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有一個現象:
早上遲到的人越多,當天的工作效率就越差。
到點了,老闆都開晨會了,有些人才耷拉著臉一個又一個偷跑進來。別的人早早就已經進入工作狀態,遲到的人還在慢吞吞地整理東西,理不通頭緒,做什麼事情都慢一拍。
其實,偶爾遲到沒什麼,一年365天總有那麼幾天會掉鏈子。
但是,公司有個小朋友,最近卻天天遲到,每天工作都是蔫蔫的,打不起精神。
一天,趁著午休時間,我問她最近怎麼了?
結果姑娘跟我說:
「別提了,起太遲了,起床都八點了。」
我奇怪了,這個姑娘我挺了解的,平時很自律,不像是有這種拖延症的人。
一問才知道,老家的髮小來找她玩,兩個人同吃同住。
這位發小特別喜歡早上睡懶覺,反正不到點,就離不開床,任由6點的鬧鈴響到8點。
漸漸地,這個姑娘也有了這個壞習慣。
看著姑娘一臉苦惱的模樣,我有一句話不好意思說出口:
不要和愛睡懶覺的人做朋友。
起得有多晚,人就有多懶
美國史丹福大學睡眠研究中心表明,一個人早上睡懶覺的最大原因是晚上睡太晚,睡眠時間不夠充足。
晚上不睡覺,沉迷於各類垃圾軟體,哪怕困得要死也要對著天花板熬到十二點多才睡。
所以第二天才會那麼愛睡懶覺,早上鈴聲響了又響,不拖到最後一刻就是不起。
夜裡爭分奪秒地浪,白天連本帶利地睡。
晚睡晚起,成了多少年輕人周而復始的惡循環。
而在這背後,是人性中最大的惰性。
赫胥黎說:
「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
時間也最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
一天就24小時,睡前肆無忌憚地浪,該起床的時候又不斷地拖延時間,本質上揮霍的是雙份的時間,偷的是雙份的懶。
而真正厲害的人,即使睡得再晚,第二天也會雷打不動地照常起床,不睡多餘的懶覺。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第一期初評選,30個節目下來,時間幾近午夜,好幾位姐姐都喊著「不熬夜」。
結果錄製完畢,竟然已經是凌晨了。
而第二天又要開始訓練,本以為這些「興風作浪的姑奶奶」們肯定不會太配合,卻沒想到一到點,大家幾乎都起床了。
海陸還爆料,大家一邊吃早飯,一邊看新聞聯播。
鍾麗緹還說,自己已經50歲了,三個孩子的媽媽,還能這麼有年輕的活力,就是因為自己有好習慣,其中之一就是:
早睡早起。
網友怒贊:
「這群姑奶奶的作息也太牛了!」
不得不說,起得有多早,人就有多精神。
早睡早起,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自律。
你的早晨,就是你的階層
近日,研究生考試結果公布。
朋友圈有位小夥子順利上岸,考上了心儀的研究生院校。
其實,在成績還沒公布的時候,有個朋友就和我聊起過這個小夥子,說他一定會成功。
我疑惑為什麼,朋友和我說,小夥子經常和一群驢友出去玩。
不管聚會多有趣,多好玩,只要一到點,立馬就回屋睡覺。
第二天早上,小夥伴們都還在房間裡呼呼大睡,小夥子已經起床運動了。
別人剛起床,他已經跑步回來,洗完澡坐著優哉遊哉吃早飯了。
別人剛準備吃早飯,他已經收拾好行囊,準備去圖書館看書學習了。
清醒克制,不帶一點拖泥帶水,做什麼事情,總是先人一步。
朋友發出靈魂質問:
「有這種特質的人,你覺得考研難得倒他嗎?」
的確,堅持早睡早起的背後,是一個人的自律。
能明確果斷地拒絕誘惑、排除幹擾,這樣的人,無論做什麼,都會事半功倍。
反觀我們生活中那些鹹魚一般的人,每天忙忙碌碌,卻不知道把時間花在什麼事情上,天天喊著要早起,鬧鈴設置了N個,睡起懶覺來還是雷打不動。
《2018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曾對90後的睡眠做過分析。
調查指出:
90後是被吸盤吸在床上的一代,晚上睡不著,早上睡不醒。
70%的90後被動起床。
而在這個數據揭露的最可怕的真相就是,大多年輕人都有愛拖延、懶散的習慣。
並且波士頓科學家也早就證明了,熬夜,會變傻。
你越晚睡,早上就越貪睡,惡性循環帶來的結果是,腦袋裡存滿了垃圾。
你會發現,這些連早睡早起都做不到的人,往往日常中做其他事情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喊著要減肥,興衝衝辦了健身房年卡,只在開始時去過幾天,就荒廢了。
總是喜歡在網上買一大堆的速成課,有囤書的毛病,但幾乎不動一下。
興頭一過,愧疚了兩三天,就開始自我安慰:
人生得意須盡歡,何必糾結這些呢?
