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首批入朝21個師,師長們後來獲得什麼軍銜

2021-01-21 歷史八卦社

大家都知道,1950年10月19日,志願軍健兒們陸續跨過鴨綠江,奔赴保家衛國的戰場,到1953年7月停戰為止,志願軍前後一共有27個軍參加了對外作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其中,首批志願軍於10月19日—10月23日之間陸續入朝,參戰部隊有38、39、40、42、50、66軍和炮兵第四師,一共有19個師,可以說,這19名師長算是解放初期我軍200多名師長中的佼佼者。

那麼,這19名師長在後來獲得什麼軍銜呢?

先說說著名的萬歲軍——38軍。

112師師長楊大易,四川蒼溪人,紅四方面軍出身,紅軍時期任紅30軍89師通信隊隊長,隨西路軍血戰河西走廊,是抵達新疆的400名西路軍倖存者之一。抗戰時期調到山東,任濱海軍區第四團團長,把第四團帶成了主力團。解放戰爭時期任一縱二師副師長、師長、38軍112師師長,1955年獲得少將軍銜。

113師師長江潮,河北定縣人,東北軍學生兵出身,在國軍57軍當連長時秘密入黨。不料黨員身份被發覺,營長想害他,江潮及時把部下拉到濱海軍區,編入海陵獨立團,後成建制轉入山東八路第二師第六團,江潮任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野一縱二師參謀長、38軍113師師長。1955年獲授少將軍銜。

114師師長翟仲禹,山東濟陽人,早年參加一二九運動,1938年入黨,被派到東北軍萬毅部從事兵運工作,跟隨萬毅起義來到濱海軍區,任新111師團指導員、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野七縱十九師五十六團團長、一縱三師政治部副主任、38軍114師340團團長等職。抗美援朝前被破格提拔為114師師長。1955年獲授大校軍銜。

第二個說說常勝軍39軍,39軍在朝鮮戰場上可以說無一敗績。

115師師長王良太,四川巴中人,又是一員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勇將。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王良太所在的33軍98師294團成建制劃入紅四團。激戰臘子口時,王良太當第一突擊隊隊長,率部爬上山頂,一舉攻克臘子口,全突擊隊只剩下兩個人。抗戰時期任685團4連連長、三營副營長、教一旅三團副團長、新四軍第三師八旅二十二團團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野二縱五師參謀長、二縱副參謀長、39軍115師師長等職。1955年獲授少將軍銜。

116師師長汪洋,陝西橫山人,中學畢業後奔赴延安,學成畢業分配到晉東南根據地,從副排長幹起,一路當到副團長。解放戰爭時期奉調東北,任二縱五師十三團團長、五師師長、39軍116師師長、東北軍區警衛師師長等職,抗美援朝前被調回116師任師長。汪洋軍事才能非常突出,特別對步炮協同打攻堅非常有經驗,因此116師也是抗美援朝中表現最好的師之一。汪洋晚年總結一生戎馬生涯,撰寫了軍事回憶錄——十次突擊,筆者認為是打仗乾貨最多的回憶錄。1955年獲授大校軍銜。

117師師長張竭誠,湖北紅安人,紅二十五軍出身的戰將,在紅二十五軍中歷任交通班班長、前衛排排長、軍部作戰科參謀等職。抗戰時期任344旅旅部參謀、689團營長、新四軍第三師獨立三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野二縱六師十八團團長、六師副師長、39軍117師師長等職,1955年獲授少將軍銜。

第四個說說旋風縱隊——40軍。

118師師長鄧嶽,湖北麻城人,本文第三位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勇將,12歲參加紅軍,在紅軍中最高任職紅軍大學警衛排排長。抗戰時期入抗大學習,後隨抗大一分校前往太行根據地,任幹部營營長。1939年後歷任冀南軍區第四軍分區副參謀長、參謀長,129師新四旅第十團副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三縱七師二十一旅副旅長、旅長,七師參副師長、師長,40軍118師師長。1955年獲授少將軍銜。

