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熲用來大敗羌人的漢代長矛什麼樣?

2021-01-16 冷兵器研究所

西漢早期時,青銅矛頭的使用量仍然很大。西漢青銅矛頭的長度多在10~20cm之間,造型與與戰國時期類似。

▲大雲山漢墓南京博物院銅矛

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鐵矛逐漸取代了銅矛。漢武帝時期,漢軍使用的長矛已經以鐵製居多了。不過銅矛頭仍有殘留(有關觀點認為漢代人喜歡青銅器作禮器和明器),直到東漢時期,銅矛才完全消失。西漢鐵矛與戰國晚期鐵矛外形相似,為長骹窄葉造型。從西漢到東漢,鐵矛頭的整體發展趨勢是加長加重。

▲漢代鐵矛

長安武庫出土過一批矛頭,長度在22~25cm之間,湖南資興出土過長48.5cm的鐵矛,福建崇安城村東漢鐵矛殘長58cm,四川金堂焦山東漢鐵矛長度為84cm。

▲綿陽博物館收藏綿陽雙碑白虎嘴崖墓出土東漢鐵矛

西漢早期時,戰車還未完全退出戰場,但軍隊已經開始集中使用騎兵。楊家灣漢墓中的陶俑軍陣裡,騎兵單獨列陣,不與其他兵種混雜,可見屬於獨立軍種。到漢武帝時期,騎兵成為主力軍種之一,漢匈作戰時,漢軍便組織過多次騎兵會戰。隨著騎兵的興起,漢末出現了一種馬戰專用的長矛,稱為馬矟,也稱馬槊。《釋名》上說,矟是一丈八尺的長矛,馬上使用,矛身細長,便於刺擊。漢代一尺的長度大約為21.35~23.75cm,由此可以推斷出矟的長度應該在384.3~427.5cm之間。

步兵使用的長矛一般要短於騎兵矛,滿城劉勝墓出土過一具鐵矛,通長186cm,洛陽燒溝漢墓出土過一件長矛,通長2.5米左右,這兩件矛應該都是步兵的武器。步兵作戰時,長矛手往往要密集排列,這樣才能有效抵禦敵軍的衝擊。東漢段熲在逢義山和羌人作戰時,面對數量遠多於自己的敵人,將長矛手排列三層,中間夾雜弩手,再以輕騎兵護衛左右兩翼,最終擊敗敵人。漢代的矛鐓以帶有環箍的直筒型矛鐓居多,但也有例外,如劉勝墓鐵矛使用的鐓便是一件鳥獸形細腳銅鐓,這種鳥獸紋細腳鐓在戰國時期很常見,但一般都是作為戈戟的鐏使用的。

▲徐州博物館收藏漢青銅矛、長槍、長矛

除了普通長矛之外,漢代還存在幾種特殊的矛,如鋋、鶴厀、鉤釨。《集解》中認為,鋋是鐵柄矛,《索隱》中則認為,鋋是鐵柄小矛。關於鋋的用法,一般認為是作為標槍使用的,馬融的《廣成頌》中有「飛鋋電激,流矢雨墜」的句子。不過也有人認為是步兵搏鬥使用的。如史記中便有「(匈奴人)短兵則刀鋋」的記載。

