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到底算不算英雄?根據施耐庵的描寫,武松也不過是虎頭狗尾

2020-12-04 小Q大話

提到《水滸傳》,就不得不提打虎英雄武松,武松可以說是《水滸傳》中名副其實的主角,無論是故事所佔篇幅還是故事精彩程度,都沒有哪個好漢可以與之相比。再加上一些影視劇在創作時,刻意去掉了武松身上的缺點,而把武松塑造成了一個完美的英雄形象,所以武松在民間才擁有了現在這樣的美名。

但是施耐庵筆下的武松卻並不像影視劇中所呈現的那般完美,武松由一開始的打虎英雄,逐漸墮落成為喪失人性的暴徒,這種從善到惡的轉變,才是《水滸傳》原文中著力想要表達的內容。而廣大觀眾心中的那個徒手打虎、武藝高強、不近女色、行俠仗義的英雄武松,已然是被刻意刪減、美化之後的人物形象。

影視劇《水滸傳》中令武松名聲大噪的事件,按時間先後順序主要可以分為如下幾個:景陽岡打虎、武二設祭、十字坡遇張青、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單臂擒方臘等等。而《水滸傳》原文中最能表現武松醜態的夜走蜈蚣嶺、醉打孔亮兩段故事卻被刪減,單臂擒方臘本是魯智深的功勞,與武松沒有關係。所以影視劇《水滸傳》所塑造的武松,就是去掉了各種缺點,又加上了單臂擒方臘的英勇事跡,實際卻與原文相差甚遠。

《水滸傳》原文所描寫的武松,卻是經歷了這樣的一番變化:景陽岡打虎、武二設祭、鬥殺西門慶時,是真正的英雄,俠肝義膽、懲惡揚善,老百姓沒有不愛他的;從十字坡、孟州牢營到飛雲浦、鴛鴦樓,則逐漸墮落為濫殺無辜的賊,老百姓沒人不怕他的;到了夜走蜈蚣嶺、醉打孔亮之時,儼然已經善惡不分,打人殺人全憑心情,完全變成了一個十足的大惡人。

施耐庵對於武松的塑造,其目的也不是要塑造一個完美的英雄,《水滸傳》一百零八將,絕大多數都是大奸大惡之人,武松也就在這絕大多數之列。如果沒有發生景陽岡打虎事件,武松不過是個嗜酒如命的酒鬼,而且酒品極差,這一點在景陽岡打虎之前,當武松還在柴進莊裡時,就有詳細的講述。

武松告訴宋江自己背井離鄉投靠柴進的原因:「小弟在清河縣,因酒後醉了,與本處機密相爭,一時間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廝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徑地逃來,投奔大官人處躲災避難,今已一年有餘。」

文中也交代了柴進為何不喜歡武松的原因:「原來武松初來投奔柴進時,也一般接納管待。次後在莊上,但吃醉了酒,性氣剛,莊客有些顧管不到處,他便要下拳打他們。因此,滿莊裡莊客沒一個道他好。眾人只是嫌他,都去柴進面前告訴他許多不是處。柴進雖然不趕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無論是武松說的,還是施耐庵寫的,其實都是同樣的道理,因為武松是個酒鬼,一天到晚就知道喝酒,酒後必要鬧事,打人也是常常發生的事。這樣的人,誰能和他相處得好?柴進不喜歡他,絕不是柴進不喜歡交朋友,只不過是武松這個人實在酒品太差,脾氣也太大。

武松醉打蔣門神,也並不是因為兩人之間有什麼仇恨,武松根本就不認識蔣門神,只是因為施恩的仇人是蔣門神,然後施恩每天請武松喝酒吃肉,所以武松就拿他好處替他打人。由此可以看出,武松做人做事的原則就是:誰對他好,誰給他酒肉,就是他的兄弟,就替別人解決問題,至於這樣做到底對不對,會不會助紂為虐,並不是他要關心的問題。這樣看來,武松與李逵倒是很像,四肢發達頭腦簡單,而且兩人還都打死過老虎。

武松在蜈蚣嶺拿手無寸鐵、毫無戒心的小道童試刀,完全就是濫殺無辜,一條人命竟然不如試刀重要,哪裡還有一點人性。武松在土岡子上的酒店裡,店裡沒有肉賣,他便發怒把店家臉都打腫了,完全就是在恃強凌弱。武松看到對面的客人有肉吃,他便去搶奪別人的肉,把眾人都打跑了,然後獨自享用。此時的武松,完全就是一個喪盡天良的惡賊,哪裡值得影視劇對他頗多的褒揚?

