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化了!馬達加斯加發現新狐猴物種

2021-01-09 清華小哥說讀書

  新發現的倭狐猴比松鼠的體型還要小,棲息在熱帶雨林的樹冠部位。

在馬達加斯加,一隻格羅夫斯倭狐猴依附在一棵樹上。

攝影:DR. EDWARD LOUIS JR.

撰文:Sarah Gibbens

  新發現的倭狐猴長著圓圓的大眼睛,一對小耳朵和毛茸茸的尾巴,還有非常可愛的四肢,讓人想不喜歡都難。

  科學家將這種新發現的倭狐猴命名為格羅夫斯倭狐猴,拉丁學名為Cheirogaleus grovesi。

  目前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的兩個國家公園中發現了這種倭狐猴,分別為覆蓋著熱帶雨林的拉諾瑪法納國家公園和主要為草地和森林的安德立吉塔國家公園。

  在熱帶雨林中,這些倭狐猴主要棲息於雨林的樹冠部位,以花和花蜜為食。科學家仍在了解格羅夫斯倭狐猴的社會結構,而且一直在對群體活動和單獨活動的倭狐猴分別進行著觀測。格羅夫斯倭狐猴的平均長度為15公分,尾巴大約長25公分,因此體型比普通的北美松鼠還要小。雄性和雌性格羅夫斯倭狐猴配對交配,哺育後代則主要由雌性負責。

  「格羅夫斯倭狐猴的生態位非常獨特,」奧馬哈動物園保育基因實驗室的主任Edward Louis說道,同時他還是發表於《靈長類動物保護》雜誌的這篇新研究的作者。

捕捉格羅夫斯倭狐猴

  科學家必須通過遠程麻醉或徒手的方式捕捉格羅夫斯倭狐猴。如果對格羅夫斯倭狐猴實施了麻醉,Louis表示研究團隊必須在它們跌落地面之前用裝載彈簧的網將其抓住。

  在地面上,科學家會測量其頭圍、重量等數據,提取樣本用於之後的實驗室分析。所有用於研究的格羅夫斯倭狐猴最後都會在捕獲地點釋放。

  在紐約州立大學理工學院和非營利組織全球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幫助下,科學家用了將近一年時間才正式將格羅夫斯倭狐猴確認為新物種。

  在奧馬哈動物園的保育基因實驗室,科學家最終區分了格羅夫斯倭狐猴和其它基因相似的狐猴的DNA。

  格羅夫斯倭狐猴是奧馬哈動物園2013年提議的幾種新物種之一。當科學家認為發現了一種可能的新物種後,會將其標記為新種,直到拿出證據表明它的確是新物種。

計算狐猴種類的數量

  全世界113種狐猴中的24種是由奧馬哈基因實驗室發現的。Louis稱該實驗室建造了一個大型資料庫,效率非常高,每年都能成功證實新物種的存在。

  除了擁有一個大型資料庫,奧馬哈動物園還管理著一個名為馬達加斯加生物多樣性合作計劃的保護項目,與當地人合作收集野生動物信息。

  談到新的狐猴物種時,Louis強調了當地人的重要作用。馬達加斯加受到森林砍伐、棲息地減少和偷獵等因素的嚴重影響,他的團隊正通過研究工作外加保護和教育措施,不斷推動當地人保護野生動物的棲息地。

  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提供的數據,狐猴被列為世界上最瀕危的哺乳動物。

  目前,共有24種狐猴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49種被列為瀕危物種,20種為易危物種。幾乎所有這些狐猴都能在馬達加斯加找到。

  格羅夫斯倭狐猴目前所處的保護現狀還未被確認,不過由於它們主要棲息在馬達加斯加的兩個國家公園,Louis表示它們很可能被列為瀕危物種,比它們不那麼幸運的同類的狀態要稍微好一點。

(譯者:流浪狗)

本文內容為國家地理中文網原創或者授權編譯,未經正式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或使用。

