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多地泛濫的清道夫,會不會攻佔北方的江河湖泊?

2021-01-16 共同話題

很多人對於「外來物種」這個詞還比較陌生,甚至有的網友會把它和外星人聯想到一起。其實外來物種所指的並不是外星生物,而是原產於別國的,對當地生態造成嚴重影響的動植物的總稱,例如美國的亞洲鯉和澳洲的野兔。

中國吃貨們比較喜歡的美味,牛蛙、小龍蝦、非洲鯽魚等等便是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物種,早在2014年,尼羅羅非魚(非洲鯽魚)就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但尼羅羅非魚因其頗具經濟價值,中國很多水產養殖戶都人工飼養此物種,所以沒什麼名氣。

牛蛙和小龍蝦就沒那麼幸運了,因為他們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硬是被中國人吃到了快滅絕的地步。小時候,河溝裡隨處可見的牛蛙和小龍蝦,現在真的很難捕捉到了。然而在新的外來生物入侵名單上,至今有兩個物種未登上中國人餐桌,一種是原產於巴西的巴西龜,另一種是原產於南美的清道夫。巴西龜長的五彩斑斕,繁殖能力不是很強,還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所以並沒有到泛濫的程度。而清道夫外型醜陋,屬於沒有任何價值的垃圾魚,繁殖能力又特別強,所以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清道夫俗稱吸盤魚,它最初生活的地方在南美,因為生命力極其頑強,只要在有水的地方這種魚就能生存下來。作為一種成功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在國內的江河湖泊至今未發現能夠克制它的天敵。

清道夫是外骨骼魚,骨頭比肉多魚刺也多,加上營養、食用價值都不高,所以沒人食用它。清道夫食量也很大,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魚卵,也能大量吞食其它魚類的魚苗。導致其它魚類數量急劇減少,因此國內也稱清道夫為「水中屠夫」。

清道夫大量搶佔其他魚類的生存空間,造成其他物種被滅絕。因為其喜歡挖洞的生活習性,甚至還能損毀堤壩等水利設施,嚴重威脅水庫壩體的安全。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國南方某些地方,清道夫已泛濫成災。主要以各種原產地的魚卵為食,導致當地原生魚類種群到了滅絕的邊緣。

北方情況稍好,清道夫魚適宜生存在20度以上的暖水環境中,若溫度過低,會使清道夫魚被凍死。尤其在冬天,清道夫很難在北方嚴寒的天氣下生存。但是最近我發現,北方的河溝裡偶爾也能發現巴西龜的蹤跡了,說明巴西龜已經逐漸適應了北方的環境,也或許是物種進化的結果吧。

清道夫會不會也能適應北方寒冷的環境,這個還不好說。但是清道夫在南方地區的泛濫,已經給我們的生態環境敲響了警鐘。我建議,如果您身邊也有喜歡放生的朋友,一定要勸他們,千萬別放生清道夫等這類具有危害性的魚種。如果您是一位喜愛釣魚的人,釣到清道夫之後千萬不要再放回去。也不要扔到岸邊不管,因為清道夫能在沒水的環境下生存很長時間,也會在陸地上爬行,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就地處理掉。

