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多數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

2021-01-08 博科園

從左上順時鐘方向依序為:大猩猩幼仔、海南長臂猿、金頭獅狨、滇金絲猴、大猩猩和它4個月大的幼仔、成年大猩猩。圖中左:白頸狐猴、圖中右:黑冠獼猴

● 我們人類的同伴——靈長類動物已陷入困境。

在一項史無前例大規模的研究中,由31位靈長類動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分析了所有已知的靈長類物種,判斷它們的生存現狀。這些與人類最接近的物種狀況堪憂。

研究者發現:3/4的靈長類物種數量呈下降趨勢;而大約60%的靈長類物種正瀕臨滅絕。由於農業、狩獵和採礦,從大猩猩到長臂猿,各種靈長類動物近幾十年的生存狀況明顯惡化。

安東尼賴蘭茲(Anthony B. Rylands)是保護國際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同時也是發表在《科學進展》刊物上的該項新研究的論文作者之一。他說:

我認為,如果不採取措施,在未來50年,會有相當多的物種滅絕。

杜克大學狐猴研究中心主任安妮約德(Anne D. Yoder)並未參與該研究,她說:

這是一篇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論文。這並非危言聳聽,狀況真的令人擔憂。

要對地球上每個靈長類物種做出評估挑戰巨大,部分原因在於科學家不斷發現新的靈長類物種。自2000年以來,有85個新的靈長類物種已經得到確認,使靈長類物種總數達到505個。

最近,一個研究團隊描述了在中國發現的一種新的長臂猿。賴蘭茲博士透露:已知至少有7個新的靈長類物種將於2017年公布。

科學家能夠發現這麼多新的靈長類物種,部分原因在於森林的不斷破壞,使得人們更容易接近那些曾經距離遙遠的物種。

賴蘭茲博士說:

突然有很多人陷入恐慌,他們意識到如果不能發現並描述這些物種,那麼或許它們會消失,而我們則永遠沒有機會了解它們。

新物種發現激增的另一個原因是:科學家已經開始研究靈長類動物的DNA,發現一些靈長類動物群體有獨特的突變。

約德博士說:

有一些不同的物種已經存在了數百萬年,儘管肉眼看起來它們是如此的相似。

她強調,不幸的是,這些由DNA發現的新物種,其現存的數量少之又少。

這項新的研究對於靈長類動物來說也並非都是壞消息。

聖路易斯大學人類學家凱薩琳麥金農(Katherine C. MacKinnon)也是該研究參與者之一,她說:

生存狀況不錯的是適應性最強的物種而非超級專業化的物種。

但大多數物種並不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每一個猿類物種(包括大猩猩、黑猩猩、倭黑猩猩、猩猩以及19種長臂猿)都受到威脅,而87%的狐猴物種也面臨著生存危機。其他極度瀕危的物種包括厄瓜多的棕頭蜘蛛猴、尼日三角洲紅疣猴和因為撿起了攝影師的相機玩自拍而聞名的印尼冠獼猴。

麥金農博士說:

情況比我們10年前想像的還要糟糕。

她和同事發現,很多人類活動都加速了靈長類動物的瀕危,例如狩獵。在非洲西部,當地對於靈長類動物肉有很大的市場需求。

賴蘭茲博士說:

在那裡,森林依然存在,但是,當地人會獵殺跑出森林的所有動物。

實際上,不僅僅是當地人想要獵殺靈長類動物。大量靈長類動物的肉以及身體部位被運往了中國,那裡有人錯誤地認為這些東西具有治癒疾病的能力。

賴蘭茲博士說:

中國從東南亞周邊國家進口了大量的靈長類動物肉,這直接促使了整個地區靈長類動物數量的銳減。

為了發展農業而對森林進行的大規模破壞也使靈長類動物的生存遭到威脅。在亞馬遜,叢林正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畜牧場和大豆田;在馬達加斯加,狐猴棲息的森林正逐步被稻田取代。

西方發達國家事實上也正推動著靈長類動物走向滅絕。從甜甜圈、口紅到生物柴油燃料,很多商品中不可或缺的是棕櫚油。在東南亞,森林即將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興的棕櫚油種植園。而東南亞是世界上靈長類物種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甚至手機也會增加靈長類動物的生存危機。在非洲中部地區,礦工在雨林中挖掘一種叫作鈳鉭鐵礦的礦石,該礦石用來製造手機電路。這些礦工為了謀生而發掘礦石。賴蘭茲博士說:

實際上,他們是依靠靈長類動物生活的。

人類活動已經導致了一些靈長類動物的滅絕,但很難確定滅絕的物種數量。馬達加斯加曾是重達350磅的大狐猴的棲息地。

雖然西方科學家們從來沒有見過這些不同尋常的生物,但化石記錄表明,2000年前人類來到此處定居之後,有17個狐猴物種滅絕了。

最近,紅疣猴在西非地區已經徹底消失。在過去25年間始終沒有發現它的蹤跡,可以說這個物種已經滅絕。在中國,一種被稱作白掌長臂猿的亞種可能也已經滅絕。

一些極度瀕危的靈長類物種的數量不斷減少,只剩下幾十個倖存者。它們的未來堪憂,因為多數都是生存在人類人口預計增長最快的地方。

例如:在馬達加斯加,人們可能會為了開發新的農田而不得不深入狐猴棲息地。約德博士說:

這是一個高壓鍋,找不到緩解壓力的方式。

這項新研究的作者們提出了很多阻止危機惡化的建議,值得一試。

最近的研究顯示,靈長類動物在自己所生存的生態環境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它們以葉子和果實為食,在樹木之間傳授花粉。而種子也可以通過靈長類動物的糞便得以傳播,從而使植物能夠分布在健康的生態範圍中。

麥金農博士說:

人們曾經認為靈長類動物對於生態環境來說只是額外的,並非至關重要。但如今我們知道事實恰好相反。

靈長類動物可以使人類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第一個靈長類物種的進化大約發生在8 000萬年前,在之後的數百萬年裡逐步分裂為現有的諸多物種。通過將人類的生活史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的生活史進行對比分析,我們明白了人類大腦、視覺和自身免疫力的進化問題。

如果這些靈長類動物滅絕了,我們將失去深入研究的機會。

賴蘭茲博士認為,雖然前景堪憂,我們還是可以採取一些具體的措施來幫助靈長類動物。他說:

必須停止對它們的獵殺,給它們一個生存空間。

同時他承認,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在靈長類動物的棲息地,附近的居民通常難以養家餬口。在有些地方,可以考慮通過建養魚場來滿足對蛋白質的需求,以此減少對靈長類動物的獵殺。

在其他一些地區,從長期看,與刀耕火種的農業相比,保護森林以發展旅遊業可以賺更多的錢。

賴蘭茲博士以金頭獅狨為例,說明了一個靈長類物種可以通過怎樣的方式得到拯救。大量的金頭獅狨曾經生活在巴西境內的大西洋沿岸森林中。後來,森林幾乎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甘蔗種植園及其他形式的農業生產,這使得金頭獅狨面臨瀕危。

1983年,在美國國家動物園的主導下,通過國際上多方面的努力,開始對金頭獅狨進行人工繁殖,森林得以保護,狩獵被禁止。

如今,生活在野外的金頭獅狨雖數量仍不多,但穩定在3 500隻左右。

賴蘭茲博士說:

在某些地方,我們能夠挽救處於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但是對熱帶雨林的大規模破壞使我們的挽救行動舉步維艱。