武松故事的最後一段,施耐庵巧妙的用武松與一隻黃狗的故事結尾,這段故事又有什麼深意呢?當初在景陽岡,武松在酒館裡喝了十八碗酒吃了幾斤肉,然後獨自上岡,遇虎打虎,為民除害,何其壯哉!可到了最後,在土岡子上,武松在酒館裡喝酒卻吃不著肉,最後依靠蠻力打了店主人、打了眾多客人,吃上了別人的酒肉。隨後過岡時,卻有一隻大黃狗趕著他吠,武松拿刀砍去,卻砍了個空,還跌落小溪裡差點凍死,何其狼狽!

曾經的打虎英雄,為何如今卻連一隻黃狗都打不過了呢?只能說武松把力氣都用在了搶奪酒肉、趕打眾人上了,最後竟然被黃狗打敗,差點凍死在溪裡。施耐庵此處描寫,武松故事的開始和結尾都在岡上,景陽岡面對猛虎都贏了,土岡子面對黃狗卻敗了,充滿了對於武松的諷刺與貶低。只不過影視劇往往選擇無視掉嚴重形象武松形象的這一段,只為觀眾展示了一個正面人物武松。

相關焦點

  • 施耐庵安排武松打狗,是為了奚落武松嗎?
    文/主任以打虎開場,以被狗欺收尾,武松在水滸中的故事,似乎在十個章回中的描述,呈現出高開低走的架勢,施耐庵老先生這麼寫武松,目的何在,是不是就像很多人所說的那樣,是為了奚落武松呢?我們不妨通過武松這十個章回的故事,系統梳理來看一下具體到底是什麼情況。首先是景陽岡打虎,武松時年才二十出頭,喝了酒之後,在景陽岡遇到一頭猛虎,武松徒手打死老虎,其實奠定了他在水滸中的地位,那就是徒手格鬥第一人,無論有些人怎麼貶低武松,這個事實是改變不了的。
  • 《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的原型,竟然是店小二打狗
    讀過《水滸傳》的人對武松這個角色應該很熟悉,書中描寫武松曾經在景陽岡上空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因此,「武松打虎」的事跡在後世廣為流傳。那麼作者施耐庵是根據什麼來描寫此段精彩故事的呢?據說,有一天,施耐庵在書房內進行創作,寫到武松因在家鄉誤傷人命,無奈遠離家鄉逃到了滄州地界飄蕩。後來武松聽說他打的那個人並沒死,他就認為雖然打人難免有訴訟官司,但不至於發配充軍,而且他鄉哪有家鄉好,於是他就決定回家。
  • 武松打虎、醉漢打狗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裡面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就是一個特別精彩的故事看到這個故事,經常有人會想,人真的能打過老虎嗎?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武松實在山東境內打的老虎,山東境內活動的是華南虎華南虎的體長可長到2.5米,體重可達150公斤,這種體型的動物對付一個強壯點的人類還是沒問題的,即使強壯點的人類持械也幾乎不可能打過他,赤手空拳就更打不過啦。
  • 《水滸傳》武松到底是個英雄好漢還是一個暴力分子?
    依黑水布衣來看,在《水滸傳》中的武松,正是從英雄好漢到暴力分子的演變過程,也是逐漸失控的一個過程。從第二十二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到第三十一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錦毛虎義釋宋江》,整整十回都是武松的章節,這在整部著作中是罕見的,可見作者對於武松的重視。
  • 武松能打死老虎,可為何打狗時卻洋相百出?金聖歎說:武松是天人
    由此可見,施耐庵為塑造武松,是傾注了巨大的心血,什麼景陽岡打虎、鬥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蜈蚣嶺……以至於連金聖歎在批註《水滸傳》時,都翹起大拇指,狠狠地給了武松兩個字的評價:天人!即,武松是《水滸傳》中,天神一般的人物。這評價連魯智深都沒得到,堪稱是水滸108將中,最高的評價了。
