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用美術作品講好馬克思主義故事

2020-12-01 青少年愛國主義網

  馬克思、恩格斯與工人代表們在一起(中國畫) 劉大為

  延安時期學習馬克思主義蔚然成風(中國畫) 王珂

  創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油畫) 馬剛

  終身伴侶(油畫) 王嫩

  在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大會上(中國畫) 馮遠

  《資本論》在工人之間傳播(中國畫) 吳憲生

【藝境觀象】

  今年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日。近日,由中國雕塑家吳為山創作的銅質馬克思雕像落戶馬克思的出生地——德國西南部城市特裡爾。按照計劃,該雕像將於5月5日馬克思誕辰紀念日當天揭幕。與此同時,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承辦的「馬克思題材繪畫作品創作」項目已進入籌展階段,預計於紀念日當天開始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創作成果。其他與美術創作相關的紀念活動也在積極推進中。

  人們印象中的馬克思形象,多來自馬克思的畫像和塑像:寬闊的額頭,濃密的發須,炯炯有神的眼睛……這位偉大的思想巨人,少年時代便把自己的命運與勞苦大眾緊緊聯繫在一起。17歲時他在中學畢業作文中寫下了「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的人生誓言;30歲時他和恩格斯一起創作出《共產黨宣言》,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而皇皇巨著《資本論》則成為工人階級「向資產者腦袋發射的最厲害的炮彈」。正如北京大學教授韓毓海在首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上所言:「如果沒有馬克思,如果沒有他的學說、沒有他的鬥爭和犧牲,普天下的勞動者,還要為爭取在工作期間偶爾喝一口水的權利而鬥爭。」在隆重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今天,如何對這位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偉大一生進行藝術上的創新性呈現,成為擺在美術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時代課題。

  「馬克思題材繪畫作品創作」是美術界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而推出的一項重量級獻禮活動。此項活動由中央編譯局、中國文聯主辦,中宣部理論局和文藝局參與,中國美協承辦。活動圍繞馬克思生平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生節點,請各地美術家以油畫和國畫為表現形式創作了24幅馬克思題材作品。在今年年初舉行的「馬克思題材繪畫作品創作工作會」上,中央編譯局的專家和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的教授也參與其中。在創作過程中,中國文聯、中國美協的領導和馬克思研究專家還走進部分美術家的工作室進行觀摩指導。根據中國美協提供的作品名錄來看,從《馬克思童年時代的特裡爾城》到《寫作〈共產黨宣言〉》,從《在倫敦德意志工人教育協會作報告》到《〈資本論〉在工人之間傳播》,從《在國際工人協會(第一國際)成立大會上》到《滿腔熱情支持巴黎公社》,從《晚年關注俄國和東方經濟落後國家的發展道路》到《延安時期學習馬克思主義蔚然成風》,24幅作品基本上按照時間脈絡排列,其中群像型作品佔比較大。馮遠的中國畫《在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大會上》呈現出一種蒸騰的動感,現場氣氛令人激動,工人們將帽子拋向了空中,這是一種多少文字也寫不出的熱烈場面,讓人真正感受到了美術的力量。劉大為的中國畫《馬克思、恩格斯與工人代表們在一起》描繪了馬克思、恩格斯到工廠考察調研的情景,領袖和工人打成一片,讓人讀出了思想與勞動結合在一起的神聖。蘇州科技大學傳媒與視覺藝術學院的王嫩教授是江蘇唯一受邀參加「馬克思題材繪畫作品創作」的藝術家,因而受到了當地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據《姑蘇晚報》等媒體報導,今年1月5日,王嫩受邀赴京選定題目《終身伴侶》,回蘇州後一個月閉門創作初稿,2月5日再赴京接受中央編譯局專家審稿「挑刺」,通過審核後即趕回蘇州加班加點,連大年初一都在進行創作。上個月中央電視臺《不朽的馬克思》專題片攝製組曾前往蘇州王嫩工作室進行現場採訪,北京電視臺亦專程赴蘇跟蹤拍攝創作進程。

  吳為山創作的雕像選取了馬克思行進中的姿態,以寓意馬克思主義的不斷發展。作品中的偉人從容淡定、邁步前行,仿佛在從養育他的故鄉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在創作馬克思雕像前,吳為山曾前往馬克思的誕生地特裡爾市尋根溯源、汲取靈感。在馬克思出生的房間裡,古典風格的家具和百餘年前泛黃的老照片,讓他感受到一位長期存在於書本裡、藝術作品裡和人們精神世界裡的偉人的真實存在。他堅定了自己的構思,為作品擬名為《偉大的行者——馬克思》。中國雕塑家創作的馬克思雕像將樹立於德國,是一個時期以來廣受國內外傳媒關注的話題。特裡爾當地圍繞是否該接受這一雕像曾經有過一場討論,最終主張接受的意見佔了上風。吳為山認為,德國接受中國藝術家塑造的馬克思,其深層意義在於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印證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性。

