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揭秘國慶閱兵直播背後的特殊機位:受閱戰機上加裝小型攝像機

2020-12-05 北晚新視覺網

慶典之後,當我在電視機前回看國慶70周年大閱兵的實況重播時,依舊心潮澎湃、思緒萬端——

作者:馬揮

空警-2000機尾後視

為了完美呈現十月一日國慶70周年大閱兵的盛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共在現場架設了100多個直播機位,分成ABCDEF共6個直播系統。這些系統協同作戰,通過鏡頭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宏大的閱兵儀式。

我所在的F系統,是這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直播團隊中的特種機位系統。天上飛的、地上跑的、花車上的……那些你想不到的地方,都有我們鏡頭存在。F系統可以說是最貼近我們受閱官兵和群遊彩車的一支特戰大隊。實際上我們也由此實現了中國電視史上的N個第一——比如我們在受閱的戰機上面,成功加裝機外的小型攝像機,近距離拍下了戰機在天安門廣場上空拉出彩煙,飛躍首都主城區的震撼瞬間,能夠在以每小時600公裡左右的速度飛行的固定翼戰機外部加裝攝像機,這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而這次我們一下就在多個戰機上安裝了7個機艙外部的攝像機。早在今年六月份我們動這個腦筋時,根本就不知道能不能成。

馬揮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慶閱兵直播F系統導演,曾參加2015年「9·3」抗戰勝利日閱兵、朱日和沙場閱兵、南海及青島海上閱兵等拍攝。是中宣部多部中國形象宣傳片的主創人員。

自從2015年「9·3」抗戰勝利日閱兵,我們開始在受閱裝備上搭載攝像機時,就體會了什麼叫過五關斬六將。說句實話,部隊的軍事裝備最警惕外人靠近了,何況你還要去摸,還要在上邊裝東西,還愣要往最新最牛的受閱裝備上放攝像設備。最最重要的一關就是取得部隊的理解、支持。通過嚴格的審批程序,我們才能開展這項獨特的工作。

有了部隊的特許,就算是萬裡長徵開走第一步,接下來我們發現沒有一個微型攝像機是為這個任務設計的。這就會遇到N多麻煩:長時間無人值守電池續航能力不夠,太陽暴曬溫度過高黑屏,高空飛行溫度過低電池衰減嚴重,再就是震動劇烈影響結像清晰度,不一而足。好在經歷了「9·3」抗戰勝利日閱兵、朱日和沙場閱兵、南海及青島海上閱兵,我們把各種微型攝像機的極限使用狀態摸清楚了,發明了許多招數、自製了許多設備,心裡有了底氣,就惦記著新突破,在高速戰機的外部「動手動腳」。這可是連部隊自己的攝影人員都不敢奢望的事情。

也許是前幾次,我們F系統的主觀視角機位呈現的強烈鮮明視覺效果給大伙兒留下了好印象,同時也從幾次合作中與部隊建立了信任,這次我們的夢想一提出,就得到了部隊各方面和多家飛機設計與製造機構的大力支持。每一個機位的實現都有十數位工程師為其努力,技術可行性報告就有幾十頁,細緻到每一顆螺絲的受力、加改裝的機位是否會對飛機的氣動外形產生影響;每一個機位都要有技術鑑定會,凝聚了我們部隊多個部門、飛機的設計廠家、生產廠家和受閱部隊一線人員的熱情、心血和擔當。