文/陳軼翔/編譯 世界科學

喜歡這類內容?也願意再閱讀其內容…?那麼敬請關注【博科園】今後我們會努力為你呈現更多科學知識。

相關焦點

  • 500多種靈長類動物一半以上瀕臨滅絕
    「超過一半的靈長類物種瀕臨滅絕。」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日前,一份由西北大學研究團隊和國際靈長類動物學家完成的研究報告顯示,人類的「親戚」正在快速減少。我國的靈長類動物都有哪些種類,它們分布在哪些區域,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他們呼籲,人們應提高對世界靈長類生存困境的認識。
  • 科學家發現新物種,靈長類動物再添新成員,但數量令人擔憂
    不久前科學家在緬甸的一個原始森林裡進行科學考察,發現了一種猴子,後來經過判斷這是一種新物種,此前從未被發現。此前科學家在緬甸的這個原始森林裡考察,發現了靈長類的糞便,從中提取出DNA進行化驗,科學家一直懷疑在這裡存在未被發現過的靈長類新物種。而科學家通過對英國自然博物館的一個來自100多年前的靈長類標本進行基因分析,發現和糞便中採集到的DNA匹配。
  • 剛被發現就瀕臨滅絕?科學家:世界上最新的猴子物種,都在緬甸
    在動物世界,靈長類動物就是最高等的類群,它們擁有更發達的大腦且手腳靈活,大多數靈長類動物都是雜食性動物。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把很多種靈長類動物都叫猴,猴子就這樣變成了一種俗稱。緬甸有世界上最新的猴子物種:就在緬甸,科學家們發現一群特殊的猴子,它們的數量應該不大,估計有兩三百隻得樣子,儘管一開始就有人懷疑它們是一個尚未命名得新猴子物種,但科學家並沒有貿然斷定這個想法。
  •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
    中新網11月11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科學家在緬甸發現了一種猴子新品種——波巴葉猴。這種一直「隱居」野外的猴子長著「白眼圈」,身上的毛呈新潮的「奶奶灰」色。目前,其在野外的數量僅有200到250隻,瀕臨滅絕,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品種。
  • 人類屠殺近親:全球1/4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圖)
    點擊進入>>>   國際動物專家指出人類正把自己的近親推向絕種邊緣人類對森林的毀滅性行為使靈長類動物失去家園。  本報綜合報導 國際靈長類動物學會和自然保護國際等組織的50名專家聯合撰寫的《靈長類動物處於險境》報告說,除人類本身外,地球上還存有上百種其他靈長類動物,但人類幾乎已經滅絕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中國的雲南金絲猴等。  報告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料數據顯示,數百種猿、猴、狐猴和其他人類近親可能會成為近一百年來首批絕種的靈長類動物。
  •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 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 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科學家發現波巴葉猴 綜合外媒報導,科學家在緬甸發現了一種猴子新品種——波巴葉猴。這種一直「隱居」野外的猴子長著「白眼圈」,身上的毛呈新潮的「奶奶灰」色。目前,其在野外的數量僅有200到250隻,瀕臨滅絕,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品種。
  • 科學家發表研究報告:野生靈長類數十年內或滅絕
    參考消息網1月20日報導 1月18日發布的一份研究顯示,受開發自然資源和非法捕獵影響,靈長類野生動物可能在幾十年內滅絕。據西班牙埃菲社1月18日報導,美國31位科學家對此表示擔憂,並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發表研究報告,以強調靈長類野生動物大規模滅絕會對生物多樣性帶來的嚴重後果。
  •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
    【科學家發現猴子新品種!長著「白眼圈」,已瀕臨滅絕】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猴子新品種——波巴葉猴,得名於緬甸的一座死火山,它們已存在了至少100萬年。2018年,這些「隱居」的猴子被拍攝到,它們長著「白眼圈」,身上的毛呈「奶奶灰」色,前爪為黑色,像戴了一副「黑手套」。目前,其在野外的數量僅有200到250隻,瀕臨滅絕。科學家呼籲採取措施保護這一新品種。
  • 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新蜥蜴品種 因城市化瀕臨滅絕(圖)
    澳大利亞科學家在該國西南部地區發現一種新類型蜥蜴(網頁截圖)國際在線專稿:據《明鏡周刊》10月29日報導,近日,澳大利亞科學家在該國西南部地區發現一種新類型蜥蜴,它們因棲息地正遭到城市化威脅而瀕臨滅絕。
  • 部分科學家認為:拯救瀕臨滅絕動物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科學家們一致認為,我們現在正處於滅絕的過程中。所以一些專家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拯救瀕臨滅絕的物種毫無意義,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必須順其自然。而今天,傑瑞將為你找出一些科學家認為拯救瀕危動物不必要的一些原因。1、自然選擇滅絕是伴隨進化的自然過程。通過這種方式,大自然擺脫了不適應的物種,並且促進了地球生態更持久的發展。這一觀點得到了生物學家R.亞歷山大·派倫的支持。