119師師長徐國夫,安徽六安人,本文第四位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勇將,原政工幹部出身,1936年年底調任紅四方面軍騎兵師第一團團長,參加了西路軍。抗戰爆發後從新疆調回延安工作,任八路軍隨營學校第一隊區隊長、第四隊隊長、抗大第六大隊四隊隊長、一分校第二營營長、八路軍冀南四分區騎兵團參謀長、團長,新八旅第二十二團副團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野三二十三旅副政委、副旅長,三縱九師副師長、師長,五縱十三師師長,40軍119師師長。1955年獲授少將軍銜。晚年撰寫的回憶錄《大漠風聲急》,披露了不少知名戰役鮮為人知的往事,價值非常高。

120師師長羅春生,江西吉安人,雙紅一出身,在紅一軍團最高任保衛局駐紅二師五團特派員。抗戰時期任留守兵團關中獨立第一營副營長、營長、獨立第三團副團長、警備第一旅教導大隊大隊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警衛團團長、獨立第二師第五團團長、四十軍第一五三師副師長、第一一八師副師長、第一二○師師長等職。1952年5月16日拂曉,在漣川前線新寺洞突遭敵機空襲而光榮犧牲。如果不犧牲,以其雙紅一的資歷,少將軍銜板上釘釘。

第四個說說東野組建最晚的縱隊——原五縱現42軍。

124師師長蘇克之,河北深縣人,1938年加入八路軍,在八路軍時基本都是擔任政工幹部,任冀中人民自衛軍第一團政治處宣傳員、八路軍第三縱隊七支隊十九大隊連指導員、冀魯豫軍區南進支隊第二十一團三營教導員,第三十二團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遼寧軍區第一軍分區副參謀長、遼河支隊支隊長、遼南獨立師團長,東野五縱十三師參謀長、42軍126師副師長、42軍124師代師長、師長等職。1955年獲授大校軍銜。

125師師長彭龍飛,江西永新縣人,早年在湘贛軍區工作,任永新縣保衛隊排長,紅十八師五十三團連指導員、永順縣毛巴遊擊隊政委,紅六軍團第十六師四十七團營教導員。抗日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盂縣保安大隊政委,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遊擊支隊支隊長。解放戰爭時期任瀋陽市保安第三旅旅長,遼寧獨立師師長,東野八縱十四師師長,42軍125師師長等職。1955年獲授少將軍銜。

126師師長黃經耀,江西於都人,雙紅一出身,1931年參加紅軍,歷任戰士、班長,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排長、連長、副營長、營長、副團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歷二縱四師十團團長、39軍115師副師長。抗美援朝前夕調任42軍126師師長。1955年獲授大校軍銜。

第五個說說國軍起義部隊60軍改編而來的50軍。

148師師長白肇學,雲南宣威人,雲南講武堂17期畢業,後投考黃埔五期,是滇軍中少有的黃埔生,也是志願軍師長中唯一一名黃埔生。畢業後留校,任黃埔軍校校務部副官。調任第3軍8師副官主任。抗戰爆發後,滇軍整編,校長派白肇學到滇軍精銳60軍任183師540旅參謀長,1938年11月任新3軍183師548團團長,1943年6月任暫編19師副師長。1946年3月任第60軍182師師長,長春起義後任解第50軍148師師長。抗美援朝結束後回國,任雲南省工業廳副廳長,由於轉行政系統,未獲得軍銜。

149師師長隴耀,四川金陽人,是滇軍中少數四川人之一,雲南陸軍軍官候補生隊畢業,畢業後到盧漢部下當見習排長,因戰功一路升為暫編第21師師長,曾獲得忠勤勳章。長春起義後轉任149師師長,1952年8月回國,任第二步兵學校物資部副部長。1955年5月轉業,任樂山專署副專員、四川省委委員。沒有獲得軍銜。

150師師長王家善,黑龍江巴彥人,早年在東北軍服役,是本文第二位東北軍出身的勇將。1928年考入日本陸士,畢業後恰逢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在中統的指示下前往偽滿潛伏,最高任偽滿國軍第七旅旅長。值得一提的是,王家善在擔任第七旅旅長期間,手下第一大隊大隊長是未來的韓軍上將白善燁。抗戰勝利後召集第七旅舊部投奔國軍,任暫編52師師長。1948年在營口起義。1949年任50軍150師師長。抗美援朝回國後任遼寧省政協副主席,沒有獲得軍銜。