  • 當初打死猛虎的武松,後來卻奈何不了一條狗,施公這樣寫寓意深刻
    文/巴暘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寫武松的故事,用了整整10回,以打虎始,以打狗終,施耐庵這樣寫,其實寓意深刻。武松打虎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這時候的武松剛剛出場,意氣風發,渾身是膽,景陽岡上喝了十八碗酒,醉醺醺的來到崗上,遇到了一隻雕額大蟲老虎,赤手空拳,與猛虎搏鬥,打死了老虎,自此,打虎英雄的威名遠揚,真是少年得志,意氣風發。
  • 武松打虎的原型居然是一名莊丁打跑了一隻黃狗!
    說起《水滸傳》,最令人難以忘懷的就是武松打虎這個情節了,景陽岡上武松痛飲十八碗,赤手空拳擊殺吊睛白額猛虎。武松也成為整個水滸傳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收穫粉絲無數。他嫉惡如仇醉打蔣門神;有仇必報,手刃潘金蓮,痛扁西門慶為哥哥武大郎報仇。
  • 武松打虎的真相是什麼
    楊角風發作,談水滸之--武松打虎的真相是什麼?人真的能打死老虎嗎?喜歡就關注吧,不勝感激!楊角風這兩天在研究水滸,看到武松打虎這一章的時候,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到底武松沒有沒打死過老虎?武松打虎,出自施耐庵所著《水滸傳》中的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梁山好漢武松回家探望兄長,途經景陽岡,至酒家沽飲十八碗,醉後欲行趕路。酒家告以岡上有虎傷人,勸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岡上果遇一條吊睛白額大蟲。武松奮起平生之力以雙拳將虎打死。從此被人們長久傳頌至今!
  • 武松為何能打死老虎而打不過狗?真正原因是什麼
    原標題:武松為何能打死老虎而打不過狗? 武松的武功放在梁山,雖然算不上超一流高手,但也算頂尖高手,即便是他沒有和高手交戰的經歷,但在他人生中其他的故事中也足以說明他確實是個武功高手,是個從實戰中鍛鍊出來的鐵血硬漢。
  • 魯智深和武松誰的力氣大?《水滸傳》中早有定論,相差至少300斤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同時可是堪稱人物描寫最為細膩的一部,梁山108好漢,每個人的性格特色都十分的不同,兄弟情義,鬥智鬥勇在《水滸傳》中更可謂可是表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其中最為主要的幾個人物,更是描繪的入木三分,比如說魯智深還有武松這兩兄弟。魯智深原名為魯達,關西人氏。
  • 魯智深VS武松,同為八尺好漢,誰的酒量更大
    儘管作者施耐庵從頭到尾都沒有斷過酒,但似乎酒量比較好的兩人是兩位出家人,一個是花和尚魯智深,一個則是行者武松,和尚VS行者,究竟誰酒量更好?在武松沒有入夥二龍山之前,兩人從沒有同桌豪飲過,即便是武松入了夥,作者也沒有寫兩人一起喝酒的場面。儘管沒有寫二人「鬥酒」,但從單獨的描寫之中,也能一探究竟。魯智深出家五臺之後,曾有過兩次耍酒瘋,這便是「醉打山門把禍闖」。
  • 林衝與武松的差距,就像豹子與老虎,不是一個體量和等級的武將!
    作者施耐庵以「豹子頭」來定位林衝,其實是富有深意的。豹子的視力、聽力、嗅覺能力、跑動速度都不在老虎之下,但是始終做不成萬獸之王。而武松就不同了,作者以「打虎英雄」、「天人神人」這樣的字眼來定位武松,頗能看出作者對武松這個人物是怎樣的寄予厚望,在施耐庵筆下,就連老虎,都要對武松俯首稱臣,何況那些豹子、驢子之類的呢?
