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聚美麗鄉村 見證全面小康|宿松:「蛋雞村」裡飛出「金鳳凰」

2020-12-05 安徽網

9月24日下午,記者來到宿松縣五裡鄉牌樓村的蛋雞飼養基地。五裡鄉利用近郊優勢,著力打造特色產業示範基地,發展設施農業、精品農業和高效農業,推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其中,牌樓村就是有名的「蛋雞村」。

這裡的蛋雞下蛋產量高,名字還很「洋氣」,它們的品種有「羅曼粉」、「海蘭褐」和「海蘭灰」。牌樓村蛋雞飼養基地的負責人羅光友介紹:「這是公司開辦的第二個蛋雞飼養基地,4個雞舍全部安裝了智能化養雞設備,可以實現全自動控溫、控溼、投料、排糞。現在整個基地養殖蛋雞6萬餘只,年產值達到1150萬元。」

蛋雞養殖產業在牌樓村發展得風生水起,帶動村裡234戶貧困戶戶均增收657元,9名貧困戶實現在基地長期就業,月收入近2000元,村級集體收入增加10萬元以上。在養殖基地務工的五保戶胡天義算了一筆帳,以前靠五保金生活,如今在養殖基地務工,月收入能達到1800元。一隻只蛋雞成為了脫貧致富的「金鳳凰」,村民對生活越來越有信心。

除了蛋雞養殖,在牌樓村裡還能看到一排排整齊的果蔬大棚。據介紹,這裡出產的麒麟西瓜採用嫁接瓠子根技術,攻克了在同一塊土地連年種植西瓜易得枯萎病的難題,同時保證西瓜產量高、口感好、甜味濃。

「一村一品」為五裡鄉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近年來五裡鄉圍繞打造特色產業示範基地,發展設施農業、精品農業和高效農業,培育出「蛋雞村」、「西瓜村」、「香菇村」、「苗木村」等特色產業村,做到一村一特色、鄉村更宜居,走上致富路。(記者:凡曉雪 宋伊瀅)

