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發現新種「盲蛇」

2021-01-08 科學網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報導,對一種新發現的盲蛇種群基因進行的分析顯示,在馬達加斯加成為一座島嶼前,這種蛇類家族成員就已經在這裡安家落戶。這一發現有助於了解視力幾乎為零的盲蛇如何在地球大部分地區開拓它們的殖民地。

 

盲蛇的身長可達到1英尺(約合30釐米)左右,生活習性與蚯蚓非常類似,分布在除南極洲之外的所有大陸地下。但與蚯蚓不同的是,盲蛇長有脊骨以及微小的鱗片。此項研究副領導人、法國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尼古拉斯•維達爾表示:「大陸漂移對盲蛇的進化產生巨大影響,盲蛇家族在大陸漂移的同時彼此分離開來。」

 

科學家認為馬達加斯加曾經是非洲的一部分,大約9400萬年前脫離現在的印度。此項研究的另一位副領導人、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生物學家布萊爾•赫奇斯指出,脫離之後,馬達加斯加上的盲蛇發生巨大變化,形成一個全新的家族。

 

盲蛇化石几乎不存在,它們的進化史也因此成為一個謎。但通過比對96種分布廣泛的盲蛇種群的5個基因,研究人員繪製出盲蛇的進化族譜圖。在對基因突變的時間框架進行估計之後,研究小組能夠估計出不同種群何時出現。研究小組表示,類蚯蚓盲蛇首先出現在南部岡瓦納超大陸。

 

隨著岡瓦納超大陸裂開,盲蛇被隔絕在研究人員所說的Indigascar。Indigascar這塊大陸包括現在的印度和馬達加斯加。基因數據顯示,一個新的盲蛇家族在超大陸裂開後不久浮出水面。在Indigascar裂開之後,盲蛇又遷移到距離印度和馬達加斯加很遠的地方,但其中的原因仍舊是一個未知數。

 

大約2800萬年前,盲蛇在澳大利亞神秘出現,此時的澳大利亞不與其他任何大陸相連。非洲和南美洲的盲蛇在6300萬年前分化。此時距離非洲與南美洲分離大約4000萬年,因此漂移的大陸無法導致後來的進化分化。

 

赫奇斯說:「如果排除大陸漂移和飛行這兩個因素,盲蛇前往澳大利亞、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島嶼就必須徵服面積廣闊的海洋。」換句話說,盲蛇需要藉助於漂浮的植被完成飄洋過海的壯舉。此外,植被上還要有昆蟲存在以保證它們的食物供應。赫奇斯在一份聲明中說:「一些科學家認為穴居生物不可能通過海上漂流這種方式向全世界擴張。我們的數據進一步鞏固了這種觀點,盲蛇的進化史不可能出現這種事情。」研究發現刊登在近日出版的《生物學快報》雜誌上。(來源:新浪環球地理 孝文)

 