  為了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一些具有美術特色的創作出版項目也在陸續推出中。由人民美術出版社主辦,《中國藝術》雜誌、絲合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承辦的「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暨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主題美術展覽目前正在組織稿件,預計展出時間為今年7月。此次展覽的獲獎和入選作品將彙編為大型畫冊《新時代新徵程——「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暨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美術作品集》,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這一項目將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與建黨97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等時間節點結合起來,要求參選作品要以革命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手法再現馬克思等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光輝形象,表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重要事件,特別是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的重要時刻和偉大業績。中央編譯出版社則在舉辦馬克思名言書畫展的基礎上編輯出版了《馬克思名言書法集》,使讀者可以在品賞翰墨藝術中學習馬克思主義。馬克思的傳記通常以文字為主,而由重慶出版集團最新推出的《馬克思畫傳: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版》則匯集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圖片和中外名家的美術佳作,以文為經,以圖為緯,用立體的敘事語言繪寫了馬克思為人類進步和解放事業而不懈奮鬥的偉大一生。這部新版畫傳是由中央編譯局在對2012年版《馬克思畫傳》進行修訂、增補和完善的基礎上編纂而成的。

  此外,中國郵政今年還將發行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郵政分別在馬克思誕生135周年、140周年、145周年和逝世100周年時發行過以馬克思為主題的紀念郵票共計4套,均以美術作品為主設計而成。1958年5月5日發行的《馬克思誕生140周年紀念》郵票1套2枚,票面圖案1枚為1867年的馬克思像,1枚為馬克思在倫敦德國工人教育協會上作報告,原圖為蘇聯畫家茹可夫所繪;1983年3月14日發行的《馬克思逝世100周年》郵票也是2枚,1枚原圖為中央編譯局提供的馬克思坐像,1枚原圖為畫家文國璋1983年套色石版畫《時代的強音》,畫的是馬克思在演講的情景。今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五次發行以馬克思為主題的紀念郵票。根據《國家郵政局關於〈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紀念郵票圖稿的批覆》來看,今年兩枚郵票內容也由美術作品構成,一為馬克思像,二為馬克思與恩格斯像。發行日期為2018年5月5日。

  馬克思像的創作已經成為紀念馬克思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內容。老一輩藝術家中有許多人都創作過馬克思畫像或塑像。蔣兆和於1953年馬克思誕辰135周年時為中央編譯局創作了馬克思畫像。劉開渠受中央編譯局委託,於1956年創作了《馬克思、恩格斯浮雕像》,用於《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封面。為紀念馬克思逝世100周年,艾中信創作了油畫《三月十四日》,再現了馬克思在躺椅中溘然長逝的凝固瞬間。此外,古元、高虹、傅天仇、何孔德、張文新等諸多名家亦參與了紀念馬克思逝世100周年的主題創作。據中央編譯局專家回憶,由於馬克思留下的照片很少,當時畫家大都按照中央編譯局所提供的照片作畫,有的作品畫出來的馬克思,中年時代和老年時代差不多,開會時發言和靜默中看書面部表情都一樣,沒有喜怒哀樂之分。而也有一些畫家創作出了相對生動的畫面,如楊之光、鷗洋為紀念馬克思逝世100周年創作的中國畫《偉大的友誼》,畫面中的馬克思面帶笑容在與恩格斯聊天;又如張文新的素描《對弈》,栩栩如生地表現了偉人的生活情趣和愛好。每一個時代的美術家都把他們那個時代自己心目中的馬克思留了下來、傳了下去,使得美術的作用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傳播史上得到凸顯。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美術創作以創新型作品為引領、以標誌性故事為線索,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形象化、通俗化的解讀,讓觀眾不僅在思想上理解馬克思,而且在情感上親近馬克思,體現了新時代美術工作者講好馬克思主義故事的竭誠努力,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做出了可貴的探索。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各大高校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活動也各具特色,由北京大學牽頭編纂的《馬藏》今年將首版前10卷,北大還準備於5月5日—6日在北京舉辦第二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你好,馬克思——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主題教育活動已於4月9日晚正式啟動,並發布了給馬克思造像、寫給馬克思的一封信等10項主題教育活動,青年人的加入必將為馬克思題材藝術創作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