十一當天,當運-20飛機飛過廣場上空時,我們的鏡頭就放在它的垂尾上面來拍攝,北京就在它大大的翅膀下面。空警-2000,是我們空軍的寶貝疙瘩。我們是在它上面頂著的「大蘑菇」附近裝的鏡頭,透過它的垂尾和機背來拍攝它路過的北京主城區、天安門廣場和後面的八一飛行表演隊。讓億萬觀眾為之喝彩的八一飛行表演隊在天安門廣場拉煙的壯美景象這個鏡頭,是在空警-2000飛機的尾巴下邊加裝機位從最近距離拍攝到的。而此前,國際上航空攝影的頂級方式就是攝影師坐在運輸機上,把尾艙門打開,拍攝飛機從後方接近。我們這個比歷史上所有的航空攝影更獨特,因為我們就直接是在受閱空中梯隊之間完成了在重大活動中的歷史影像記錄。我真的覺得是無數人的熱忱,來造就了一個機位的實現,我們為之自豪!我們把26個裝在各種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上的畫面編成一個兩分多鐘的片子發出去,叫做「誰持彩練當空舞」,以受閱戰機的主觀視角記錄了從機場起飛、空中編隊飛越崇山峻岭、綠色原野,到達天安門廣場驚豔亮相,為北京的天空織就七彩祥雲的全過程,讓空中受閱梯隊的影像表達有了新的突破,為觀眾呈現了從未有過的視覺體驗。

我們給中國最牛的裝備包括我們最好的坦克、最先進的飛彈、戰機安裝機位,比如,把一個直播的攝像頭藏在了炮管靠近天安門廣場的這一側。這樣也不影響閱兵的完整性。今年還做的一個最牛的「行車記錄儀」,拍到受閱的軍車行進在天安門廣場。我們把這個機位就裝在了地空飛彈這個方隊,因為只有地空飛彈的方隊裡,有三排飛彈彈筒尾口的塗裝是紅色的。一個車上有四個彈桶,一個排面四輛車就有16個紅色的圓點。我想在國慶70周年慶典這一天,在莊重中也顯現出活潑、鮮豔的色彩。

在9月30日的時候,我就忍不住發了一個微信朋友圈:「明天於我是34路信號,51個機位……」我就為這34個直播信號和51個錄製機位而拼,我們團隊將近百人也在為這個計劃而拼。我不想捨棄任何一個,我不想失去任何一個,因為每一個機位都是這樣一群人為之努力了兩個月,付出了工作辛苦的一個呈現。損失任何一個對我來說,損失都是百分之百。因為在直播當中,我們這個系統的每個機位就只有4-6秒鐘的一次播出機會,實際上最終我實現了32個,損失了兩個——那是我的「至暗時刻」,直接就淚奔了。

有一個鏡頭,總攝影慄嚴覺得偏色了。坦白地講,確實偏色了。如果我編一個專題片,我肯定不用這個鏡頭。但是直播不同呀——你要知道——我們看似是一個簡單的鏡頭在花車上面,但這個鏡頭是有整整一組人,奮鬥兩個多月。隨著花車的「生長」,工人在焊架子的時候我們就進入,我們的人每天泡在車場,克服了各種困難,經過無數次協調,所以每一個鏡頭的損失不是我一個人難受,我身後有一群人難受。很遺憾,這個鏡頭最終沒有採用,那一刻真是心如刀絞。

直播就是這麼殘酷,只要留下了遺憾就無法彌補。雖然有些鏡頭無法進入直播系統,但是我想藉此機會表達,這仍然是我們整個直播團隊,為我們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做出的一份用心的禮物,我希望這樣的畫面能夠留在大家的記憶中。

