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不像」盲蛇頻現重慶城區 專家稱「請勿打擾」

2021-01-08 搜狐網
  「兩不像」盲蛇頻現重慶城區 專家稱「請勿打擾」   2002年11月11日16:39  人民網

  中新網11月11日電 一種「身材」像蚯蚓、「相貌」像蛇的兩不像小動物,近期頻頻在重慶主城區露面,市民紛紛詢問「它是誰?」,更有人將其養起來,讓專家驗明正身。

  重慶晚報的一則消息揭開了謎底,消息說,經動物研究人員的鑑定,它們是中國最小的蛇類——盲蛇,無毒,平時生活在泥土縫隙或庭院的花盆底下,晚上或陰雨天才外出活動,主要以螞蟻、白蟻等昆蟲為食,是有名的「白蟻殺手」。長期的地下生活導致眼睛退化,因此得名「盲蛇」。

  據介紹,盲蛇身長一般有10—15釐米,狀似粗鐵絲,通體呈棕色,放到放大鏡下,還會發現其體表披著細而圓的網狀鱗片,頭部和尾部各有一點點白色,頭部略鼓,尾部稍尖。看上去既不像蛇,又不像蚯蚓。

  研究人員稱,盲蛇在捕殺白蟻方面有著其它動物不能替代的作用,專家希望發現者不要打擾它們,最好將它們帶到少有擾動的泥土堆放生。(路易)
Untitled Document

