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進行心肺復甦

2020-12-07 99健康網

   心肺復甦術(CPR)主要針對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臟驟停患者,採取的使循環和呼吸恢復的急救措施,通常適用於心臟病突發、溺水、觸電、嚴重失血等意外事件造成的昏迷、呼吸及心跳驟停。如果一個人突然在你面前倒下且停止呼吸,你是要先打120,還是立即進行現場搶救?搶救時,你是否懂得如何正確進行心肺復甦?

  楊豔敏教授指出,當一個人的心跳停止時,維持生命的血液循環和氧氣供應就會中斷。一般情況下,如果心跳停止導致的腦組織缺氧時間能控制在4分鐘之內,其損傷的腦組織功能還有恢復的可能,但如果心跳停止超出4分鐘,則可能造成腦組織永久損害,甚至導致死亡。大量實踐表明,心跳停止4分鐘內進行心肺復甦,患者救活率可達到50%,而超過這一時間,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每延遲1分鐘,搶救成功率會下降7%—10%,這就是世界公認的「黃金搶救4分鐘」。因此,如果打了120,等著救護車趕到再進行搶救,會錯過最佳搶救時間。

  第1步 判斷有無意識

  看到有人倒地或沉睡不醒時,可通過以下方式判斷其有無意識:輕拍病人雙肩,並在他雙側耳邊大聲呼喊:「您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清醒的患者能準確地回答問題,回憶起發生過的事,認識熟悉的人;若無任何反應,沒有正常呼吸,則為意識喪失。

  檢查有無脈搏時,通常可以通過觸摸橈動脈判斷,即腕關節以上2釐米處,靠拇指一側搏動最明顯。對不省人事的患者,應檢查頸動脈5—10秒,判斷心跳是否停止。若呼吸和脈搏都已停止,必須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注意事項:

  1.由於檢查頸動脈的搏動誤差率較大,可能會影響快速判斷,所以非專業急救人員不需要一定檢查頸動脈。簡單而實用的判斷方法是:當患者沒有反應,且沒有正常呼吸時,即立刻進行心肺復甦。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暈倒都因為心臟驟停,如是因為其他原因,卻亂用心肺復甦,反而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第一步必須冷靜做好判斷。

  2.非專業人士在檢查患者已無意識後,若只有一人,可高聲呼救,並立刻撥打120。經過培訓已經掌握心肺復甦技術的人員,立即開始心肺復甦。未經過培訓的人員可以在急救人員指導下,儘快著手進行心肺復甦。

  第2步 胸外心臟按壓

  胸外心臟按壓的目的是起到讓血液人工循環的作用。

  首先,擺好姿勢。讓患者仰臥在堅實的平面上,頭部不得高於胸部,應與軀幹處在一個平面。如果患者在軟床或沙發等軟平面,則應將其移動到地面或在其背部墊上與床同寬的硬木板,便於施救者或站或跪在一側進行按壓。

  其次,找準心臟按壓部位。左手掌根部置於病人胸前胸骨下段(通常為胸骨中下段或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右手掌壓在左手背上,雙手交叉互扣,手指翹起不接觸病人的胸壁。伸直雙臂,肘關節不要彎曲,用雙肩向下壓形成壓力。

  再次,掌握力度,胸腔按壓。施救者上身前傾,以掌根垂直用力,將患者的胸骨下壓至少5釐米。然後放鬆,但掌根始終不要離開胸壁,按壓和放鬆時間各佔50%。如按壓強度有效,在按壓中可感受到頸動脈的搏動。

  最後,控制頻率。胸外按壓心臟的頻率為每分鐘至少100次。連續按壓心臟30次後,人工呼吸2次。按照按壓與呼吸比例30∶2循環進行。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在心肺復甦中,我們稱小於1歲者為嬰兒,1—8歲者為兒童,對這些患者須採取特殊的急救方法。具體方法是:1.嬰兒胸外按壓的部位在胸骨中部,兩乳頭連線中點向下一指處,用中、食兩個指頭進行,每分鐘100次,下壓至1—2釐米。8歲以上的兒童採用與成人相同的方法。

  注意事項:

