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第四師成立後,首任三個旅長都是誰?一人為開國上將

2021-01-10 一壺濁酒論青史

1941年1月6日,國民黨軍7個師8萬餘人悍然在達涇縣茂林地區對新四軍北移部隊共9千餘人進行了突然襲擊,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被包圍的新四軍除2000餘人突出重圍外,大部壯烈犧牲或被俘,新四軍軍長葉挺在前往談判時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周子昆被叛徒殺害。「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在江北重新組建了軍部,1月20日陳毅被任命為代軍長,同時新四軍各部隊也進行了改編,在原有6個支隊的基礎上改編為7個主力師。

其中第四師的前身是八路軍第四縱隊,師長兼政治委員是彭雪楓,之後政治委員為鄧子恢,全師組建之初轄三個旅,即第十旅、第十一旅、第十二旅,那麼三個首任旅長都是誰呢?

第十旅旅長——劉震

劉震,1915年出生,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人,他1930年加入了孝感當地的赤衛隊,1931年參加紅軍,歷任紅軍連指導員、團政治委員、紅73師政治委員、紅75師政治委員等職務。

全面抗戰期間,劉震歷任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688團政治委員、第344旅獨立團團長、第4縱隊第344旅旅長、新四軍第四師第10旅旅長(後該旅歸第3師建制)等職務。

1945年9月下旬,新四軍第3師奉命向東北進軍,劉震任副師長,此後歷任吉江軍區司令員、第2縱隊司令員、第39軍軍長、13兵團副司令員等職務。

在新中國成立後,劉震歷任志願軍空軍司令、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瀋陽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在朝鮮戰場上,劉震曾指揮空三師和美國空軍交手,在三日的交戰中,共擊落F-86飛機9架,F-84飛機4架,擊傷F-86飛機2架。

1955年,劉震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92年8月20日因病逝世。

第十一旅旅長——滕海清

滕海清,1909年出生,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人,他1930年參加了紅軍,歷任紅軍連長、營長、團政治委員等職務。

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八路軍後,滕海清歷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教導大隊大隊長、新四軍遊擊支隊第2團團長、八路軍第4縱隊第5旅旅長,新四軍第4師第11、第9旅旅長等職務。

抗戰勝利後,滕海清率第9旅由淮北進入魯南,劃歸山東野戰軍建制,此後歷任山東野戰軍第2縱隊第9旅旅長、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6師師長、第13縱隊副司令員、第2縱隊司令員、第21軍軍長等職務。

在新中國成立後,滕海清歷任軍事學院高級系副主任、石家莊高級步兵學校校長、濟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

1955年,滕海清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97年10月26日因病逝世。

第十二旅旅長——譚友林

譚友林,1916年出生,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人,他1930年參加紅軍,歷任紅軍團政治委員、紅2軍團5師政治委員等職務。

全面抗戰爆發後,譚友林歷任新四軍第4支隊教導隊隊長、第6支隊第3總隊政委、八路軍第4縱隊6旅旅長、新四軍第4師12旅旅長等職務。譚友林是第12旅的首任旅長,不過僅僅當了二個多月後就奉命回延安學習,繼任旅長是饒子健。

在解放戰爭期間,譚友林歷任哈北軍分區司令員、第359旅副旅長、勃利軍分區司令員、第12縱隊34師政委、第39軍副軍長等職務。

新中國成立後,譚友林歷任志願軍第39軍副軍長、工程兵副司令員、蘭州軍區政委等職務。

1955年,譚友林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2006年5月22日因病逝世。

結語

新四軍第四師組建之初,全師15000餘人,1944年9月11日,師長彭雪楓在對敵作戰時不幸中彈犧牲,他是抗戰期間新四軍犧牲的最高級別指揮員。第四師是一支英雄的隊伍,據統計,在整個抗戰期間第四師主力部隊犧牲4451人,傷8576人,這尚不包括地方部隊的傷亡。

