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模仿白鵝寫了首詩送給仙鶴,看似風趣幽默,讀完卻讓人想哭

2021-01-08 小野聊國學

我們都知道,白居易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詩人,不過他與李白不同,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而白居易是現實主義詩人,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被合稱為「元白」,與劉禹錫並稱為「劉白」。世人稱他為「詩魔」和「詩王」。

中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他的一首詩作《琵琶行》,這首詩裡面表達了他的天涯淪落之恨,是對世人重利益,輕離別的落淚。

還有一首他的詩作《長恨歌》,對於頗有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他通過寥寥數筆將其描繪,將人物心理的描寫和環境氣氛的渲染表現得淋漓盡致、潑墨如雨,使得讀者面對如此意境,心馳神往,不能自已。

當然,這是他作品中最為成功的兩首,他也有其它的作品,有這樣的一首詩,他利用白鵝的口吻,給天上的仙鶴寫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鵝贈鶴》。

在這首詩裡面可以看出白居易的恨與累,其實了解了白居易的一生之後,對他的這種感情就會深有體會,他的一生屢次遭到貶謫,內心的痛苦與寂寞無處傾訴,於是就寫進了他的詩裡面,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些詩,所以成就了他在歷史上「詩王」的地位。

雖然說這首《鵝贈鶴》看起來令人啼笑皆非,但是仔細讀過之後,就會感受到這首詩中間的苦與淚。

鵝贈鶴唐代:白居易君因風送入青雲,我被人驅向鴨群。雪頸霜毛紅網掌,請看何處不如君?

對於這首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天上的仙鶴藉助著風力,飛向藍天,在藍天之中自由翱翔,然而鵝的命運不濟,卻只能與鴨子為伍;天鵝有著雪白的長頸、潔白的羽毛、以及紅紅的腳掌,鵝哪一點比不上天上的仙鶴呢?

這首詩首先給人一種妙趣橫生的感覺,白鵝看到了一個與自己長得差不多的仙鶴在天上翱翔,而自己卻不能飛翔,心裏面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現在假設自己是這隻白鵝,那麼自己心中的痛苦就不言而喻了。

白居易在詩的第一句「君因風送入青雲」,字面上看起來是在寫仙鶴,實際上是在寫人,有些人憑藉著好風力能夠被賞識,也就是遇到了自己的伯樂,然後平步青雲,然而這些人真的要什麼樣特殊的才華嗎?也不一定。

在世的第二句「我被人驅」,字面上看起來是在寫白鵝,實際上也是在寫人白居易以白鵝自喻,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而只能被其他人驅使,這才是生命之中的悲哀呀。

詩的第三句「雪頸霜毛紅網掌」,這是對白鵝外貌與形象的細節描寫說出了白鵝與仙鶴,其實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但白鵝只能與鴨群為伍,命運和仙鶴之間有天壤之別。

最後一句詩,正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請看何處不如君。」這是白居易一種孤傲的反抗,也是抒發了自己心中的不滿之情。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以白鵝自喻,感嘆了自己命運的不濟,同樣作為鳥類,仙鶴就可以一飛沖天,在藍天之中自由翱翔。然而,白鵝就只能與鴨群為伍,他們擁有著同樣的才華,有人被欣賞、被接納,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然而,有人卻只能埋沒自己的才華,懷才不遇,一身鬱郁不得志。

