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人生有「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和金榜題名時。提到洞房花燭夜,我們就不得不說一說那句千古流傳的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了。這句話,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電視劇裡、電影裡、小說中常會在一對新人洞房花燭夜時說起這句話來,多用這句話來形容夫妻的新婚之夜。
但是呢,這句話的本意並非如此。什麼是「春宵」?按照這個詞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譯就是「春夜,即春天的晚上」,但是這個詞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就被人常用來比喻男歡女愛的夜晚時光,也就有了一個詞語「春宵苦短」。「春宵」這個詞語其實出自於白居易《長恨歌》中「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春宵一刻值千金」這句話出自於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的一首詩,詩的名字就叫做《春宵》,全詩如下: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刻」了。刻是計算時間的單位。如果用鐘錶計時的話,那麼一刻就是15分鐘,但是古代是用漏壺(漏壺分為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分。播水壺分二至四層,都有小孔,可以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中,而受水壺裡則放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就會露出刻數,古人就以此來顯示時間)來記錄時間,古人把一晝夜分成了100刻。

但是因為漏壺漏的是水,而水會因為氣溫的變化而變化,這樣一來就會影響計時的準確度。後來,人們就發明了沙漏(沙漏最早記載於元代)來彌補這一缺陷。如果用沙漏來計算的話,一個時辰大約可以分為4.167刻,一刻是14.4分鐘。那麼100刻就是現在的1440分鐘,剛好是一晝夜24小時(古代一晝夜是12個時辰)。
我們都知道春天的夜晚是很短暫的,但是也正是因為它的短暫所以顯得它更加的珍貴。「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這一句話不由得讓人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花兒在春天的夜晚散發出一陣又一陣絲絲縷縷、連綿不斷的沁人清香,朦朦朧朧的月光在花的下方投射出朦朦朧朧的陰影,在風的吹拂下輕輕地搖曳,顯得愈發婀娜多姿。
春天的夜晚為什麼會那樣的寶貴呢?這正是因為花兒在春夜散發出陣陣的醉人清香,而月亮也會有朦朧的陰影之美。從這一層面來看,開頭兩句詩之間就構成了一種因果關係,「春宵一刻值千金」為果,「花有清香月有陰」為因。所以這兩句詩就不僅僅是在描寫春天夜景的清麗幽美景色宜人,更是在告訴人們光陰的寶貴。
「歌管樓臺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這兩句詩如果按照意思來看,其語序應當是「樓臺歌管聲細細,院落鞦韆夜沉沉」,為什麼詩人在詩中要調整它的語序呢?這是詩歌中常見的一種現象,是詩歌的格律使然,這是為了更好的押韻。(由于格律規則非三言兩語可以講清楚,而且絕句和律詩的格律規則又有所不同,這裡就不再作詳細講解,感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格律的規則,或者私信我,我會詳細和大家探討一下關於這兩句的格律情況。)
在樓臺深處,富貴人家還在輕歌曼舞,那輕輕的縹緲的歌聲和管樂聲還不時地瀰漫消散在這醉人的夜色之中。夜已經很深了,掛著鞦韆的庭院卻早已是一片寂靜。這後兩句描寫的是官宦貴族階層的人在抓緊一切時間戲耍、玩樂和享受的情景。對於這些人而言,這樣的良夜春夜美景,更顯得珍貴無比,珍貴到連夜裡的光陰也不能浪費,就算再晚,也要充分享受這美好的春宵。這樣的描寫又從側面反映了官宦貴族人家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諷刺意味十足。

全詩的語言可以說是明白如話,就在這樣清新別致的描述中又含蓄委婉地透露出詩人對一味地貪圖享樂、醉生夢死以及不珍惜光陰的人的深深的譴責。語言清新而又含蓄委婉,耐人尋味。特別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更是成為了千古傳誦的名句,後來人們常常用來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暫和寶貴。
作為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的蘇軾,他的作品多是風格豪放、氣勢雄渾、激情奔放、想像豐富,但是這首詩卻一改平常風格,以清新的筆致描寫了春夜裡的迷人景色,寫了花香,寫了月色,寫了高樓裡傳出的隱隱的歌樂聲,也寫了富貴人家為了不浪費美好的時光而縱情地尋歡作樂的情景,足以見得蘇軾的水平之高,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
孟浩然的這首五言絕句詩,如同行雲流水,千年後依舊被人傳誦探討
王灣這首詩借舊寫新,在細緻入微的描寫中又蘊含了一種普遍性哲理
柳永晚年的一首詞,道盡了人間離別之痛,縱有千種風情,與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