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外來物種」這個詞還比較陌生,甚至有的網友會把它和外星人聯想到一起。其實外來物種所指的並不是外星生物,而是原產於別國的,對當地生態造成嚴重影響的動植物的總稱,例如美國的亞洲鯉和澳洲的野兔。
中國吃貨們比較喜歡的美味,牛蛙、小龍蝦、非洲鯽魚等等便是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物種,早在2014年,尼羅羅非魚(非洲鯽魚)就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但尼羅羅非魚因其頗具經濟價值,中國很多水產養殖戶都人工飼養此物種,所以沒什麼名氣。
牛蛙和小龍蝦就沒那麼幸運了,因為他們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硬是被中國人吃到了快滅絕的地步。小時候,河溝裡隨處可見的牛蛙和小龍蝦,現在真的很難捕捉到了。然而在新的外來生物入侵名單上,至今有兩個物種未登上中國人餐桌,一種是原產於巴西的巴西龜,另一種是原產於南美的清道夫。巴西龜長的五彩斑斕,繁殖能力不是很強,還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所以並沒有到泛濫的程度。而清道夫外型醜陋,屬於沒有任何價值的垃圾魚,繁殖能力又特別強,所以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清道夫俗稱吸盤魚,它最初生活的地方在南美,因為生命力極其頑強,只要在有水的地方這種魚就能生存下來。作為一種成功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在國內的江河湖泊至今未發現能夠克制它的天敵。
清道夫是外骨骼魚,骨頭比肉多魚刺也多,加上營養、食用價值都不高,所以沒人食用它。清道夫食量也很大,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魚卵,也能大量吞食其它魚類的魚苗。導致其它魚類數量急劇減少,因此國內也稱清道夫為「水中屠夫」。
清道夫大量搶佔其他魚類的生存空間,造成其他物種被滅絕。因為其喜歡挖洞的生活習性,甚至還能損毀堤壩等水利設施,嚴重威脅水庫壩體的安全。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國南方某些地方,清道夫已泛濫成災。主要以各種原產地的魚卵為食,導致當地原生魚類種群到了滅絕的邊緣。
北方情況稍好,清道夫魚適宜生存在20度以上的暖水環境中,若溫度過低,會使清道夫魚被凍死。尤其在冬天,清道夫很難在北方嚴寒的天氣下生存。但是最近我發現,北方的河溝裡偶爾也能發現巴西龜的蹤跡了,說明巴西龜已經逐漸適應了北方的環境,也或許是物種進化的結果吧。
清道夫會不會也能適應北方寒冷的環境,這個還不好說。但是清道夫在南方地區的泛濫,已經給我們的生態環境敲響了警鐘。我建議,如果您身邊也有喜歡放生的朋友,一定要勸他們,千萬別放生清道夫等這類具有危害性的魚種。如果您是一位喜愛釣魚的人,釣到清道夫之後千萬不要再放回去。也不要扔到岸邊不管,因為清道夫能在沒水的環境下生存很長時間,也會在陸地上爬行,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就地處理掉。
大家對於外來物種的入侵,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我說的就關注一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