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很冷門一首詩,以蝙蝠比喻自己,難怪不受歡迎,人見人厭

2021-01-08 每天讀文史

一場疫情,讓我們再次認識了蝙蝠這種生物,不僅外表醜陋,像老鼠一樣,還有著沒有羽毛的翅膀,身上還有著多種病毒,實在是讓人感到害怕。不過雖然我們不喜歡蝙蝠,但是它卻很受古代詩人們的歡迎,有很多詩人都曾為蝙蝠寫過詩,比如範成大就寫過一篇名為《蝙蝠》的詩,全詩僅四句,句句圍繞著蝙蝠。

不過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卻不是這首詩,而是另一位詩人所寫,這位詩人大家都很熟悉,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白居易的一生寫下了無數的詩作,共計能有3840首,而出名的詩作也是不計其數,比如那首非常經典的《琵琶行》,無論何時何地讀起都令人感到無比驚豔,後世之人甚至還以此為題寫下了許多的衍生作品。

但是大家可能想不到,就是這樣一位著名的大詩人,卻曾經寫下一首詩把自己比喻為啊洞中的白蝙蝠,詩文的內容更是讓人感到驚嘆。只不過可惜的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在人們提到白居易的作品時,卻很少有人提及本詩,依筆者拙見可能是因為這首詩是主張避禍自保,甚至不惜躲入陰暗骯髒的地方的緣故,格調顯得略低,不過詩倒是一手好詩,值得大家細細品讀。

《洞中蝙蝠》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網羅。

遠害全身誠得計,一生幽暗又如何?

首先在這首詩文的第一句中,詩人說到"千年鼠化白蝙蝠",他之所以會這樣說,其實因為在過去的民間傳說中,蝙蝠都是由老鼠化成的,據說是因為老鼠偷吃了鹽,所以就變成了蝙蝠的樣子,也是因此在民間還有人管,蝙蝠叫做"鹽蝙蝠"。值得一提的是,通過這一首詩,我們能夠得知,原來這個民間傳說,早在唐代之時就已經出現了。

而在本詩裡,詩人說的是,原來白色的蝙蝠都是由千年前的老鼠變化的。有人可能會感到奇怪,為何詩人偏偏要寫白蝙蝠呢?這個原因其實很簡單,大家想一下詩人的姓氏不就是白麼,所以既然他想要以蝙蝠來指代,自己乾脆就將蝙蝠寫為白蝙蝠。

接下來在這首詩的第2句中,詩人講述的則是蝙蝠的習性,其實這點我們都知道,蝙蝠確實是晝伏夜出的動物,它在白天的時候隱於山間的巖洞之中,直到夜晚天黑之後才會出來捕食,而它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習性,其實是為了避免被人類或者是其他的動物捉捕。

所以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蝙蝠的這一習性正是它們的生存本能,而詩人也是從它們的生存習性中得到了啟發,畢竟他的仕途其實也是非常不順的,如果想要保全自己的話,那麼蝙蝠的習性其實是非常值得借鑑的。

而在詩文的最後兩句中,詩人寫的則是他的感慨與感悟,在詩人心中蝙蝠的習性是非常聰明的,遠離那些危害以保全自身,就算一生都生活在黑暗之中,那又能怎樣呢?讀起這首詩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詩人當時的狀況其實與蝙蝠的生活真的很相像,如果詩人真能像蝙蝠這樣生存,那麼他也定是無憂的。