相關焦點

  • 重慶現"超級解酒藥"稱可以千杯不倒 專家:不靠譜
    原標題:重慶現"超級解酒藥"稱可以千杯不倒 專家:不靠譜   原標題:重慶現"超級解酒藥"稱可以千杯不倒 專家:不靠譜  「千杯不醉」「千杯不倒」……春節臨近,喝酒應酬在所難免,各種解酒藥也開始「供銷兩旺」。
  • 廣州白雲山天氣暖溼毛毛蟲頻現 專家稱不咬人無毒
    廣州白雲山天氣暖溼毛毛蟲頻現 專家稱不咬人無毒 2014-06-03 15:21:31來源:羊城晚報作者:責任編輯:劉彥領
  • 合肥多個小區現黃鼠狼蹤跡 專家稱是生態環境改善信號
    合肥野生動物園副園長江浩笑稱,黃鼠狼「有奶便是娘」,小區有適合它安家的灌木叢和鼠類,它就不願意挪窩了,這也是生態環境改善的信號。8人中有7位親眼見過黃鼠狼「我們小區裡有好多黃鼠狼,都不怕人的。」昨日,市民趙先生告訴記者,他家住在臨泉路元一名城小區,按說這也算鬧市區,卻頻頻看見黃鼠狼的身影。
  • 像蚯蚓長滿鱗片 專家鑑定是條鉤盲蛇(圖)
    後經專家鑑定,這是條鉤盲蛇,不僅無毒,還是有益的野生動物。  當天傍晚,鄭先生和幾個朋友在自家門前乘涼,突然發現地面上有個黑褐色的動物在快速爬行。「我以為是條蚯蚓,但仔細一看,不時還有舌頭從它的頭部伸出。」鄭先生說,他們從來沒見過這麼奇怪的東西,就找來一個塑料瓶子,和朋友一起對這個「不速之客」進行了長達10多分鐘的「圍追堵截」,最後在一牆角下將其捉住。
  • 霍雨浩,你在門外掛上「請勿打擾」的牌子,想對冬兒做什麼?
    各位小夥伴,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精彩的玄幻漫畫,霍雨浩,你在門外掛上「請勿打擾」的牌子,想對冬兒做什麼?經過一天的對戰之後,王冬兒和霍雨浩回到了宿舍當中,可是一回宿舍,霍雨浩這傢伙就拿了一個請勿打擾的牌子掛在了門外,臭小子,你想要對冬兒做什麼事啊?
  • 裝修時發現奇特"蚯蚓" 像鉤盲蛇會吐芯子(圖)
    9月6日下午,在香港中路世貿中心一座寫字樓內,裝修工人打開踢腳板時,發現一隻外表很像蚯蚓的動物,它卻像蛇一樣蠕動,還會吐芯子,市民查找網上資料發現是鉤盲蛇。當天下午,記者聯繫到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學教研室朱偉教授,他表示需要進一步鑑定。
  • 合肥天鵝湖頻現死烏龜
    市民反映天鵝湖頻現死烏龜6月7日,合肥市民楊女士在天鵝湖散步時,發現水面上有多隻烏龜,腹部朝上。起初,她還以為這些烏龜在曬太陽,可是走近一看,這些烏龜都已經死亡,四肢張開,頭頸外伸,並散發出陣陣的腥臭味,很是難聞。「這些死烏龜散發著陣陣腐臭味,有點煞風景。」
  • 馬達加斯加發現新種「盲蛇」
    這一發現有助於了解視力幾乎為零的盲蛇如何在地球大部分地區開拓它們的殖民地。 盲蛇的身長可達到1英尺(約合30釐米)左右,生活習性與蚯蚓非常類似,分布在除南極洲之外的所有大陸地下。但與蚯蚓不同的是,盲蛇長有脊骨以及微小的鱗片。此項研究副領導人、法國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尼古拉斯•維達爾表示:「大陸漂移對盲蛇的進化產生巨大影響,盲蛇家族在大陸漂移的同時彼此分離開來。」
  • 板塊構造加速盲蛇進化
    假設你是一條小盲蛇,只專注於自己的生活,並在距今1億年前生活於印度南部的地下洞穴中。與地面上的表兄不同,後者迂迴蜿蜒的行進最終將它們帶到了新的棲息地和進化的小生境,而你則哪裡也不曾去過。這便是研究人員有關盲蛇類群(scolecophidians)的發現——盲蛇有260個亞種,生活在除了南極洲以外的每一塊大陸上。通過對這些爬行動物的部分基因組進行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隨著地球大陸塊在數百萬年前分離,盲蛇必定會進化出新的物種。它們的種群彼此之間相互隔離,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圖中這種新種盲蛇的原因。研究人員在最新出版的《生物學快報》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 重慶首現瀕危物種「蛇蜥」:屬蜥蜴 無四肢似蛇
    原標題:重慶首現瀕危物種「蛇蜥」:屬蜥蜴 無四肢似蛇 王二志攝   原標題:重慶縉雲山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瀕危物種「蛇蜥」   重慶市林業局4日發布消息稱,重慶縉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期首次發現蛇蜥,該物種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列為瀕危保護等級。