相關焦點

  • 馬達加斯加發現罕見食肉動物新物種
    據國外媒體報導,英國杜瑞爾野生動物保護信託基金會生物學家近日發表研究論文稱,他們在馬達加斯加島上發現了一個食肉動物新物種
  • 馬達加斯加最著名的物種瀕臨滅絕
    馬達加斯加是地球上最後一塊被人類殖民的陸地環尾狐猴可能是熱帶馬達加斯加島上最具代表性的物種,由於棲息地喪失、狩獵和非法捕獲,其數量正在大幅下降。世界上大約有100種不同的狐猴,其中大約60種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但是環尾狐猴可能是最容易辨認的。它也是瀕臨滅絕的狐猴。科學家發現,馬達加斯加島的環尾狐猴數量已經下降到不到2500隻。
  • 已滅絕的馬達加斯加物種被命名為「世界上最大的鳥」
    9月9日26(UPI)經過幾十年的爭論和爭論,科學家們同意沃龍貝泰坦,一種滅絕的馬達加斯加物種,「世界上最大的鳥。」大約12000年前,馬達加斯加是幾個巨大的、不會飛的鳥類的家園,被稱為象鳥。這些鳥屬於這個家族。
  • 蜘蛛吃蜘蛛:科學家在馬達加斯加發現新的鵜鶘蜘蛛
    幾十年後,在馬達加斯加發現了鵜鶘蜘蛛,科學家們了解到他們的行為與他們的外表一樣不尋常,但是因為這些蜘蛛生活在世界的偏遠地區,所以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沒有被查明 - 直到最近。 在史密森尼博物館的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蛛形綱動物和多刺蝠cu的管理員漢娜·伍德(Hannah Wood)對馬達加斯加野外的數百隻鵜鶘蜘蛛進行了檢查和分析,並通過研究保存在博物館藏品中的鵜鶘蜘蛛。
  • 馬達加斯加的幾乎所有狐猴物種都「滅絕」
    國際保護組織周四警告稱,幾乎所有種類的狐猴都是馬達加斯加本地人的小碟狀眼的靈長類動物,它們已經滅絕了,這使其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種類也越來越多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說,在該島上倖存的107種狐猴物種中,約有103種受到威脅,包括33種極度瀕危的物種,這是「在野外滅絕」之前的最後一站。 該組織呼籲從根本上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世界互動的方式,以更新其「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
  • 動漫:馬達加斯加的幾乎所有狐猴物種都「滅絕」
    國際保護組織周四警告稱,幾乎所有種類的狐猴都是馬達加斯加本地人的小碟狀眼的靈長類動物,它們已經滅絕了,這使其瀕臨滅絕的動植物種類也越來越多。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說,在該島上倖存的107種狐猴物種中,約有103種受到威脅,包括33種極度瀕危的物種,這是「在野外滅絕」之前的最後一站。 該組織呼籲從根本上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世界互動的方式,以更新其「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
  • 馬達加斯加發現新品種變色龍(圖)
    環球網記者薛珊珊報導,據美國「care2」網站8月30日消息,德國科學家在在非洲馬達加斯加雨林中發現一種此前不為人知的變色龍。報導稱,科學家根據著名虛構人物、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叢林英雄「泰山」(美國電影《人猿泰山》主人公),將這一新物種命名「人猿泰山瘤冠變色龍」,希望藉此引起公眾對該國野生動物面臨越來越惡劣的生存環境的注意力。據報導,目前這個品種的變色龍已處於嚴重瀕危狀態,其分布區域總面積不到10平方公裡,而這個面積仍在縮小,環境質量也不斷下降,該區域還未被列入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系統。
  • 馬達加斯加的奇妙生物
    據研究人員估計,這個素以多樣性著稱的「熱點」儘管僅佔地球陸地面積的2%,但卻生活著世界上逾70%的脊椎動物物種。光面狐猴    光面狐猴(Indri indri)是現存最大的狐猴,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馬納納拉諾德。
  • 研究人員在馬達加斯加發現了一種「醜到哭」的新品種蘭花
    儘管人類已經探索了地球上的許多地方,但研究人員們還是經常能夠發現一些奇特的物種,比如本文要為大家介紹的一種「醜到哭」的新品種蘭花。其發現地點位於馬達加斯加,學名為 Gastrodia agnicellus 。由於沒有葉子,它只能靠真菌獲取營養,而且外觀看起來實在不討喜。
  • 馬達加斯加發現「世界上最醜的蘭花」,散發柑橘和玫瑰香氣
    馬達加斯加發現「世界上最醜的蘭花」,散發柑橘和玫瑰香氣 2020-12-21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年幼的鯨鯊聚集在馬達加斯加
