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泛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2020-12-03 獅虎豹三兄弟

不知道你們發現沒有?在玩視頻軟體的時候,只要是看到有人捕撈「清道夫」的視頻,基本上都能夠得到大量網友的誇讚,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得出,人們是有多麼厭惡「清道夫」。

可能北方一些朋友對於「清道夫」是什麼還不清楚,但是南方許多河流裡面已經泛濫成災了,令當地朋友十分無奈。這裡所說的「清道夫」是一種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間的花紋的魚類,一些喜歡水族的朋友會將它當成觀賞魚來養,以便清潔水族箱。

清道夫並不是我國的本土生物,而是外來物種,它們原產於南美洲,也被稱為吸盤魚、垃圾魚,從名字上我們大致可以看出這種魚類的習性。它們的口唇很發達,像是一個吸盤一樣,以水底的各種垃圾為食,這本是好事情,在室內,能夠幫我們清理魚缸,在野外,能夠幫我們清理河道的垃圾。

但是除了青苔、垃圾、藻類之外,清道夫還喜歡吸食魚卵、魚苗等,一條清道夫一天之內能夠吸食5000粒魚卵,正如它的名字一樣,不管是死魚、藻類,只要是能夠吃的,它統統來者不拒,所以有清道夫的河道,基本上其他魚類就要遭殃了。

清道夫yu

清道夫對我國河道造成的影響

清道夫之所以在南方能夠泛濫成災,而北方卻並不常見,主要原因是水質問題,它是一種來自南美洲的魚類,那裡的水質偏弱酸性,這與我國南方的水質有點像,而北方的水質呈弱鹼性。

當看到紐西蘭小龍蝦包圍了南部和北部島嶼、丹麥生蠔泛濫成災、澳大利亞的三文魚多到只能餵龍蝦等類似外來物種泛濫成災的新聞時,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這種想法:要是我們這能夠泛濫就好了。

但是真到了我國外來物種泛濫成災的時候,即便是中國人均吃貨的屬性也感到頭大,大家都懵了,為啥外國泛濫的物種都是美味,而輪到我們的卻是顏值低、口感差,讓人絲毫提不起食慾的「清道夫」呢?

水煮清道夫

要知道清道夫給我國南方的一些河道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就要先對清道夫的習性有所了解。

小時候的清道夫雖然長得也很醜,但是在這個階段的它們卻很溫柔,基本上以青苔、藻類等為食,算是一個沒有什麼危害性的魚類。但是長大之後的清道夫食性就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它們變得喜歡吃肉了,尤其是魚卵、魚苗、小型魚,以及有創口並感染了的大型成魚,都是清道夫的最愛。

由於清道夫是夜行性的魚類,所以白天的時候並不活躍,養過它們的人都知道,在日間清道夫一般「吸」在魚缸底部或者缸壁上,而到了晚上它們則變得異常活躍。我國南方河道的大多數以鯽魚、草魚、鯉魚、柳條魚等魚類為主,它們基本上都是日行性的魚類,晚上不活躍,這正好給了清道夫吸食它們的機會。

在南美,清道夫有著美洲鱷、亞河豚等天敵,所以並不會泛濫,而到了中國之後,雖然鷺會取食一定的清道夫,但鷺類大多數隻生活在生態較好的溼地裡面,所以對清道夫的抑制力有限,這就導致了清道夫能夠迅速泛濫成災。

清道夫會吃魚卵、魚苗,有它的河道其他魚類基本上就無法繁殖後代了,所以一旦某河段出現大量的清道夫,就意味生態遭到了破壞,大量本土物種消失。

體表堅硬,毫無營養價值,中國吃貨也表示無奈

在人均吃貨屬性的中國,我們很難想像竟然有一種魚能夠泛濫,一直以來,人們都在嘗試清道夫的烹飪方法,但是無論是蒸、炸、炒煎、煮,始終無法去除它身上的那種腥臭味,加上外表醜陋,甚至對於一些人來說是恐怖,所以清道夫始終沒有大量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也沒有辦法像小龍蝦這種外來物一樣被人們吃成靠人工養殖。