  (作者:王小琪)

  馬克思題材繪畫作品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提供

相關焦點

  • 豫章師範學院舉辦2021年師生美術作品展
    近日,豫章師範學院舉辦主題為「繼往開來,砥礪前行「的2021年師生美術作品展。 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展示的是國畫作品,由校領導、教師的作品匯集而成,栩栩如生的麻雀、氣勢磅礴的海浪、枝幹遒勁的翠竹,高超的畫技讓同學們稱讚不已。
  • 【重磅】會講故事的美術課!阿波羅兔兒童美術系統課上線
    >今天阿波羅兔給小朋友們帶來了全新的兒童美術系統課,同時也帶來了阿波羅兔的新朋友們和大家見面,他們是阿波羅兔團隊根據七大美學要素原創的卡通童話人物——線條奶奶、色彩姐姐、肌理肌理、形狀寶寶、空間偵探、形態博士和明暗精靈:線條奶奶?
  • 河南省美術作品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展現「中原風·黃河魂」
    展覽現場 王詩文 攝 「中原風·黃河魂——河南省美術作品展」2020年國慶節期間曾在河南省美術館展出,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2019年,「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河南鄭州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 鑑證科 |《尋狗啟事》: 講好故事還不夠
    鑑證科 |《尋狗啟事》: 講好故事還不夠羊城晚報  作者:李麗  2020-07-11 《尋狗啟事》抒發的是男權社會裡落魄者的憤懣,而
  • 鄒明乾——「玩」出來的泥塑栩栩如生
    從來沒有拜師學過美術的他,生性不喜束縛,只把泥塑當「玩意兒」,而經他的手「玩」出來的泥塑栩栩如生,充滿生命力。「大家認可我的作品是對我最大的鼓舞。空閒時,我喜歡外出走走看看,多學習,找靈感。」鄒明乾說,成功讓他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自豪與滿足。為了拓展題材,鄒明乾很注重「充電」,並嘗試著突破。鄒明乾說:「我要把傳承與現代、泥塑與美術結合起來,用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傳承古老的技藝。」
  •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團總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優勢和實踐...
    中國青年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何洌 通訊員 葉子鵬 車宗凱)近年來,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團總支堅持以實踐育人為導向,在加強廣大團員青年理論學習的同時,立足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科特色,鼓勵廣大團員青年在實踐中思考理論問題、在行走中體會信仰溫度,在中國乃至在國際舞臺上用青年力量傳遞青年信仰,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獨特理論優勢和實踐優勢,形成了獨具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色的團學育人模式
  • 密集恐懼症慎入,美術老師用釘子作畫,畫大象用7萬顆釘子
    8月19日,廣東中山,34歲的美術老師陳紹君用釘子在木板上作畫走紅。他用釘槍和錘子將釘子釘在木板上,用釘子的高低起伏體現畫的明暗關係。陳老師稱一幅釘子畫一般需要3-5天,最複雜的是8天用7萬顆釘子畫大象,並表示自己在作畫時會戴眼罩防止釘子反彈受傷,目前完成了20張作品,正在籌劃辦作品展。視頻截圖網友評論有網友表示:密集恐懼症患者來報導。
  • 巧用動畫片,打造樂學式美術課堂,少兒美術創意《可愛的小毛驢...
    大家好,我是@小崔叔的美術課,一個有11年教學經驗的美術老師。專注少兒美術和零基礎學畫畫。家裡有孩子的朋友可以在關注一下我哦。或許看到這篇美術教程後,您的孩子會從此愛上畫畫。動畫片在美術課堂中對孩子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動畫片對小朋友們來說是毫無抵抗力的。
  • 鑑證科|《尋狗啟事》:講好故事還不夠
    跟《春潮》以母女關係為焦點類似,《尋狗啟事》的故事主人公是一對關係彆扭的父子。這也成了它們有可能爭取更多觀眾的基礎——若非轉為網絡播出,這兩部文藝片或許並無跟其他院線片一拼之力。前者給人的感覺是真實卻並不現實,甚至還輔以不少超現實的寓言式影像;後者則是一個多臺詞的現實質感故事,從即將畢業的研究生幫教授帶狗卻不小心丟狗講起,盡顯普通人在當地人情生態圈中處處碰壁的囧態。這恰好對應了兩部作品不同的使命:《尋狗啟事》抒發的是男權社會裡落魄者的憤懣,而《春潮》展現的卻是女性群體不可說的「隱痛」。影片裡的父子倆是兩種不同的落魄。
  • 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