大家對於外來物種的入侵,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我說的就關注一下唄。

相關焦點

  • 清道夫在我國泛濫,為何不用「吃」來解決這個問題?
    清道夫是如何在我國泛濫的?清道夫學名下口鯰、多輻翼甲鯰,它與我們常見的鯰魚同屬輻鰭魚綱鯰形目,不同的是鯰魚屬於鯰科,而清道夫則屬於甲鯰科。清道夫是原產中、南美洲的一種魚類,其中以南美洲水域中分布最廣。從外觀上看,清道夫最大的特點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它有2個背鰭、2對胸鰭,這也是它被稱為多輻翼甲鯰的主要原因;第二個就是它吸盤式的嘴巴,由於清道夫的嘴巴呈吸盤式,所以它習慣將自己吸附在河底的石頭或者植物上,正是這一特性,為清道夫砸我國的泛濫埋下了伏筆清道夫之所以引入我國,最主要的就是它被作為一種觀賞魚和清潔魚使用的,由於清道夫的長相奇特,
  • 有些河流外來魚類泛濫,有些湖泊引進卻艱難,高白矽成冷水魚寶藏
    在各大自然水域裡的魚類,一說到外來物種,大家都覺得害怕,如外來物種羅非魚、清道夫和鱷雀鱔等,屬於入侵非常成功的案例,可以說引起了我們的恐慌。它們在南方水域裡無處不在,快速繁殖,適應環境的能力超強,現在甚至有向北方入侵的趨勢,在北方地區開始有零星地發現。
  • 「清道夫」在我國為何能泛濫?論生物入侵的危害
    在玩視頻軟體的時候,只要是看到有人捕撈「清道夫」的視頻,基本上都能夠得到大量網友的誇讚,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得出,人們是有多麼厭惡「清道夫」。可能北方一些朋友對於「清道夫」是什麼還不清楚,但是南方許多河流裡面已經泛濫成災了,令當地朋友十分無奈。這裡所說的「清道夫」是一種全身灰黑色,有黑白相間的花紋的魚類,一些喜歡水族的朋友會將它當成觀賞魚來養,以便清潔水族箱。
  • 在北方泛濫,是一大「禍害」,在南方卻60元一斤,很難尋覓
    今天咱們就來說農田裡的一種老鼠,在北方泛濫,是一大「禍害」,在南方卻60元一斤,很難尋覓。田鼠大多數會在地下挖洞穴來做窩,山裡的還會在樹根下、倒木或者巖石縫隙裡做窩。像冬季農田的田埂邊上的洞穴裡,十有八九就是田鼠的窩。
  • 在廣東泛濫的「清道夫」,一水庫就發現7萬多斤,在中國沒有天敵
    清道夫魚因觀賞作用而被引進,備受水族愛好者喜歡「清道夫魚」是多輻翼甲鯰或者下口鯰的流通俗名,事實上它的外號並不少,同時它又被水族館愛好者稱呼為吸盤魚或者吸口鯰,「國王異型」在部分地區還有俗名壯腰龍,壯腰魚和腰寶魚,一種外觀呈現半圓筒形,尾鰭呈淺叉形,身上帶有特殊花紋,口唇發達如同吸盤的魚。原產於拉丁美洲,因為喜食各種水底垃圾聞名,也因為如此,它被引進到了全球各地。
  • 清道夫在我國泛濫,為什麼沒人吃?它有營養價值嗎?
    這個問題比較的有意思哈,我們先從清道夫的構造和習性上來了解一下,清道夫的可食性和營養價值。清道夫清道夫原本是南美洲一種不起眼的魚,它廣泛地分布於南美洲各地的淡水中,尤其以南美洲中北部水域中居多,因其嘴巴呈吸盤狀,又被稱為吸盤魚。
  • 清道夫泛濫成災,為何不引進「剋星」亞河豚?網友:還不是怕中毒
    但今天要介紹的並不是這三個物種,而是風頭正盛的清道夫,一種如今泛濫在中國南方許多水域的新興泛濫物種。清道夫魚,學名叫做多輻翼甲鯰,但在部分地區被俗稱做「壯腰龍」,「壯腰魚」,「腰寶魚」,為何會擁有這些俗名,筆者也不清楚,或許是有部分功效吧,不管如何,這個魚就是因為引進的緣故才泛濫成災的。
  • 清道夫魚曬乾後澆水復活?它可用胃呼吸,上岸幾小時後仍能存活!
    反客為主,魚缸裡的清道夫變外來物種,在我國南方泛濫!清道夫魚(學名:Hypostomus plecostomus,英文名:Suckermouth catfish),又叫「吸盤魚、琵琶鼠魚、垃圾魚、吸口鯰」,屬於甲鯰科下口鯰亞科下一種底棲魚類,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
  • 清道夫的頭號天敵出現了,吃清道夫就像吃零食,使得其不能泛濫
    才華橫溢的草莓君專注於為大家帶來有料的動物信息,本期原創主題分享:清道夫的頭號天敵出現了,吃清道夫就像吃零食,使得其不能泛濫。 說起清道夫,或許大家都有耳聞,它就是人們所說的垃圾魚,在南方很多水遇到泛濫成災了。
  • 清道夫本是褒義,為何清道夫魚那麼令人厭惡?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清道夫,有人戲稱是廣東河道之王,害魚之首,人見人躲,魚見魚衰。清道夫本是褒義是指打掃衛生的保持乾淨的清潔工作人員。本來引進清道夫魚是善意的,卻想不到放生的清道夫魚迅速在江河泛濫成災,危害當地魚類!
