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菜共生:—個頗具推廣價值的養殖模式
其次是生態養殖,即在大、中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或者亞成體,如山塘、水庫、湖泊等大水域養魚和大面積的淺海灘涂養殖蝦蟹、貝藻類,例如大水面增養殖和魚塭養殖等。再次是綜合種養,例如在稻田、藕塘、菱池、茭白田裡放養蝦、蟹、鱔、鰍、鱉等水產養殖動物,或者一造種植,一造養殖,實施輪作;魚菜共生,即在水面上種植蔬菜,水體中養魚。其中魚菜共生在該類型模式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力可見一斑,是一個值得大力推廣的模式。
-
魚菜共生模式的優點及四種搭配模式介紹
魚菜共生模式的優點及四種搭配模式介紹2015-07-21 16:0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通威 小丑魚:魚糞是很好的綠色有機肥,種有機蔬菜,草莓,葡萄等!13941890728:純綠色的有機肥,好的肥料。笑傲通心:可以像豬場一樣拿來做成沼氣不?(這位粉粉,魚糞可以產生沼氣的哦)青衫故人:很久以前就有魚桑養殖。四十一朵花:純天然綠色的好肥料,棄之可惜,魚菜共生,優勢互補!
-
魚菜和諧種養 綠色循環共生
近日,海鹽縣沈蕩鎮朱高家庭農場的5畝大棚鱸魚經過八個月的養殖迎來豐收,與此同時,大棚裡的綠色蔬菜長勢喜人,供不應求。這讓首次嘗試綠色循環養殖的「80」後農場主章華欣喜不已。日前,記者來到朱高家庭農場,在大棚內看到,一排排整齊的養魚桶內,近萬條鱸魚活蹦亂跳。今年初,在農技專家的幫助下,章華嘗試「魚菜共生」標準化種養。「一個養殖桶有40立方的水,可承擔3000尾魚,相當於一畝地的魚塘產量。」章華告訴記者,高密度養殖方式,魚類不僅不會缺氧,反而因為頻繁遊動使得水體流動,溶氧量高,更符合魚生存環境。
-
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
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欄目,報導了館陶縣黃瓜產業扶貧科技園區內的「魚菜共生」種養新模式。館陶縣黃瓜小鎮「魚菜共生」開啟種養新模式自5年前,館陶縣以特色小鎮建設為著力點開闢鄉村振興之路。經過5年的發展,打造了一批以「糧畫小鎮」「黃瓜小鎮」等為代表的特色小鎮,不僅摘掉了貧困帽子,還探索出以產業為基礎的鄉村全面振興模式。
-
小投入、大產出,魚菜共生模式好
魚菜共生技術是一項涉及微生物、植物、魚三者共營共生的技術,利用三者間的生態關係實現能量物質間的可循環可持續動態發展,達到一種仿自然生態而勝於自然生態的人工系統。魚菜共生系統可輕鬆實現城市養殖、旱區節水養殖及蔬菜的栽培,還可完全實現可循環節能型的有機耕作,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一大趨勢,更是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的主體,小投入、大產出的「魚菜共生」模式,具有廣闊的前景與意義。
-
厲害了world哥 膠州村民創出魚菜共生養殖模式
今年48歲的膠州洋河鎮河西李村村民薛增軍從去年年初開始,就嘗試研究這種「魚菜共生」微生態循環養殖模式,目前初步獲得成功。此舉不但節約成本,還能讓魚、菜安全品質得到保障。 薛增軍告訴記者,這種模式就是「魚菜共生」種養系統,其順序是,首先將水注入一個大深水池沉澱,之後水被導入養魚池內,再用水泵將含有魚糞的有機水輸送到水培草莓管道中,草莓將水中糞便等有機物分解並轉化為可吸收的營養,並製造氧氣,最後清潔含氧的水又回到養魚池,供魚兒生長。其次,藉助魚池中的有機水種植各種無土栽培蔬菜。
-
魚菜共生=幸福!
