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寫出了堪比《靜夜思》的思鄉情,值得一讀

2021-01-17 小佛說史

古代交通不便,人們要出門辦事,往往會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回家,比如行商與趕考,常常一離家就是半載以上,當然,還有一類人離家的時間更長,那就是在異地做官之人,故而,我們能在古代詩詞中讀到不少「羈旅詩」。所謂「羈旅詩」就是「用詩歌的形式反映客居異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並引發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思歸,對自我人生如寄處境的感慨」。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讀過的許多思鄉詩其實就是羈旅詩,其中最有名的當然要數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其實,詩魔白居易也曾有一首羈旅詩,雖沒有《靜夜思》有名,但是白居易在詩中表達出來的思鄉之情並不輸於李白,並且他寫這首詩時還是在一個十分特殊的日子——冬至。

冬至,北半球白晝最短的一天,在古代,人們認為冬至之後,白天越來越長,陽氣上升,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故而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廣東地區至今仍舊有這樣的習慣)。冬至半月是喜慶氣氛濃重的節期,朝廷會給官員們放假,民間慶祝方式多樣,包括但不限於祭祀(祭天、祭地、祭神、祭祖)、賀禮(拜賀、送寒衣)、飲食、文藝(數九)等,我們四川地區如今保留下來的只剩下飲食——吃羊肉湯。

既然,冬至有大如年的說法,古人如果不能夠在冬至歸家,自然也是一大憾事,誠如杜甫所言「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咱們就來讀一讀白居易寫在冬至的羈旅詩:

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那年,白居易遠離家鄉,獨自在驛站中過冬至節,如果這一日在家,白居易會按照習俗,穿上新衣服去給親朋好友祝賀,而今卻只能在驛站中苦熬這一中夜晚最長的日子。這漫長的一夜要如何度過呢?白居易獨自抱著膝蓋枯坐在燈前,能夠和他為伴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形單影隻,實在是寂寞與悽清。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沒有自己寫自己有多思念家鄉思念親人,而是用家人深夜思念自己來表達自己的思念:家中親人今夜一定是圍坐在一起到深夜,也一定會聊著自己這個遠離親人的遊子。

白居易由自己深夜抱膝枯坐,寫到推想親人思念自己的場景,在空間上擴大了思念之情,也留給大家足夠的遐想空間。這種表現手法其實在古代詩詞中很常見,比如「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都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中借空間的擴大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顯得那樣感動人心。