  1.老人的骨質脆弱,要尤其注意力度問題,但不能因為怕肋骨骨折而令力度打折,下壓不夠5釐米,不能起到有效作用。

  2.如果施救者沒有經過心肺復甦術的專業培訓,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壓的CPR,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壓,直到患者被專業搶救者接管。如果能夠掌握正確的人工呼吸法,則可以按壓和呼吸比例30∶2進行。

  第3步 打開氣道

  進行了胸外按壓後,患者可能會出現嘔吐的情況,這時需要施救人員打開患者氣道,清理其口腔異物,如嘔吐物、痰液、血液等。可用雙手扶住患者頭部,使其偏向一側,利於液體狀異物的順勢流出,也可以將食指或小指包上紗布、手帕,從口腔中掏取異物,並取出患者假牙,以防脫落滑入氣道造成窒息。

  當患者喪失意識後,舌根容易黏附於咽部後壁,造成氣道阻塞。所以需用以下手法開通氣道:應用一手壓住前額,另一手中指和食指指尖對齊,將患者下頜向上抬起,讓頭充分後仰,至下頜角與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但要避免壓迫頸部軟組織。

  注意事項:

  1.對於沒有意識的患者,不要盲目地用手指在口腔中清掏。

  2.對懷疑有頸椎損傷的患者,打開氣道的方法應該謹慎使用。

  第4步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有兩種,一為口對口,二為口對鼻,但通常第一種更多見。因為空氣中含氧氣21%,呼出氣體中仍含氧氣約16%,口對口吹氣,完全能滿足患者的需要。

  救助者將一隻手按壓在患者前額處,使其頭向後仰,同時用這隻手的拇指、食指捏緊患者的鼻孔;另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上提下頜,保持患者氣道通暢。然後,救助者用口唇嚴密包住患者口唇,平穩向內吹氣。

  如果吹氣有效,患者胸部會鼓起,並隨著氣體呼出而下降。吹氣後,口唇分開,並鬆開捏鼻子的手指,使氣體呼出,同時施救者側頭呼吸新鮮空氣,進行第二次吹氣。口對口人工呼吸的頻率是成人每分鐘8—12次。

  注意事項

  1.如牙關緊閉或口腔嚴重損傷,不能口對口吹氣時,可用口對鼻吹氣。

  2.嬰兒體型較小,應用嘴密封嬰兒的口鼻。

  3.經人工呼吸傳染疾病的機率很低,但基於衛生或心理原因,可用面罩或防護膜相隔,但若沒有,請你也不要猶豫。

(責任編輯:周婷)