  • 重慶紅嘴鷗到訪為城區添美景
    或可留它們在重慶越冬】「海鷗來重慶了!」這幾天,重慶江津、綦江市民的朋友圈被一群鳥刷屏,不過聽到這句話,一定要糾正他——是紅嘴鷗來重慶了!突然到訪的紅嘴鷗,讓江津、綦江市民驚喜不已,城區一夜間增添美麗風景線。 https://h5.cqliving.com/info/detail/3164397.html?
  • 最小的蛇鉤盲蛇就像會吐信子的蚯蚓
    後經請教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的胡慧建博士,才知這條「會吐信子的『小蚯蚓』」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盲蛇的一種,叫鉤盲蛇。因其體長一般不超過20釐米,形似蚯蚓,故又稱 「蚯蚓蛇」,怪不得吳先生會把它當成蚯蚓了。  嘴巴很小不咬人  記者在吳先生家看到這條「會吐信子的『小蚯蚓』」時,它正躺在白色塑料碗裡,全身呈褐色,乍一看就是一條小蚯蚓。
  • 長江重慶段一島嶼上現華南虎?村民稱有羊被吃,專家認為腳印不符
    來源:上遊新聞重慶巴南區木洞鎮桃花島上有村民發現老虎出入?31日,記者與市動物園野生動物專家一道,前往島上尋找目擊證人。據兩位目擊證人稱,他們發現的野生動物全身有斑點,一人說有30多斤,一人說重達200斤左右。專家上島實地查看,經村民指認現場遺留腳印,專家勘查後認為,腳印排除貓科動物所留,應為犬科動物。
  • 文華學院鏡湖現28隻野生白鷺,專家呼籲適度圍觀不要打擾
    白鷺環繞著鏡湖飛行近日,有市民稱,省野保中心專家介紹,這些鳥是白鷺家族裡的中白鷺,屬於三有保護動物。他介紹,白鷺一般夏天在湖北省內,這個季節依舊留在湖北,可能是氣候比較適應,且食物充足,天氣轉涼後可能會再次南遷。專家呼籲適度圍觀,不要打擾白鷺棲息。
  • 網上頻現違規售賣「野生河豚魚乾」 專家:食用有風險
    原標題:  網上頻現違規售賣「野生河豚魚乾」  專家:野生河豚禁止銷售 提醒消費者食用有風險  作為一種食材,被河豚食客們贊為天下第一鮮,古有「不食河豚,焉知魚味」的說法。與此同時,河豚本身又帶有劇毒。這些極致的特點為河豚的食用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 文華學院鏡湖現28隻野生白鷺 專家呼籲適度圍觀,不要打擾白鷺棲息
    近日,有市民稱,在位於武漢洪山區的文華學院內的鏡湖發現大批野生白色鳥類,疑似國家保護動物,希望有關部門進行保護。 昨日,記者現場看到,有許多隻白羽黑喙的鳥,從外觀看像是白鷺,環繞著鏡湖飛行。「這群白鷺已經來了一個多月,每天早晨可以看到它們在湖面上盤旋。」在鏡湖旁執勤的保安說。
  • 廈門各小區蛙類數量逐增 專家稱是城區環境提升的印證
    -初夏到來不少小區蛙聲一片,專家稱這是廈門城區環境提升的印證  -廈門常見的蛙類有20多種,廈門晚報記者近日夜訪東坪山,探尋蛙類  近兩年,隨著城區環境的改善,許多小區都能聽到蛙聲。專家介紹,廈門常見的蛙類有20多種,其中東坪山的蛙類物種是島內最為豐富的。近日,本報記者跟隨一群自然觀察者、生態攝影師、親子家庭來到東坪山,踏著夜色尋訪蛙類,走近這群「夏夜歌唱家」。
  • 重慶中心城區已開工16條山城步道
    重慶中心城區已開工16條山城步道 2020-12-27 1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沒想到世界上有人很認真地把盲蛇當寵物養
    飼養的最多的盲蛇是鉤盲蛇(Ramphotyphlops braminus)。鉤盲蛇原產亞歐大陸,在我國廣泛分布,但目前已經應遍布世界各地了(包括美洲的大洋洲)。小小的鉤盲蛇張開小小的嘴,對著又白又能嫩的蟻蛹一口一個,突然間就get到了這種生物的萌點。 目前鉤盲蛇還沒有大規模的飼養,但有部分爬行動物愛好者在挖到它們之後就把它們養在小盒子裡了。對,小盒子,比你吃外賣的飯盒還小的小盒子。環境布置也格外簡單,鋪一層溼潤的種植土,放個瓶蓋當水碟——搞定。
  • 這隻貓頭鷹讓盲蛇做家裡的保潔員!
    有一種鳥名為東美鳴角鴞,它讓盲蛇做家裡保潔員。對,沒錯,蛇做保潔!德州細盲蛇德州細盲蛇是蛇亞目細盲蛇科下的一種,分布於美國西南部及墨西哥北部。外表就像身體閃耀的蚯蚓一般。若盲蛇被抓起來,它們會嘗試以尾巴末端戳向對方。這沒有攻擊性的,只是為了吸引對方的注意力,以圖脫身而已。嘴巴更是小得無法對貓頭鷹產生任何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