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上售賣100片衛生巾價格為21.99元,每片價格僅為2毛。
單片普通衛生巾價格大約為1元,比普通衛生巾便宜百分之八十。
如此廉價無包裝無品牌的衛生巾,引起一些多愁善感的人擔心。
並發出靈魂拷問:「這麼便宜的三無產品也敢用?」「用在私處的也敢用?」
有買家回覆:「我有困難。」
這四個字異常的沉重,有時候生活中一粒灰落在身上,宛如一座重重的大山,壓得無法喘氣。
難道人家不知道便宜的東西不太好嗎?
誰不想買更好的東西,改善生活的品質?
這種居高臨下的質疑和指導,可笑又可惡。你沒有完全經歷過對方的人生,就無法體會對方的處境,不能感同身受。
當你批評別人時候,請記住,這世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有你擁有的優越條件。
有些人住在高樓,已忘記還有很多人住在深溝。呆在自己所在的環境久了,恍惚認為自己周圍環境代表全世界。
國家在高速發展,雖然人們生活相對過去而言,有大幅度提高。但是有很多人沒有達到衛生巾自由水平。
在中國,居民的收入依然存在巨大的差異,貧富差距巨大。
李克強總理在2020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記者會上,披露了這樣一組數據。
目前人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的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1000元可能是一個家庭的一個月的花銷,自然而然不敢花費太多錢在衛生巾上。
沒有包裝,沒有品牌的產品,不代表這樣的衛生巾就有安全衛生隱患。
店家評價有買家留言:「會持續購買。」「產品還挺舒適。」
也許這種衛生巾質量比不上普通衛生巾。只要安全衛生,就可以使用。
正是因為沒有包裝和品牌,少了這些額外的成本,價格才低廉。
滿足人們用極低的價格也能維持體面和方便的需求。
希望有關部門能高抬貴手,不要取締這樣的真真切切幫助到人們產品。
如果查處低質量的衛生巾,無疑加重不富裕家庭的負擔。
只要產品衛生,不會產生疾病,應該大力支持這樣產品,減輕支出。
人的情感無法感同身受,人的喜怒哀樂也不相通的。
知乎上有個網友訴說自己親身經歷:
那時,她和她的父母回到了他們的家鄉,聽說鄰村的一個女孩跳樓自殺了。
自殺的女孩,她的家庭條件很差,她的救濟依賴於村民,她家裡甚至沒有一張床。
她對這個女孩充滿了鄙視,她的父親告訴她:「有些事情你沒有經歷過,也不會理解。」
所以她決定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反駁她父親。
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她放棄了零食奶茶,每天都攢錢,並在業餘時間去做家教和散發傳單。
一個月後,除了她自己150元的開銷,她還存了1000多元。
她驕傲地在父母面前炫耀,說這個女孩懦弱、不負責任,顯然可以讓生活得更好。
她的父親聽了她的結論後,說了這樣的話:
你現在有成就感嗎?你認為你已經成功了,是嗎?你認為你已經證明了困難時期是一樣的,你最大的錯誤就在這裡。
一個有錢吃更好的食物的人選擇吃饅頭和泡菜,而一個人只能買得起饅頭和泡菜,這是完全不同的,你明白嗎?
你的期限是一個月,這個期限過後的生活是你的希望。那個女孩呢?她沒有。自殺不是因為她應付不了現在,而是因為她看不到未來。
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有說過那樣的話。
像觀眾一樣,我們指出別人的生活,認為我們把自己放在了別人的位置上,但事實上,我們只在腦海中體驗自己的想像。
事實上,除非你和另一個人經歷同樣的生活,否則所有的共鳴都只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
記得95年左右,我是海南人,小時候我家裡很貧窮。
那年代物質匱乏,街上有賣清補涼,2元一碗。
我很喜歡吃,家庭條件限制,間隔很久才能解饞。
有天鄰居家自己煮了清補涼,叫我過去吃。
我跟媽媽說:「去吃清補涼。」
吃完回來媽媽直勾勾瞪著我,以為我亂花錢出去吃清補涼,用眼睛懲罰我。
沒過多久,媽媽打中私彩,有了幾千塊的意外收穫。
媽媽大方叫我吃清補涼,經歷過上次視覺懲罰後,那雙犀利的眼神讓我無法釋懷,我控制住自己欲望,低沉回答:「不想吃。」
小學時,有個暗戀我的女生,她覺得我像一個明星,她把那張明星VCD碟給我,叫我回去看下。
我十分尷尬,因為家裡沒有VCD設備,但又要維護面子,淡定拒絕說:「不想看。」
儘量表現高冷,對這種東西嗤之以鼻。
女生似乎識破,笑嘻嘻地說:「你家不會沒有VCD機吧。」
這句話像無數把尖刀,刺向我的內心,感覺非常的羞愧,僅存的一點自尊心碎了一地。
貧窮使得我十分的敏感,極度的自卑,久而久之,自信蕩然無存。
相當佩服網店上答覆:「自己有困難,迫不得已才會使用廉價衛生巾。」
或許在網上不會暴露真實的身份,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實在說出自己窘境。
不懼怕別人的鄙夷的目光,精打細算過著自己的生活,把錢花在刀刃上,使自己資源最大利用起來。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麼,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愛生活如初戀。
還想講一件事情。
永遠不要輕易去指責別人的痛點。
如果有選擇的話,誰不想體體面面地過好生活?
應該對那些生活在底層苦苦掙扎的人,給予一點點善意。
這個世界從不缺乏道德批判,缺的是理解和包容。
請尊重別人生活方式和態度,因為我們不會明白別人內心經歷過怎麼樣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