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山瞭望塔、帽山瞭望塔,上片區域一切正常,未發現火情」。放下對講機,那雙龜裂的手繼續拿起一旁的望遠鏡審視著四周的林地。「收到,今天大風藍色預警,一定加強值守,注意保暖,辛苦你了老曹。」
在喇叭溝門滿族鄉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工作的地方很簡陋,僅有十餘平方米,一張床、一套桌椅、一臺電暖氣便幾乎放不下多餘的東西了;他們工作的設備也很簡單,一架望遠鏡、一部對講機,還有一摞值守記錄單;但是他們管理的範圍很廣,方圓十幾公裡凡是透過望遠鏡能看到的地方,都是他負責監管的區域。他們是平凡而又特殊的一群人——森林防火瞭望員。
喇叭溝門滿族鄉裡共有兩座瞭望塔,其中一座在北京最北的一個村——帽山村。這天,在帽山村最北邊山坡上瞭望塔值守的是曹起雲。
老曹今年57歲,布滿溝壑的面龐稜角分明,有點像遠處的山稜,粗糙的手掌,看上去比同齡人年長不少。今年已經是老曹做瞭望員的第6個年頭了。6年前,這座瞭望塔還有六七名瞭望員,因為工作苦,工資也不高,慢慢的就只剩下他和他哥哥兩個人,這一幹就是6年。
雖然這份工作工資不高,但老曹肩上的擔子並不輕。前兩年,老曹就及時預防過一次火情,要不是他,也許就釀成了一場災難。
那是剛開春不久的一天,天氣還很冷。因為雨雪少,當天又颳起了風,是預防森林發生火情的「節骨眼兒」。
「村幹部囑咐我一定要盯緊了別有閃失,我也不敢怠慢,望遠鏡幾乎就沒離過手。」過了有半個鐘頭,老曹心想著回屋喝口熱水,剛一轉身,就看見北山那邊有個東西在動,「咱們這邊山上野生動物不多,冬天出來活動的就更少了,我就趕緊拿起望遠鏡,一看是個男的正蹲在地上不知道幹嘛呢,我看了半天也不像是本村人,就趕緊報告村裡」。
大約一個小時後,那個人被接回來了,一問才知道是外地跑過來上山裡刨藥材的,而且還從身上搜出了打火機和一些乾糧,他們早上上山到天黑了才回去,中午累了就在山上吃,那時候蹲在地上正要點火熱乾糧吃。
「你說懸不懸。」說起這件事,直到現在老曹還心有餘悸。
林區的防火瞭望員們儘管工作條件艱苦,但他們的心態是開朗和樂觀的。站在高塔之上,護衛著這片綠水青山,雖簡簡單單,卻豪情滿滿。
在喇叭溝門滿族鄉,像老曹一樣的瞭望員一共有4名,每年10月到第二年的5月幾乎都要在瞭望塔中度過,四人兩塔守護著全鄉的林地範圍。北京商報記者方彬楠(懷柔區委宣傳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