在出生後就已經形成固有特徵,斑紋不會再有實質性的變化。所有的玳瑁紋加白色的變化都可能出現託比色,運用東方貓進行這樣的育種就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可以把肉桂色玳瑁紋加白色斑紋貓的顏色加到別的貓體色上。此外,這些貓能夠同時兼有經典虎斑貓和鯖魚斑貓的花紋,體側還能有漂亮的斑塊,以醒目的條紋表明它是經典虎斑貓的變種。理想的情況下,身體上白色的毛最好少一些,那樣就不會隱去漂亮的身體花紋。
好了,這次小編就先分享到這裡了,你對這些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評論。文章為原創,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