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很樸素的一首詩,寫冬至夜思念家人,寫盡了遊子漂泊的心酸

2021-01-16 何不秉燭遊矣

走得再遠,終究還是要回家。家鄉對於漂泊在外的遊子來說,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牽絆,中國人自古就想要的「落葉歸根」,就是源於這種牽絆。

特別是對於古代的遊子來說,那時候車馬不便,往往一次離別可能就得一年半載才能相見,於是這種離愁別緒在他們的筆下,就更為明顯了。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而在古代的這一天,有全家團聚的習俗。而我們的詩人白居易,此時卻只能寄居在邯鄲的一個驛站當中,其中離情,實在不忍卒讀。

《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這首詩通過冬至夜作者在邯鄲驛站的所思所想,表達了他對親人的思念和家鄉的懷念,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古代遊子漂泊在外的心酸之情。

中國古代的冬至這一天,往往象徵著全家團圓。等到夜晚,家人們都會圍坐一桌,歡度佳節。

但是我們的詩人白居易啊,在這個原本團圓的日子裡,卻遠在邯鄲,無法歸家。於是原本家人團聚的日子,他卻只能在邯鄲驛站,獨自一人過此佳節。

這一句,詩人通過幻想中的家人團聚,而逐漸落到現實:他遠在他鄉,只能獨自抱膝坐於燈前,其中落寞,可想而知。而那種孤獨寂寞的情感和思念家鄉的情緒,都在這一兩句中,盡數可知。

後面兩句,詩人並沒有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家鄉和親人,反而是在邯鄲驛站中開始想像家鄉那邊,家人們在冬至夜深時分,圍坐燈前,談論自己這個遠行之人的畫面,通過這一個畫面,就把詩人那些思念的情感,通通都表現出來了。

這種樸素而真實的情感,是最不能欺騙人的,也是最真摯的。冬至原本就是團圓的節日,可「我」卻因為遠行而不能在家人身邊團圓,那麼這個團圓節,家人定然也是過得不開心的。

此時此刻,說不定他們都在擔憂「我」這一路的境遇,害怕我出事,又或者期盼我能夠在今夜趕回家中,享受團圓。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詩人抱膝坐在燈下,他的心情也是低落而孤獨的。就在這一刻,他似乎和遠方的家人共情了,於是那種思念,更加深切。

縱觀全詩,大家會發現,其實白居易的這首《邯鄲冬至夜思家》,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語言,也沒有高深的寫作手法,只不過,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都是最樸素而真實的情感,雖然全詩沒有一個字在寫思念,但詩中那些對於家鄉的懷念、親人的思念都表現得十分真摯。

於是我們又想到了古代交通不便的事實,遊子們每一次的外出,是否都是帶著極大的眷戀和不舍,離開家鄉,建功立業?當他們漂泊在外的時候,又是否會後悔外出打拼呢?

這首詩其實也讓小矣想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打工者,當他們為了生活背井離鄉,選擇在外漂泊的時候,他們的心裡是怎麼想的?是否會有那麼一刻,為自己而感到心酸?