更多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板塊構造加速盲蛇進化
    假設你是一條小盲蛇,只專注於自己的生活,並在距今1億年前生活於印度南部的地下洞穴中。與地面上的表兄不同,後者迂迴蜿蜒的行進最終將它們帶到了新的棲息地和進化的小生境,而你則哪裡也不曾去過。這便是研究人員有關盲蛇類群(scolecophidians)的發現——盲蛇有260個亞種,生活在除了南極洲以外的每一塊大陸上。通過對這些爬行動物的部分基因組進行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隨著地球大陸塊在數百萬年前分離,盲蛇必定會進化出新的物種。它們的種群彼此之間相互隔離,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圖中這種新種盲蛇的原因。研究人員在最新出版的《生物學快報》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 ...科學家在巴西發現了一個盲蛇新種,它的樣子看上去有點令人作嘔。
    這種盲蛇看起來可能有點令人噁心,但對科學家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發現。他們認為這種盲蛇和蠑螈以及青蛙有非常密切的關係。1968年有人在南美洲第一次發現這種蛇。2011年,有人只在蚊子島見過它。   北京時間8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你正在吃飯時看到這些照片,請原諒:科學家在巴西發現了一個盲蛇新種,它的樣子看上去有點令人作嘔。  在排乾一座水電站水壩攔住的水後,工程師發現了這種名為Atretochoana eiselti的獨特動物。這座水電站在與亞馬遜河相連的巴西朗多尼亞州馬德拉河,生物學家在河床底共找到6條「盲蛇」,每條長約一米,它們的樣子非同尋常。
  • 十大奇特無眼動物,洞螈/盲蛇你都見過嗎?
    考艾島洞狼蛛在1971年的時候被發現,那時它們依舊進化了眼睛,不過它們的嗅覺同樣十分靈敏,可以很快的察覺到外來氣息。在美國有很多種沒有眼睛的蝦類生物生活在洞穴中,其中洞穴盲視龍蝦是最大的一種,它雖然沒有眼睛但是壽命比較長,最長的甚至可以活到75年。
  • 蜘蛛吃蜘蛛: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發現新的鵜鶘蜘蛛
    哥本哈根大學的伍德和同事尼古拉·沙夫(Nikolaj Scharff)在1月11日發行的「 Zookeys 」雜誌中描述了所有26種鵜鶘蜘蛛物種。 伍德說,鵜鶘蜘蛛在蜘蛛學家中是眾所周知的,不僅因為它們的不尋常的外觀,而且因為它們用長長的「脖子」和下巴般的口器來掠奪其他蜘蛛。她說:「這些蜘蛛證明了馬達加斯加多樣化的獨特生物。
  • 馬達加斯加發現新狐猴物種
    新發現的倭狐猴比松鼠的體型還要小,棲息在熱帶雨林的樹冠部位。在馬達加斯加,一隻格羅夫斯倭狐猴依附在一棵樹上。攝影:DR. EDWARD LOUIS JR.撰文:Sarah Gibbens  新發現的倭狐猴長著圓圓的大眼睛,一對小耳朵和毛茸茸的尾巴,還有非常可愛的四肢,讓人想不喜歡都難。  科學家將這種新發現的倭狐猴命名為格羅夫斯倭狐猴,拉丁學名為Cheirogaleus grovesi。
  • 也太弱了吧——盲蛇
    ,不僅是一個新種,而且還是世界上最小的蛇,從頭到尾粗細一致,長得和蚯蚓差不多,全長只有10釐米左右,也就比咱家得筷子長一些,細得又如同桂林米粉一般,甚至能盤在一枚25美分的硬幣上。種,種類雖多,但生活習性、形態都很相近。
  • 無毒、弱小、還眼盲,世界上最小的「小可憐」蛇——盲蛇
    ,不僅是一個新種,而且還是世界上最小的蛇,從頭到尾粗細一致,長得和蚯蚓差不多,全長只有10釐米左右,也就比咱家得筷子長一些,細得又如同桂林米粉一般,甚至能盤在一枚25美分的硬幣上。種,種類雖多,但生活習性、形態都很相近。
  • 世界上10種瞎子動物,它們為何不要眼睛了?
    世界上10種瞎子動物,它們為何不要眼睛了?世界上有許多動物不需要眼睛,你們知道嗎?其實並不是因為他們天生看不到,是因為他們的眼睛逐漸退化,導致看不到。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最不可思議的動物盤點!馬達加斯加盲蛇蛇中瞎子馬達加斯加盲蛇(Xenotyphlops mocquardi)是馬達加斯加島上生活的15種不同種類的盲蛇之一,這種盲蛇將盲視程度提高到一個全新的層次。它是一種穴居爬行動物,體形細而長,長度大約為25釐米,粗細如鉛筆。如果它們沒有張開嘴巴或正好處於運動狀態,人們往往難以分辨出它們的頭部和尾部。