  • 一個偶然「事件」進入中國,打開了清道夫泛濫之門,印度選擇吃掉
    小魚受傷位置常有炎症,分泌出一種味道濃烈的黏液,很受清道夫的喜歡,所以常趁著夜晚把小魚吞下,自然引得主人生氣。一些人便隨意丟棄在水溝、河道裡。自此清道夫開啟了它稱王、稱霸的徵程。清道夫呈灰黑色,背部及兩側分布著白色花紋,外貌醜陋;肉質偏少,但骨骼堅硬。捕食過程中清道夫的鰭棘膨脹、豎立,做出一種即防禦又抵抗的姿態,甚至會衝出撞擊。
  • 中國吃貨服了,清道夫在印度河流中泛濫,卻被印度人這樣吃掉了
    ,齒呈刷子狀,鰓耙似密的梳子,特徵適宜過濾食物,其尾鰭呈淺叉形,實際上它和鯰魚屬於一個種類,是甲鯰科下口鯰亞科的多輻翼甲鯰和下口鯰魚類。但是野生清道夫各個種類均原產於南美洲和中美洲的河流中,後來被世界各地引進,由於自然放生等原因,導致這種魚類現在幾乎遍布全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 養活一條清道夫,得費多大勁,才算有始有終
    清道夫到底好不好養?想了了解一種生物的生存規則,就要弄清楚它的生長環境。作為南美熱帶魚,它對溫度跟酸鹼度的要求一定不同於我國冷水魚,這也是清道夫能在雲南水庫泛濫,但沒法入侵北方冷冽江河的主要原因。不過這種魚屬於無鱗硬骨魚,不耐鹽跟藥物,否則必定會掛掉,清道夫的抗病能力比較強,並不容易生病,不必像其他魚類一樣整天養得小心翼翼都不一定能躲過魚病危害。不過事情總有兩面性。一旦清道夫染病,在不能用鹽也不能用藥的前提下,想治癒病症,真的有點難為人了。
  • 國外泛濫沒人吃的4大物種,在國人眼裡是佳餚,第一種你吃過嗎?
    很多湖泊和海域基本的生態圈都是固定了的,如果突然在一些地方少了一個物種或者多了一個物種,就很可能會造成生態圈的破壞。可能許多朋友都聽說過外來物種這個詞。這個的話,目前在我國主要就是指魚類。外來物種雖然並不都是食肉魚,但是它們的繁殖能力以及適應能力都超強,所以它們能夠迅速地佔領當地的水域,甚至達到泛濫的地步。第一種:清道夫。可謂是大名鼎鼎啊!
  • 清道夫魚在世界各地「開疆拓土」,它老家的親戚卻在安靜的啃木頭
    清道夫的危害清道夫原產於南美洲,1855年才被正式命名,隨後的一百多年時間,清道夫被帶往世界各地,大量個體逃出養殖環境,進入野生水域,在條件適宜的地方逐漸泛濫,目前主要入侵國家有墨西哥、瓜地馬拉、美國、波多黎各、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孟加拉、印尼、印度、日本和中國等地。
  • 放清道夫進入河道後,一網下去你才明白,自己有多無知
    為什麼清道夫會這麼多?很多人雖然養清道夫,但實際上他並不了解清道夫,清道夫雖然是魚缸裡的清潔工,從它的食性來看,它是屬於雜食性魚類。在自然水域裡,一直成年的清道夫,食量非常巨大,除了攝食青苔和各種藻類以外,它還會以其他魚類的魚卵為食。
  • 清道夫魚在南美河流為什麼不泛濫?看巨獺一口一條,是魚都在食譜
    在國內,清道夫魚是一種入侵物種,特別是南方一些河流,清道夫魚已成為河流中主要霸主,吞噬其它魚類魚卵,危及本土魚類,已泛濫成災。而在清道夫魚的原產地——南美河流,清道夫魚卻無法泛濫,因為南美河流有眾多清道夫魚的天敵,其中巨獺就是天敵之一,在南美河流中的魚,都在水獺食譜上。
  • 入侵了一年多的「清道夫」到底能不能吃?該怎麼吃?雲南網友亮了
    清道夫俗稱吸盤魚,它最初生活的地方在南美,因為生命力極其頑強,只要在有水的地方這種魚就能生存下來,可以說比雜草還要厲害。據說它的飯量更是大到嚇人,而且繁殖方式也有些複雜。雖然很難分辨雌雄,但是清道夫繁殖起來確實是挺嚇人的,作為外來品種,至今在國內沒有發現可以它的天敵。
  • 為何清道夫魚那麼招人厭?泛濫的後果難以想像,科學處理迫在眉睫
    清道夫魚清道夫魚作為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魚種,本身長相獨特怪異還帶有「豹紋」,雖然不太符合我們的審美觀,但在它的原產地卻也會成為不少觀賞魚愛好者的關注對象,特別是一些變異種類在觀賞魚裡面的地位還不小。大型清道夫魚在我國那些水草豐茂魚類繁多的江河流域,對清道夫魚來說簡直就是天堂,放著這麼多唾手可得的食物誰還會去吃垃圾。
  • 為何清道夫魚那麼招人厭?泛濫的後果難以想像,科學處理迫在眉睫
    清道夫魚清道夫魚作為一種原產於南美洲的魚種,本身長相獨特怪異還帶有「豹紋」,雖然不太符合我們的審美觀,但在它的原產地卻也會成為不少觀賞魚愛好者的關注對象大型清道夫魚在我國那些水草豐茂魚類繁多的江河流域,對清道夫魚來說簡直就是天堂,放著這麼多唾手可得的食物誰還會去吃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