▲徐州博物館西漢鐵鋋長矛長槍

鋋頭的形狀與普通矛頭相似,但較為細長。國內保存有西漢的兩柄鐵鋋,兩鋋通長分別為214cm和204cm,鋋頭尺寸形制相同,通長均為65.3cm,刃長均為27cm,鐓長也相同,均為11.5cm。另外國內還出土過兩柄東漢時期的鐵鋋,全長分別為130cm和157cm,刃長分別為27cm和29.5cm,這兩柄鋋的柄均為竹節狀的鐵柄,和鋋頭一體鑄成。鶴厀是一種細骹矛,《方言》中說,鶴厀是骹部像大雁腳脛一樣粗細的鐵矛。鉤釨則是帶有鉤狀小枝的矛,長安武庫遺址中曾經出土過一件鉤釨,長46cm,側面帶有一個8.5cm的倒鉤。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花了四十四億錢 搶了八百萬馬牛羊 此漢末名將的名字很多人不會念
    這期間出現了一位戰功可以跟衛青霍去病媲美的漢軍名將,他與羌人在兩年間交戰一百八十次,花了四十四億錢,搶了八百四十二萬頭牛羊,斬獲敵首三萬八千六百多,自己卻只陣亡了四百多人——這是漢代乃至整個古代收支帳目最精確的對外戰爭。但是指揮這場戰役的漢末名將因為跟宦官站在一個隊伍裡,殺過不少文人,所以他在歷史上的聲名並不顯赫,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怎麼念。
  • 東漢末年最後的三大名將,在涼州對羌作戰,世人尊稱「涼州三明」
    延熹十年(167年),東羌與先零羌五六千騎攻掠關中,羌人大敗漢軍,殺千餘人;同年冬,東羌再次劫掠管仲地區。這時張奐派司馬尹端、董卓二人率兵進擊,大敗羌人,斬其首領,俘羌人萬餘人。漢靈帝即位後,張奐入朝擔任禁軍將領,之後被宦官利用,率軍進擊大將軍竇武,迫其自殺。事後自責不已,拒受封侯,又上疏為竇武等人伸冤。不久因得罪宦官被誣陷罷官。
  • ...五涼史》連載六——漢晉之際的河西民族問題之漢代「羌胡」問題
    卷一 緒論篇漢晉之際的河西民族問題漢代「羌胡」問題西漢人說:「河西鬥絕,在羌胡中。」(《後漢書》卷23《竇融傳》,第797頁)西漢以後,所謂的「羌胡」問題也構成河西區域突出的社會問題,它之突出首先是因河西民族構成複雜,其次是因中原漢王朝往往將河西作為「制邊」政策推行的重點地區。
  • 羌漢戰爭中的隴中
    漢代羌人部落眾多,分散而居,從事遊牧,部分羌人遷徙漢人居地,逐漸學會農耕,促進了羌人經濟文化的發展。後來由於羌人不斷東遷,分布範圍日益廣泛,遂有東、西羌之別。東羌主要散居在今平涼、慶陽一帶,而西羌則散居於今臨洮、甘谷東南和蘭州以西,處於「不立君臣、無相長一」的分散狀態。西漢設都尉和屬國都尉統治羌人。
  • 羌文化故事
    秦始皇也曾頒布法令,不準對西邊的羌戎部落用兵。至今在四川茂縣松坪溝,羌族聚居地仍有其始祖是秦始皇的說法。那麼羌族是怎樣入川的呢?《四川古代史》記載,秦漢以後,羌人向中原和西南地區遷徙,進入中原的羌人逐漸被漢族同化。岷江上遊的羌人,則是河湟一帶遷來的羌人與當地原有土著居民融合而成。
  • 古代的實戰長矛,到底用什麼材料當矛杆?
    長矛大概是人類發明的威力最強的長杆冷兵器之一。長矛的發明很可能比弓箭的發明歷史更久遠,現在認為人類發明弓箭恐怕有1.5萬年到2萬年的歷史,而長矛的歷史甚至可能長達5萬年之久,基本上有了智人就有了長矛。甚至有可能更古老的人類就已經會用矛。
  • 書法藝考(書法史)——《破羌帖》
    法書內容:釋文知虞帥書,桓公以至洛①,即摧破羌賊②,賊重創,想必禽之③。王略始及舊都④,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實著,自當求之於古,真可以戰,使人嘆息。知仁祖小差⑤,此慰可言。適範生書如其語⑥,無異。故須後問為定,今以書示君。
  • 寶極河山集:《故國背影——宕昌羌人的歷史奮爭》(16)
    關於這場戰事的結局你猜都猜得到,沒有懸念,但有一個問題很有意思卻沒有答案,一千九百多年前殺死官吏、揭竿而起的參狼羌人在起義後應該攻擊哪裡?又失敗於何地?我們知道參狼羌發動起義後殺死的官吏一定是中央帝國派駐羌道的官吏,羌道管理的對象以聚居在宕昌地區的參狼羌為主。叛亂的參狼羌人在羌道治所即今日宕昌把朝廷派駐的命官全部殺死後還想幹啥?
  • 董卓發家史:成長在涼州,他是「漢羌戰爭」中培植起來的軍閥