生活不易,致敬每一位努力向上的人。

相關焦點

  • 白居易最孤獨的一首詩,一個人在孤獨的冬夜想念故鄉,道盡了相思
    白居易的一生也是時常漂泊不定,這種漂泊的生活,也讓他嘗盡了孤獨,公元804年(貞元二十年),當時年僅三十三歲的白居易,一個人夜宿於邯鄲驛館中,此時正值年關臨近,民間很熱鬧,人們都穿上新衣慶祝,年味很濃,可是白居易卻是一個人,身邊沒有親人,也沒有朋友,在邯鄲驛館孤身一個,這讓他思念起了故鄉,於是有感而發
  • 白居易的一首冬至詩,寫出了堪比《靜夜思》的思鄉情,值得一讀
    所謂「羈旅詩」就是「用詩歌的形式反映客居異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並引發對親人的思念,對故鄉的思歸,對自我人生如寄處境的感慨」。很多人沒有注意到自己讀過的許多思鄉詩其實就是羈旅詩,其中最有名的當然要數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白居易思念弟弟的一首詩,夢見弟弟卻感嘆沒有寫出好詩
    親情令人溫暖,「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母親與燈前細密縫補衣衫的畫面最能撩動人心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愛情就是這般如像鳥兒般比翼雙飛,如同連理樹,相互依存緊靠在一起;「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只要有朋友在,又何懼天涯海角呢。親情友情愛情都是那麼珍貴迷人,讓這個世界充滿酸甜苦辣各種滋味。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親情詩,《夢行簡》寫白居易思念弟弟行簡。
  • 《全唐詩》裡很孤獨的一首詩,一個人獨自在外漂泊,身邊無依無靠
    《全唐詩》裡就有很多描寫孤獨的作品,不過公認最孤獨的作品是中唐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其實除了這一首之外,還有很多這種孤獨的作品;譬如盛唐詩人高適這首《除夜作》,那同樣寫得很傷感,整首詩意境悽美,寫得極為孤獨,短短的幾句,把自己在除夕夜獨自在外漂泊的心境描寫得淋漓盡致。《除夜作》唐代:高適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
  • 記憶中的冬至,殘剩的民間,已和上世紀一樣遙遠|周末讀詩
    遊子獨在異鄉,逢佳節而思親,白居易在這首詩中的體驗,即使今天的讀者不曾親歷,也能一讀即懂,並且覺得很「熟悉」。因為在古典詩歌中,此類體驗已被書寫了太多遍,乃至已範式化套路化。若從本質進行洞察,其實問題並不在經驗本身。所謂「陽光底下無新鮮事」,古猶今也,但我們把這句話多讀幾遍,就會若有所悟地發現,所羅門真正的意思是陽光下新鮮的不是事。是什麼?是對事的觀照視角和介入方式。
  • 元稹吃白居易的醋,寫下一首千古名作,白居易只好寫千古名作解釋
    元稹思念對方那是夜不能寐啊,翻來覆去總感覺不踏實,因此便寫了一首詞很達意的肉麻之作,其中一句寫道:「願為雲與雨,會合天之垂。」雲雨,會合……這究竟是思友還是思春?不敢再想像下去了。詩的前注寫道:「是夜宿漢川驛。夢與杓直、樂天同遊曲江,兼入慈恩寺諸院。倏然而寤,則遞乘及階,郵吏已傳呼報曉矣。」元稹說夢到和杓直、樂天二人遊覽了曲江與慈恩院,甚是開心,可惜被亭吏一聲叫喊驚醒,原來他孤零零一人在梁州。天下的事情就沒這麼巧的,白居易當天夜裡也夢到了元稹,也寫下了一首思念的詩。
  • 筱青讀詩詞:邯鄲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今天冬至今天冬至。讀完老杜的《冬至》我們再讀一首老白的「冬至」。在唐代,冬至是大節,也稱「冬節」。「冬至大如年」,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冬至這一天,朝廷要放假。民間也很熱鬧,這一天人們把一年積攢的錢拿出來置辦新衣,買好酒好菜,享祀先祖。然後走親訪友,互贈禮物,互致祝賀,一派熱鬧景象。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年),三十三歲的白居易,任秘書省校書郎。這年年底的冬至節,白居易恰好出差在邯鄲。白天辦完了公事,晚上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宿於邯鄲驛舍。
  • 白居易夢見亡去故友,醒來寫詩一首,沒有一句寫思念,卻盡顯痛楚
    和他們相比,同為詩人的白居易和元慎要幸運許多。他們是科舉考試時同年同科的學子,志趣相投,互相將對方看作生命中唯一的知己。可是,兩個人如此交往沒過多久,詩人元慎便因病去世。白居易寫下這首詩的時候,元慎已經去世足足八年了。我們並沒有在史書中見到在元慎去世當時,得知好友去世的白居易是怎樣一種撕心裂肺,但是這九年後的一首悼念詩,今天我們讀起來依舊感動得熱淚盈眶。
  • 白居易韻味無窮的2首詠荷名作,一首寫美女,一首寫小孩兒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總是能用最簡單的語言,營造出貼切的意境,所以深受後人的喜愛。白居易寫過一些描寫蓮花的詩作,但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首,都非常值得玩味,一首是《採蓮曲》,寫採蓮少女的俏皮美麗,詩曰: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 白居易深夜失眠,想念初戀,寫下一首名作
    某一天夜裡,白居易想起初戀,怎麼也睡不著,寫下一首名作,開頭兩句直白如話,卻感人心懷,讓人落淚。這首詩就是白居易的《夜雨》。《夜雨》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鄉遠去不得,無日不瞻望。腸深解不得,無夕不思量。況此殘燈夜,獨宿在空堂。
  • 王昌齡的一首很感人的音樂詩,寫聽箏引起的人生感慨