魚幫菜丶菜幫魚的共生模式巧妙地將養殖魚池成為水耕菜圃·是一種生生不息」的生態系。 可以根據空間的特性和面積大小,發展出適應的共生模式·涵蓋搭配的魚種丶菜種丶設備丶以及景觀的設計。
-
打造百億級生態漁產業鏈之——重慶魚菜共生立體種養模式
我區魚菜共生推廣曾多次在區、市級媒體中宣傳報導,2013年中央電視臺《農廣天地》在我區錄製的「魚菜共生」專題片於2014年播出,社會反響巨大。該養殖戶養魚已經10多年,養殖經驗十分豐富。現在他心態仍然十分開放,非常善於學習,不斷研究和嘗試養魚新技術。在合作社的領導下,實行統一種苗、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銷售;配套了相應的增氧機、抽水泵和柴油發電機等相關設備;全面推行養殖戶「三項記錄」制度,健全養殖檔案;對老舊池塘進行「一改五化」,魚菜共生立體種養模式。
-
魚菜共生智能溫室大棚項目
下面讓魚菜共生溫室大棚的製造專家:山東中盈玖州農業 給大家介紹一下:魚菜共生的新鮮蔬菜有六大優勢:全稱水耕栽培、沒有任何農藥、營養價值高、科學化採摘、新鮮看得見、兼具觀賞價值,安全綠色,因為綠色健康的特性,在進入市場以來,受到百姓們的歡迎。
-
大足:水上藤菜水裡魚 魚菜共生調水質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李海 蔣世勇近年來,大足區在發展循環農業過程中,推廣蔬菜和魚類共同種養,運用魚菜共生的複合循環養殖體系,將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技術融合,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生態種養模式,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
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5)
新華社照片,湖州(浙江),2019年11月17日魚菜共生 生態循環11月17日,在位於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魚菜共生大棚裡,工作人員從魚菜共生池內捕撈澳洲龍蝦。從2019年6月份開始,浙江省湖州市東林鎮的湖州吳興青蕪家庭農場開始嘗試進行魚、蝦等與蔬菜共生種養殖。該大棚佔地2000多平方米,通過水循環系統將養殖魚蝦產生的糞便、殘餘飼料等經過微生物分解處理,轉化為可被植物吸收的營養物質,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綠色無汙染種養模式,擁有低成本、高效益、省資源等優點。
-
"魚菜共生"是朝陽產業,還是未來科技?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這將是一篇乾貨滿滿的「魚菜共生」專題資訊。筆者力求一文帶你讀懂「魚菜共生」的概念與原理,分析該類模式優劣,探密其前世今生,一瞥它的知識寶庫及相關外延。 這種新型綜合種養模式不僅比土壤栽培時的病蟲害更少、節水節地、生態循環,還能發展天台農園、科普觀光等項目,產出綠色健康的農副產品。那麼問題來了,除了用於養殖池塘淨水的漂浮筏魚菜共生系統之外,其他類型的系統為何遲遲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呢?
-
魚菜共生 打造生態循環農業
在大棚裡養魚種菜,這樣的養殖模式你聽說過麼?日前,記者來到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金河鎮舍必崖村大棚種植區,走進其中一處大棚,看見的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大棚裡不是平常所見的一壟一壟瓜果蔬菜,而是有序地放著一個個大皮桶和長勢繁茂種植在水上的蔬菜。
-
魚菜共生種植 拓寬增收路
迎著初冬暖陽,近日,記者前往河北省邢臺市邢東新區祝村鎮唐家莊村,先是看到大片閒置廠房,在路的盡頭來到唐家莊村魚菜共生基地,一片閒置廠房的圍繞中,幾個鋼架大棚依次排開。「在2019年5月份的時候,開始發展魚菜共生種植模式。魚菜共生就是用養魚產生的糞便用來種植蔬菜,種植過程中全部用水培種植,就是把菜種植在水面上,魚菜共生,是個新興的農耕模式。」唐家莊村村支部書記唐會君向記者介紹說,這種模式是把水產養殖與水耕栽培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微生物分解法的水循環系統,達到科學協同共生。
-
唐家莊村開展魚菜共生種植拓寬增收路
原標題:唐家莊村開展魚菜共生種植拓寬增收路 「魚菜共生就是用養魚產生的糞便用來種植蔬菜,種植過程中全部用水培種植,就是把菜種植在水面上,魚菜共生,是個新興的農耕模式
-
池塘魚菜共生綜合養殖種養技術
技 術 概 述: 魚菜共生是一種涉及魚類與植物的營養生理、環境、理化等學科的生態型可持續發展農業新技術,就是在魚類養殖池塘種植蔬菜,利用魚類與蔬菜的共生互補,池塘水面進行蔬菜無土栽培,將漁業和種植業有機結合,進行池塘魚菜生態系統內物質循環
-
魚菜共生系統及其立體化案例研究
James Rakocy)成功研發了魚菜共生系統的UVI模式,該模式利用深水浮筏栽培(Deep Water Culture )方法,適於戶外大規模生產。同一時期,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NCSU)道格教授(Sanders Doug)及其研究生馬克·麥克莫提(Dr. Mark McMurtry)也成功研究出NCSU模式,在溫室內採用固體基質栽培(細砂),成為大多數家用養耕共生系統的原型。
-
羅仙村引進「魚菜共生」模式,打造安順城郊「世外樂園」
目前,羅仙村引進「魚菜共生」發展模式,為鄉村旅遊增色不少。在羅仙村魚菜共生基地,18個鋼架大棚分兩行排開。棚內整潔清爽,池子裡種滿了各式蔬菜,顏色青翠,長勢喜人。西秀區羅仙村駐村第一書記 王海:魚菜共生就是種菜不用施肥不用打農藥,養魚不用換水,靠收集我們的魚糞,通過礦化池的礦化以後,進入我們的種菜槽,通過蔬菜水果的根系吸收的養分,把水質淨化乾淨,返回我們的養魚池。
-
龜菜共生養殖模式效益高 生態環保病害少
龜菜共生養殖模式效益高 生態環保病害少出處:《海洋與漁業》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6-04-27 17:01:00如何降低水產養殖對環境的傷害,實現可持續的生態養殖,成為水產界不少有識之士的探索目標。位於珠海金灣區紅旗鎮的珠海樂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樂詩),就在珍珠龜的養殖過程中,探索出了一種新型的複合耕作體系——龜菜共生,實現了養龜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小番茄)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
乾旱地區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技術
乾旱地區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技術陳學洲1一、技術模式概述(一)模式概要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是一種涉及魚類和植物營養生理、環境、理化等學科的生態型可持續發展農業新技術,是針對養殖水體富營養化,基於生態共生原理,在魚類養殖池塘水面進行蔬菜無土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