清道夫身體呈流線型,上、下唇各有兩瓣齒,有兩個背鰭、四排大鱗以及一個堅硬的外殼,身上甚少柔軟的肉質。

如果料理一條清道夫,我們會發現能夠吃的東西很少,到頭來基本上是吃五分之一,剩下的全是外殼和骨頭,這樣的魚類我們也不要妄想它會有多少營養價值了。所以看到泛濫成災的清道夫,吃貨們表示:雖然很想幫忙,但是也無能為力。

生物入侵有哪些危害?

對於交通、信息並不發達的時代,人們對於生物入侵甚至都沒有一個概念,而如今高速發展的時代,生物入侵現象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了,一些生物入侵案例甚至深深地影響著當地人們的生活。

比如水花生,這種植物可謂是讓農民們不堪其擾,每年都除不乾淨,只要是有一點根留下,來年又是一片茂盛。那麼生物入侵究竟能夠帶來何種危害呢?

水花生

生物入侵會加速本土物種的滅絕

當外來物種侵入到新區後,由於競爭小等原因,種群會迅速繁殖,並逐漸發展成當地的「優勢種」,嚴重危害當地的生態安全。

清道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進入我國南方河流之後,由於當地河段適合它們生長,很快清道夫就表現出了強力的繁殖能力,最終成為當地河段的「最強魚」。受清道夫的影響,本土的魚類由於繁殖不了後代,最終導致全部消失。

現實中由於外來物種加速本土物種滅絕的例子並不少,比如澳洲的袋狼,早期在澳洲大陸上可謂是一時風頭無兩,繼袋獅滅絕之後它成為了澳洲唯一的大型食肉動物,但是這一局面被隨後到來的人類打破了。人們除了自己會想盡辦法捕殺袋狼之外,還帶來了強有力的「小夥伴」——狗。

大約在5000年前,狗隨人類一起來到了澳洲,後來一些狗脫離了人們的控制回歸野外,隨著野狗數量的逐漸增多,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龐大的犬群,直接與袋狼競爭,最終加速了袋狼的滅絕。

袋狼

生物入侵會破壞生態平衡,甚至重構生態系統

對於動物入侵來說,可能最大的危害是加速本土物種的消失,而對於植物入侵來說,可能最嚴重的就是會破壞生態了。外來植物的入侵,會植物土壤、水分及其他營養成分,甚至是生物群落結構的穩定性造成影響,從而打破生態平衡,更嚴重的是重構當地生態系統,使之變得單一、脆弱。

比如雷州半島的小夥伴可能對薇甘菊這種植物印象深刻,作為外來物種,它大量吸收土壤裡面的水分,讓土地變得乾燥,其他本土植物紛紛枯萎。

薇甘菊

有時候生物入侵破壞生態不僅表現在直接後果上面,還有可能是間接導致的。比如上面我們提到的澳洲野犬,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澳洲本土的一種野生動物了。

澳洲野犬會大量捕食牲畜,對當地農牧業造成衝擊,喜歡建圍欄的澳洲人們為了保護東南部發達的綿羊產業,修建了一條長達5000多公裡的野狗圍欄,用以阻擋野狗。後來人們發現,沒有有野狗的一側植被茂盛,有野狗的一側滿地黃沙,土地沙化嚴重。

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原來澳洲野狗會抑制狐狸、野貓的種群發展,有野狗的一側狐狸、野貓數量相對少很多,而野狗喜歡捕食袋鼠、袋熊等一些大型的動物,對於老鼠、兔子等小型的動物它們是看不上的,漸漸地,兔子和老鼠就多了起來,它們不斷啃食青草、植物根莖,最終讓土地變得光禿禿。而沒有野狗的一側,狐狸、野貓等數量較多,相對的兔子、老鼠等食草動物就受到限制,對草地的破壞能力就有限。

