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螢點點,夏意正濃
兒時的暑假,沒有手機、電腦
卻有嬉戲的夥伴、玩耍的鞦韆
記憶裡的夏日,你總是笑得最甜
汪曾祺:我的書法底子就是暑假練出來的
我正經練字是在小學五年級暑假。我的祖父不知道為什麼一高興,要親自教我這個孫子。每天早飯後,講《論語》一節,要讀熟,讀後,要寫一篇叫做「義」體的短文。「義」是把《論語》的幾句話發揮一通,這其實是八股文的初階,祖父很欣賞我的文筆,說是若在「前清」,進學是不成問題的。另外,還要寫大字、小字各一張。下午,就放學了,隨我自己玩。
祖父叫我臨的大字貼是裴休的《圭峰定慧禪師碑》,是他從藏帖中選出來,裴休寫的碑不多見,我也只見過這一種。裴休的字寫得安靜平和,不像顏字柳字那樣筋骨努張。祖父所以選中這部帖,道理也許在此。
小學六年級暑假,我在三姑夫家從韋子廉先生學。韋先生每天講一篇桐城派古文,讓我們寫篇大字。韋先生是寫魏碑的,曾臨北碑各體,他叫我臨的是《多寶塔》。
讀初中後,父親建議我寫寫魏碑,寫《張猛龍》。他買來一種稻草做的高二尺,寬尺半,粗而厚的紙,我每天寫滿一張。
《圭峰碑》《多寶塔》《張猛龍》,這是我的書法的底子。
節選自汪曾祺《寫字·畫畫·做飯》
豐陳寶:爸爸為我們安排暑假生活
當時我們兄弟姐妹六人都在家鄉的小學裡念書。一到放暑假,家裡就鬧哄哄的。於是,父親便為我們安排暑假生活。
如果逢到天氣陰涼,父親就組織我們到近郊做「跟蹤追擊」的遊戲。四個人分成兩組,每組二人。令二人先從某處出發,越過桑田,跨過田埂,走過小橋,沿著小河一直走去,比如說,走到一棵大樟樹處為止。
先走的二人每到十字路口或三岔路口,都要寫一張紙條指示前進方向。這小紙條或用石子壓在小路上,或想辦法掛在桑樹丫杈上,或放在農舍的石階邊……二人出發後,七彎八繞,走得早已看不見蹤影時,另二人才出發前去「跟蹤」。這後出發的二人如果一路仔細、無誤,便能追尋到先出發的二人。
記得有一次我和妹妹二人在追蹤時,邊走邊聊天,一不小心錯過了三岔路口,直走到前面的十字路口不見有標記,才回過頭來尋找。原來三岔路口的小紙條是用一塊小石子壓在路旁草叢中的,很容易疏忽。找到小紙條,我們這才走上「正路」,順利到達目的地。
但暑假裡大多數日子是大熱天,戶外赤日炎炎,不宜多逗留。這時父親常常躺在藤椅上讀魯迅的小說,讓我們圍在身旁聽,更多的時候父親讓我們寫作文練筆。
李叔同曾寫道:「回憶兒時,家居戲嬉,光景宛如昨。」父親安排我們度暑假的往事至今記憶猶新。兒童時代的趣事,將永遠保留在我的記憶中。
節選自豐陳寶《暑假——父親豐子愷軼事》
葉聖陶:暑假適合讀點課外讀物
閱讀課外讀物可以養成隨時讀書的習慣,這就要每天閱讀,持之以恆,時間少一點兒倒不妨事。有的書讀起來並無困難,一個鐘頭可以閱讀1萬字,即使要費點兒心思的,一個鐘頭也可以讀5000字。一年裡頭還有兩個不短的假期,暑假和寒假,都是閱讀課外讀物的好時機,假如每天讀3個鐘頭,兩個假期合起來作為8個星期計算,就有168個鐘頭,至少可以讀完8本書,6年又是48本。所以時間並不是不充裕,只要堅持不懈,成績是很可觀的。
課外讀物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各種科目的參考書;第二類是關於修養方面的書;第三類是供欣賞的書;第四類是供臨時需要的書。因為讀書的目的不同,閱讀的方法也就各異。讀第一類和第四類讀物,目的只求理解。只要讀過之後,能通體理解書中所說的內容就可以了。閱讀第二類和第三類讀物,可不能但求理解。讀第二類書,目的在於修身養心,是要躬行實踐的。讀第三類書,目的在於跟著作者的眼光去觀察社會,體會人生。所以閱讀這兩類書,不但要理解書中的內容,還要對作者有充分的認識。在讀這兩類書的時候,其實等於和作者交朋友,由文字做媒介,求得與作者心心相通。