(原標題:特殊機位 特別紀念)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央視CCTV13直播入口地址 2019海軍70周年閱兵網絡直播
    央視CCTV13直播地址入口 2019海軍70周年閱兵網絡直播  青島海上閱兵視頻:2019年4月23日人民海軍70周年青島閱兵視頻錄像回放  電視臺直播:央視CCTV1、13  網絡直播入口:CCTV13  微博直播: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人民海軍
  • 參加閱兵後,小夥兒將自己的受閱服裝捐贈出去了!
    >以及廣東省工信廳職員孔瀟驍身著閱兵服、肩披紅綬帶胸帶大紅花來到工業和信息化部參加該部舉行的國慶70周年閱兵預備役受閱隊員座談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部長苗玗、副部長陳肇雄座談會上,預備役某電磁頻譜中心政委徐堃匯報了中心參加國慶70周年閱兵工作開展情況,介紹了全體參閱官兵牢記政治重託、堅定政治信念、強化政治擔當,刻苦訓練、敢於爭先的感人事跡。
  • 1951年國慶閱兵出現"騾馬拉大炮" 專家:故意的
    這次閱兵上用的很多步槍是日本的三八大蓋,檢閱的飛機有美國的P-51,閱兵的坦克是日本的老頭式坦克,槍也有捷克式的機槍。所以,開國大典閱兵匯集了這麼多國家的武器裝備,我們都是繳獲來的,所以叫做「萬國牌」。中國網: 那每次閱兵受閱的人數和方陣都是備受關注的,我們知道歷史上,在1950年閱兵人數是最多的,在1957年閱兵人數是最少的,那麼每次閱兵它這種受閱人數和方陣的變化它的標準是什麼?
  • 小型高質量直播方案 索尼AX700攝像機介紹
    近些年,通過網絡發展不斷的完善,直播逐漸的加入人們的生活。不管是直播發布會、日常,都需要一臺好的設備。那怎麼選擇一款合適的設備更是顯得至關重要。索尼AX700攝像機是一款輕巧、對焦性能顯著、便捷非常適合直播的攝像機,是你不二的選擇。
  • 閱兵方隊通過天安門需128步正步,踢腿高度30釐米
    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70周年閱兵活動將為世界矚目,屆時,全世界將再睹解放軍受閱隊伍整齊劃一的步伐、排山倒海的氣勢、巨龍臨空的雄姿。視頻截圖閱兵方隊通過天安門有什麼要求?這種精益求精體現在一個細節上,隊員們的腿踢高線、步伐間隔、女隊員的裙子下擺線,若要用尺子量量,都在一個高度上。民兵方隊1958年10月1日國慶九周年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第十次國慶閱兵。這次閱兵,在新中國閱兵史上首次出現民兵隊伍。當記者在訓練場上看到今年受閱的民兵閱兵方隊,特別震驚,在不長的時間內她們從普通社會青年化身動作一致,氣勢昂揚的女戰士。
  • 國慶直播深度復盤:索貝助力央視全球新聞雲立奇功
    經過近兩個月的磨合和精心打造,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索貝聯手,為央視新聞新媒體中心量身適配的新一代新聞雲生產暨媒體融合平臺(新聞雲)重裝上陣,為央視新聞70小時大型直播節目《日出東方》國慶報導提供技術平臺支撐。
  • 受閱隊員集體演繹鬼步舞引發熱議,訓練場下他們也是最可愛的人
    央視新聞發布了一段受閱隊員訓練「課間」生活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視頻中,訓練標兵變身「舞」林高手逗樂隊友、集體演繹最in鬼步舞、舉辦「吃瓜大賽」……真是反差萌。「課間」的畫風很輕鬆,但是對於訓練,閱兵隊員卻一點沒有鬆懈。他們口號聲聲嘹亮,步伐威武剛毅,展現出中國軍人的精神!00後受閱海軍戰士見到母親瞬間淚奔媽,我長大了!祖國,我來守護!00後受閱海軍戰士,今年受閱場上最年輕的群體,這一幕表白讓人淚奔。
  • 受閱退伍兵把正步從天安門廣場走到「閩南金三角」
    10月7日,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大閱兵的3名福建南靖籍退役戰士魏浩平、張財鑫、成聿萍,先後來到南靖縣蘭水高級中學、南靖縣第一中學、漳州光華學校南靖研學基地,為近4000名師生進行了匯報表演。魏浩平魏浩平,1997年4月出生,南靖縣梅林鎮梅林村人,2015年入伍,服役於武警江西總隊特勤中隊,2017年退伍。
  • 豪邁受閱,邁出新步伐