相關焦點

  • 孩子如何進行心肺復甦急救,學起來。(內附知識要點)
    原標題:孩子如何進行心肺復甦急救,學起來。(內附知識要點) 「看到有人暈過去了怎麼辦?」 「心肺復甦的操作步驟有幾點?」 3月18日,觀山湖區世紀城小學邀請貴州鷹極自護自救培訓基地教官進校為學生開展心肺復甦技能操作的安全培訓。在貴州鷹極自護自救培訓基地教官們的講解及示範下,學生們也親自體驗了一回「生死時速」的急救。
  • 急救在什麼條件下需要進行心肺復甦術? 答案是:患者沒了意識沒了...
    杭州急救中心傾力加盟「FA急救俠計劃」 繼續招募急救志願者導師 關注微信號「快房網」報名 「CPR,也就是心肺復甦術在什麼條件下才適用?進行心肺復甦有兩個必要條件,如果患者沒有意識、沒有呼吸,那麼這種情況下就應該採取急救措施。」在浙江省杭州急救中心的培訓教室,接受多輪學習後,一位「急救俠」正在模擬授課。
  • 美女醫生手繪Q版漫畫,手把手教你心肺復甦
    這9幅漫畫包括了從發現有人暈厥判斷周圍環境是否安全—觀察患者是否有意識—科普頸動脈位置—將患者平移至硬平地面—心肺復甦按壓深度和頻率—清楚患者口腔異物—人工呼吸—患者恢復意識心肺復甦成功等一系列心肺復甦的過程進行了描繪,每一幅漫畫中都配有文字補充說明,生動地向大眾普及了有關心肺復甦的知識。
  • 泰國小象遇車禍,被心肺復甦術救活!施救者:頭一次用心肺復甦救大象
    泰國男子馬納·西瓦從事急救工作26年,搶救過幾十個人,但還是頭一次用心肺復甦術救一頭大象。視頻截圖路透社21日報導,西瓦20日晚接到出外勤任務,在泰國東部莊他武裡府路邊搶救一頭遭摩託車撞倒的小象。他說,基於先前看過的相關視頻和人體構造大致推斷出小象心臟所在位置,施以心肺復甦術。「小象又能動時,我幾乎哭了。」(原標題:泰國小象遇車禍 被心肺復甦術救活)來源:北京晚報 據新華社流程編輯:u018
  • 興南街開展「掌握急救知識,提升應急能力」心肺復甦急救知識培訓講座
    掌握急救知識,提升應急能力——興南街開展心肺復甦急救知識培訓講座2020年11月24日、27日,興南街在源德裡文化活動中心和南馬路社區活動室分別舉行了心肺復甦急救知識培訓講座,旨在為街道、社區的工作人員及廣大居民普及急救知識,能在120醫生未趕到之前為需要急救的患者在黃金時段正確實施心肺復甦術
  • 跑者急救如何進行心臟復甦
    遇到心臟驟停事件,作為現場第一目擊者,該如何應對?跑道上有人暈倒,我們該如何正確處理?是等醫生呢,還是採取爭分奪秒的急救?一起學習心肺復甦吧。跑道上有人暈倒,我們該如何正確處理?是等醫生呢,還是採取爭分奪秒的急救?我們來一起學習心肺復甦(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充分地科學研究證實,當心臟停跳後大腦皮層能夠耐受的存活時間只有4-6分鐘,之後便開始不可逆的死亡進程,這個時間窗被稱為「黃金4分鐘」。
  • 現場成人心肺復甦操作流程
    助力疫情防控 紅十字救在身邊 現場成人心肺復甦操作流程 心搏驟停 心搏驟停是指患者心臟有效泵血功能突然喪失,導致血液循環停止,全身各個臟器的血液供應完全中斷
  • 華苑街組織開展心肺復甦及急救技能培訓活動
    為進一步普及急救知識,提高應急救護能力,華苑街道辦事處於近期分批次組織街幹部、社區群眾等120人次完成心肺復甦及急救技能培訓。我街邀請一中心醫院應急救護老師對培訓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講座並現場指導學員進行實際操演。
  • 心肺復甦: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一項必備技能
    生命是脆弱的意外常常突如其來學會心肺復甦術關鍵時刻能給生命第二次存活的機會而就在前不久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通知心肺復甦將被納入教育內容你也許聽過「心肺復甦」這個詞但你知道心肺復甦怎麼實施嗎?
  • 別吐槽活得跟狗一樣了 國外網紅警犬能逮毒販會心肺復甦比人都強
    和一般僅負責緝毒任務的普通警犬相比,龐切還掌握了一項超級實用的特殊技能——心肺復甦。在馬德裡警方日前所公布的視頻中,龐切為了救助一名「倒地暈厥」的警員,幾乎窮盡了畢生所學。從探聽呼吸心跳到躍起用前肢輔助進行心肺復甦,龐切的急救動作均表現的專業而標準,這也使得許多網友在看過它的出色表現後不禁驚呼:「這狗狗活得的比我可強多了!」
  • 電視劇裡的心肺復甦多半是無效的,標準動作該這樣!
    「01、02、03、04、05……呼~呼~」 大家在導師的指導下認真學習,進行心肺復甦實踐。這42位員工來自綠城物業一線服務崗位,有些是曾經學習過相關知識來鞏固強化的,有些是第一次接觸心肺復甦技能的。