第六個說說唯一一支華北軍區部隊——66軍。

196師師長楊有山,遼寧省遼陽人,本文第三位東北軍出身的勇將,在東北軍中最高任東北軍連長。東北軍整編後,楊有山對前途失望,遂投奔延安,任陝北公學軍事教員、軍事主任教員、晉察冀軍區一分區教導隊隊長、第一支隊副參謀長、一團參謀長、冀察軍區教導大隊大隊長、晉察冀野戰軍2縱5旅副旅長、華北軍區第三兵團參謀處長、66軍196師長等職。抗美援朝回國後,任第6高級步兵學校校長、第31步兵學校校長。1955年獲授大校軍銜。

197師師長成少甫,河南商城人,本文第二位紅二十五軍出身的勇將,在紅二十五軍中最高任連指導員。抗戰爆發後調任115師教導大隊第6隊任指導員。1937年11月調晉察冀軍區,歷任軍區軍政學校2隊隊長、第三軍分區十一團團長、第2支隊支隊長、第42團團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晉察冀軍區野戰軍一縱2旅旅長、第二十兵團66軍197師師長。1955年獲授少將軍銜。

198師師長宋玉林,江西會昌人,本文第三位紅一軍團出身的勇將,而且還是四紅一,即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紅一師紅一團。抗日戰爭時期任楊成武獨立團連長,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營長,代團長,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區教導5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軍區第2兵團第8縱隊第8旅旅長,63軍188師師長、66軍第198師師長,1955年獲授少將軍銜。

最後說說跟隨第一批志願軍入朝三個炮兵師。

炮一師師長文擊,河北霸縣人,原名劉樹堂,1937年參加八路軍,政工幹部出身,歷任晉察冀軍區軍政學校宣傳幹事、政治教員、軍區教導團政治處主任,晉察冀軍區直屬炮兵營政委,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第3營營政委,延安炮兵學校大隊政委。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軍區炮兵縱隊炮二團政委、團長、炮兵第1指揮所參謀長,炮1師副師長兼參謀長、師長,1955年獲授大校軍銜。

炮二師師長宋承志,安徽金寨人,本文第六名紅四方面軍出身的勇將,14歲加入紅軍,曾隨西路軍血戰河西走廊,是400名抵達新疆的西路軍倖存者之一。在新疆學習炮兵技術,學成後前往延安,擔任炮校教員、八路軍總部炮兵教導營長、炮校訓練部部長,培養了數千名炮兵人才。解放戰爭時期前往東北,任東野第一個重炮團——炮一師三團團長。遼瀋戰役結束後,宋承志破格提拔為炮二師師長。1955年獲授少將軍銜。

