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下旬以來,每到傍晚時分,城市、村鎮的馬路兩旁、院落周邊的樹林裡都會出現或者三五成群、或者零零散散的「捉猴人」,就是俗稱摸「知了猴」的人。
他們大多手拿各種照明設備,還準備了塑膠袋或者塑料瓶等不同類別的儲備用具,樂此不疲、興趣昂然地遊走、穿梭在林間樹木之中。
「知了猴」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同翅目、蟬科昆蟲的代表種金蟬的若蟲。
金蟬具有漸變態的生物學特徵,一生經過卵、若蟲、成蟲 3 各階段,若蟲又有多種俗稱,如 :節老龜、羅鍋、知了龜、知了猴、爬叉等。
也就是說,人們摸到的「知了猴」其實就是金蟬正在經歷的一生當中的第二個生存期~若蟲階段。
「知了猴」大多呈黃褐色,具翅芽,能爬行,有兩隻鋸齒般的開掘式前臂。
人們之所以喜歡捉「知了猴」,除了好玩、增加樂趣、回憶童年、鍛鍊身體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它好吃。
在我國的許多地方都有吃「知了猴」的習慣,河北、河南、湖北、上海、北京、山東、廣東等省市尤為盛行。
「知了猴」風味獨特,營養豐富,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獨特的口感,剛出土的若蟲含蛋白質58.58%,脂肪10.23%。全磷0.58%,鈣16.5mg/kg,鋅82.2mg/kg以及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胺基酸等,是難得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野味佳餚。
「知了猴」既然是從地裡自然生存爬出來的,那麼它們屬於野生動物嗎?包括那些人工養殖的也都是從地底下爬出來的,屬不屬於野生動物呢?「知了猴」還能吃嗎?還能交易買賣嗎?
特別是新冠疫情爆發以後,濫食野生動物被推上風口浪尖,成為熱議話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和今年2月,十三屆全國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6次會議通過的《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凡是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明確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必須嚴格禁止。
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除了常見的家禽家畜、水生動物和「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之外,其他野生動物均不可食用。
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金蟬屬昆蟲綱,為陸生野生動物 ,也就是說金蟬及其若蟲不在可食用名單裡,是被禁止食用的。
那麼「知了猴」現在還能吃嗎?還能買賣嗎?
在全國人大作出的《決定》生效以後,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相關部門正在制定詳細的目錄,明確可食用名單和哪些不能養,哪些可以養。
目前,詳細的目錄名單扔在抓緊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