不過這首詩的失敗其實也就失敗在這裡,雖然蝙蝠的生活習性和他當時所處的現狀非常相似,但是蝙蝠畢竟形象不佳,人們對蝙蝠也沒有什麼好的印象,可是詩人卻偏偏用這種動物來形容自己,難免會影響到整首詩的美感。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王安石的詩就比較接近宋詩,這一點他做得最好,而且他的作品題材豐富,風格也是很多樣化,一些儘管看似很冷門的作品,那也是寫出了新意,以他這首《燕》來說,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每一句又是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開篇的兩組疊字句,有一種渾然天成之的美。處處定知秋後別,年年長向社前逢。行藏自欲追時節,豈是人間不見容。
  • 白居易模仿白鵝寫了首詩送給仙鶴,看似風趣幽默,讀完卻讓人想哭
    當然,這是他作品中最為成功的兩首,他也有其它的作品,有這樣的一首詩,他利用白鵝的口吻,給天上的仙鶴寫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鵝贈鶴》。在這首詩裡面可以看出白居易的恨與累,其實了解了白居易的一生之後,對他的這種感情就會深有體會,他的一生屢次遭到貶謫,內心的痛苦與寂寞無處傾訴,於是就寫進了他的詩裡面,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些詩,所以成就了他在歷史上「詩王」的地位。
  • 白居易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
    如李白《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暮江吟》,便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筆下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它就完全符合「詩中有畫」的特徵,可以說是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正如清高宗《唐宋詩醇》中的評價:「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
  • 白居易思念弟弟的一首詩,夢見弟弟卻感嘆沒有寫出好詩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親情詩,《夢行簡》寫白居易思念弟弟行簡。天氣妍和水色鮮,閒吟獨步小橋邊。池塘草綠無佳句,虛臥春窗夢阿憐。「天氣妍和水色鮮,閒吟獨步小橋邊。」,今天的天氣很好,晴暖怡人,水色也明媚鮮亮。我獨自一人在小橋邊吟詩漫步。這是一個春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詩人在洛陽,此時詩人的弟弟在長安,兩人分離很久了。
  • 白居易韻味無窮的2首詠荷名作,一首寫美女,一首寫小孩兒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總是能用最簡單的語言,營造出貼切的意境,所以深受後人的喜愛。白居易寫過一些描寫蓮花的詩作,但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首,都非常值得玩味,一首是《採蓮曲》,寫採蓮少女的俏皮美麗,詩曰: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 一場高考移民的鬥詩活動,為什麼白居易薦徐凝屈張祜
    前言古代有不少詩人之間鬥詩的故事,例如宋之問因」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勝過了沈佺期的『微臣雕朽質,差睹豫章才』;又如白居易劉禹錫等人以「南朝興廢金陵懷古」為題作詩,劉禹錫一首《西塞山懷古》令其他人「罷唱」。今天老街說的是一場高考移民的鬥詩活動。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被貶,原因讓人匪夷所思
    比如有些名人,一面難求,即使出來,也是助理保安層層包圍,粉絲們見一面都很難,更別提面對面說句話了,這時有人就會想起這句名言。還有一句流傳後世的經典名句,那就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聽到這位年老色衰的歌女,訴說自己的人生不幸,大詩人也發出如此由衷感嘆。「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寫出了堪比《靜夜思》的思鄉情,值得一讀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讀過的許多思鄉詩其實就是羈旅詩,其中最有名的當然要數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其實,詩魔白居易也曾有一首羈旅詩,雖沒有《靜夜思》有名,但是白居易在詩中表達出來的思鄉之情並不輸於李白,並且他寫這首詩時還是在一個十分特殊的日子——冬至。
  • 古代蝙蝠詩,透視蝙蝠的血淚史
    古詩中專題吟詠蝙蝠的詩極少,《全唐詩》僅收錄三首。《全宋詩》收錄一首。共計四首詩。其中唐代白居易的《洞中蝙蝠》和宋代範成大的《蝙蝠》詩,算是佼佼者。碰巧,白居易吟詠的是白蝙蝠,範成大吟詠的是普通蝙蝠。這便於我們分開來說。