如何防止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的危害如今我們都大致了解了,那麼該如何防止呢?扁鵲有一句名言,大致意思就是:大哥的醫術最好,能診治人未發之病,二哥醫術次之,能診治人剛發之病,自己醫術最差,只能診治已發作的病患。

從這個典故裡面可以延伸出很多至理名言,防止生物入侵的現象也有三個階段,分別是即將傳入、早期發展、泛濫成災,那麼對應的防治方式也有三種,分別是:截斷入侵渠道、早期治理,及後期綜合治理。

澳洲野犬

生物入侵的渠道基本上有三類,分別是:

自然入侵,比如風力、河流、鳥類等,這類生物入侵比較隱秘,往往人們發現時已經很嚴重了;

無意引入,一般指人類無意之中就將外來物帶進來了,比如隨飛機而來的植物種子、昆蟲等,這類入侵方式跟自然入侵比較像,等到發現的時候往往也比較嚴重;

有意引入,很好理解,通俗地講就是人們明知是外來物種,但出於某些原因必須要引入的,比如出於農業發展的需要,我國引進了獼猴桃。

在這個階段,最有效的防治手段就是完善評估機制,當我們需要引入某一物種的時候,就需要對該物種進行一個全面的評估,分可控和不可控之後,分別有何種應對方式,最終人們是否能夠完全控制?這都要表現在評估表上。

澳洲yemao

生物入侵的早期、中期在現實中還是比較容易控制的,尤其是當完善了跟蹤監測流程之後,往往能夠抑制住,及時止損。比如澳洲如果能夠及早發現野貓會給當地小動物帶來滅頂之災,及時嚴控寵物貓進口、流浪貓處理的話,也就不會有後期的野貓泛濫成災了。

(原創用心的作品,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有趣的野生動物知識。)