  • 當代力帆組織隊醫教練上急救課,心肺復甦頭部包紮看似簡單各有各的...
    尤其是心肺復甦這項技能,一旦有人出現心臟驟停,要在一分鐘內進行心肺復甦,這樣對腦細胞的損傷就最小。要是心跳停止10分鐘以上,存活率幾乎為零。」課後教練感到急救是門大學問針對運動場上容易發生的情況,老銀特別和前來俱樂部的專家溝通,希望他們能夠重點講解如何搬運傷員、頭部止血包紮和心肺復甦幾個方面,「搬運傷員也很重要,如果方法不得當,很有可能對傷員造成二次傷害。由於身體部位的損傷不同,採用的手法也不同。」
  • 當貓狗突然沒有了心跳,該如何急救呢?
    這等情況該如何來應對呢?假如送狗狗去寵物醫院,那麼時間一定來不及,所以唯有做心肺復甦或許能夠挽回一命。貓狗做心肺復甦(CPR)基礎知識當狗和貓的心臟和呼吸停止時,公眾很難做出判斷它們這是怎麼了,但由於可能危及貓狗的生死,因此嘗試進行心肺復甦來喚醒貓狗是比較正確的做法。在此之前先來說說狗狗吧。
  • |人工呼吸|燙傷|心肺復甦|包紮...
    正確的做法是睜開眼睛,讓同伴幫忙翻開眼皮,仔細檢查眼白(球結膜)、下眼瞼和角膜。如異物在眼皮或眼白部位,可用紙巾蘸少許純水輕輕擦去異物(在家時,最好用棉籤沾少許抗生素類眼藥水擦去異物);如異物在上眼瞼內、角膜處,或嵌入較深,則必須及時到醫院處理。
  • 心肺復甦為誰而學?不敢伸手,怕被訛?不妨換個角度這樣想想!
    但是,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想一想,我們看一點了解一點心肺復甦知識,為的是什麼呢?是為了在大馬路上救人嗎?雖然我相信經過心肺復甦專業培訓的往往會勇敢的伸手!但是,大家如果看一下,新聞上事關心肺復甦的視頻,在有人心跳驟停,旁觀者出手心肺復甦的時候(大部分是附近的醫務人員),往往心跳驟停患者附近還會有一個甚至多個患者的家人,而大多數家人們的表現都是手足無措,很著急,又不知道該幹啥!新聞上報導的,都是有人出手心肺復甦的正能量新聞,而現實中更多的情況是附近沒有人會心肺復甦,那周圍的家人、同事、朋友都在什麼呢?
  • 關鍵時期如何鍛鍊心肺功能?4種方法在家就能做︱健康日曆
    近期各種關於病毒的信息不斷通過各個渠道對人們進行著輪番「轟炸」。病毒的致命危險迫使每個人都提起了十二分精神,戴口罩、勤洗手、酒精消毒,嚴防死守投入到了「全民防疫」中。
  • 學會心肺復甦,可以救命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模擬醫學中心負責人、網絡大v「急診夜鷹」王西富表示,心跳驟停,越早開展心肺復甦效果越好,最重要的是恢復大腦供血供氧,腦細胞對缺氧最為敏感,如果腦細胞缺氧超過5分鐘,腦細胞就會開始死亡,如果大腦長時間缺氧,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腦損傷
  • 如何導致又該怎樣避免?中日聯誼醫院專家...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賀玉泉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從近年來接診的情況來看,到院就醫的患者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以前到科室就診的多數為50歲至70歲左右的患者,現在的患者年紀在20歲至35歲的居多,有的甚至低於20歲。」賀主任說。  心源性猝死是如何導致的呢?能否提前預判進而避免意外的發生?日常生活中我們還要注意些什麼?賀主任給出了專業解答。
  • 泰國大象被摩託撞暈,男子做心肺復甦卻找不到心臟,最後怎樣了?
    除了報警和撥打急救電話外,如果他/她已經心搏驟停了,最要緊的就是馬上進行心肺復甦,通過胸外按壓進行搶救,爭取在黃金四分鐘內挽回其生命。然而如果是一頭大象心臟驟停了呢?相信你已經被這個猝不及防的問題打個措「腦」不及,風中凌亂了,大象?心肺復甦?胸外按壓?咋整呢?
  • 心肺復甦將被納入教育內容,急救技術不應只是醫生的專屬
    兩名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學生見狀立即對其實施心肺復甦約20分鐘。不幸的是,該男子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之後,兩名女生遭到了一些網友的惡評,引發網絡熱議。8月23日晚,兩名學生所在的成都中醫藥大學表示,兩人以實際行動踐行醫學生誓言,因此學校擬於新生開學典禮時授予兩名同學校長特別獎,彰顯仁愛精神,以此教育廣大入學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