  • 加科學家發現:貓愛滋病病毒可感染靈長類動物
    新華網倫敦8月25日電(記者王豔紅)加拿大科學家發現,貓愛滋病病毒可以感染靈長類動物。這並不是說攜帶這種病毒的寵物貓對人類有危險,但可能意味著在基因療法中使用改造後的動物愛滋病病毒時需要慎重。  據25日出版的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的科學家克里斯多福·鮑爾及其同事在以前的研究中就發現,貓免疫缺損病毒(即貓愛滋病病毒)可以感染實驗室中培養的人體細胞組織,但該病毒是否會感染活的靈長類動物還不清楚。  在最近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鮑爾等人從兩隻恆河猴體內抽取血液,用貓愛滋病病毒感染血液,然後再把血液重新注入猴子體內。
  • 靈長類動物智商排序 猩猩位列第一
    不過負責動物智商研究的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斯·李說:「猩猩可能同人類有更為非同一般的親緣關係。它們甚至可能曾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起過關鍵作用。」猩猩曾經廣泛分布在亞洲的密林中,由於棲息地遭破壞和受到偷獵威脅,目前它們瀕臨滅絕,只有在蘇門答臘島和婆羅洲島上能夠見其蹤影。研究還有一些其他意外發現,比如大猩猩沒有蜘蛛猿智商高。之前一直位列智商前十位的狒狒在這次排序中跌到了第14位。
  • 【光明日報】我科學家發現最古老靈長類動物骨架化石
    從迄今全球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骨架化石身上,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倪喜軍和他的團隊發現:最早的類人猿與其他靈長類動物分開的時間,至少在5500萬年以前,而原有的化石證據則顯示是4500萬年以前——這就從理論上將類人猿的起源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這一靈長類和古人類學研究中的裡程碑式成果發表在本周出版的《自然》期刊上。
  • 我國五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最少的僅存一隻,滅絕或成定數
    伊利屬兔,這一物種首次於1983年在我國天山山脈中被科學家所偶然發現到,屬於我國特有的小型山地哺乳動物,其外貌憨態可掬像兔子又像老鼠。實際上,伊利屬兔的野生種群數量僅有不到三千隻,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華南虎,我國十大瀕危動物之一,在野外環境已經滅絕,先僅有少部分生存在我國的保護園區之內,而在上世紀,華南虎還是我國野生環境中分布較為廣泛的虎類亞種之一,因為人為捕殺才將華南虎逼至瀕臨滅絕的的處境。斑鱉,是目前龜類物種中最瀕危的物種之一,目前全世界範圍內僅存三隻斑鱉,其中有兩隻分布在越南,在中國僅有一隻分布在蘇州動物園中。
  • 巴西通過拯救瀕危靈長類動物計劃
    新華社裡約熱內盧12月5日電(記者趙焱 陳威華)據5日發布的巴西聯邦政府公報,該國環境部通過了一項試圖拯救15種生活在亞馬孫地區的靈長類瀕危動物的行動計劃,即日生效。  公報認為,目前由於獵殺等行為,15種靈長類動物瀕臨滅絕,同時近期暴發的黃熱病也對這類動物的生存產生威脅。這些瀕危動物包括黑白檉柳猴、黑須叢尾猴、黑帶捲尾猴等。
  • 瀕臨滅絕的西部大猩猩
    「賓迪」在類別上屬於西部大猩猩,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theWorld Conservation Union)稱,西部大猩猩已被列為瀕臨滅絕的物種。    2007年9月13日,美國芝加哥的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一隻名叫「賓迪」的雌黑猩猩正坐在屬於它的領地內。
  • 震驚:這些動物都瀕臨滅絕了你知道嗎!
    震驚:這些動物都瀕臨滅絕了你知道嗎!由於人類的活動,許多動物的生存面臨危機。其中有一些動物的生存面臨嚴重的危機,瀕臨滅絕,有的甚至已經滅絕了,一起看看世界十大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吧!估計其數量只有100-300條,是世界上瀕臨滅絕的一個稀有鯨種,棲息範圍狹小,再加上容易被漁網困住,是其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克羅斯河大猩猩大猩猩中最為瀕危的一個亞種克羅斯河大猩猩是西部大猩猩的亞種,分布在奈及利亞及喀麥隆的熱帶雨林。研究顯示,克羅斯河大猩猩是西非大猩猩的亞種。它們僅限於奈及利亞——喀麥隆邊界的山林中。目前殘存的150-200隻被支離破碎地人為分割在五個地帶生活。
  • 世界十大瀕臨滅絕的動物 兩米稜皮龜世界僅10隻
    世界十大瀕臨滅絕的動物,兩米稜皮龜世界僅10隻。
  • 即使是一級保護動物,也瀕臨滅絕,我國瀕危動物有哪些?
    眾所周知,世界上目前已知的動物種類,有很多已經瀕臨滅絕,很多國家都會把瀕臨滅絕的動物劃歸國家級保護動物,受到國家的保護。可是由於人類之前對環境的破壞,很多動物即使作為國家級保護動物,數量還是一直在減少。那麼我國的瀕危動物有哪些呢?
  • 人類開啟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每年50種動物瀕臨滅絕
    《侏羅紀公園》正在熱映,電影中那些橫衝直撞的恐龍,在第五次物種大滅絕時期就消失了。如今,在人類佔主導的這個世界上,雖然沒有行星撞地球這樣的突發自然災難,但科學家們已經提出警告。近日,《科學進展》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地球正在迎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