相關焦點

  • 清道夫在我國泛濫,為何不用「吃」來解決這個問題?
    「吃」是解決物種泛濫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這一點可以參考適應和繁殖能力都很強的小龍蝦,在我國竟然淪落到需要養殖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實例。而清道夫作為少有的能在我國泛濫的物種,為什麼躲過了「吃貨」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清道夫入侵我國水域,終於遇到了剋星,原來真正的「王者」是它!
    人類每一個想法,每一個決定,每一個動作,都會對生物鏈產生或大或小的影響,比如這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清道夫無敵」論。們自從清道夫入侵了我國的自然水域,便出現了「清道夫災難」,它捕殺當地小型魚類,「摧毀」漁民的養殖池塘,以「所向披靡」的霸氣,走到了自身生物鏈的「頂端」,廣泛的挑戰著人們的耐心。
  • 清道夫被解決後,又一「嘚瑟」物種入侵我國,中國吃貨:歡迎到來
    我們中國地大物廣,能吃的食材種類也是非常的多,但我們中國人口也是最多的,所以當有物種入侵到中國,不管它的體質有多不一樣,只要它能吃,吃貨們總是會找到最合適它的烹飪方法來解饞,來解決這些入侵物種,這也就是為何中國還沒有出現物種泛濫成災的原因,可見中國吃貨有多厲害!
  • 清道夫入侵全球:在廣東河道泛濫成災,卻在印度栽了跟頭
    有群眾在廣東省有關部門留言反映:廣東各地區,尤其是廣州各個河道內,裡面的清道夫已經泛濫成災,其危害相比大家都知道。有關部門,很快就做出了回應:加強外來水生物種入侵監測,防控和風險評估報告。相關部門,已成立專項資金,科學評估主要外來物種的生態風險,制定管理措施,有針對性的開展防控工作。
  • 我國660種入侵物種裡,哪些是能吃的?靠吃能解決物種入侵嗎?
    我以為網友們也有足夠的分辨能力,能分清段子和事實,但是這幾年此類言論更加甚囂塵上,我才發現,很多網民居然將段子信以為真了,還到處去宣揚。這對我國防治物種入侵非常不利,因為民眾沒有意識到物種入侵的危害,缺乏對物種入侵的警惕,也缺乏對生態保護事業的關注。雖然很多科普博主都在駁斥「吃貨無敵論」,寫過不少闢謠文章,但效果並不理想。
  • 為何清道夫魚那麼招人厭?泛濫的後果難以想像,科學處理迫在眉睫
    清道夫魚,學名又叫下口鯰,這種完全不符合中國人審美的魚卻能在短時間內火遍國內,幾乎在同一時間它就成了「全民打擊」對象。當然造成這一現象的不只是網上各大主播以及博主帶起來的節奏,而是它確實有招人厭的本質。
  • 為何清道夫魚那麼招人厭?泛濫的後果難以想像,科學處理迫在眉睫
    清道夫魚,學名又叫下口鯰,這種完全不符合中國人審美的魚卻能在短時間內火遍國內,幾乎在同一時間它就成了「全民打擊」對象。當然造成這一現象的不只是網上各大主播以及博主帶起來的節奏,而是它確實有招人厭的本質。
  • 南方多地泛濫的清道夫,會不會攻佔北方的江河湖泊?
    其實外來物種所指的並不是外星生物,而是原產於別國的,對當地生態造成嚴重影響的動植物的總稱,例如美國的亞洲鯉和澳洲的野兔。中國吃貨們比較喜歡的美味,牛蛙、小龍蝦、非洲鯽魚等等便是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物種,早在2014年,尼羅羅非魚(非洲鯽魚)就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但尼羅羅非魚因其頗具經濟價值,中國很多水產養殖戶都人工飼養此物種,所以沒什麼名氣。
  • 同樣是物種入侵 為什麼「清道夫」沒有泛濫成災?
    清道夫魚一開始是作為觀賞魚被引入我國的水生寵物市場的,但是很快就發現其的觀賞價值不高,總是在白天休息夜晚活動,並且還發現其有清理水體內汙物的作用,所以就獲得了清道夫的稱號。​不過因為其吃什麼都不挑,還沒有天敵,還被不少人放生到水域中,清道夫也逐漸開始泛濫了
  • 在廣東泛濫的「清道夫」,一水庫就發現7萬多斤,在中國沒有天敵
    不過如果要說中國哪個地方最能吃,還當屬廣東這一代,廣東的飲食文化是最豐富的多彩的,種類繁多且美味可口,所以有很多廣東朋友都自稱「吃貨」,來者不拒。不過廣東人也並非什麼都敢吃,他們違法的不吃,太平凡的不愛,並且就是一些物種也不吃,就比如這個「清道夫魚」就是如此。
  • 超過660種生物入侵我國,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力度將加大