  • 裝修時發現奇特"蚯蚓" 像鉤盲蛇會吐芯子(圖)
    9月6日下午,在香港中路世貿中心一座寫字樓內,裝修工人打開踢腳板時,發現一隻外表很像蚯蚓的動物,它卻像蛇一樣蠕動,還會吐芯子,市民查找網上資料發現是鉤盲蛇。當天下午,記者聯繫到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院動物學教研室朱偉教授,他表示需要進一步鑑定。
  • 馬達加斯加發現罕見食肉動物新物種
    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杜瑞爾野生動物保護信託基金會生物學家近日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了一個食肉動物新物種
  • 科學網—新總統決定馬達加斯加森林命運
    馬達加斯加森林正受到諸如伐木等非法活動和氣候變化的威脅。圖片來源:Pascal Maitre/Panos   馬達加斯加以其生物多樣性聞名,新當選的總統承諾打擊腐敗,幫助人民擺脫貧困,並保護自然資源。現在,科學家正在敦促Andry Rajoelina兌現這些承諾,即首先要停止破壞該國世界級的森林。 10多年來,該國森林砍伐、非法採礦、政府腐敗和資源衝突不斷增加。
  • 這隻貓頭鷹讓盲蛇做家裡的保潔員!
    有一種鳥名為東美鳴角鴞,它讓盲蛇做家裡保潔員。對,沒錯,蛇做保潔!德州細盲蛇德州細盲蛇是蛇亞目細盲蛇科下的一種,分布於美國西南部及墨西哥北部。外表就像身體閃耀的蚯蚓一般。若盲蛇被抓起來,它們會嘗試以尾巴末端戳向對方。這沒有攻擊性的,只是為了吸引對方的注意力,以圖脫身而已。嘴巴更是小得無法對貓頭鷹產生任何威脅。
  • 沒想到世界上有人很認真地把盲蛇當寵物養
    飼養的最多的盲蛇是鉤盲蛇(Ramphotyphlops braminus)。鉤盲蛇原產亞歐大陸,在我國廣泛分布,但目前已經應遍布世界各地了(包括美洲的大洋洲)。鉤盲蛇全長6-10cm,部分個體能長到15cm,身體如烏龍麵般粗細。乍一看和蚯蚓沒什麼區別,仔細觀察和你會發現它不但沒有體節,而且全身布滿了小小的鱗片。眼睛退化隱與皮下,小嘴不時吐出信子四處探索。
  • 馬達加斯加的奇妙生物
    據美國廣播公司(ABC)報導,位於非洲大陸東南部的馬達加斯加素以生物多樣性著稱,這個僅佔地球陸地面積2%的神秘島嶼具有與世隔絕的環境,孕育了許多獨特的動植物與海洋生物,擁有約20多萬種動植物。以下是馬達加斯加島上最奇異的13種動植物。
  • 馬達加斯加發現「世界上最醜的蘭花」,散發柑橘和玫瑰香氣
    但它確實是蘭花,在馬達加斯加剛被發現的新物種,被譽為世界上最醜的蘭花,也是 2020年發現的最奇特、最令人好奇的植物物種之一。儘管人類對地球一直在進行環境與生物上的虐待,但全世界每年仍然可以發現數十種新植物。
  • 最近見多了盲蛇,那麼神似的蚓螈要不要了解一下 | 趣味爬寵
    最近,各大爬寵相關微信公眾號似乎都紛紛和一種叫做鉤盲蛇(Ramphotyphlops braminus
  • 最小的蛇鉤盲蛇就像會吐信子的蚯蚓
    後經請教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的胡慧建博士,才知這條「會吐信子的『小蚯蚓』」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盲蛇的一種,叫鉤盲蛇。因其體長一般不超過20釐米,形似蚯蚓,故又稱 「蚯蚓蛇」,怪不得吳先生會把它當成蚯蚓了。  嘴巴很小不咬人  記者在吳先生家看到這條「會吐信子的『小蚯蚓』」時,它正躺在白色塑料碗裡,全身呈褐色,乍一看就是一條小蚯蚓。
  • 美雜誌公布2008年新發現十大物種:火星螞蟻入選
    美國《連線》雜誌近日公布了在2008年度發現的十大新物種,史前金色火星螞蟻和12萬年前的細菌上榜。  1. 橄欖背森林知更鳥  鳥類學家在加彭進行野外實地考察時,發現這種鳥。目前科學家正在對它進行探索研究。   2.
  • 「兩不像」盲蛇頻現重慶城區 專家稱「請勿打擾」
    「兩不像」盲蛇頻現重慶城區 專家稱「請勿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