    原標題: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   近來,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節目精心推出的「傳播十九大精神系列節目」在海內外引起積極反響。它表明,只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找準發力點,創新方式方法、提升媒體質量,就一定能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的深層脈動和鮮活呼吸,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從而深深打動廣大關心中國發展、關注中國道路的海內外受眾。   《中國正在說》能取得如此成績,最根本的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 四款好用的手機講故事APP
    一、口袋故事聽聽《口袋故事聽聽》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兒童聽故事以及兒童讀物平臺,這個平臺針對於年齡1-10的兒童或其家長,提供的服務包括:兒童故事、兒歌童謠、胎教音樂以及唐詩、三字經等有聲作品。這款軟體的一大優點是:1、擁有國內著名的兒童故事作家。2、擁有例如鞠萍、可樂姐姐等知名主播參與錄製。3、能夠解放家長,利用公仔來讓孩子聽故事。二、親寶聽《親寶聽》是一款由爸媽錄故事給孩子聽的手機軟體。
  • 魔法MAMA講故事帽帽為你講《兔子的心願》
    小朋友們好!今天是魔法MAMA第39期故事。魔法MAMA帽帽今天要帶我們去認識一隻小兔子,她有一個心願,能實現嗎?
  • 少兒創意美術《狐狸吃葡萄》,好聰明的小狐狸啊!
    喜歡的話,請關注小貝殼美術,每天為你推薦更多更有趣的少兒美術作品創作方法,讓我們在教育的路上與你同行!4)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狐狸吃葡萄》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給我們帶來的啟發。《狐狸吃葡萄》的故事,講的是在一個炎熱的夏日,一隻狐狸走過一個果園,它停在了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它從早上到現在一點兒東西也沒吃!狐狸想:我正口渴呢。
  • 木馬創意美術兒童畫、手工、少兒創意美術創意美術綜合類作品欣賞
    《丙烯裝飾畫》色彩、丙烯畫課程,木馬創意美術課例作品。《裝飾畫》色彩油畫臨摹作品,木馬創意美術課堂裝飾作品。《裝飾畫》實驗性水墨配合線描、水彩綜合類色彩作品。木馬創意美術課例作品。《國畫》國畫作品,木馬創意美術課堂裝飾作品。
  • 匠心傳承,陳威讓葫蘆「講故事」
    1 一雙手、一把刻刀、一支畫筆 栩栩如生的畫面被雕刻在葫蘆上 變成一個個精美的工藝品 這就是開原市葫蘆雕刻藝人陳威 孜孜不倦下的美好成果
  • 「講道理」變「講故事」 計量大學讓思政課生動起來
    原標題:「講道理」變「講故事」 計量大學讓思政課生動起來   在陳望道故居,同學們認真聆聽陳望道在簡陋的柴房翻譯《共產黨宣言》的故事。
  • 紅色的喜悅——美術作品中的國慶
    飄揚的國旗,大紅的燈籠,絢麗的氣球和煙花,載歌載舞的人民……這是眾多以國慶為主題的美術作品中常常出現的畫面。無論是慶典、閱兵還是國慶期間的其他各種慶祝活動,都為畫家們用藝術表達對祖國的祝福,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素材。
  •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北京景山學校開展黨內聯學活動
    北京景山學校校長邱悅、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何建宇分別代表兩個單位發言。雙方介紹了本單位在疫情防控中開展的工作和思考,都表示要化疫情危機為教育契機,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廣大師生在這場災難中觀察思考,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上好疫情防控這堂人生大課。
  • 《大魚海棠》評價「冰火兩重天」 講好故事比技術更重要
    原標題:講好故事比技術更重要 這部電影在造型、美術形式上的創新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在電影主題、劇情走向和人物設定等方面卻存在諸多硬傷,以致於有人犀利批評說,「去年《大聖歸來》積攢下來的對國產動漫的信心,被《大魚海棠》一次性敗光了」。不過,《大魚海棠》面臨的處境也似乎濃縮了國產動畫電影面臨的現狀:國產動畫電影的成熟度已和動畫電影工業的成熟與否沒有太大關係,它引發的爭議和產業技術程度無關,還是在於欠缺講好故事的劇本。
  • 重慶出版集團:打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出版重鎮
    感動於每一位名家大師的兢兢業業,傳承好老一輩重慶出版人求真務實的敬業精神,陳興蕪說,自己何其幸運,在前人積累的深厚基礎上,與重慶出版集團同仁堅持不懈地打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最新成果出版重鎮。 「『灰皮書』系列可以說是一粒 『種子』,讓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根植於重慶出版集團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發展歷程中,不斷成長、開花結果。」陳興蕪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