實際上,隨著年齡的增長,遠離故鄉在外打拼的人,也會在節日之時越來越思念親人與故土,中年人或許更能懂白居易的心情吧。

想要了解白居易的人生以及閱讀更多他的作品,小佛推薦《白居易詩傳》。

相關焦點

  • 白居易最孤獨的一首詩,一個人在孤獨的冬夜想念故鄉,道盡了相思
    ,寫下了《邯鄲冬至夜思家》一詩。這首詩寫得很孤獨,也很是傷感,一個人的時候難免會想家,特別又是臨近年關,這對於白居易來說,那是更加的想念故鄉,這也讓他感動了無邊無際的孤獨,正是在這種孤獨的環境下,白居易這首詩道盡了相思,寫得無比感人,每一句都很是傷感,對於詩人來說,他希望可以回到故鄉,可以與家人團聚,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又無法回去,這種情緒讓他孤獨的快要窒息了。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白居易思念弟弟的一首詩,夢見弟弟卻感嘆沒有寫出好詩
    古往今來,不論是動人的親情手足情,還是海枯石爛的愛情,亦或是難忘的友情恩師情,這些都是詩人歌詠的話題。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親情詩,《夢行簡》寫白居易思念弟弟行簡。天氣妍和水色鮮,閒吟獨步小橋邊。池塘草綠無佳句,虛臥春窗夢阿憐。「天氣妍和水色鮮,閒吟獨步小橋邊。」,今天的天氣很好,晴暖怡人,水色也明媚鮮亮。我獨自一人在小橋邊吟詩漫步。這是一個春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詩人在洛陽,此時詩人的弟弟在長安,兩人分離很久了。
  •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靜夜思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靜夜思 2015年11月30日11:17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
  • 李白最「low」的一首詩,我覺得應該是這首
    李白的詩無論是古代,還是如今婦孺皆知。他的詩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面很多詩人的詩都受其風格的影響。他的詩風格豪放,清醒飄逸,想像力十足,意境奇妙,這與當時所在的社會環境是有關係的,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去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出了大量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
  • 白居易很樸素的一首詩,寫冬至夜思念家人,寫盡了遊子漂泊的心酸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而在古代的這一天,有全家團聚的習俗。而我們的詩人白居易,此時卻只能寄居在邯鄲的一個驛站當中,其中離情,實在不忍卒讀。《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這首詩通過冬至夜作者在邯鄲驛站的所思所想,表達了他對親人的思念和家鄉的懷念,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古代遊子漂泊在外的心酸之情。
  • 記憶中的冬至,殘剩的民間,已和上世紀一樣遙遠|周末讀詩
    於是我們說,那是某年某月某夜,詩人白居易在邯鄲。讀詩不妨非理性,不妨放任文字帶我們做做夢。此詩題目《邯鄲冬至夜思家》,每個詞,詞與詞組合在一起,已給人無限遐思。邯鄲,這個地名不僅指地理上在北方的一個城,在時間意義上更是一個古代的城。而對於今天的我們,「邯鄲」更是一個典故中的城,一個戰國諸子寓言中的城。如果把邯鄲換成保定,「保定冬至夜思家」,我們立刻會覺得詩味被去魅了。
  • 一首唐詩入選課本,作者人品卻極差,但這首詩卻是流傳千年的經典
    為此從古至今,關於鄉愁的話題熱度從未衰減過,尤其每逢春節臨近時,漂泊在外的遊子們格外思鄉心切。樹高千尺,落葉歸根,今人如此,古人亦是如此。在古代,文人騷客或漂泊異地,或謀求仕途,或被貶赴任途中等,久而久之常引發他們的思鄉懷人之情。譬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李白的《靜夜思》等,皆是古人寄託對家鄉親人思念的上乘之作。
  • 劉禹錫很經典的一首詩,寫盡羈旅思鄉之苦,最後一句更是感動世人
    今天筆者給大家推薦的就是其在被貶期間所作的一首名篇。在這首詩中寫出了劉禹錫羈旅的艱辛和思歸之苦,最後一句更是感動世人!詩文如下:秋風引唐代:劉禹錫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這首詩寫於劉禹錫被貶南方,秋風起、雁南飛,勾起了他的思鄉之情,於是他揮筆寫下了這首詩。「何處秋風至?
  • 筱青讀詩詞: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今天冬至今天冬至。讀完老杜的《冬至》我們再讀一首老白的「冬至」。在唐代,冬至是大節,也稱「冬節」。「冬至大如年」,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
  • 這首詩傳到皇宮,皇帝讀了立馬下旨,白居易卻像吃了蒼蠅一樣噁心
    白居易的詩更多地關注民間,他的追求是讓老百姓也讀懂他的詩,是走平民化路線的。白居易從小就是神童,四五歲就能作詩。但是,他沒有因為少有才名而有絲毫的驕氣,而是刻苦讀書,屬於勤奮苦讀派,以至於成了少白頭。27歲那年,白居易來到長安,投到當時名氣很大的顧況門下。當白居易報上姓名拜訪時,顧況這老頭調侃道:「年輕人,長安米貴,居住不易啊。」但是,這老頭一邊說一邊翻看白居易的詩。
  • 【用日語讀唐詩】白居易——草
    【用日語讀唐詩】白居易——草 2016年01月08日10:18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詩」本是中國傳統的文學形式,在傳入日本之後,日本人對其讀音和韻律等進行了二次創作,並廣泛推崇。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
  • 白居易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暮江吟》,便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筆下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它就完全符合「詩中有畫」的特徵,可以說是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正如清高宗《唐宋詩醇》中的評價:「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而「一切景語皆情語」,山水承載著古人悠悠不盡的情思。那白居易這首《暮江吟》寄寓了他的哪種情感呢?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黃庭堅後期的作品倒時很有特色,譬如這首《春近四絕句》,便寫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也是一首很美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第二首,更是膾炙人口美得令人驚豔。 亭臺經雨壓塵沙,春近登臨意氣佳。 更喜輕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 每天一首應景詩詞每月一首與花信搭配以詩紀日巧妙對應
    春節來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立春之時:「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張栻《立春偶成》重陽佳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立春將至:「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 白居易很冷門一首詩,以蝙蝠比喻自己,難怪不受歡迎,人見人厭
    不過雖然我們不喜歡蝙蝠,但是它卻很受古代詩人們的歡迎,有很多詩人都曾為蝙蝠寫過詩,比如範成大就寫過一篇名為《蝙蝠》的詩,全詩僅四句,句句圍繞著蝙蝠。不過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卻不是這首詩,而是另一位詩人所寫,這位詩人大家都很熟悉,是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
  • 白居易的《歲晚》,全詩一片肅殺寒冷之象,寫出了他的心灰和意冷
    白居易外號「詩王」,是中唐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以體恤黎民、平易淺白為特徵,聲名播及海外,對日本詩壇影響深遠。白居易早期愛寫諷喻詩,但是自從為武元衡遇刺上書後被貶江州,從此意志消沉。又受佛道文化的影響,詩風開始偏向閒適散淡。這一首《歲晚》就是寫在他被貶江洲之後,他在詩中一面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一面勸慰自己固守天命,把世間事都看淡了。
  • 為什麼《源氏物語》中有很多白居易的詩?白居易在日本很有名嗎?
    紫式部的曾祖父、祖父以及父親都是有名的詩人,尤其她的父親擅長漢詩與和歌,對中國古典文學頗有研究,因此紫式部在家人薰陶下對唐詩解讀同樣有過人的造詣,加之日本嵯峨天皇對唐詩的熱愛也影響著日本文人,所以唐風在日本可謂扶搖直上。在一眾有名的唐代詩人中,白居易又深得紫式部的喜愛,白居易的詩歌首先是通俗易懂,傳播廣泛。
  • 實拍李白墓地:墓地曾遭遇炮火成廢墟,墓碑8字讀之動容!
    實拍李白墓地:墓地曾遭遇炮火成廢墟,墓碑8字讀之動容!文/婉清詩歌是中國文化中一種特有的表現形式,最初起源得益於生活而並非是為了附庸風雅。最早時候信息傳遞不發達,所以人們就將詩編為歌而廣而傳送,這就是詩歌的最初形式。如今詩歌統稱,但最初詩無樂,而合樂之詩為歌。
  • 白居易最有名氣的一首敘事詩,其中經典的詩句實在是太多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飲先生,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有三大詩人,分別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以及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的白居易。白居易在我國古代詩詞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尤其是現在,很多人都認為他在詩歌上的成就其實並不比李白杜甫低。
  • 白居易韻味無窮的2首詠荷名作,一首寫美女,一首寫小孩兒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總是能用最簡單的語言,營造出貼切的意境,所以深受後人的喜愛。白居易寫過一些描寫蓮花的詩作,但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首,都非常值得玩味,一首是《採蓮曲》,寫採蓮少女的俏皮美麗,詩曰: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