相關焦點

  • 「網聚美麗鄉村 見證全面小康」精準扶貧跑出致富「加速度」
    央廣網宿松9月27日消息(記者汪稱)坐落在長江下遊之首的北岸,毗鄰湖北、江西兩省交界處的宿松縣,近年來把各方面力量和資源聚焦到脫貧攻堅上,以精準扶貧統領農村工作,以精準扶貧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讓人民群眾走上脫貧致富之路。松茲農社銷售人員正在直播互動。
  • 「聚美麗池州 看鄉村振興」網絡媒體集中採訪活動啟動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11月30日,「聚美麗池州看鄉村振興」網絡媒體集中採訪活動在池州市啟動。看鄉村振興」網絡媒體集中採訪活動,主要是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宣傳池州鄉村振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戰略舉措所取得的新進展。
  • 【我們的小康】浙江衢州:「飛雞」飛出致富路 「花海」開出幸福花
    如今,通過「龍遊飛雞」電商平臺,農戶足不出戶就能找到買家,消費者用手機就能實時看到「飛雞」生長情況,每天麻雞通過「次日達」等物流方式「飛」到城市裡,探索出了通過社會創業實現精準扶貧的新模式。陳湧軍也由此躋身「國務院扶貧辦創業導師」行列。目前,「龍遊飛雞」平臺已累計接入200餘家企業、6000餘戶社區居民顧客。
  • 江蘇泗陽鴿子窩裡飛出「金鳳凰」
    泗陽縣眾興鎮楊集居委會居民鮑克武,憑藉扶貧資金巧發力,搭建鴿窩發展肉鴿養殖,鴿子窩裡飛出「金鳳凰」,走上了脫貧致富路。在幫扶人員的指導下,鮑克武立足自身條件,找準項目,找對路子,用勤勞的雙手,自力更生,創業脫貧,創業致富,讓鴿子窩裡飛出「金鳳凰」。
  • 賽鴿比賽中,草窩飛出金鳳凰?
    在賽鴿比賽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新聞說草窩裡面飛出了金鳳凰,一個簡陋的鴿舍裡面飛出來優秀的鴿子,然後還會附上一些鴿舍的照片。看起來鴿舍確實是簡陋的,不豪華的。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現在很多鴿舍其實建造材料都是比較簡單的,有的鴿友還是集合了各種各樣的材料修修補補把鴿舍建造起來的。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③】詩詠浙江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編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
  • 「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美麗鄉村②——小金縣沃日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今年2月,阿壩州13個貧困縣(市)全部脫貧摘帽,全州累計完成10.34萬名貧困人口脫貧,606個貧困村退出。如今的阿壩大地,一個個藏寨羌鄉充滿詩情畫意,老百姓的日子也蒸蒸日上。脫貧,還要奔康。
  • 中國陽山:繪就鄉村新藍圖 「桃花源」裡奔小康
    冬日和煦的陽光下,無錫惠山區陽山鎮火炬村老古潭自然村一改先前的破敗和雜亂,經過疏浚河道、植綠增綠,呈現出小橋、流水、人家的美景;新建的文化牆、文化長廊、景觀小品等,帶來濃鬱的人文氣息。站在橋上,極目遠眺,小橋、流水、人家,自成一片風景。美麗鄉村建設的背後,是陽山鎮踐行新發展理念,建設更加均衡、協調、可持續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決心。
  • 「童聲話小康」從玩具陀螺的變化裡看「小康」:有幸見證,更有責任...
    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明辦、江蘇省教育廳、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共同主辦的「全面小康 追夢成長」全省青少年徵文大賽正在火熱進行中。「什麼是小康?」對於這個問題,學生們紛紛在作文中給出了自己的理解。「你看,雖然只是小小的陀螺,卻承擔著每一代人少年時期的快樂。
  • 農民撿鳥蛋回家 沒想雞窩裡飛出「金鳳凰」(圖)
    雞窩真飛出「金鳳凰」  本報訊 (記者 張曉華) 興縣一名農民從山中撿回8枚鳥蛋,經家中老母雞孵化後,意外地孵出了一窩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省省鳥——褐馬雞。7月2日,太原動物園工作人員遠赴興縣,把8隻出生僅10天的褐馬雞小雞崽接到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小褐馬雞的「代理媽媽」——那隻老母雞也隨同而來。
  • 石柱:「交通 」助力邁向全面小康
    說起現在交通帶來的便利,石柱中益鄉華溪村街上組脫貧戶馬成茲如數家珍,「現在就是下雨天到鄉裡,鞋子都是乾乾淨淨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奔小康,道路先通暢。馬成茲的話是交通助力脫貧攻堅的最好印證。中益鄉的變化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
  • 夢裡的江湖,百花齊放,男人應該有種責任感,雞窩也能飛出金鳳凰
    三天兩後晌,雞窩裡就能飛出金鳳凰?那小子的銀子財不是從好路上來的,那個男人瞞得了眾江湖人士,瞞不了我滅絕師太!」幾天以後,滅絕師太左思右想,決定找大哥談一談。這天在廟坪山摘完豇豆,已經黃昏了。等眾江湖人士下山後,俊武就設法和俊文相跟在一起走。兩個江湖人士抽了一鍋兵書。
  • 小康路上的關廟村④關廟村裡的年輕人
    在河南日報報業集團「百名記者進百村」活動中,大河網記者走進洛寧縣馬店鎮關廟村。小村故事多,小人物彰顯大時代。跟著我們的腳步,一起見證新農村、新農業、新農民。大河網記者 孫華峰 賀志泉 /文圖 賀志泉 /視頻剪輯這是關廟村裡五個年輕人的故事。通過他們,就能夠看到小村未來的樣子。
  • 全面小康,「京」彩鄉村丨延慶農舍變身「黃金屋」
    佔戶籍總人數的34%當時村民收入以種植玉米作為主要來源其他收入依靠國家政策補貼村莊缺乏規模產業是遠近聞名的低收入村據了解小觀頭村的大部分村民都不在村中就業不少房屋也自然處於閒置狀態還有些老房子年代久遠已破敗不堪面對這20餘處老房子小觀頭村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社長賈廣軍
  • 【百縣奔小康】寧鄉: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小康》 中國小康網記者 劉建華 長沙寧鄉報導  多年來,寧鄉一直在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該走怎樣的路,如何才能讓老百姓真正地過上「小康」生活。
  • 小康!到上海中心,看看「小康生活」的模樣
    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什麼樣的?正在上海中心大廈B2藝術長廊進行的「儂好!小康」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創意設計大賽成果展上,百件優秀作品呈現了市民心目中最直觀、最真切的美好小康生活。「儂好!這些作品表現形式多樣,呈現內容豐富,或描繪城市新貌、或體現鄉村振興,或抒寫脫貧攻堅,或反映經濟建設、科技發展等。獲獎展區的兩百餘件入選作品,用靈動的線條、斑斕的色彩、和諧的韻律、藝術的光感,勾勒出了2020「儂好!小康」的美好畫卷。圖說:主題演繹獎獲獎作品 官方圖年齡最小的參賽者名叫陸陳曦,只有10歲,最大的則是年近八旬的張安樸老人。
  • 小康路上同路人② | 張寶林:能遊會飛的雞,撐起了一個家
    編者按:2020年是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
  • 【地評線】金羊視評:「慢火車」向著小康開,見證脫貧攻堅中國溫度
    據了解,這趟「慢火車」從1970年以來就一直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大山深處的26個站所間一路穿行,不僅為連接大山內外的世界搭起了一條橋梁,也傳遞出了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的時代溫度。現如今,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已經全部實現脫貧摘帽,但這趟「慢火車」依舊慢悠悠的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間,繼續見證著脫貧攻堅的中國溫度。葉茂根深,民生為本。
  • 「決勝2020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金鴿」飛入山窩窩 育出...
    吳廣勝談到養鴿帶給家庭的變化,笑的合不攏嘴(央廣網記者 王勇生 攝)政策如蜜,「金」鴿飛入村裡來「黨給了好政策,吸引來不少在外經商的確山『能人』返鄉創業。他們不僅帶來了產業,還帶來『致富經』。通過產業引導本地村民家門口創業、就業,集中發展,充分調動起了這裡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村裡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
  • 「玫瑰書香」 助力決勝小康 玫瑰書香第六期讀書會暨市直宣傳文化...
    發展構樹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活動開場,人民日報社安徽分社社長朱思雄出席並向現場觀眾分享了《江淮八記》的創作感悟,立足於歷史與現實,朱思雄舉重若輕,多角度地為觀眾呈現出一幅「奮進中的安徽」畫卷。講好扶貧故事,助力脫貧攻堅。現場,幾位市直機關選派駐村扶貧工作隊代表用親身經歷講述自己的扶貧故事,令觀眾動容。「天道酬勤,力耕不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