  • 武大郎和武松是親兄弟嗎?為何差距這麼大?
    我們只談論《水滸傳》,武大郎和武松確實是親兄弟,書中原文寫得比較詳細,這裡不再重複。雖然他們長得差別很大,武大郎又矮又醜,武松生得高大威猛,但這種差別也是符合現實的,有的雙胞胎兄弟還差別很大呢,何況他們並不是雙胎。
  • 武松打死一隻老虎被稱英雄,這個人連殺4隻,卻被罵了幾百年
    水滸傳裡其實除了武松之外還有一個打虎英雄,並且奇怪的是武松打死一隻老虎被稱英雄,這個人連殺4隻,卻被罵了幾百年。這個人是誰呢?就是黑旋風李逵。那母大蟲到洞口,先把尾去窩裡一剪,便把後半截身軀坐將入去。李逵在窩內看得仔細,把刀朝母大蟲尾底下,盡平生氣力,捨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蟲糞門。李逵還沒休息好,又蹦出來兩個。那大蟲望李逵勢猛一撲。那李逵不慌不忙,趁著那大蟲的勢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蟲頷下。那大蟲不曾再展再撲,一者護那疼痛,二者傷著他那氣管。
  • 以打虎出場,以打狗結束 武松的人生才是一種圓滿!
    張青夫婦目送武松離開的時候 ,曾發出感慨:看他那氣質,真像個行者!從此,武松「行者」的綽號就定型了。這也是為後來武松出家六合寺埋下伏筆!離開了十字坡,武松一路上又遇到兩件事,體現出了武松的「英雄末路」。第一件:夜走蜈蚣嶺。走到一座墳庵處,天已經黑了,遠遠看見窗戶裡亮著燈,有一個道士摟著一個婦女在賞月,有說有笑。
  • 還原武松打虎的真實細節
    武松打虎的故事歷來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是《水滸傳》中最精彩的橋段之一,也是武松的成名之戰,從此「打虎英雄」的美名威震江湖。話說武松從柴進處回陽穀縣,走到景陽岡的時候,喝了十八碗,吃了二大碗熟牛肉,然後不顧店家的勸告獨自趕路,不料遇到猛虎並與之博鬥,最終打死老虎故事。讀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武松真的能夠徒手打死老虎嗎?
  • 泰森能像武松一樣,赤手空拳打死一隻老虎嗎?泰森和武松誰厲害?
    說到武松相信大家也不陌生,曾經在課本中也學習過武松打虎的內容,武松可以說身高馬大,並且力大無窮,三碗不過崗,他喝了18碗,別人喝三碗已經爛醉如泥,武松18碗剛剛微醺,獨自一人過崗,夜黑風高,酒勁慢慢上來,武松擇一石而睡。
  • 歷史上的武松:中級軍官,打過「老虎」,義舉受到世人敬仰
    上梁山後也大有作為,小說當中介紹,武松最終在杭州出家,老死在杭州。作為山東人,我從小是聽著武松傳長大的,武松的故事在魯西南一帶更是廣為流傳,幾乎人人都會說幾句山東快書《武松傳》的內容。那麼,歷史上真的有武松這個人嗎?他真的在景陽岡三拳兩腳打死猛虎嗎?
  • 武松打虎牛?這幾位比武松牛!一個打虎如打貓,五頭牛都拉不死他
    武松打虎,是《水滸傳》裡的一個橋段,因戲劇、評話、快書等多有表現,使《武松打虎》非常著名,武松也成了打虎英雄的代號,大家都認為武松很牛。事實上,在評書演義中,有幾位比武松牛!一個打虎如打貓,五頭牛都拉不死他,一個一扁擔打扁虎頭,一個舉起虎直接摔死,等等。
  • 武松打虎「一夜成名」,現實中真的有人能打死老虎嗎?
    提到《水滸傳》,很多人都會對「武松打虎」這一段印象深刻,要知道,老虎可是百獸之王,它們可是如今地球上最強大的掠食者之一,而武松赤手空拳就可以打死一隻老虎,由此可見,武松有多麼的厲害。不過,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武松打虎這件事,又是不是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