參考資料:《唐詩三百首賞析》、《唐詩宋詞鑑賞》

相關焦點

  • 白居易韻味無窮的2首詠荷名作,一首寫美女,一首寫小孩兒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總是能用最簡單的語言,營造出貼切的意境,所以深受後人的喜愛。白居易寫過一些描寫蓮花的詩作,但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首,都非常值得玩味,一首是《採蓮曲》,寫採蓮少女的俏皮美麗,詩曰: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 老農模仿駱賓王的《詠鵝》寫了首《詠雞》,僅18字,卻拿下大獎!
    大家小時候一定都學過《詠鵝》這首詩吧,應該是我們學古詩最先接觸到的一首。眾所周知,此作由駱賓王所著,給人展現了一幅和諧的場景,也透過文字看到了白鵝的活潑可愛,是一篇趣味之作。當時寫下這首詩的駱賓王年僅八歲,看得出來是有一定才氣的。不過,這首詩可不是駱賓王突發奇想之作,而是被逼出來的作品。
  • 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很口語化,莫笑賤貧誇富貴,寫出了人生大道理
    白居易的詩一向都是通俗易懂,雖然很口語化,但又是朗朗上口,寫得很有趣,也很是深刻,其實想要做到這一點很難。即使是他那兩首經典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和《琵琶行》,那同樣是很口語化,但是又很是令人感動。後世的蘇軾就給予過他中肯的評價,認為他和元稹的詩,那就是元輕白俗。
  • 楊萬裡最幽默風趣的一首詩,最後七個字讓人笑得停不下來
    不過這樣煩悶的時候,卻是讀書的大好時光,因為在詩裡我們總能找到夏日的一抹清涼。有些時候還有其他驚喜。之前有一篇文章講到了楊萬裡的《夏夜追涼》,詩人半夜睡不著覺,就出門納涼。沒辦法,古人沒有空調,也沒有風扇,只能吹吹自然風。這事杜甫也經常幹,而且老楊這首詩的「追涼」二字還是從老杜那搬過來的,「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老杜納涼繞著池邊走,跟我們今天差不多。
  • 白居易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把少女的嬌羞表現得淋漓盡致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採蓮曲》,便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留下的一首寫採蓮的經典名篇。它寫於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期間,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白居易這首詩的內容,主要是描寫了一位採蓮少女見到情郎後嬌羞的情態。雖然說把人物心理狀態描摹的生動而傳神並不容易,但是白居易這首詩無疑是做到了,尤其是後兩句通過少女動作而展開的細節描寫,使得整首詩熠熠生輝。
  • 白居易很樸素的一首詩,寫冬至夜思念家人,寫盡了遊子漂泊的心酸
    而我們的詩人白居易,此時卻只能寄居在邯鄲的一個驛站當中,其中離情,實在不忍卒讀。《邯鄲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這首詩通過冬至夜作者在邯鄲驛站的所思所想,表達了他對親人的思念和家鄉的懷念,其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古代遊子漂泊在外的心酸之情。中國古代的冬至這一天,往往象徵著全家團圓。
  • 這首清新唯美的初戀詩讓人百讀不厭
    白居易這個有樣的大哥哥,就對湘靈說出了自己的心意,兩人便開始了初戀。其實白居易不說兩人也心靈相通,但是為了牽一牽湘靈妹妹溫潤如玉的小手,他這個鄰家大哥哥就不能再裝了。造化時常捉弄人,貞元十四年(708),白居易母親為了家庭的生活和他的前程,不得不離開徐州符離(今安徽省宿縣境內),去了江南白居易叔父家。一路上白居易寫了三首詩懷念湘靈。
  • 「大海啊你全是水」算詩嗎?讀完這兩首詩,讓人不敢再小看這7字
    於是不少網友也開始了各種模仿,如:長城啊,你真長;蛤蟆啊,你四條腿……每一次模仿都能逗樂一批人。然而在這種近似惡搞的模仿之下,我們不得不問一個似乎有些雷的問題:.「大海啊你全是水」真的算詩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明白自古以來詩的定義是什麼?《說文解字》中說「詩」,指的是心志。《毛詩》基本也是同樣的觀點,它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 這首罵人詩,許多人認為是誇女人天生麗質,還誕生了一成語
    如果詩寫得好,流傳廣,可能就會被當權者看到聽到。同樣,文人也可以通過詩歌,向百姓揭露朝廷的醉生夢死,引導廣大群眾的輿論對統治者進行監督,當然,可能這個監督力度很小,但卻不容忽視。當然,古代不像如今言論自由。古人因為詩歌而下獄的不在少數,比較著名的像「烏臺詩案」。所以古人一般是寫「諷刺詩」,諷刺詩的精髓,在於含而不露。