    發表在《瀕危物種研究》(Endangered Species Research)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幼年鯨鯊遊到馬達加斯加島(Madagascar)覓食。在一個季節裡,85條鯊魚的獨特斑紋照片被鑑定出來。
  • 世界上「最醜」的花 馬達加斯加發現一種蘭花卻與美麗相去甚遠
    蘭花通常被認為是色彩豔麗的花,但最近在馬達加斯加發現的一種蘭花卻與美麗相去甚遠。這種植物名為Gastrodia agnicellus,是今年早些時候在這個島國濃密森林的樹蔭深處發現的。
  • 馬達加斯加發現大規模盜獵 一間屋內竟隱藏了1萬隻龜
    本月,馬達加斯加警方和野生動物官員開車趕到圖利亞拉的兩層房屋,這兩層房屋因為散發出令人窒息的氣味而被投訴,但打開門口他們才發現房子內部更糟糕,在屋裡,他們發現成千上萬隻瀕臨滅絕的烏龜在房子的每一個房間裡爬行。
  • 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之所以千變萬化,則是因為這是個被世界遺忘了很多年的孤島,只是由於一個偶然事件而意外走紅。其實絕大部分人都沒去過馬達加斯加,只能從道聽途說的隻言片語中構建自己心目中的那個世外桃源,和真實的馬達加斯加往往相差甚遠。
  • 【百科之友】王柏霜 ▍馬達加斯加狐猴 ▍「瀕危與消失的物種...
    攝影:王柏霜 等我在一個溫和的日子來到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郊外一座簡陋的動物園裡一隻背白腹褐的狐猴——被稱為熱帶雨林溫和的「鬼魅」——突然躍上高高的木柵欄修長的白色尾巴垂在柵欄邊上時光迅速退回到160萬年前
  • 千萬年前,變色龍從非洲大陸漂洋過海,來到馬達加斯加
    Farankaraina 熱帶公園,馬達加斯加野生動物雨林。變色龍是一類獨特的蜥蜴,舌頭可快速伸展,尾巴能張開,眼睛彼此獨立可以單獨轉向。最重要的是變色龍會變色,讓變色龍能夠在險象環生的環境中躲過天敵。這是藍色蜥蜴變色龍。而變色龍最多的地方是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佔了全世界變色龍一半的物種,可以說馬達加斯加是變色龍的天堂。
  • 阿欽安阿納雨林—馬達加斯加—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
    阿欽安阿納雨林位於印度洋島國馬達加斯加東部安齊拉納納省和馬哈贊加省交界地帶,由分布於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的6個國家公園組成。列入遺產範圍的包括6個國家公園的13片雨林,面積一共為4796.607平方公裡。這片殘餘的雨林對維持馬達加斯加生物多樣性所需的生態過程極為重要,而此一生物多樣性反映出該島的地質歷史。自從在6000萬年前與大陸分離後,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動植物一直在封閉的環境中自我演化。馬達加斯加擁有全球5%的動植物種類,其中80%為馬達加斯加所獨有(特有種),如:指猴、狐猴、安哥洛卡象龜等。這些動植物在該島從非洲和印度脫離後,獨立演化了千百萬年,而且分布地點相當狹窄。
  • 「超級大陸」發現新物種完整骨架
    新物種「Adalatherium hui」骨骼復原圖。圖片來源:《自然》網站科技日報訊(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美國科學家發現了「超級大陸」的一具完整哺乳動物骨架。該骨架是岡瓦納獸目的首個近乎完整的骨架,這項發現為理解早期哺乳動物的演化帶來了線索。岡瓦納的中生代(2.52億—6500萬年前)哺乳動物化石記錄,遠遠不及北方超級大陸勞亞古大陸。
  • 研究人員最新發現的世界最小猴子物種
    大家好,我們今天聊聊動物界的新發現。這個物種多可愛啊!眼睛幾乎比整個猴子都大!馬達加斯加島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這種新的倭狐猴屬類狐猴,它的體型只有26釐米,體重才60克,是世界上最小的猴子物種之一。​能發現這個小傢伙真是個奇蹟。小夥伴們,你們喜歡這個小傢伙麼?歡迎評論區留言。
  • 馬達加斯加有會跳舞的狐猴?
    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是位於印度洋西部的非洲島國,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全島由火山巖構成。東南沿海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溼熱,季節變化不明顯;中部為熱帶高原氣候,溫和涼爽,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乾旱少雨。年平均氣溫18—26度。作為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旅遊資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