炮八師師長王珩,河北任丘人,本文第四位東北軍出身的勇將,曾任東北軍連長、偽冀東保安隊分隊長。八路軍發動冀東暴動,王珩率保安隊起義,歷任八路軍冀熱遼挺進軍營長、八路軍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29團參謀長、晉察冀軍區13軍分區12團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熱遼軍區第16軍分區參謀長、冀察熱遼軍區炮兵旅旅長、四野炮1師副師長、炮兵8師師長。1951年7月,王珩帶領部隊開展整訓期間突發急性病,並患傷寒症,於7月24日不幸逝世,時年39歲。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犧牲的十位名將,如不犧牲將會獲得什麼軍銜
    大家都知道,今年是志願軍出國作戰七十周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廣大戰士們奮勇殺敵,力挫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將戰線從鴨綠江推到三八線,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當然,也有不少烈士們為此付出了寶貴的生命,其中不乏優秀的各級指戰員。 本文試著列舉其中十位。
  • 參加抗美援朝的的高級將領,後來都是什麼軍銜?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此而拍攝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正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火熱播出。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到包括彭老總在內的很多我黨我軍的高級將領,那麼,這些高級將領在後來授銜時候又獲得了什麼軍銜呢?下面讓小編為大家一一盤點。
  • 旋風司令韓先楚,麾下兩位虎將,在建國後授予什麼軍銜
    由於戰功卓越,在1955年授銜時,特意被毛爺爺提拔為上將軍銜。本來當時,評銜小組給韓先楚定的是中將軍銜,但是經過毛爺爺審批後,說;韓有功,中晉上。能夠被破格提拔,可見韓先楚將軍為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多大的貢獻。
  • 志願軍全殲北極熊團,27軍兩個主力師被打殘,上萬人傷亡
    面對戰局的變化,中國立刻調在山東整訓的三野九兵團入朝,以彌補入朝兵力不足的狀況,志願軍司令部準備以先期入朝的6個軍在西線對抗美軍第8集團軍,新銳的九兵團則在東線的長津湖地區迎擊美第10軍的進攻。志願軍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副司令陶勇,由20軍,26軍,27軍組成,在入朝之前,三個軍都做了調整,各個團,各個營都是四四制,甚至是五五制,九兵團入朝總兵力達到了15萬人。
  • 志願軍師長出身騎兵,活捉美軍很納悶:騎兵師為何不見馬
    作者:老街巷口1950年10月底,志願軍40軍奉命向德川進發。當時,119師由立石洞南進,行軍過程中碰上了韓8師兩個團的援軍。當時正值夜間,兩軍互相穿插,竟然都未發現對方。天一亮,徐國夫師長便領著師部來到曲波院北的一座小村莊,打算在此休整。
  • 八路軍六位師長,有五人後來成為開國元帥,只有一個人是上將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總指揮由朱老總擔任副總指揮彭老總,下面又分三個師,一個師兩位師長一正一副,總共就六位師長,讓我們一起看看:抗戰中八路軍六位師長都由誰擔任?後來在建國後,他們都享受啥軍銜?
  • 頂著狂轟濫炸,志願軍空軍一個月建五個師,卻有兩個師一仗沒打?
    雖然空6師在這五個師裡組建最早最快,11月20日即告成立,但相對來說也是底子最薄弱的:該師以步兵170師師部和所屬508、509團團部為基礎成立,並等待航校的飛行學員分配到部隊後,於1951年2月開始飛行訓練。另外空6師在7月改裝米格-15之前,還先飛了幾個月的米格-9,這款性能不佳的、處在活塞式與噴氣式時代間的過渡產物,對新飛行員們來說確實是個麻煩。
  • 志願軍陣亡最高級別將領,身中美軍毒氣,老兵:頭腫得像水桶
    提起志願軍,名氣最大的非「萬歲軍」第38軍莫屬,可如果以戰績排名,那麼20兵團的第67軍,則以殲敵87847人的戰績,成為志願軍殲敵最多的部隊。 67軍在取得輝煌戰績的同時,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首位入朝的代軍長李湘,壯烈犧牲,是整個抗美援朝戰役中陣亡的最高級別將領。
  • 長津湖冰天雪地裡的搏殺:美陸戰1師是如何逃出志願軍包圍圈的?
    11月21日,美國政府和參謀長聯席會議舉行會議,分析了朝鮮戰場的局勢,最終決定不再提及「敦促中國撤軍」和「督促北朝鮮投降」的政治解決方案,也不再考慮英國政府關於在朝鮮北部建立緩衝區的倡議,批准麥克阿瑟佔領整個朝鮮的軍事計劃。
  • 上甘嶺戰役中兩個軍參戰,第十五軍下轄3個師,師長分別是誰
    1952年10月14上甘嶺戰役打響,這場戰鬥持續了43天,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此次戰鬥志願軍一共有兩個軍參戰,分別是王近山領導的第12軍和秦基偉領導的第15軍,這兩位將軍在1955年大授銜時都被授予開國中將,秦基偉更是在1988年榮升為開國上將,成就非常大,那麼秦基偉率領的第十五軍下轄三個師的師長後來成就如何呢