節選自葉聖陶《怎樣閱讀課外讀物》
馮驥才:「踢罐電報」是暑假最喜歡的遊戲
那個暑假,天剛擦黑,晚飯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飛出去了。因為我又聽到歪兒那尖細的召喚聲:「來玩踢罐電報呀……」
「踢罐電報」是那時男孩子們最喜歡的遊戲。先在街中央用白粉畫個圈兒,將一個空洋鐵罐兒擺在圈裡,然後大家聚攏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後剩下一個人坐莊。
坐莊可不易,他必須極快地把夥伴們踢得遠遠的罐兒拾回來,放到原處,再去捉住一個乘機躲藏的孩子頂替他,才能下莊;可就在他四處去捉住那些藏身的孩子時,冷不防從什麼地方會躥出一人,「啪」地將罐兒叮裡噹啷踢得老遠,又得重新開始……一邊要捉人,一邊還得防備罐兒再次被踢跑,這真是個苦差事。
歪兒站在街中央,尋著空鐵罐左盼右盼。他母親40歲才生下有些畸形的他,取名「彎兒」。我們把「彎兒」錯聽成「歪兒」,也許這「歪兒」更像他的模樣。由於他身子歪,跑起來就打斜,玩踢罐電報便十分吃虧。可他太熱愛這種遊戲了,寧願坐莊,徒自奔跑,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最初我們喜歡瞅著歪兒去追罐兒那樣子,他一會兒斜向左,一會兒斜向右,像個脫了軌而瞎撞的破車,逗得大家捂著肚子笑。終於有一天,歪兒一屁股坐在白粉圈裡,怏怏無奈地痛哭不止。後來,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發生了變化。大家盡力不叫他坐莊,有時他「手心手背」輸了,也很快有人情願被他捉住,好頂替他。
一次,我看見歪兒躲在一棵大槐樹後邊正要被發現,便一腳把罐兒踢得好遠,解救了歪兒,又拉著他藏進一家院內的雜物堆裡。我倆蜷縮在一張破桌案下邊,緊緊擠在一起,屏住呼吸,這緊張充滿了異常的快樂!
節選自馮驥才《歪兒》
蘇童:那時候的夏天最眼饞冰棒
糖果店的冷飲櫃已經使用多年,每到夏季它就發出隆隆的歡叫聲。一塊黑板放在冷飲柜上,上面寫著冷飲品種: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冰磚一角、汽水(不連瓶)八分。
女店員掀掉一塊棉墊子,孩子就伸出腦袋去看棉墊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齊齊的冷飲,他會看見赤豆棒冰已經寥寥無幾,奶油棒冰和冰磚卻剩下很多,它們令人豔羨地躲避著炎熱,呆在冰冷的霧氣裡。孩子也能理解這種現象,並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磚不受歡迎。主要是它們的價格貴了幾分錢。
孩子小心地揭開棒冰紙的一角,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孩子嘴裡吮著一根棒冰,手裡拿著一個飯盒,在炎熱的午後的街道上拼命奔跑,飯盒裡的棒冰在朗朗地撞擊著,毒辣的陽光威脅著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儘快地跑回家,讓家裡人能享受到一種完整的冰冷的快樂。
節選自蘇童《夏天的一條街道》
你可還想
再去念一遍
那時的夏天?
【來源:央視一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