    白居易的《琵琶行》、劉長卿的《彈琴》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都是很著名的描寫音樂的詩。音樂能蕩滌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古往今來,音樂帶給人的魅力 從未削減。王昌齡的這首《聽流人水調子》,這首寫音樂的詩文,描繪音樂,以音樂來書寫人生。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 李商隱最直白的一首愛情詩,全詩28字翻譯過來就是:我想你了
    他的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相當美,拿上面兩句舉例,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但是你看懂了嗎?你知道他寫的是什麼嗎?沒有,你只是覺得他寫得美,但並不知道他寫的是什麼,甚至不能確定是不是愛情詩,很朦朧,很美,但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理解。所以我們姑且說他是朦朧愛情詩。但李商隱的愛情詩不光是這樣朦朧隱晦的,還有一些很直白也很美的詩,例如今天我們讀到的這首《端居》,全詩28字,翻譯過來就是:我想你了。
  • 一首唐詩入選課本,作者人品卻極差,但這首詩卻是流傳千年的經典
    為此從古至今,關於鄉愁的話題熱度從未衰減過,尤其每逢春節臨近時,漂泊在外的遊子們格外思鄉心切。樹高千尺,落葉歸根,今人如此,古人亦是如此。在古代,文人騷客或漂泊異地,或謀求仕途,或被貶赴任途中等,久而久之常引發他們的思鄉懷人之情。譬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李白的《靜夜思》等,皆是古人寄託對家鄉親人思念的上乘之作。
  • 他是人品最差的詩人,卻在回鄉時寫了首詩,成為無人不知的名句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又到年底了,該是漂泊在外的遊子們回家的時刻了。中國是世界上最有情懷的一個民族,無論我們走到哪裡,對於家的思念卻是永遠都不會變的,從古至今,無論我們人生在何方,家永遠是心中最溫暖的那片土地。
  • 白居易模仿白鵝寫了首詩送給仙鶴,看似風趣幽默,讀完卻讓人想哭
    我們都知道,白居易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詩人,不過他與李白不同,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而白居易是現實主義詩人,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被合稱為「元白」,與劉禹錫並稱為「劉白」。世人稱他為「詩魔」和「詩王」。中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他的一首詩作《琵琶行》,這首詩裡面表達了他的天涯淪落之恨,是對世人重利益,輕離別的落淚。還有一首他的詩作《長恨歌》,對於頗有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他通過寥寥數筆將其描繪,將人物心理的描寫和環境氣氛的渲染表現得淋漓盡致、潑墨如雨,使得讀者面對如此意境,心馳神往,不能自已。
  • 蘇軾被調職,看到鴻雁,寫了一首詞,道盡古今離別憂愁
    須信衡陽萬裡,有誰家、錦書遙寄這句詞開始寫自己擺脫大雁幫助自己,將書信寄回到遠在天邊的家人手中。同時不僅僅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之情,也是在表述自己隨時都在等待著京城朝廷對自己的召喚。只要朝廷需要自己,隨時都準備好了回去。
  • 父親節|20首詩詞感受父愛如山,總有一首讓你淚流滿面
    點評:李白在遊覽金陵時因思念東魯兗州家中的女兒平陽和兒子伯禽,創作此詩。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懷詩,詩人以生動真切的筆觸,抒發了思念兒女的骨肉深情。此詩形同一封家書,語言樸素,筆觸細膩,由眼前景,遙及寄居東魯的兒女,感情真摯,充滿關愛,表現了濃烈而真切的兒女親情。 宗武生日(唐·杜甫)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
  • 李煜一首絕命詩,短短4句話美到心醉,卻寫盡無限血淚和心酸
    李煜一首絕命詩,短短4句話美到心醉,卻寫盡無限血淚和心酸南唐後主李煜,實在是一位傳奇人物!三十八歲之前,他當皇帝,混後宮,風花雪月,紈絝浪蕩,幾乎沒幹過什麼有價值的事,除了寫寫詞。而在三十八歲之後,他除了寫寫詞,什麼都不能幹,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裡留下近三十首空前絕後的傑作,成了真正的皇帝——詩歌的皇帝。
  • 因為寒冷窩在沙發裡的你,可用詩詞寄託溫暖的思念
    帶著難以言表的思念,一起來品味四首詩詞,寄寓溫暖的情感。一、夜上受降城聞笛李益〔唐代〕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朦朦朧朧的峰前的沙地好像雪一樣亮白,而城牆上的月亮也如同披上了一層白霜。
  • 在蘇軾結婚那天,他寫了一首新房詩,不料卻這個名字流傳了幾千年
    預計月球之夜將有一個短的松岡。--《江城子》38歲的蘇東坡來到夢中見給他的妻子王弗,她在去世了當他想起他們的過去,一代文學大師不禁落淚。從夢中醒來後,他仍然掩飾不住悲傷,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年的悼念詩。蘇東坡自幼成名,20歲考入科舉,他的散文、詩歌、詞、賦都很成功,而且他還擅長書法和繪畫,他被稱為文學藝術史上的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