    外來生物入侵,指某種生物通過有意或無意的人類活動而被引入一個非本源地區域,在當地的自然或人造生態系統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並給當地的生態系統或地理解構造成影響或損壞的現象,如水葫蘆、空心蓮子草和清道夫都是很好的例子。
  • 外來生物入侵,為何突然之間全網都在曬捕捉清道夫?
    清道夫魚生存能力極強,就是離開水後,被曬得像枯魚乾,再次遇到水後,也能頑強地活下來。因此可以說它的生命比雜草還要厲害。清道夫最早作為魚缸中的清潔夫而被引入。因為人們養殖觀賞魚,魚缸清潔便是一大問題。於是有好事者引入清道夫,希望它們可以清除水底富餘的魚食,順帶清理魚缸中的藻類。
  • 清道夫泛濫成災,為何不引進「剋星」亞河豚?網友:還不是怕中毒
    外來入侵物種,是如今很多國家都在關注的問題,因為它們對生態的影響太大了,從而影響到人類生活和造成經濟損失。所以每個國家才在海關處設下重重關卡,希望能夠杜絕外來物種漂洋過海入侵的情況。但今天要介紹的並不是這三個物種,而是風頭正盛的清道夫,一種如今泛濫在中國南方許多水域的新興泛濫物種。清道夫魚,學名叫做多輻翼甲鯰,但在部分地區被俗稱做「壯腰龍」,「壯腰魚」,「腰寶魚」,為何會擁有這些俗名,筆者也不清楚,或許是有部分功效吧,不管如何,這個魚就是因為引進的緣故才泛濫成災的。
  • 我國最霸道的入侵生物,沒有天敵,中國吃貨:還不是因為不好吃
    我國入侵生物有很多,像小龍蝦,鯉魚。但是這些入侵生物卻快被國人吃成保護動物,因為中國吃貨和美食家不管是什麼,都能做成好吃的端上餐桌。但是有一種入侵生物卻在我國「橫行霸道」,吃貨都對它束手無策。那它是何方神聖呢?它就是清道夫,一種全身灰黑色的魚類。不對呀,魚類為什麼不能吃?
  • 養活一條清道夫,得費多大勁,才算有始有終
    清道夫是一種口碑不太好的生物。作為外來入侵物種,它吃魚卵、啃河床、搶魚食,還不容易死,厭惡它的人有很多,當然也有很多魚友喜歡這種有特色的異型魚。攝影丨GDlove_88縱然清道夫是霸道的入侵生物,但這樣一種魚進入魚缸,卻總會遭遇暴斃,一面是外界宣傳的「小強
  • 清道夫在我國泛濫,為什麼沒人吃?它有營養價值嗎?
    清道夫:我長成這樣,沒想到還是有人打我的主意。清道夫能不能吃?答案是肯定的。人連劇毒的河豚、渾身尿騷味的鯊魚都能當成美味,還是頂級食材,更不用說只是外表醜陋了一些的清道夫了。那麼,清道夫有沒有營養價值呢?
  • 清道夫魚在南美河流為什麼不泛濫?看巨獺一口一條,是魚都在食譜
    在國內,清道夫魚是一種入侵物種,特別是南方一些河流,清道夫魚已成為河流中主要霸主,吞噬其它魚類魚卵,危及本土魚類,已泛濫成災。而在清道夫魚的原產地——南美河流,清道夫魚卻無法泛濫,因為南美河流有眾多清道夫魚的天敵,其中巨獺就是天敵之一,在南美河流中的魚,都在水獺食譜上。
  • 清道夫在許多水域中泛濫成災,為什麼沒有人吃?
    清道夫魚今天在我國的泛濫與澳洲的穴兔泛濫如出一轍,如果說兔子的泛濫還能讓吃貨們難以理解的話,清道夫的泛濫就顯得「順理成章」了。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就淺談一下清道夫在我國一些水域中泛濫的問題。清道夫是哪裡來的?
  • 美國泛濫亞洲鯉魚,澳大利亞泛濫歐洲野兔,我國有物種入侵嗎?
    外來物種入侵對本地的生態系統是毀滅性的打擊,因此每個國家對於外來物種的防控都很嚴格。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過程,實際上與很多其它物種都會產生交集,例如被其它物種吃掉或者吃掉其它物種。生物都有過度繁殖的本能,而在食物鏈中它的天敵就可以控制著它的種群個體數量,這就是制約關係。但是外來物種入侵,就打破了這個制約,因為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中它們不存在天敵,對於當地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它們就像是旁觀者一樣,根本不需要擔心天敵的存在,因此在舒適的環境中過度繁殖,最後數量一發不可控制,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 清道夫能吃嗎,我們可以用吃來解決清道夫嗎?
    長相普通的清道夫,雖然沒有其他異型魚豔麗的外表,但好在它適應性強、容易養活,尤其在水族箱裡,它喜歡吃殘餌和其他雜質,能起到進化水質的作用,因此得到清道夫的名字,並受到消費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