相關焦點

  • 八路軍115師將領55年授什麼軍銜及115師是如何發展成第四野戰軍?
    1軍團)團長:楊得志(上將)、副團長:陳正湘(中將)、政訓處主任:鄧華(上將)、副主任吳法憲(中將)、參謀長:彭明治 (中將)686團(紅3軍團)團長:李天佑(上將)、副團長:楊勇(上將)、政訓處主任:符竹庭(1943年犧牲)、參謀長:彭雄 (1943年犧牲)344旅(紅15軍團)旅長:徐海東(大將) ,副旅長:黃克誠(大將) ,
  • 八路軍六位師長,有五人後來成為開國元帥,只有一個人是上將
    八路軍六位師長,有五人後來成為開國元帥,只有一個人是上將 在抗戰全面爆發後,國共雙方再次合作,紅軍也統一接受蔣介石改編為八路軍,而南方的紅軍改編為新四軍。
  • 沒有經歷抗日戰爭,沒有參加解放戰爭的開國上將都有誰
    1955年授予的57位開國上將中,除了解放戰爭起義的陳明仁,董其武,陶峙嶽三人外,剩下的開國上將都是在土地改革時期就參加了紅軍。因此這些人,都經歷過我黨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三個時期,第一個是土地改革時期,第二個是抗戰時期,第三個是解放戰爭時期。
  • 上甘嶺戰役中兩個軍參戰,第十五軍下轄3個師,師長分別是誰
    1952年10月14上甘嶺戰役打響,這場戰鬥持續了43天,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此次戰鬥志願軍一共有兩個軍參戰,分別是王近山領導的第12軍和秦基偉領導的第15軍,這兩位將軍在1955年大授銜時都被授予開國中將,秦基偉更是在1988年榮升為開國上將,成就非常大,那麼秦基偉率領的第十五軍下轄三個師的師長後來成就如何呢
  • 此縱隊的兩任司令員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
    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是個很特殊的縱隊,雖然番號靠前,但成立比較晚,而且其他野戰軍都沒有第五縱隊這個番號。這個縱隊的前兩任司令員都是開國中將,他們手下的一個文書,後來晉升上將,您知道嗎?1948年3月,東北野戰軍的獨立第一、第二、第三師,合編組建成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萬毅任司令員,劉興元任政治委員,全縱隊3.6萬餘人。萬毅後來被授開國中將,首任政委劉興元也是開國中將。1948年11月,我軍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第五縱隊改稱解放軍第42軍,萬毅仍任軍長。不久,由原第五縱隊副司令員吳瑞林接任軍長。吳瑞林綽號「吳瘸子」,打紅了朝鮮半島,後來也是開國中將。
  • 新四軍旅長剛到延安,就被逮捕,原來他此行的目的是刺殺毛主席
    1943年6月20日,新四軍第3師8旅旅長田守堯在延安軍委招待所的客房裡正端坐在椅子裡陷入沉思之中。1935年,紅25軍到達陝北後與陝北紅軍合編為紅15軍團,年僅20歲的田守堯任第78師師長。同年,田守堯指揮78師在75師一部配合下,殲滅圍困陝北的東北軍110師大部,擊斃師長何立中,取得勞山大捷。而勞山大捷意義非同尋常,為紅一方面軍與陝北紅軍會師掃清了障礙。直羅鎮戰役,周恩來親自指揮田守堯部參與全殲了東北軍109師。紅軍西徵回師途中,田守堯又指揮部隊攻克安邊、鹽池2個縣城,受到彭德懷的嘉獎。
  • 陳毅所在三野的傳奇十大虎將授銜時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
    前面曾經介紹過解放軍其他三大野戰軍的虎將,分別是第一野戰軍的虎將第二野戰軍劉伯承元帥麾下的十大戰將第四野戰軍林彪手下的十大虎將,是不是覺得少了點什麼,對忘記說第三野戰軍,其他三個野戰軍有十大虎將,第三野戰軍當然也不例外,第三野戰軍在解放戰爭時期也是大名鼎鼎,第三野戰軍它是由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四軍和八路軍山東軍區部隊一部逐步改編擴建而成的。
  • 記江蘇省道德模範、濱海縣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徐振理的事跡
    一、位卑未敢忘己任,蓽路藍縷傳薪火徐振理是江蘇省道德模範、濱海縣新四軍研究會會長。他總說,濱海縣是個小地方。是的,從地圖上看,濱海是江蘇省鹽城市的一個縣。他總說,他是個小人物。是的,他是鄉鎮民政辦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他總說,他做的都是「小事情」。
  • 葉飛:中國唯一有雙重國籍的開國上將,中國的將軍,菲律賓的兒子
    周恩來總理就拿出一盒送給了上將葉飛,當時周恩來總理說:「葉飛同志是中國的將軍,也是菲律賓的兒子。」那周恩來總理為什麼說上將葉飛是中國的將軍,也是菲律賓的兒子呢?因為,葉飛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同時他的祖籍是福建南安,而出生於菲律賓奎松省,他是中國唯一一個具有雙重國籍的開國上將。
  • 紅軍改編八路軍,陳錫聯由師長降為團長,三個營長都是誰?一人後為...