  • 新四軍第四師成立後,首任三個旅長都是誰?一人為開國上將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在江北重新組建了軍部,1月20日陳毅被任命為代軍長,同時新四軍各部隊也進行了改編,在原有6個支隊的基礎上改編為7個主力師。其中第四師的前身是八路軍第四縱隊,師長兼政治委員是彭雪楓,之後政治委員為鄧子恢,全師組建之初轄三個旅,即第十旅、第十一旅、第十二旅,那麼三個首任旅長都是誰呢?
  • 志願軍出國參戰當天,毛澤東致電各中央局:目前幾個月,只做不說
    當時,因中美雙方武器裝備和經濟實力相差極為懸殊,不僅中共中央領導人決心難下,入朝部隊的領導人對於馬上出兵參戰也有顧慮。指揮員們普遍認為,我們沒有坦克,對付敵人的坦克靠拼命尚可一搏。我們沒有防空武器,對付敵人的飛機就完全沒有辦法。10月17日第13兵團負責人曾聯名致電彭德懷,說明在我軍高射炮火太少,又無空軍配合的情況下出動,弊多利少。
  • 中央紅軍長徵的五大軍團,軍團長分別是誰,建國後授何軍銜?
    說起「紅軍軍團」這個編制,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的地位在方面軍之下,軍之上,一般下轄若干個師或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先後成立了七個軍團,其中有兩個軍團在長徵前夕奉命先遣,分別是蕭克領導的紅二軍團、尋淮洲領導的紅七軍團。
  • 新中國授銜時:有3位將軍覺得軍銜低了,分別是誰?後來如何?
    直到1955年,國家局勢逐步安穩,於是在軍隊中展開軍銜制度,也是從榮譽上給將士們一個肯定。此次參與授銜的將領多達數百人的,最終上榜的將領也都是經過層層選拔、商討才定下來的。不過,這其中也有一些將領對自己的軍銜不滿意,覺得定得低了,其中就有這三位:
  • 虎將鄧嶽劍走偏鋒,尖刀團猛插敵後,將志願軍尖刀戰術發揮到極致
    2月10日晚,40軍軍長溫玉成和政委袁昇平從「鄧指」接受完任務後回到上果湖的軍指揮所,還未顧得上休息就立刻召集各師師長前來參加作戰會議,在向各師長傳達完「鄧指」的指示後,溫玉成軍長做了以下軍事部署:以118師和120師為第一梯隊對敵發起攻擊,119師擔任軍預備隊隨時投入戰鬥,主要突擊方向為左翼的118師,為了保證118師能夠順利突破敵人防線,軍屬炮兵主力及119
  • 志願軍的6位兵團司令員,回國後都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是啥?
    韓戰是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場對外戰爭,面對的對手還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派出了優秀的將令來指揮軍隊,當時志願軍一共有六位兵團司令員,他們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軍銜如何?第一位鄧華,鄧華是志願軍的副司令員,身兼志願軍軍團司令員,早期參加革命隊伍,一直跟著彭德懷作戰。
  • 志願軍最慘痛失利,1個兵團6000重傷員被遺棄
    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交戰雙方打成平推以後,戰線呈一斜線,美軍東線翼側暴露,彭德懷決心移師東線,殲滅南朝鮮軍3至5個師。第3兵團的任務是中央突破,割裂美李軍的聯繫並阻擊美第10軍團的東援,保障第9兵團翼側安全。第3兵團指揮第60軍、第15軍和第39軍的2個師(第115、第116師),第12軍調歸第9兵團指揮。
  • 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與史達林主要商談了什麼?
    彭德懷入朝後與金日成首次會晤的主要內容是什麼?1950年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乘坐吉普車跨過鴨綠江大橋,進入朝鮮邊境城市新義州,在此受到朝鮮副首相兼外務相樸憲永的迎接。他說:「志願軍第一批入朝作戰部隊為12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約20多萬人。另外24個師正在調集,作為第二、第三批入朝作戰的部隊。我們入朝前打算是先在平壤、元山一線以北,德川、寧川一線以南地區構築防禦工事,進行防守。希望人民軍繼續組織抵抗,儘量遲滯敵人前進,以便掩護我軍開進。我們黨中央和毛主席下這個決心是很不容易的。
  • 「北極熊」團遭志願軍圍殲,團長不知所終,50多年後才確認陣亡
    長津湖戰役是9兵團出國首戰,由於入朝倉促,後勤物資準備不足,面對朝鮮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寒冷天氣,9兵團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即便環境異常困難,志願軍戰士們士氣高昂,仍然打出了不少亮眼的勝仗,如今保存在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的美軍「北極熊」團團旗就是最好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