  • 夜裡夢見了去世8年的老朋友,白居易寫了這首詩,14個字打動人心
    這首古詩就是白居易的《夢微之》,微之就是元稹。白居易和元稹是一對相交多年的好朋友,彼此之間即便是遠隔天涯也時常會有書信相通。而存在於他們之間的唱和詩更是多不勝數。但很可惜的是,元稹比他出生晚,卻而且比白居易還要早死了十多年。寫下這首唐詩的時候,白居易已經六七十歲的老人了。
  • 駱賓王7歲寫《詠鵝》,豐子愷48歲寫《白鵝》兩者差的不止年齡
    小的時候,每逢過年過節走親訪友,每個學齡前孩子都要在家長的吆喝聲,推推搡搡的站出來,表演自己拿手的才藝,背詩在眾多才藝中算舉重若輕的。 駱賓王的《詠鵝》是很多人小時候會背的第一首詩。
  • 4首描寫中秋的古詩詞,不出名卻寫得很妙,讓人拍案叫絕
    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我,一起來欣賞4首描寫中秋的古詩詞,不出名卻寫得很妙,讓人拍案叫絕。第1首,《中秋月下有感戲效樂天》:此夜十分滿,中秋萬古情。素娥應不老,蒼鬢可憐生。 追想歡呼處,翻成嘆息聲。悲歡人自爾,月是一般明。這首詩的作者是金代詩人王寂。
  • 白居易很冷門一首詩,以蝙蝠比喻自己,難怪不受歡迎,人見人厭
    一場疫情,讓我們再次認識了蝙蝠這種生物,不僅外表醜陋,像老鼠一樣,還有著沒有羽毛的翅膀,身上還有著多種病毒,實在是讓人感到害怕。不過雖然我們不喜歡蝙蝠,但是它卻很受古代詩人們的歡迎,有很多詩人都曾為蝙蝠寫過詩,比如範成大就寫過一篇名為《蝙蝠》的詩,全詩僅四句,句句圍繞著蝙蝠。
  • 白居易這首詩同樣飽含哲理,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那麼白居易的詩歌之所以會如此受歡迎,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的詩作,寫得簡練,明了,人們一讀便是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這也正是他詩作的一大特點,他的詩不像其他的一些詩人,喜歡堆砌典故,以及使用一些生僻的字,從而令詩作晦澀難懂;所以白居易的詩作是沒有這方面的問題,他的詩作即使是一個小學生,讀了之後,也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
  • 白居易這首悼亡詩是寫給誰的?
    白居易少年成名,雖然還未登科,寫出的詩句卻已經被廣為傳唱,因而很多詩會都邀請他參加。所謂「文人相輕」,白居易面對各種詩會應酬其實並不耐煩,不過這一次的詩會,他注意到了一個同樣年輕的人,他就是元稹。元稹小白居易七歲,成名也晚,當時詩會上他只是一個沒有名氣的讀書人罷了,話也不多。元稹出身貧寒,雖然祖上是貴族,卻已經沒落,因而並沒有多少人注意到他。
  • 幾首白居易狎妓的詩,帶你了解不一樣的唐朝詩人
    他的詩通俗易懂,據說白居易做好詩後,先念給不識字的老太太聽,老太太若能聽懂,那就達到了標準,王安石曾感嘆:「世間好語,都被杜甫說盡;世間俗語,又被白居易說盡」。白居易的詩火到什麼程度呢?王公、妾婦、馬走之口無不適,市井處處吟其詩,正是童子解吟長恨歌,胡兒能唱琵琶篇。
  • 這首詩傳到皇宮,皇帝讀了立馬下旨,白居易卻像吃了蒼蠅一樣噁心
    看著這棵柳樹,白居易心中一動,一首詩便出來了: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這首詩還是白居易一貫的風格,淺顯易懂。我們簡單捋一捋四句詩的意思:在春風吹拂之下,萬千柳條翩翩起舞,鵝黃色的嫩芽剛剛長出來,是那麼的嬌嫩。蕩漾在春風裡的柳絲,是那麼的柔軟。好一棵柳樹!
  • 最讓人心碎的11首詩詞,讀完我心碎了,你心碎了沒?
    點評:這首詞寫一個盼夫歸來的思婦形象,思婦早早的就梳妝打扮的漂漂亮亮,上到高樓朝江邊望去,她望的是船嗎?不是,她望的是船上的人,她希望可以看到她的夫君歸來,可惜最終等來的卻是失望。一次次的等待,一次次的失望,讓人斷腸。
  • 老農模仿《詠鵝》寫《詠雞》,獲得獎金一萬元,他究竟寫得如何?
    如今但凡是上過學的人,大都會背誦過他在七歲時寫的《詠鵝》。 這首詩用詞雖然淺顯,但是抓住了鵝這種動物的特徵,運用動靜結合的方式,讓春水白鵝的形象躍然紙上。因此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全國數以億計的人小時候都背過它。
  • 3首歌頌母愛的古詩,感人至深,是送給媽媽最好的母親節禮物!
    在古代詩詞中,歌頌母親的也有很多,每每讀來,都讓人忍不住想流淚,借著今天母親節,跟大家分享3首,快記下來晚上跟媽媽打電話的時候背給她聽吧!《燕詩示劉叟》唐·白居易……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白居易這首詩老長了,共有30句,這裡只摘抄最後4句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