    親愛的讀者朋友,感謝您的持續關注,讀史使人明智,願你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增長見聞!上篇文章我們說道,董卓一開始是擁兵自重靜待時機,得到何進徵調之後才有機會進入洛陽,而後名聲一落千丈,那麼,董卓到底是什麼出身呢?
  • 這才是過羌年的正確打開方式!爾瑪人,回家過年咯!
    對於羌族人來說羌年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就是羌歷新年在這一天人們還願敬神、吃團圓飯喝咂酒、跳莎朗直至盡歡而散!相信很多汶川人都有著關於羌年的深刻記憶吧↓↓↓@汶川、羌《團圓》今年又能回家過羌年了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聊今年的收成聊聊明年的計劃家長裡短或許生活平淡才是真周末就回家!
  • 長槍和長矛有什麼區別?古代長槍是由長矛演變來的嗎?
    在冷兵器時代,長槍和長矛是很重要的武器,因為在古代戰場一般就是士兵與士兵的比拼,一件趁手的武器是一個人獲勝的根本保證。通過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冷兵器時代的長矛和長槍感覺十分相似,那麼它們之間有區別嗎? 長槍和長矛有什麼區別?
  • 世界四大方陣長矛:中國一種長矛位列其中,而且比馬其頓長矛強大
    方陣中使用的兵器一般為長矛、盾牌、戟、劍、鉞等,以長矛最為普遍。方陣中的長矛一般放在最前列,是攻防主戰兵器,可對敵人構成極大威脅。下面就說說世界四大方陣長矛,中國一種長矛位列其中,而且比馬其頓長矛強大。古希臘長矛。
  • 農牧結合的羌人,以及趙充國平羌
    回到羌人的問題上來。相信很多中國人,都能列舉出幾個北方草原政權的代表性君主來。最起碼成吉思汗的知名度,應該不會比秦皇漢武更低。然而說到羌人政權和知名領袖,能夠說出一二的就不會太多了。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羌人的生存環境及存在結構,與在歐亞大草原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有很大的差異。羌戎民族在生存環境上,要更為依託河谷地帶,並且在生產方式融入了部分農耕成分。
  • 關於家鄉話與屈賦中的羌字解讀
    「壓倒古人」四字真是筆力千鈞,可以用來論定泗原先生全部著作了。張中行先生和泗原先生是多年的老同事,視為畏友。在《負暄續話·隆福寺》中稱「王先生是我的畏友。小畏是他的治學,深入而精粹,不吹吹拍拍,華而不實。大畏是他固執,嚴謹,有所信必堅持到底,有時近於違反常情也不在乎。畏,就因為有不少我認為可學的,我學不了。」
  • 《雷霆一擊》長矛是什麼屬性 長矛屬性介紹
    導 讀 《雷霆一擊》遊戲中長矛在遊戲中可以超遠距離攻擊,攻擊範圍很廣,很多玩家不知道長矛屬性怎麼樣。
  • 諸葛亮杜甫賞過什麼樣的雪?下雪天成都人組團穿越博物館
    大雪之日,明代名將藍玉曾在捕魚兒海蕩平北元,《三國演義》第九十四回亦記載了「諸葛亮乘雪破羌兵」,當時魏軍與西羌結連,西羌鐵車兵大敗蜀兵。 後來孔明乘天降大雪,誘西羌鐵車兵陷入坑塹而大敗之。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三國時期的成都,應該是冬天經常能見到雪的。如今,諸葛亮曾欣賞過的雪景降臨在武侯祠,如何不叫人心生懷古之情?
  • 西固漢代灰陶狗湮滅在歷史塵埃裡的秘密
    一段波瀾壯闊的史實灰陶狗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的秘密?其實它出土的地點,就自帶歷史密碼。中國歷史上,西漢初年,蘭州以西、河西走廊一帶並不為大漢所有,「洮雲隴草都行盡,路到蘭州是極邊」。漢武帝時期,為解除匈奴威脅,決定西出黃河,「斷匈奴右臂」。
  • 羌山年味濃,九皇山羌家兒女與上千遊客歡慶羌年
    遠道而來的遊客朋友與當地羌家兒女一同慶賀羌歷新年,體驗了羌族歌舞、民俗、婚俗表演等傳統文化"盛宴"。 此次羌歷年活動圍繞祭祀祈福、慶豐收、送祝福為主,以觀民俗展演、泡溫泉等豐富活動為載體,讓更多遊客零距離感受羌族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