    改編前,陳錫聯任紅10師師長,改編後紅10師編為769團,隸屬八路軍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第386旅(旅長王宏坤、副旅長王維舟),陳錫聯任團長,副團長汪乃貴,參謀長範朝利,八路軍在組建之初受國民政府干涉,所以一開始各師、旅、團是沒有政治委員的,在10月1日之後各部隊才開始陸續配備政委。
  • 三個八路軍機槍手,十一年後分別成為解放軍少將、中將、上將
    有一張老照片名叫「三個八路軍機槍手」。 照片中的三個八路軍機槍手席地而坐,滿臉是笑,在他們面前,整整齊齊擺放著三挺日式重機槍。 顯然,這是一張「擺拍」的照片,而且應該是經過上色處理的黑白照片。
  • 這兩人同為大將軍銜,一個領元帥工資,一個卻只領上將工資
    後來,周士第率25師兩個團起義,成為南昌起義的重要力量。而參加秋收起義的警衛團能夠成立,張雲逸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他舉薦盧德鳴擔任團長,盧德鳴率譚希林、張宗遜等革命骨幹創建警衛團,為秋收起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張雲逸在大革命時期對革命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 南京軍事學院首任院長兼政委是劉帥,第二任院長和政委分別是誰?
    在革命年代,我軍很大一部分將領都是農民出身,他們從小就參加了紅軍,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雖說也照樣能打勝仗,但為了建設一支現代化的國防軍,無疑還是需要加強學習。新中國成立後,我軍就開始著手建設一所培養中、高級指揮員的綜合性學府。
  • 新四軍共7個師,第七師人不多地盤也小,卻為何最富裕?
    軍部選中七師葉進明,浙江餘姚人,17歲參加革命,18歲入黨,曾在上海長期從事地下工作,1937年12月新四軍成立時,他就參與了籌建工作,後來擔任了新四軍總兵站站長。皖南事變後,兵站改為供給部,他又擔任副部長,一直負責財政和供給工作。1944年12月,新四軍參謀長賴傳珠找到了葉慶明,安排他前往七師為軍部解決物資和經費問題。
  • 東北野戰軍第三縱隊,幾任司令員都是誰?他被稱為旋風司令
    抗戰勝利後,曾克林率部進入東北,是最早入關的部隊之一,曾克林率部接受了錦州、瀋陽,成立了曾克林任司令員的瀋陽衛戍區,此後曾克林歷任遼東軍區副司令員、第3縱隊司令員、第7縱隊副司令員、空軍混成旅旅長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曾克林歷任海軍航空部副司令員、海軍後勤部副部長、海軍航空兵部司令員等職務。
  • 此人是上將,後成副主席,一家三代都是此地最高行政長官
    在共和國57位開國上將中,烏蘭夫是一位比較特殊的一人。他授予上將時主要職務是國務院副總理和內蒙古自治區委第一書記,是毛澤東特批的上將。德王怒道:「我主意已定,千秋功罪由我一人承擔。」烏蘭夫見勸不回德王,決定舉行起義。1936年2月21日,他一聲令下,保安隊在百靈廟舉行抗日武裝暴動,後整編為獨立旅(國民黨軍編制),然後,他再次與延安進行聯繫,毛澤東親自召見他,並贈送手槍。從此,烏蘭夫與中共在一起了,並毛澤東所倚重。烏蘭夫這次與毛澤東見面,是改變人生的重大會晤。
  • 57位開國上將,誰的資歷最老,此人一生任勞任怨甘居副職
    在1955年首次評選時,除了軍功以外,那就是資歷,包括對革命的貢獻,這三點算是硬體條件。從而也導致了,不少開國將領,因軍功卓越,但資歷尚淺,也有些將領資歷很老,但軍功這一塊有點欠火候,因此,這些人授予的軍銜都不是很理想。
  • 八路軍129師的5位團長,1955年都是什麼軍銜
    1945年2月,任中共豫西第四地委書記、豫西軍區第4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原軍區第1縱隊第2旅旅長等職。率部參加保衛陝甘寧邊區和堅持豫西敵後抗日遊擊戰爭。1938年6月任第129師獨立旅旅長,青年抗日遊擊縱隊副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新編4旅旅長兼冀南軍區第二、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參加了創建冀南抗日根據地的鬥爭和磁武涉林等戰役。1941年1月奉命率新4旅南援新四軍。皖南事變後停止南下,在魯西地區開展工作。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政大學副校長兼冀南軍區司令員。1948年夏因積勞成疾,離職住院就醫。
  • 新四軍皖南抗戰剪影
    1937年9月28日,蔣介石任命北伐名將葉挺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軍長。10月1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布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遊擊隊改變為新四軍。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南昌。2月上旬,新四軍軍部命令江南各部隊到皖南歙縣巖寺集結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