  • 白居易深夜失眠,想念初戀,寫下一首名作
    某一天夜裡,白居易想起初戀,怎麼也睡不著,寫下一首名作,開頭兩句直白如話,卻感人心懷,讓人落淚。這首詩就是白居易的《夜雨》。《夜雨》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 劉禹錫寫詩答謝白居易,寫出了無限辛酸和憤懣,頸聯乃是千古名句
    唐代詩人劉禹錫外號「詩豪」,他有一首詩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名字很長。詩歌的頸聯是千古名句,那就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這兩句詩中,劉禹錫既表達了對歲月蹉跎,仕途不幸的傷感,同時又展現出了對欣欣向榮的未來的憧憬。
  • 一首被《全唐詩》拒之門外的詩,讀起來讓人笑掉大牙,卻講透了世間...
    他振振有詞:反著穿多舒服啊,總不能為了不辣你們的眼睛,就委屈了我老人家的腳丫子吧!這話聽著耳熟,轉念一想,這反穿襪子的經典案例,不正好就是一首唐詩麼:梵志翻著襪,人言皆是錯。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我王梵志反著穿襪子,所有的人都說我穿錯了。我就覺得吧,寧可讓你瞧著刺眼,也不能讓我的腳難受。
  • 白居易秋日詠懷,這首五律開篇就比喻生動,尾聯更是妙語雙關
    唐代一位詩人就曾觸景生情,表達自己的複雜情緒。下面介紹的是白居易秋日詠懷,這首五律開篇就比喻生動,尾聯更是妙語雙關。秋思唐代:白居易夕照紅於燒,晴空碧勝藍。獸形雲不一,弓勢月初三。雁思來天北,砧愁滿水南。蕭條秋氣味,未老已深諳。這首詩作於唐代太和六年秋天,當時詩人已經60歲,還在擔任河南尹。
  • 幾首白居易狎妓的詩,帶你了解不一樣的唐朝詩人
    他的詩通俗易懂,據說白居易做好詩後,先念給不識字的老太太聽,老太太若能聽懂,那就達到了標準,王安石曾感嘆:「世間好語,都被杜甫說盡;世間俗語,又被白居易說盡」。白居易的詩火到什麼程度呢?王公、妾婦、馬走之口無不適,市井處處吟其詩,正是童子解吟長恨歌,胡兒能唱琵琶篇。
  • 「槓精」王安石的一首冷門詩,立意深刻,成了語文高考試題
    說到詩詞界的「槓精」就不得不提王安石了。 眾所周知,他是一代改革家,在政治上和司馬光、蘇軾等人都「槓」過。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在詩詞上也是一代「槓精」。
  • 元稹吃白居易的醋,寫下一首千古名作,白居易只好寫千古名作解釋
    如果換做普通人,兩個如此親密的男人之間說是沒有一點激情,恐怕也是沒人信的。然而在大唐,或許還真有他們口中所說的那種純潔的友誼。白居易與元稹在一起時耍得很歡,一旦不在一起了立刻就患上了相思病。由於工作調動,二人不得見面,因此便以書信傳情,一夜白居易夢到了元稹,便寫詩道:「夢中握君手,問君意何如?」
  •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品讀白居易和他的詩
    顧況望著年嫩的白居易,用他的名字取笑說:「長安米貴,居大不易。」當讀了此詩之後,便很吃驚,忙改口說:「有才如此,居易不難。」由於顧況到處讚揚,這首詩也就成了白居易的成名之作。02愛情生活白居易在徐州符離躲避戰亂時,與鄰居家一個叫湘靈的女子相識,兩人就成了青梅竹馬的玩伴。白居易有一首名為《鄰女》,追敘了十五歲的湘靈,讚美湘靈的美麗和她悅耳的嗓音。
  • 白居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上任不久,正值五月農耕忙碌之季,白居易看到了農民割麥的繁忙景象和貧婦抱其子拾麥穗充飢的場景,於是寫下了《觀刈麥》「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道出了農民的心酸。縣令看了不高興了,遂強令白居易抓人,鞭打不交糧的農民。白居易不願昧著良心去執行命令,就裝病躲著。縣令見他一直裝病,也就不管他了。 後來,白居易受到重用任左拾遺,負責進諫薦舉。
  • 白居易最有名氣的一首敘事詩,其中經典的詩句實在是太多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飲先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有三大詩人,分別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以及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的白居易。白居易在我國古代詩詞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尤其是現在,很多人都認為他在詩歌上的成就其實並不比李白杜甫低。
  • 白居易最孤獨的一首詩,一個人在孤獨的冬夜想念故鄉,道盡了相思
    白居易的一生也是時常漂泊不定,這種漂泊的生活,也讓他嘗盡了孤獨,公元804年(貞元二十年),當時年僅三十三歲的白居易,一個人夜宿於邯鄲驛館中,此時正值年關臨近,民間很熱鬧,人們都穿上新衣慶祝,年味很濃,可是白居易卻是一個人,身邊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在邯鄲驛館孤身一個,這讓他思念起了故鄉,於是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