    由將軍組成第一排面受閱,在我軍閱兵史上還是第一次,也創下了歷次閱兵單個方隊將軍數量之最!人民不會忘記:戰爭年代,我軍無數將領以身許黨、身先士卒,帶領官兵南徵北戰,屢建功勳。和平時期,我軍高級指揮員聽黨指揮、矢志不渝,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寫下了新的輝煌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軍高級指揮員積極在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淬火加鋼。
  • 直播「隱身人」:大閱兵現場解說怎麼完成?粵語解說啥味道?
    你知道在閱兵現場和海外的人是怎麼聽解說的嗎?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像康輝和海霞聞聲不見人的解說員其實還有很多,他們充當著國慶直播的「隱身人」。觀禮現場解說:準備了四種不同版本預案國慶慶祝活動大多數人都是通過電視直播觀看,你知道其實在現場觀禮,也是有解說的嗎?
  • 2020武漢大學雲畢業央視直播
    2020武漢大學雲畢業央視直播 2020武漢大學雲畢業央視直播
  • 試論單機視頻直播連線拍攝和製作創新
    大型活動的直播一般是多機位拍攝,而在載人航天新聞報導中,因技術設備、報導紀律、特殊地域環境等因素,多場新聞直播是以單機視頻直播連線(單臺攝像機與央視視頻直播連線)為主。單機直播,因其機動性強、效率高、投入人員和設備少等優勢,在新聞現場直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 南部戰區海軍戰機低空盤旋與前來窺伺的對手過招
    來源:解放軍報南部戰區海軍航空兵某師戰機赴某海域執行巡邏任務。楊佳豪攝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發展新型作戰力量,著力構建現代海上作戰體系,努力增強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和水平。——習近平一支海軍新型作戰力量,形成作戰能力用了幾年?
  • 「兵臨城下」的俄羅斯紅場閱兵,亮點搶先看!
    6月20日,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紅場閱兵前的最後一次全流程彩排在莫斯科舉行。此前,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俄羅斯曾在5月9日舉行了紅場閱兵的空中閱兵式,推遲了地面閱兵活動。那麼,在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得到完全控制的情況下,俄羅斯為什麼堅持進行紅場閱兵?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紅場閱兵又有哪些亮點值得我們重點關注?請軍事專家曹衛東為我們一一解答。
  • 海軍陸戰隊組建方隊受閱 戰士受訓自備「神器」
    夏德偉 攝  在即將舉行的9·3閱兵中,首次組建的海軍陸戰隊兩棲突擊車方隊,將作為第二個出場的裝備方隊接受檢閱。  據了解,此次受閱的兩棲突擊車是中國自主研製生產的第二代兩棲裝甲裝備,該方隊的領隊為南海艦隊副參謀長李曉巖少將和海軍陸戰隊某旅政委胡巨民大校。  接到閱兵任務後,兩棲突擊車方隊是如何進行閱兵訓練的?
  • 「兵臨城下」的俄羅斯紅場閱兵向世界傳遞了什麼信號?
    6月20日,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紅場閱兵前的最後一次全流程彩排在莫斯科舉行。此前,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俄羅斯曾在5月9日舉行了紅場閱兵的空中閱兵式,推遲了地面閱兵活動。那麼,在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得到完全控制的情況下,俄羅斯為什麼堅持進行紅場閱兵?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紅場閱兵又有哪些亮點值得我們重點關注?請軍事專家曹衛東為我們一一解答。
  • 回顧1984年大閱兵,正步劈槍氣勢足,刺刀緊貼戰士耳根
    ,這兩個詞對於我們國人來說肯定不陌生,而且可以說每一代中國人,都有屬於他們那一代的國慶閱兵。每一次的國慶閱兵,都精彩紛呈,而其中1984年的國慶大閱兵,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戰略飛彈首次揭開神秘面紗  1984年10月1日舉行的國慶35周年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第12次國慶閱兵,也是改革開放後我國第1次國慶閱兵。