漸漸地,倒下的flag越來越多,什麼事都幹不成,人反而變得越來越懶。
國學大師南懷瑾說:
「能控制早晨的人,就能控制人生。」
連早晨都控制不了的人,又如何控制人生?
而和這種人處久了,你也會殘忍地發現,你的人生也在慢慢走向懸崖。
道理你都懂,為什麼就是做不到?
朋友圈有一類人,叫做「假裝早起族」。
天天六七點時候,或發早起打卡圖片,或發一些狗血早起的雞湯,或發一些生活日常圖片裝一下逼格,好像恨不得告訴別人:
我起床了,今天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可實際上,他們可能只是早上醒來,迷迷糊糊打開手機順手轉發一下,然後繼續回被窩睡覺。
熬最深的夜,賴最晚的「回籠覺」,發最勵志的早起動態。
早睡早起的道理他們最懂,可是他們就是做不到。
為什麼有些人flag常立常倒?為什麼總是三分鐘熱度?
最本質的原因,在於自律的過程是需要持續吃苦的,是需要一分一秒熬過去的。
然而,看看周邊的朋友:
你打算早睡早起養身體,晚上十點時候,在閨蜜群裡道了一聲晚安,剛準備進被窩,刷劇的小夥伴就在不斷安利:
「睡什麼睡,《乘風破浪的姐姐》新一期你不一起吃個瓜嗎?」
你計劃每天運動,控制飲食,好好地瘦身,準備迎接夏天,身邊的小夥伴開始嗷嗷地叫:
「出來吃宵夜啊!運動什麼啊,一口就反彈了。」
你想看書,她說:
「看書還不如睡懶覺。」
你想自學,上一些英語、理財等等的網絡課,她說:
「這些課八成都是騙人的。還不如把剩下的錢犒勞自己。」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拉低你的自律能力,輕易瓦解你的克制力。
真正的好朋友,不是每天拉著你喝酒擼串熬夜刷劇,而是和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有句話說的好,離你最近的五個人的平均水平,就是你的水平。
你的朋友圈是怎樣的能量圈,你就在那個層級裡面。
你的朋友每天早起,非常自律,你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前段時間,四川一個6人宿舍驚呆千萬網友。
六個人,一起早起早睡,學習作息極其規律,最後分別考上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中國頂級學府。
除此之外,他們拿到了15個國內名校offer,國家獎學金,全年級成績第一等等諸如此類的成績。
究其原因,他們說,氛圍好,彼此促進,彼此成長。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動物。
學會打造自己朋友圈的能量級別,和自律、優秀的人同行,你也能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好習慣。
所以,要想早起,先從清理朋友圈開始吧。
做到這3點,開啟早起人生
知乎上有一個帖子。
答主嘆道:
自己每天起床的時候都很痛苦,如何才能不痛苦地早起?
其實,早起不光是靠意志力,也有很多小技巧。
第一:睡前扔掉手機,才能早點睡。
早睡才能早起,否則長期睡眠不足,人的精力也會急劇消耗。
而大多數人之所以遲遲入睡,無非就是玩手機。
《2018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
超過一半的90後睡前都在玩手機,其中近40%睡前玩手機超過50分鐘。
所以,想要早睡早起的第一步,扔掉手機。
第二:給自己一個起床的動力。
很多人起床是想逼自己讀書學習,甚至給自己設立了很多自己無感的學習目標,比如啃讀一些枯燥的書籍等。
結果,每次點一到,就沒有起床的動力。
因為自己潛意識裡就抗拒這些無聊的事情。
其實,早起最佳的技巧是,你喜歡幹什麼,就起床就去幹什麼。
喜歡運動,就早起去運動;喜歡聽音樂,不妨吃早飯時聽會兒音樂……
儘可能用積極向上、你又喜歡的方式去鼓勵自己早起。
第三,固定時間點,快速起床。
《拖延心理學》講道:
拖延是一個人的天性。
起床也是如此。
人醒來,一般很難立刻擺脫睡眠的懶散狀態,猶豫著,再等一分鐘,再等五分鐘,再等10分鐘……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心中焦慮不堪,說好的起床,卻越拖越晚。
但其實,每次只要鬧鐘一響,起床時間點一到,就在那幾秒之間,你迅速起身,不要猶豫,那種不適感反而會快速消失。
心理學上說,身體的肌肉、人體的意識,都是有生物鐘的。
一旦形成了固定的作息規律,到了後期,甚至不用鬧鐘,人也會自然醒。
選擇固定時間起床,能幫助一個人儘可能減少早起的痛苦。
楊天真說:
「你的時間越寶貴,就越要把時間花在讓自己增值的事情上。」
早起,是生活中增值成本最低、性價比最高的事情;
是我們從容開啟一天的關鍵,也是對人影響最大的習慣之一。
點個在看,學會早起,帶著滿滿能量出發!
作者簡介:Jenny喬,北大學霸,常春藤海歸,美國紐約州執業律師,爆文製造者,多平臺籤約作家。微信公眾號: Jenny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